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降壓不導致體位性低血壓!內科學年鑑雜誌Meta分析

2021-01-08 瀟湘名醫

強化降壓治療可以顯著降低心血管病發生風險,但也有臨床醫生觀察到,有些患者在強化降壓治療過程中會出現低血壓、暈厥、摔倒等情況,因此擔心強化降壓會導致體位性低血壓。

9月10日,《內科學年鑑》雜誌發表的一項Meta分析顯示,強化降壓治療不僅不會導致體位性低血壓,反而會降低體位性低血壓風險。

因此,研究者認為,在接受強化降壓治療前或治療中出現的體位性低血壓,不應該是不接受降壓治療或調低降壓治療力度的理由。臨床醫生可以放心,強化降壓治療是安全的。

研究者指出,臨床上觀察到一些患者在降壓治療過程中出現低血壓、暈厥或摔倒等現象,可能與壓力反射敏感性、血管僵硬、心室舒張充盈和其他血壓調節機制短期內還沒適應降壓治療有關,長期降壓治療是可以改善這些機制的,因此能帶來獲益。

該分析顯示,與常規降壓治療或安慰劑組相比,強化降壓治療組體位性低血壓風險降低7%。

研究者發現,在無糖尿病的患者中,強化降壓可降低10%體位性低血壓風險,但在合併糖尿病的患者中,強化降壓治療會增加體位性低血壓風險(OR=1.1,95% CI:0.96~1.27)。

另外,與站立時收縮壓較高者相比,站立時收縮壓較低的成年人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的風險明顯降低。比如,在站立時收縮壓

而且,強化降壓治療對體位性低血壓風險的影響與隨機分組前患者是否存在體位性低血壓無關。

研究者從MEDLINE、EMBASE、CochraneCENTRAL等資料庫搜集到截至2019年10月7日發表的相關隨機臨床研究共5項。這些研究都是納入500例以上高血壓或血壓升高成年患者,研究時間至少6個月,共納入18 466例患者。

體位性低血壓被定義為:從坐位變換為立位時,收縮壓至少降低20 mmHg,舒張壓至少降低10 mmHg。

來源:Effects of Intensive Blood Pressure Treatment on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Individual Participant–based Meta-analysis. Ann Intern Med, 10 September 2020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很多疑難複雜病例,一個醫生一生也只能見到一次【來源:中國循環雜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站立排尿頭暈,甚至暈厥,應警惕體位性低血壓
    測量血壓時正常,就不存在低血壓?是錯誤的理解,甚至高血壓的人都容易出現「低血壓」,這個低血壓的發生與體位有關。通常發生時突然,症狀可輕,如頭暈、黑矇;也可直接暈厥,但緩解也快,躺下片刻可明顯好轉,這叫體位性低血壓。
  • 何謂體位性低血壓?它的發病機制、預防及治療,一次性說清楚
    導語:經常有一些老人在晨起後會出現頭暈,稍不注意或嚴重者可能還會昏倒,這實際上是體位性低血壓的表現。在臨床上,體位性低血壓較為常見,其突然出現的暈厥被誤診為病竇綜合症,再錯誤地安裝起搏器者也並不罕見,這給臨床醫師敲響了警鐘。01何謂體位性低血壓?
  • 體位性低血壓新藥!Theravance公司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TP...
    近日,該公司宣布,評估ampreloxetine(TD-9855)治療有症狀的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nOH)的註冊III期研究已進行了首例患者用藥。TD-9855是一種實驗性、每日一次的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NRI),目前正開發用於治療有症狀的nOH患者。
  • 坐著躺著需要站起時 直立性低血壓風險人群要小心
    首先,我們要了解與之密切相關的一個醫學名詞——直立性低血壓,又稱體位性低血壓。簡單地說,就是人躺著或坐著或蹲著,然後突然站起時,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20mmHg、舒張壓下降≥10mmHg,感覺頭暈或暈厥等。這是因為體位突然改變成直立位時,受重力影響,大量血液流向下肢和腹腔,造成回心血量減少,血壓突然下降,並產生一系列危害健康的症狀,一般發生在站立數秒內。
  • ...帕金森病_直立性低血壓_氟氫可的松_米多君_屈昔多巴_多潘立酮...
    在這篇綜述中,我們將重點闡述在管理直立性低血壓時的非藥物學和藥物學兩種選擇,並且對不同療法的療效進行分析。治療帕金森病患者直立性低血壓的治療方案選擇很多。下表列舉了目前推薦的非藥物學幹預(表1)和藥物學幹預(表2)。
  • 低血壓吃什麼好的最快 這些食物能幫忙
    低血壓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但是其實低血壓的人群正在慢慢增多,其中還有有很多都是因為不科學的減肥而導致的低血壓。那麼如果得了低血壓吃什麼好的最快?有沒有什麼專門針對低血壓的食療方子呢?為什麼有的人會得低血壓?這些問題小編為你一一解答。
  • 頭暈無力疲勞,稍微一累就暈倒,站起來就頭暈,低血壓了怎麼辦?
    低血壓有什麼症狀呢?最常見的是在長時間的坐下、蹲下後,突然站立,會出現頭暈、頭昏眼花、昏厥等等體位性低血壓症狀。體位性低血壓是由於沒有足夠的血液流入大腦,當大腦氧氣被切斷時,身體將無法正常運作而引起的症狀。
  • 瑞金新知速遞 第165期|王剛主任醫師揭示反勺型血壓是帕金森病患者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危險因素
    心血管自主功能障礙作為PD非運動症狀的重要組份,其中體位性低血壓,臥位高血壓,餐後低血壓,晝夜節律改變及血壓變異度的增大在既往研究中已有報導。但既往研究多納入PD確診前合併有異常血壓病史的受試者,因而使得相關結論收到較大的幹擾;且多數研究僅為單中心或Meta分析,還缺少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 注意:除了降壓藥,這些藥物也降壓!
    SGLT-2抑制劑通過抑制腎臟近曲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SGLT-2活性,增加尿糖排洩而降低葡萄糖水平,降糖療效與二甲雙胍近似,單獨應用不增加低血糖的發生風險。TZDs可降低空腹血糖與餐後血糖、降低HbA1c、改善脂質代謝紊亂(降低FFA、TG、LDL)等,單獨應用不引起低血糖。但是,TZDs會增加骨折和心力衰竭風險;可致體重增加、水腫,在與胰島素聯用時表現會更加明顯。
  • 277項研究百萬人Meta分析:同時補鈣和維生素D增加中風風險 吃保健...
    對於營養素不缺乏的成年人,儘管目前的相關指南不建議常規補充膳食補充劑來預防心血管病或其他慢性疾病,但仍有不少人認為這些保健品或多或少對身體有益,因此應用率比較高,而且有持續增高的趨勢。7月9日,《內科學年鑑》雜誌發表的一項傘狀綜述指出,對於成年人來說,除了少吃鹽、多吃ω-3多不飽和脂肪酸(深海魚中富含)、葉酸補充劑有比較明確的心血管保護作用外,大多數營養補充劑和飲食幹預措施並不能預防心血管事件,同時補鈣和維生素D反而增加中風風險。分析顯示,減少食鹽攝入量可將血壓正常的人群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0%,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33%。
  • 什麼是低血壓 低血壓的危害有哪些
    然而,全世界的醫療分析對於低血壓的診斷,都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正常人認為,人體的血壓症狀低於12/8 kPa(90/60mmHg)就被視為低血壓。2、血壓低可能是因為末稍血管擴張引起的因細菌或毒素侵犯末稍血管,使血管失去收縮功能,這樣的話,血管的部分功能就容易受到阻礙了,容易受到威脅了,容易沒有什麼影響和幫助了,很多人就會面臨血壓低帶來的各種生活中的不方便和問題,導致血管擴張、血壓下降,產生循環障礙性低血壓。
  • 研究人員比較了兩種抗高血壓藥物對運動後低血壓的影響
    美國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聖保羅學院的體育教育和體育(EEFE-USP)相比,巴西的影響兩個廣泛使用的類降壓藥的運動後低血壓,預計會議後血壓下降和有益的有氧運動,特別是在下午晚些時候或者晚上早些時候。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他們的研究結果可以幫助健康專業人員根據治療高血壓的藥物類型選擇對病人進行物理治療最有益的時間。
  • 一篇META分析文章的悲催投稿經歷 - 丁香園
    我和我的導師都認為該文章的意義並不是特別大,但是為了科學的嚴謹性,以及為以後實驗室的研究提出指引方向,我們還是決定將這篇meta-analysis文章投出去。我們第一次以letter to the editor的格式投molecular psychiatry,精神病學的旗艦雜誌,審稿50天(9月22日-11月12日),拒稿。
  • 權威雜誌揭秘:腦出血患者使用這種常用降壓藥,可能引起急性腎損傷
    圖1.文章標題及作者信息研究人員分析了一項多中心臨床試驗的數據,該試驗將1000名初始收縮壓≥180mmHg的腦出血患者在症狀發作4.5小時內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標準降壓組,目標收縮壓為110-139mmHg;一組強化降壓組,目標收縮壓為140-179mmHg。
  • [OCC2016]辯論:降壓治療不是越低越好
    直接將SPRINT強化降壓結果轉化為常規臨床實踐的合理性尚不可知。診室血壓測量值與動態測量值的一致性較差,強化降壓的日間動態SBP測量值明顯高於自動化診室測量值(7mmHg),標準治療組的結果與預期一致(僅高3mmHg)。兩種血壓測量結果的差異使研究結果更難以解讀,所以不要將SPRINT研究的結果做任意的延伸或擴展。
  • 血壓降不下來,居然是因為這些病
    腎臟疾病:高血壓是老年患者腎衰竭的重要誘因,腎功能不全也會引起高血壓。腎實質疾病是青少年高血壓的最常見原因,包括腎小球腎炎、先天性病變和反流性腎病,需要通過腎超聲檢查確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腎上腺皮質分泌醛固酮異常增多,由腎上腺瘤、單/雙側腎上腺增生、腎上腺皮質癌導致。約佔高血壓患者總數的5%,是藥物治療抵抗性高血壓的最常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