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臨床上常根據血清肌酐水平的變化來診斷重大心臟手術後的急性腎損傷。但是,這種方法往往會導致診斷延誤。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Zhongli Chen等人基於血液中3種炎症細胞因子水平建立的一種新模型可預測重大心臟手術後急性腎損傷,且其預測價值優於根據臨床因素建立的模型以及此前根據血漿生物標誌物建立的模型。
另外,這個新模型還有助於對患者的預後進行危險分層。
研究者首先收集可能與心臟外科術後急性腎損傷相關的32種炎症細胞因子的特徵,最終選擇有顯著意義的幹擾素-γ、白介素-16、巨噬細胞炎症蛋白-1α建立預測模型。
然後,他們在一個包含204例心臟外科術後患者的篩查隊列和一個包含198例患者的驗證隊列中評估該新模型的預測準確度。
結果顯示,基於炎症細胞因子的新模型在兩個隊列中均有相當不錯的預測能力。決策曲線分析顯示,新模型對心臟外科術後急性腎損傷的預測價值明顯優於基於臨床因素建立的模型以及根據血漿生物標誌物建立的模型。
此外,每種炎症細胞因子水平升高與機械通氣時間、重症監護室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延長顯著相關,且均可強烈預測不良複合事件[腎臟替代治療和(或)院內死亡]發生風險。
與最低四分位水平相比,幹擾素-γ、白介素-16、巨噬細胞炎症蛋白-1α處於最高四分位水平時,上述不良複合事件的發生風險分別增加27倍、37倍、8倍。
來源:Novel Blood Cytokine‐Based Model for Predicting Severe Acute Kidney Injury and Poor Outcomes After Cardiac Surger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2 Nov 2020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阜外說心臟」,採用網絡直播的方式,向廣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學、規範、靠譜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識。經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薦,衛健委宣傳司評選,「阜外說心臟」 系列節目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房顫科普》將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提供科學、靠譜、有用的房顫防治知識!
如果您有關於房顫的問題,請您留言,我們會擇期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