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雜誌揭秘:腦出血患者使用這種常用降壓藥,可能引起急性腎損傷

2020-11-26 澎湃新聞

原創 圓圓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收錄於話題#神經情報局36個

叮!您收到一封來自駐大腦前線特工的最新情報!

本文提要:

權威雜誌揭秘腦出血患者急性腎損傷危險因素,或與高血肌酐和高劑量尼卡地平有關

MRI vs CT,初始影像學檢查的選擇是否影響血栓切除術後的無效再通率?

偏頭痛是否加aSAH患者發生DCI的風險?《Stroke》最新研究一探究竟

駐大腦前線特工

我發現:血肌酐水平和高劑量尼卡地平與腦出血患者急性腎損傷相關

腦出血患者發生急性腎損傷(AKI)和腎臟不良事件(AEs)往往使病情複雜化,對預後十分不利。

為確定腦出血患者發生AKI和腎臟AEs的發生率和風險因素,以及AKI和腎臟AEs對腦出血患者死亡或殘疾的影響,密蘇裡哥倫比亞大學Iryna Lobanova博士及其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研究,並於近日發表在權威雜誌《Stroke》上。

圖1.文章標題及作者信息

研究人員分析了一項多中心臨床試驗的數據,該試驗將1000名初始收縮壓≥180mmHg的腦出血患者在症狀發作4.5小時內隨機分為兩組:

一組為標準降壓組,目標收縮壓為110-139mmHg;

一組強化降壓組,目標收縮壓為140-179mmHg。通過測量隨機分組後3天的每日血清肌酐水平來確定AKI情況。

在1000例患者中,共有149例(14.9%)患者出現了AKI,按嚴重程度分為I級、II級、III級,分別有132例(13.2%)、11例(1.1%)、6例(0.6%)患者;有65例(6.5%)患者出現了腎臟AEs,進一步分為輕度41例、中度20例、重度4例。與標準降壓組相比,強化降壓組患者出現腎臟AEs的比例更高。

多元回歸分析顯示:

基線血清肌酐≥110μmol/L與AKI風險增高相關(比值比OR,2.4;95%CI,1.2-4.5),也與腎臟AEs風險增高相關(OR,3.1;95% CI,1.2-8.1);

較高的尼卡地平劑量與AKI風險增高相關(OR,1.003;95% CI,1.001-1.005),也與較高的AEs風險相關(OR,1.003;95%CI,1.001-1.006)。

與沒有AKI的患者相比,有AKI的患者在90天內死亡的比例顯著增高(14.1% VS 5.4%),90天時死亡或殘疾的比例也明顯更高(53.0% VS 33.8%)。AKI患者在90天時有較高的死亡風險(OR,2.6;95%CI,1.6-4.2)和死亡或殘疾(OR,1.5;95%CI,1.3-1.8),而腎臟AEs與死亡或殘疾不相關。

由此可知,較高水平的基線血肌酐和接受較高劑量的尼卡地平與腦出血患者急性腎損傷和腎臟不良事件發生風險增高明顯相關;而急性腎損傷的發生與腦出血患者3個月時較高的死亡率或致殘率相關。

駐大腦前線特工

我發現:以MRI作為初始成像方式,血栓切除術後無效再通率更低

機械性血栓切除術(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是急性缺血性中風(AIS)的重要治療方法,具有壓倒性的療效,但仍有很多患者長期預後不佳,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評分高於4分,生活質量差,這種情況被稱為無效再通(FR)。

已知的FR預測因子包括年齡、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手術時間等。但患者選擇的初始成像方式對FR發生率的影響仍不清楚。

為探究初始成像方式的選擇是否與MT後無效再通率有關,來自瑞士伯爾尼大學醫院Urs Fischer教授及其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研究,結果於近日發表在《Neurology》雜誌上。

圖2.文章標題及作者信息

研究人員假設成像方式(MRI vs CT)會影響哪些患者接受MT治療的決策,從而導致不同的FR發生率,並基於一項多中心、回顧性、國際性、非隨機觀察性研究評估這種相關性。

研究分析了2009年至2017年間納入的2011例患者資料,其中,999(49.7%)名患者為女性,中位年齡73歲,690例患者初始成像方式選擇了MRI,1321例患者選擇了CT。

對基線差異進行調整後分析發現,初始成像方式選擇MRI或CT與隨後的MT發生率無關(校正比值比aOR 1.048,95%置信區間CI 0.677-1.624)。

表1.基線信息

通過臨床訪視或電話隨訪獲得患者MT治療後90天時的mRS評分,若mRS評分為4-6則視為FR,2011名患者中僅有1489名患者獲得了90天時的mRS評分,並納入隨後的單變量和多變量分析。

1489名患者中,38%(571/1489)的患者為FR,其中26%(393/1489)的患者mRS評分為5-6。與MRI相比,基於CT的選擇與無效再通率增加相關(44% vs 29%,P<0.001;aOR 1.77,95%CI 1.25-2.51)。

圖3. MRI和CT選擇對結果影響的OR和aOR

由此可知,與CT相比,MRI作為初始成像方式,機械性血栓切除術後無效再通率更低,作者推測這與MRI能夠提供更清晰的信息有關,更有利於在複雜的臨床情況下促進治療決策。但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闡明初始成像方式在無效再通發生中的作用。

駐大腦前線特工

我發現:偏頭痛不增加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發生遲發性腦缺血的風險

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Aneurys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是一種高死亡率的疾病,而遲發性腦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 DCI)是其高死亡率和致殘率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擴散性去極化(Spreading depolarization, SD)在DCI的發生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而偏頭痛患者可能更容易發生擴散性去極化,由此推測,患有偏頭痛的aSAH患者發生DCI的風險是否增加呢?

為探究這一問題,來自荷蘭萊頓大學醫學中心神經內科的Hendrikus J.A. van Os醫生及其同事進行了一項臨床研究,結果於2019年9月1日在線發表於《Stroke》雜誌上。

圖4.文章標題及作者信息

研究人員納入了來自荷蘭3家醫院的aSAH患者,並通過簡短的篩查評估偏頭痛史。DCI是指持續超過1小時的神經系統惡化,除去再發出血、腦積水、腦水腫等其他原因。

共計納入了582例患者,平均年齡57歲,女性佔71%,大多數患者患有輕度至中度的aSAH,其中108例(19%)有偏頭痛史,包括57例有偏頭痛先兆者。

多變量Cox回歸分析顯示:

與沒有偏頭痛的患者相比,有偏頭痛的患者發生DCI的風險b並沒有增加(22% vs 24%,校正危險比aHR,0.89;95% CI,0.56-1.43)。

對年齡和性別相互作用的評估顯示:

有偏頭痛先兆(aHR,0.74;95% CI,0.39-1.43),女性(aHR,0.88;95% CI,0.53-1.45),年齡小於50歲(aHR,1.59;95% CI,0.72-3.49)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均未增加DCI的風險。

而在偏頭痛年輕患者中,偏頭痛病史與年齡之間的相互作用與DCI風險增加有關(P= 0.075),但納入亞組分析的人數有限。

由此可知,偏頭痛一般不會增加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發生遲發性腦缺血的風險。未來有待進一步研究在年輕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偏頭痛史與遲發性腦缺血的發展之間可能存在的關聯。

參考文獻

[1] Qureshi AI, Huang W, Lobanova I, et 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and Acute Kidney Injury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troke. 2020;STROKEAHA120030272. doi:10.1161/STROKEAHA.120.030272.

[2] Meinel TR, Kaesmacher J, Mosimann PJ, et al. Association of initial imaging modality and futile recanalization after thrombectomy. Neurology. 2020;10.1212/WNL.0000000000010614. doi:10.1212/WNL.0000000000010614.

[3] van Os HJA, Ruigrok YM, Verbaan D, et al. 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Migraine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Sep 1]. Stroke. 2020;STROKEAHA120030118. doi:10.1161/STROKEAHA.120.030118.

本文首發: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本文作者:圓圓

原標題:《權威雜誌揭秘:腦出血患者使用這種常用降壓藥,可能引起急性腎損傷》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些人天天吃降壓藥,還是腦出血了?心血管醫生告訴你
    先說答案,腦出血指的就是顱內動脈破裂引起顱內出血,當然這時候會導致腦組織受壓迫,一些重要的神經功能區域受到影響,比如可能出現頭痛、一側肢體偏癱、言語含糊、口角歪斜、神志障礙甚至昏迷,部分會危及生命。高血壓確實是腦出血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我們生活和臨床上常常看到有一些腦出血的患者,他也沒有高血壓病,那為什麼也會出現腦出血呢?
  • 5種常用降壓藥優缺點!哪種降壓藥才是適合你的降壓藥?一文總結
    2.地平類 適宜有合併症的人地平類是鈣通道阻滯劑,細胞外的鈣離子向內流入細胞,就會引起細胞的收縮,使血管阻力增加,血壓升高。使用地平類藥物可以阻止鈣離子進入細胞內,減小外周阻力,降低血壓。以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為代表的地平類藥物降壓迅速,其療效及幅度相對較強,尤其適用於合併其他慢性病的老年高血壓者,以及心腦腎損害的高血壓患者。
  • 腎病症候群病程中出現急性腎損傷的原因及特點
    3.合併急性腎小管壞死。 4.呈急性腎損傷表現的急性腎炎或急進性腎炎。 5.合併急性主幹腎靜脈血栓的。 6.合併心悅體性腎炎,一般普遍為I型或者膜性腎病的。
  • 「醫生,我能不能不吃降壓藥」,不少人對降壓藥尚存誤解!
    「醫生,我能不能不吃降壓藥,我現在一點症狀沒有,根本就沒事兒啊?」這是很多新被確診的高血壓患者,在被醫生建議服用降壓藥物時,都會發出的疑問!因為在大家看來,只要是疾病沒有影響到健康、沒有明顯症狀反應,就完全不需要用藥治療。
  • 保腎還需降壓!腎病最常用的5類降壓藥,有2類護腎明顯
    高血壓是導致慢性腎衰竭的重要因素,慢性腎病的發展也會引起血壓的持續升高,二者互為因果。延緩腎功能衰竭必須要重視控制血壓水平,同時也是保護其他心腦血管等靶器官的需要。 選擇合適的降壓藥且堅持服用,是維持血壓低水平的關鍵。
  • 預測心外科術後急性腎損傷有新模型!上海學者研究
    目前,臨床上常根據血清肌酐水平的變化來診斷重大心臟手術後的急性腎損傷。但是,這種方法往往會導致診斷延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Zhongli Chen等人基於血液中3種炎症細胞因子水平建立的一種新模型可預測重大心臟手術後急性腎損傷,且其預測價值優於根據臨床因素建立的模型以及此前根據血漿生物標誌物建立的模型。另外,這個新模型還有助於對患者的預後進行危險分層。
  • ...顱內出血_強化降壓_華法林_NOAC_抗血小板藥物_他汀_去鐵胺...
    目前《2014年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推薦,當患者收縮壓>180 mmHg時,可使用靜脈降壓藥物控制血壓,根據患者臨床表現調整降壓速度,160 / 90 mmHg可作為參考的降壓目標值(III級推薦,C級證據)。
  • 馮華教授:任何疾病引起的腦出血都應得到高度重視
    《神經外科雜誌》、《神經外科》等國際權威雜誌主編均表示收到過大量來自中國的神經外科論文,包括臨床經驗總結、試驗研究,還有少量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研究。出血一般分為外傷和手術後早期併發症,因此使用止血藥物時機應控制在外傷、腦出血或手術後72 h內,超過72 h,就有可能發生缺血事件。近年來,以從蛇毒提取的血凝酶類為主要成分的止血藥在臨床應用中最為普及,其中尖吻蝮蛇血凝酶(蘇靈)已被大量研究證明,應用於神經外科手術後,患者凝血功能、肝腎功能均無顯著改變,以較高的安全性,較好的療效用於減少神經外科手術後的出血併發症。
  • 注意:除了降壓藥,這些藥物也降壓!
    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SGLT-2抑制劑是一種新型降糖藥,可同時控制血壓和血糖,在我國使用的主要為達格列淨、恩格列淨和卡格列淨。二、硝酸酯類硝酸酯類藥主要有硝酸甘油、硝酸異山梨酯及5-單硝酸異山梨酯,臨床上常用於心絞痛和心力衰竭。
  • 浙大學者提出靶向治療急性腎損傷新方案
    急性腎損傷是指一種由多種侵襲因素(如內毒素等)造成腎功能在短期內急性減退的臨床症候群,其發病迅猛,死亡率高。大型手術、出血、嚴重燒傷等是主要的成因。目前針對急性腎損傷的治療仍以早期液體復甦或腎臟替代治療等幹預為主,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手段。
  • 一針封閉引發的急性腎衰竭,當心,這種疾病隨時都可能發生
    但是,不到一個月時間,她的腎功能從正常到尿毒症期,肯定是急性腎衰竭了,那她的急性腎衰竭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根據病史分析,她急性腎衰的原因應該是藥物引起的,「疑犯」就是抗菌素、退燒藥和止痛藥。血肌酐是人體的代謝廢物,是判定腎功能的最常用指標,血肌酐升高就意味著腎功能下降。
  • 柳葉刀綜述:腦出血急性期管理
    目前為止,臨床並未將CTA點徵納入腦出血患者的管理中。3. 預後評分ICH評分是最常用的預後評分,包括人口學及臨床信息,如出血部位及體積,是否合併腦室出血。儘管其他評分也在使用,但都不能真正更好預測預後,特別是早期死亡風險。
  • 什麼是腦出血?引發腦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在知乎上看見一腦出血患者聽見病友去世了,是因為急性心梗,心存疑慮:他一直都聽說降壓藥損傷血管,自己也吃了11年,期間血壓一直都沒事,也算平穩,於是決定停藥不再吃降壓藥,怕把自己吃出問題,就自己停用降壓藥,一年後因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入院。
  • 降壓藥哪種好?這個適合長期服用的降壓藥歷久彌新
    摘要:   據統計已經上市的降壓藥超過200種,常用降壓藥也有好幾十種。降壓藥哪種好?降壓藥需要終生服用,什麼降壓藥是適合長期服用的降壓藥?不僅新患者十分困惑,很老患者也不清楚自己吃的降壓藥究竟好不好。  降壓藥哪種好?
  • 腦出血多久可以度過危險期?這三點決定腦出血患者壽命的長短?
    說到這個案例,想起之前有網友留言小編,腦出血患者術後好幾天了,為什麼還沒脫離生命危險,仍在昏迷中,是不是要很久才能脫離生命危險,現在的情況是不是代表不長久了?我相信這位網友的疑問,也是很多人的疑問,現在小編就為大家解答。腦出血患者多久可以度過危險期?腦出血患者,第一個24小時內的風險極高,因為很有可能出現再次出血的情況。
  • 醫生提醒:吃完降壓藥,4類東西愛吃也要克制,包括這種常見水果
    醫生提醒:吃完降壓藥,4類東西愛吃也要克制,包括這種常見水果1、高鹽飲食我們知道高鹽飲食是引發高血壓的一個危險因素,已經成為熟知的事實。鈉含量的過度攝入會導致血壓的升高,所以說嚴格控制飲食中鹽分的攝入量是不容小覷的。
  • 「腫瘤-高血壓」新概念:高血壓患者癌症風險高,抗癌治療引起高血壓...
    之前有研究分析了降壓藥與癌症風險,目前結論尚不一致。其中可能是由於缺乏對混雜因素的校正,缺乏長期數據,並且研究人群也有較大異質性的緣故。日本一項研究顯示,服用貝伐單抗的患者中13.1%患高血壓。同樣,不同癌症患者服用索拉非尼、舒尼替尼、lenvatinib和阿西替尼也與高血壓風險增加相關。這些藥物誘發的高血壓,在停藥後快速改善。 VEGF信號通路抑制劑相關高血壓的機制包括:減少一氧化氮含量,內皮素-1上調,鹽敏感性增加和腎損傷。
  • 又一個降壓神藥被拉下神壇!被曝高致癌?
    BMJ研究雜誌向人們發出了警告 BMJ:ACEI降壓元素可導致肺癌 而這項研究的矛頭,則直指全球廣泛發售的一種抗壓藥,這種抗壓藥裡的核心物質,就是這次研究的主角——ACEIs ACEIs
  • 高血壓性腦出血中國多學科診治指南發布!
    ,並排除外傷、血管結構異常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血液性疾病、系統性疾病及腫瘤性疾病引起的繼發性腦出血。平掃CT上顯示的「黑洞徵」「混雜徵」及「島徵」可能有助於預測血腫擴大的風險(Ⅱb級推薦,B級證據)。5. 評估血腫擴大風險應綜合考慮基線血腫體積、口服抗凝藥史、發病至首次行頭顱CT檢查時間等因素(Ⅰ級推薦,A級證據)。
  • 腦出血的可能原因是什麼?
    腦出血是一種非實質性的腦損傷,由於非創傷性原因導致的腦部血管破裂會導致血液流出。目前,這種疾病約佔所有中風的三分之一,急性期患者的存活率僅為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