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經常有一些老人在晨起後會出現頭暈,稍不注意或嚴重者可能還會昏倒,這實際上是體位性低血壓的表現。在臨床上,體位性低血壓較為常見,其突然出現的暈厥被誤診為病竇綜合症,再錯誤地安裝起搏器者也並不罕見,這給臨床醫師敲響了警鐘。
01何謂體位性低血壓?用一個方法測試一下
從臥位即躺下,到站立,三分鐘內,壓力差,即躺下時所測量的收縮壓減去站立後的收縮壓,如果兩者之間的壓力差大於20毫米汞柱,或壓力差大於10毫米汞柱,則稱為體位性低血壓。
02體位性低血壓的症狀表現有哪些?這2個症狀出現都應注意
1、頭暈
體位性低血壓會產生一些症狀,最典型的就是頭暈,這一症狀嚴重會導致人在缺乏意識的情況下摔倒,尤其是老人要格外注意。
2、視力變化
還有一點,出現視力改變,因為站起來太快,造成腦組織缺血,特別是控制視覺的中樞,我們稱之為枕葉,這些大腦皮質缺血的話會導致眼前發黑,還有的因為站起來後單純感覺沒有力量,反應遲鈍等。
03體位性低血壓都有哪些病症類型?
1、早期體位性低血壓
直立時血壓下降>40 mmHg,過一會兒回到正常值,低血壓的症狀不會超過30秒。
2、遲發性體位性低血壓
直立位後3分鐘出現低血壓、直立不耐受症狀,一般在半小時之內便可恢復。
3、典型體位性低血壓
在直立後30秒至3分鐘出現低血壓和症狀;如果3分鐘低血壓沒有恢復,收縮壓仍在20 mmHg或15%以上,提示病情加重,否則提示病情加重。
04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病機制是?
1、有效循環血量減少
例如創傷後失血,而導致體內血容量暫時不足;再或者在使用血管擴張劑等藥物後血容量在體內重新分配後相對不足。
2、心血管反應性下降
交感神經興奮時,心臟的順應性和血管反應性下降,多發生於老年患者。
3、自主神經系統失調
體位改變時,人體壓力感受器反射弧的任何部分發生損傷,都會導致周圍血管張力不能改變而引起的體位性低血壓。
4、舒血管因子的釋放增加
舒血管因子,如5-羥色胺、緩激肽和前列腺素血漿中的濃度升高,會導致周圍血管擴張而導致體位性低血壓。
05體位性低血壓應如何治療?
(一)急性期治療
體位性低血壓一般為一過性程,嚴重時可發生暈厥。先做好防護,以防摔傷。然後迅速安排病人臥位,呼救以確定自己的知覺,並趕緊在第一時間給患者補充淡鹽水。但是,在觀察一段時間後,如果症狀沒有得到緩解,就一定要考慮急診治療。
(二)非藥物療法
對體位低血壓的治療,目前還沒有特效新藥,治療主要針對病因,避免可能導致體位低血壓的因素,如迅速起床、熱水浴、長期臥床等,避免動作加重腹腔或胸腔壓力,如便秘、排尿時用力過猛、抬重時憋氣等。
1、注意飲食
食多餐,戒酒,餐後適當休息後再運動。
2、運動
進行適當的體力運動,如遊泳,跳健美操,騎車,走路等,以加強身體素質,避免勞累和久站。
3、注意睡眠
睡眠時採用頭高位,將頭抬高約15~30 cm,有助於保持腦血流,降低臥位高血壓。
4、生活習慣
改善貧血,補充飲食中缺乏的維他命和礦物質,對某些病人有幫助。如果病人出現暈厥或骨折的危險較大,症狀持續時間長,而且比較明顯,可以考慮暫停使用降壓藥。應用彈性療法,如穿腹帶、過膝襪、褲襪、彈力襪等,可減少下肢靜脈床的血量,增加周圍阻力。彈性治療對血壓無明顯影響,但可減輕症狀。
(三)藥物治療
在體位性低血壓患者中,症狀嚴重且發作頻繁,需要經常使用抗低血壓藥物,目前所用藥物主要為外周選擇性α1受體激動劑多米君、氟氫可的松、屈昔多巴等。
1、多米君
多米君通過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促進血液循環,從而起到升壓作用。但是有引起臥位高血壓的危險,患有慢性心衰和腎衰的病人慎用。
2、氟氫可的松
氟氫可的松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鹽類皮質激素,能增加腎對鈉的吸收,增加血液容量。水和鹽攝入量的增加並不能有效地提高血漿容量,它是一種常用物質。該藥物可引起低鉀血症及臥位高血壓,療效個體差異較大,不推薦慢性心衰及腎衰患者使用。
3、屈昔多巴
通過多巴脫羧酶,屈昔多巴在體內轉化成去甲腎上腺素,主要用於治療原發性神經源性直立性眩暈,如帕金森病引起的夜間臥位不明顯升高血壓,但長期效果不明顯。副作用包括頭痛、頭暈、乏力等,對慢性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衰竭患者慎用。
06體位性低血壓治療後,還應注意這兩個方面
1、預防
體位性低血壓的預防主要是提醒臥位病人站立時動作要慢,可先活動腿部肌肉,先由臥位轉為坐位,幾分鐘後再站立。不要長時間站立或暴露在高溫中,轉換姿勢時動作應緩慢,下蹲站起來時應慢慢站起,注意動作幅度不要過大。
2、預後
體位性低血壓治療時的重點在於幫助其緩解病情症狀、降低突發風險,預後一般取決於病因。一般來說,它不會有直接的生命危險,但是它所引起的併發症卻可能危及生命。在日常工作中測量血壓時一定要注意體位變化的影響,明確診斷,合理防治。
結語:體位性低血壓可見於各年齡段,但在老年人中較常見,發病率隨年齡增加、神經功能障礙、代謝紊亂而增高,特別是年老體弱、伴有多種疾病的老年人,其發病率可達50%以上。老年高血壓患者中有1/3可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多在體位突然改變後發生,血壓驟降是暈厥或暈倒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多多注意,即使在治療後也要注意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