何謂體位性低血壓?它的發病機制、預防及治療,一次性說清楚

2021-01-13 康醫生健康科普

導語:經常有一些老人在晨起後會出現頭暈,稍不注意或嚴重者可能還會昏倒,這實際上是體位性低血壓的表現。在臨床上,體位性低血壓較為常見,其突然出現的暈厥被誤診為病竇綜合症,再錯誤地安裝起搏器者也並不罕見,這給臨床醫師敲響了警鐘。

01何謂體位性低血壓?用一個方法測試一下

從臥位即躺下,到站立,三分鐘內,壓力差,即躺下時所測量的收縮壓減去站立後的收縮壓,如果兩者之間的壓力差大於20毫米汞柱,或壓力差大於10毫米汞柱,則稱為體位性低血壓。

02體位性低血壓的症狀表現有哪些?這2個症狀出現都應注意

1、頭暈

體位性低血壓會產生一些症狀,最典型的就是頭暈,這一症狀嚴重會導致人在缺乏意識的情況下摔倒,尤其是老人要格外注意。

2、視力變化

還有一點,出現視力改變,因為站起來太快,造成腦組織缺血,特別是控制視覺的中樞,我們稱之為枕葉,這些大腦皮質缺血的話會導致眼前發黑,還有的因為站起來後單純感覺沒有力量,反應遲鈍等。

03體位性低血壓都有哪些病症類型?

1、早期體位性低血壓

直立時血壓下降>40 mmHg,過一會兒回到正常值,低血壓的症狀不會超過30秒。

2、遲發性體位性低血壓

直立位後3分鐘出現低血壓、直立不耐受症狀,一般在半小時之內便可恢復。

3、典型體位性低血壓

在直立後30秒至3分鐘出現低血壓和症狀;如果3分鐘低血壓沒有恢復,收縮壓仍在20 mmHg或15%以上,提示病情加重,否則提示病情加重。

04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病機制是?

1、有效循環血量減少

例如創傷後失血,而導致體內血容量暫時不足;再或者在使用血管擴張劑等藥物後血容量在體內重新分配後相對不足。

2、心血管反應性下降

交感神經興奮時,心臟的順應性和血管反應性下降,多發生於老年患者。

3、自主神經系統失調

體位改變時,人體壓力感受器反射弧的任何部分發生損傷,都會導致周圍血管張力不能改變而引起的體位性低血壓。

4、舒血管因子的釋放增加

舒血管因子,如5-羥色胺、緩激肽和前列腺素血漿中的濃度升高,會導致周圍血管擴張而導致體位性低血壓。

05體位性低血壓應如何治療?

(一)急性期治療

體位性低血壓一般為一過性程,嚴重時可發生暈厥。先做好防護,以防摔傷。然後迅速安排病人臥位,呼救以確定自己的知覺,並趕緊在第一時間給患者補充淡鹽水。但是,在觀察一段時間後,如果症狀沒有得到緩解,就一定要考慮急診治療。

(二)非藥物療法

對體位低血壓的治療,目前還沒有特效新藥,治療主要針對病因,避免可能導致體位低血壓的因素,如迅速起床、熱水浴、長期臥床等,避免動作加重腹腔或胸腔壓力,如便秘、排尿時用力過猛、抬重時憋氣等。

1、注意飲食

食多餐,戒酒,餐後適當休息後再運動。

2、運動

進行適當的體力運動,如遊泳,跳健美操,騎車,走路等,以加強身體素質,避免勞累和久站。

3、注意睡眠

睡眠時採用頭高位,將頭抬高約15~30 cm,有助於保持腦血流,降低臥位高血壓。

4、生活習慣

改善貧血,補充飲食中缺乏的維他命和礦物質,對某些病人有幫助。如果病人出現暈厥或骨折的危險較大,症狀持續時間長,而且比較明顯,可以考慮暫停使用降壓藥。應用彈性療法,如穿腹帶、過膝襪、褲襪、彈力襪等,可減少下肢靜脈床的血量,增加周圍阻力。彈性治療對血壓無明顯影響,但可減輕症狀。

(三)藥物治療

在體位性低血壓患者中,症狀嚴重且發作頻繁,需要經常使用抗低血壓藥物,目前所用藥物主要為外周選擇性α1受體激動劑多米君、氟氫可的松、屈昔多巴等。

1、多米君

多米君通過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促進血液循環,從而起到升壓作用。但是有引起臥位高血壓的危險,患有慢性心衰和腎衰的病人慎用。

2、氟氫可的松

氟氫可的松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鹽類皮質激素,能增加腎對鈉的吸收,增加血液容量。水和鹽攝入量的增加並不能有效地提高血漿容量,它是一種常用物質。該藥物可引起低鉀血症及臥位高血壓,療效個體差異較大,不推薦慢性心衰及腎衰患者使用。

3、屈昔多巴

通過多巴脫羧酶,屈昔多巴在體內轉化成去甲腎上腺素,主要用於治療原發性神經源性直立性眩暈,如帕金森病引起的夜間臥位不明顯升高血壓,但長期效果不明顯。副作用包括頭痛、頭暈、乏力等,對慢性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衰竭患者慎用。

06體位性低血壓治療後,還應注意這兩個方面

1、預防

體位性低血壓的預防主要是提醒臥位病人站立時動作要慢,可先活動腿部肌肉,先由臥位轉為坐位,幾分鐘後再站立。不要長時間站立或暴露在高溫中,轉換姿勢時動作應緩慢,下蹲站起來時應慢慢站起,注意動作幅度不要過大。

2、預後

體位性低血壓治療時的重點在於幫助其緩解病情症狀、降低突發風險,預後一般取決於病因。一般來說,它不會有直接的生命危險,但是它所引起的併發症卻可能危及生命。在日常工作中測量血壓時一定要注意體位變化的影響,明確診斷,合理防治。

結語:體位性低血壓可見於各年齡段,但在老年人中較常見,發病率隨年齡增加、神經功能障礙、代謝紊亂而增高,特別是年老體弱、伴有多種疾病的老年人,其發病率可達50%以上。老年高血壓患者中有1/3可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多在體位突然改變後發生,血壓驟降是暈厥或暈倒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多多注意,即使在治療後也要注意預後。

相關焦點

  • 強化降壓不導致體位性低血壓!內科學年鑑雜誌Meta分析
    強化降壓治療可以顯著降低心血管病發生風險,但也有臨床醫生觀察到,有些患者在強化降壓治療過程中會出現低血壓、暈厥、摔倒等情況,因此擔心強化降壓會導致體位性低血壓。9月10日,《內科學年鑑》雜誌發表的一項Meta分析顯示,強化降壓治療不僅不會導致體位性低血壓,反而會降低體位性低血壓風險。因此,研究者認為,在接受強化降壓治療前或治療中出現的體位性低血壓,不應該是不接受降壓治療或調低降壓治療力度的理由。臨床醫生可以放心,強化降壓治療是安全的。
  • 站立排尿頭暈,甚至暈厥,應警惕體位性低血壓
    測量血壓時正常,就不存在低血壓?是錯誤的理解,甚至高血壓的人都容易出現「低血壓」,這個低血壓的發生與體位有關。通常發生時突然,症狀可輕,如頭暈、黑矇;也可直接暈厥,但緩解也快,躺下片刻可明顯好轉,這叫體位性低血壓。
  • 體位性低血壓新藥!Theravance公司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TP...
    近日,該公司宣布,評估ampreloxetine(TD-9855)治療有症狀的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nOH)的註冊III期研究已進行了首例患者用藥。TD-9855是一種實驗性、每日一次的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NRI),目前正開發用於治療有症狀的nOH患者。
  • 多系統萎縮發病原因不明,會引起帕金森症候群、小腦共濟失調
    因為系統在發病時的累積次序不同,其臨床表現也不同。01多系統萎縮可以分為幾類?發病原因,病理機制是什麼?臨床上主要分為幾類?1、多系統萎縮可以分為幾類?臨床上主要分為幾類?2、發病原因於病理機制是什麼?發病起因不明。當前,認為MSA的發病可能有兩條途徑:一條是基本少突細胞病變,即少突細胞變性的特徵是α---核蛋白基包涵體的出現,導致神經元髓鞘的形成,神經元變性並丟失活化的小膠質細胞,引起氧化應激,進而導致神經元變性並死亡;另一條是神經元本身-突觸素的異常聚集所致。過核素異常聚集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基因易感性及環境因素有關。
  • ...帕金森病_直立性低血壓_氟氫可的松_米多君_屈昔多巴_多潘立酮...
    帕金森病患者直立性低血壓的管理至關重要,因為將此症狀的影響減到最小,可以改善患者的認知、平衡功能和生存質量。進一步說,治療直立性低血壓可以降低暈厥發生的可能性,從而降低跌倒和受傷的風險。目前的初始治療是去除醫源性的原因(例如抗高血壓治療),並且考慮非藥物學幹預,只有少數患者需要藥物學幹預。
  • 怎樣預防透析時低血壓的「搗亂」?這幾招請您收下!
    在前面的文章中,小編給腎友們講到低血壓是血透的常見併發症之一,容量、血管、心臟及一些其他因素都可能導致透析時低血壓的發生,而一旦發生低血壓,應立即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的處理。那麼為了幫助血透腎友們將低血壓「扼殺在搖籃之中」,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如何預防透析時低血壓上門「搗亂」。1.對於容量相關因素導致的低血壓,應限制透析間期鹽和水的攝入量,並重新評估幹體重,控制兩次透析間期幹體重增長不超過5%。體重增加過多者可適當延長透析時間、增加透析頻率。
  •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發病機制及治療研究進展
    一、ET發病機制研究的進展2005年發現JAK2V617F突變為PV、ET、PMF的共同遺傳學基礎,且在PV、PMF、ET患者中的發生率為95%、65%、55%。該突變的發現對ET的診斷和治療產生了巨大影響。JAK2為非受體型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一種,通過激活促紅細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TPO)等參與造血細胞的增殖。
  • 論文解讀--諾卡氏菌的發病機制及治療方案
    論文解讀--諾卡氏菌的發病機制及治療方案出處:水生動物健康評估公眾號 作者:楓橋夜泊 水產養殖網 2019-07-23 16:19:00今天,小編與大家一起學習一下,文章引用信息如下(DOI:10.1016/j.micpath.2017.11.012):諾卡氏菌的發病機制諾卡氏菌屬是在巨噬細胞和宿主組織內生長的可選細胞內生物
  • 低血壓吃什麼好的最快 這些食物能幫忙
    低血壓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但是其實低血壓的人群正在慢慢增多,其中還有有很多都是因為不科學的減肥而導致的低血壓。那麼如果得了低血壓吃什麼好的最快?有沒有什麼專門針對低血壓的食療方子呢?為什麼有的人會得低血壓?這些問題小編為你一一解答。
  • 坐著躺著需要站起時 直立性低血壓風險人群要小心
    首先,我們要了解與之密切相關的一個醫學名詞——直立性低血壓,又稱體位性低血壓。簡單地說,就是人躺著或坐著或蹲著,然後突然站起時,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20mmHg、舒張壓下降≥10mmHg,感覺頭暈或暈厥等。這是因為體位突然改變成直立位時,受重力影響,大量血液流向下肢和腹腔,造成回心血量減少,血壓突然下降,並產生一系列危害健康的症狀,一般發生在站立數秒內。
  • 什麼是低血壓 低血壓的危害有哪些
    低血壓,我們經常遇到的一種病症,人們往往忽略了低血壓的危害。那麼什麼是低血壓?它在人體中佔據的位置又是什麼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引起低血壓的原因有哪些。大家一起看一看吧。什麼是低血壓低血壓病是由於人體內的血壓低於正常人。
  • 久蹲後,突然起身「兩眼發黑」,並不是貧血,而是它,真不能小瞧
    久蹲後,突然起身「兩眼發黑」,並不是貧血,而是它,真不能小瞧正常的生理原因蹲久了之後站起來兩眼一黑,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是正常的情況,因為下蹲是下半身的血管受到壓迫,血液循環降低,此時就會導致大腦缺血缺氧。當然在猛地站起來時,上半身的血壓會突然升高,大腦的靈敏性也是比較高的,受到這種高壓刺激,就會使人出現頭暈目眩兩眼發黑的情況。
  • 瑞金新知速遞 第165期|王剛主任醫師揭示反勺型血壓是帕金森病患者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危險因素
    心血管自主功能障礙作為PD非運動症狀的重要組份,其中體位性低血壓,臥位高血壓,餐後低血壓,晝夜節律改變及血壓變異度的增大在既往研究中已有報導。但既往研究多納入PD確診前合併有異常血壓病史的受試者,因而使得相關結論收到較大的幹擾;且多數研究僅為單中心或Meta分析,還缺少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 頭暈無力疲勞,稍微一累就暈倒,站起來就頭暈,低血壓了怎麼辦?
    這種潮起潮落的收縮和放鬆是血液不斷泵送氧氣和營養物質到身體各個部位的證明,每當心臟收縮時,它都會稍微增加你的血液壓力,而當它放鬆時,它會稍微降低它的壓力。什麼是低血壓?它的症狀有哪些?從下面的血壓圖中可以看出,低血壓是指你的血壓測量值始終低於90收縮壓(上限)和60舒張壓(下限),雖然有時候在檢測低血壓症狀時,度數可能發生在較高水平,但最常見於90/6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