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關注訂閱住範兒裝修獲取更多的裝修相關內容 ↑↑↑
喜歡裝修知識乾貨的可以關注小編,每天都會分享一些裝修家居方面的知識。
前陣子,我媽斥巨資給我買了一重力被,她說能提供「安全感」,有助於我的睡眠。
看著不厚,一蓋上,立刻電光火石回到小時候:沒有任何取暖的華中地區寒冬,零下的夜晚,蓋兩床厚棉被。
唯一的感覺,就是薄毯子咋跟厚被子一樣沉,五花大綁,別說睡更好,根本睡不著。
就這款,還挺貴
查資料了解了一下,「人體在穩定地受到自身體重10%左右的壓力時,內心會有一種相對來說更安全的感覺「,這是重力毯的原理。
但是,這個理論是不是真的有效,因人而異——對我就不行,我就喜歡鬆軟的被子,自由!輕鬆!
但糟蹋了我媽的巨資和愛。
所以作為跟纖維材料相關專業的紙花,決定正經八百聊一聊,讓大家對熟悉而陌生的被子,更熟悉一些。
本文一句廣告都沒有,請放心食用放棄對連結的期待
保暖的核心是空氣
保暖的核心不是材料的重量、厚度,而是材料裡有多少空氣。
賣羽絨的人最愛強調蓬鬆度,確實,常見的被子基本都是這個道理,靠填充物裡的空氣來隔絕冷氣。
比如棉花被,10斤大厚被蓋個三五年,也會變得不如一開始暖,就是不蓬鬆了——拿去重新彈一遍,就能恢復一些。
彈棉花就是增加空氣提高蓬鬆度的過程
只靠某種材料貼身取暖的話,皮草效果最好,別的都白搭。
所以,蓬鬆度是決定被子保暖度最重要的因素。
圍繞著蓬鬆度,可以延伸出保暖程度、柔軟程度、輕重感覺這麼幾個維度,基本就能判斷一個類型的被子適不適合你的喜好。
羽絨被甚至
可以只看蓬鬆度
因為只有好絨,才能做到高蓬鬆度。
當然,這指的是純羽絨,有拿羽毛混在絨裡的,為的就是用便宜貨提高蓬鬆度。
羽毛做枕頭還行,支撐力好一些,做被子不夠軟、暖
同樣克重的絨放進容器裡,能蓬鬆到什麼數字,就相當於絨的質量有多好。
市面上的羽絨被大多是600+的蓬鬆度,指的是1盎司佔600立方英寸;好的能做到750+,這種規格雙人被一般在3-5000元。
蓬鬆度代表1盎司羽絨能佔用大多體積
幾乎只有大朵的白鵝絨,才能蓬鬆到700甚至800+。
而超過800就是頂級絨,高端的戶外羽絨服一般會用這種絨,價格能翻兩三倍。
中厚度+毯子最舒服
我不建議買克重特別大的羽絨被,150cm單人被最好不超過1000g,雙人被不超過1200g。倆原因:羽絨比較飄、容易悶熱。
越是柔軟細膩的絨朵,越容易跑絨,布料就需要搞密實一些,或者加內襯,自然就會損失透氣性,有點悶。
平時說的60支、80支布料,必然跑絨;而支數達到100、120或更多,比較悶熱、聲音也大。
支數(線程密度)
有人會覺得酒店的被子蓋起來熱,大多都是加了內襯的羽絨被。
克重太大,更暖也更悶,能蓋的時間就會縮短,只有最冷的一陣子才舒服。
而另一個特點,羽絨輕,容易覺得不貼身、有點飄,習慣了棉花被的人可能不喜歡這種感受。
這兩點是羽絨本身的特性衍生出使用感的正反面,只能靠廠家儘量揚長避短,和咱們消費者自己取捨了。
華夫格羊毛毯,配羽絨/蠶絲被親測好用
我的建議是,供暖地區、南方地區別買太厚,常規雙人被1200g以內就夠了。
秋季初冬適宜,冷的時候可以加一層毯子在上面,舒適度up。
如果是給老人蓋,可以適當厚一點。
不供暖又挺冷的華中地區,也買厚的吧
絨朵大小,比絨毛產區更重要
特意沒先說什麼產區、品種的鵝,就是希望扭轉一下大家被商家們「教育」出來的慣常思維。
加拿大鵝(不是說那個品牌)、匈牙利鵝有比中國東北大鵝、山東鵝、安徽鵝好嗎?
其實並沒有。
只要鵝子活得時間長、長得健壯,絨毛豐滿,都能產出高品級絨毛,中國鵝子不輸!
另一個被普遍關注的是含絨量,其實國內市場上的品牌貨,基本都是90%、95%。
差別主要在於是大的朵絨(絨朵),還是小條絨絲。
羽絨服鑽絨都見過吧,一小根的就是絨絲,一小團蒲公英一般的就是朵絨,絨絲是從朵絨上掉下來的。
上:朵絨
下:絨絲
絨絲孤孤單單一小根,沒法容納很多空氣,也沒法有效支撐蓬鬆度,所以它就是個給含絨量充數的東西。
這也是鵝絨比鴨絨好的原因之一——鵝絨朵本身就大。
而且鵝比鴨活得時間久,2歲的鵝還是青少年、絨毛好,2歲的鴨子已經步入中年了。
所以真正的大朵高品質白鵝絨非常貴,一公斤成本大概在千元左右,售價怎麼也得2500以上。
羽絨被品牌
羽絨被的傳統來自歐洲,一開始就是布袋子填充羽毛來禦寒,逐漸更講究:絨毛比羽毛好,鵝絨比鴨絨好……
歐美比較習慣這個東西,對一定程度的鑽絨和聲音大有忍耐力,產品也沒有太注重這事兒;日本用鴨絨比較多。
不鑽絨,哪來的枕頭仗風俗
大型的羽絨供應商比如peter kohl、prauden,都給中國供貨,但是不做零售端產品。
hanskruchen,百年大牌,買他家的鴨絨被能比鵝絨便宜一半;
日本西川等,這些品牌國內也能買到。
價格普遍在5000元+。
prauden提供的標準羽絨產品標籤
來源:prauden
現在全世界的羽絨被,中國製造佔到60%以上,做出口的大廠也有很多,所以國內品牌尤其是廠牌性價比是很高的。
比如安徽霞珍羽絨(品牌:金皇冠)、鴻潤羽絨、浙江柳橋羽絨(柳橋羽絨)、三星羽絨(格蘭貝恩),傳統老牌雁皇,新興品牌羽親。
羽親對羽絨被面料的直觀解釋
大概比國外品牌便宜1-2千,趕上折扣啥的2000多就能入手。
而且中國羽絨國標,目前不允許用二次回收料,澳大利亞、歐洲、日本都是允許(日本比較提倡)用回收料的,這點能省很多心。
羽絨被在被子裡算貴的,不過能用一二十年不成問題,算是長期投入,要買就買個好的,不虧。
棉花被
不適合潮溼地區
羽絨被是歐洲傳統,棉花被則是中國傳統,農耕民族靠農作物,沒毛病。
大家自然也比較熟悉。紙花老家就是棉花大產區之一,小時候跟外婆一起去過收購站賣過棉花,也見過城市周邊的各種彈棉花網被套作坊。
喜歡棉花被來自模糊的慣性,不喜歡是因為厚冬被太沉了,像五花大綁。
棉花被只買中等厚度
比起羽絨被,它不夠輕,所以彈出的蓬鬆度和纖維本身的厚度共同承擔保暖重任。
這個特性的另一面,就是壓風,蓋在身上有實感、不覺得飄,喜歡這種感受的人是不願用羽絨被的。
事實上,稍微「沉重」的被子,對睡眠比較有好處,這也是重力毯出現的一個原因。
棉花被的另一個特點是植物纖維特性,沒那麼細碎,也不容易過敏(對鵝絨、羊毛過敏的人不少),而且沒有靜電。
對羊毛過敏
反面是吸溼,棉花容易潮,變得更癟、更沉,保暖性越來越差。
所以我一直覺得,只有中等厚度的棉花被值得買,5-8斤,重量和保暖性剛剛好。
再厚就太沉了,倒不如羽絨被+毯子來的舒服。
吸溼和沉重,致使我不推薦東南潮溼地區的夥伴用棉花被,北方供暖地區更合適。
棉花被最最最大的優勢,是價格低,10斤的雙人被也不過三五百。
比動物皮毛便宜、舒適度也不錯,是大部分人消費得起的東西(有本書叫《棉花帝國》,棉花在某個階段世界經濟中的戰略地位堪比近代的糖)。
而且咱們國家有強力控價保價手段,在美國澳大利亞嚴格限制棉花出口中國的這幾年,終端價格也沒有漲到離譜。
棉花被選購
棉花被不看品牌。
如果你住的地方還有那種做棉花被子的作坊,可以親自去選棉花做。
如果要網購,也別太貪便宜。
「手工新疆棉花被」,平均每斤低於10元絕對不要買。
中國對新疆棉花是有補貼的,就按18000元/噸收購價算,一斤的原材料成本都近10元了。
五六十塊的棉被,能是回收棉就算好的,黑心棉小作坊仍有很多。
買到手也不會判斷質量的,京東京造、網易嚴選這些牌子品控還是可信的,價格也不算很虛。
蠶絲被
只買100%長絲
舒適度和顏值兼備,就屬蠶絲被。
比棉花輕、平順不結團,比羽絨有實感,貼合不飄。
保暖就還行,關鍵是絕不悶熱,夏天也能蓋。
再就是蠶絲本身作為動物蛋白,親膚柔和等等,總之中國人天然對蠶絲是比較有好感的。
不過蠶絲被的缺點和優點一樣突出,壽命有限、貴。
好的雙宮桑蠶絲一公斤就要2-300元,一床雙人冬被原材料成本一千多,賣個三四千很正常。
蠶絲成本價都有公示,就是很貴
但成品被子大多用個5年8年,好的也就10年,不是特別耐用。
所以它才是被子中最不大眾消費的那一款,是精緻生活。
柞蠶絲被子性價比更高
桑蠶絲本身比柞蠶絲好,但作被子,柞蠶絲性價比遠高於桑蠶絲。
柞蠶在野山上就有,戶外寫生見過,黃綠色、體格大,吃的是柞樹葉,絲粗,處理後有淡黃色,手感不如桑蠶絲。
桑蠶就是人工養的那種嬌貴蠶,吃了帶水的桑葉就會掛掉,蠶絲沒有毛細孔、光滑細膩,質感好。
幾乎所有的蠶絲被商家都說桑蠶絲才好,其實只說對了一半。
桑蠶絲做紡織品,真絲綢緞繡品,細膩有光澤,確實好。
但作被子芯,桑蠶絲短絲容易板結,用不了幾年就一坨一坨了——買桑蠶絲,只買「100%桑蠶絲長絲」。
而柞蠶絲蓬鬆度高、毛細孔透氣吸溼,這點是蠶絲不具備的;纖維長、韌性更好,普遍能多用幾年。
價格能比桑蠶絲低個30%左右,划算啊!
看標籤摳字眼
買蠶絲被要注意的是含量,按國標,50%蠶絲含量以上就可以叫蠶絲被了,「100%」是必須要有的字眼。
還有短絲、中長絲、長絲,起碼買中長絲+長絲或純長絲的,不標明就相當於劣質,直接下一個。
還要看看內套開口,如果沒有開口、看不見纖維,沒準兒混了羊毛、用短絲填充,善用7天無理由吧。
蠶絲被品牌
蠶絲被不完全是品牌導向,南北方都有不少地方品牌甚至小作坊。
遼寧(最好的柞蠶絲產區)有個美麟,專做柞蠶絲產品的老派品牌,沒有正規線上渠道,定位比較土豪,產品雖好,卻不太是大部分人的目標。
家紡頭部羅萊有柞蠶絲被子,中長絲的雙人被在1500左右,同樣克重的桑蠶絲起碼2500+。
專門做桑蠶絲的,可以看看慈雲,參與行標制定的頭部品牌。
纖維被
性價比最高
化纖被、羽絲絨被、纖維被,指的都是化學纖維被子。
用聚酯纖維/聚丙烯腈纖維填充的被子,石油提取物,它可以說是為了克服傳統棉花被子的厚重而生的。
是各項性能比較平衡、價格低廉的性價比款。
便宜好用,但是壽命短
化纖本身沒啥毛病,好的化纖有天然纖維做不到的性能。
比如優衣庫口碑款HEATTECH,就是一種滌綸纖維,中空管狀,保暖性極好,價格又非常便宜,不香嗎!
比如NASA款Outlast纖維被子,聚酯纖維,航空級高級。
化纖被子,不用擔心過敏,不怕潮不怎麼生蟲,沒有碎屑碎絨,同樣克重比棉花蓬鬆柔軟很多,保暖性也不錯。
體驗感上的缺點就兩個:質感不好,有靜電。
真正的bug是衰減快,壽命短。
容易被擠壓、不容易恢復,這個特性目前沒的解決,用上一兩年就開始板結——蓬鬆感的大敵。
棉花、蠶絲用久了也會板結,但是曬一曬、拍一拍或者重新彈棉花能恢復一些,但聚酯纖維板結了就沒救了,扔。
為了讓聚酯纖維更彈、板結慢一點,會把它做的更細;為了更透氣蓬鬆,會在纖維上打孔。
於是就有了超細纖維,七孔、九孔纖維等,孔數越多越高級。
問題是,幾個孔、是不是3D中空,肉眼看不出來得靠顯微鏡,這就是商家可鑽的空子,這種時候就只能說買正規產品了。
近幾年更流行的大豆纖維、玉米纖維,一般是在聚酯纖維的基礎上混入一些這類纖維,提升柔軟度和質感,也一定程度上延緩板結衰減的速度。
住範兒團購的繪睡玉米纖維被手感也是極好,超級蓬鬆柔軟,能用幾年還有待驗證。
羊毛被雷區比較多
羊毛被不算普遍,但毛衣、呢子大家都很熟悉了,羊毛本身的特性就是密實,保暖吸溼都好,也不容易有細菌塵蟎。
羊毛被芯
不過羊毛被並不很推薦,因為雷區太多:
● 不夠軟,會為了防跑毛給布料加塗層,硬、悶
●毛絮碎屑多,對鼻炎咽炎易過敏體質挺不友好的
● 不好打理,洗不能洗、曬不能曬,必須專業打理
●偏貴,當然羊毛本身價值比較高,但比起棉花、化纖它還是貴了些。
喜歡羊毛被的人也是有的,只是說它不那麼廣泛適合大眾消費。
羊毛最出名的就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做面料、手工紡織品、填充物都更好,國毛成本要低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根據羊毛被的官方標準,含量100%才算純羊毛被,這點倒是沒什麼坑。
如果喜歡羊毛被,不妨考慮羊毛+化纖,蓬鬆度柔軟性會更好,價格也能從千元打到二三百。
羊毛被品牌
純羊毛被的話,澳大利亞的Minijumbuk,又是一個「愛馬仕」,他家在羊毛清潔處理、彈性處理(跟彈棉花類似,加進去空氣)都有專利。
價格大概在3-4000,比較奢。
同樣是澳大利亞的Logan&Mason價格更親民一些,雙人羊毛被1000+。
國內品牌就划算的多,純羊毛普遍在500—1000元,羊毛+部分纖維的通常不到500元。
富安娜、恆源祥是買羊毛被比較穩妥的大牌,恆源祥雖然是賣貼牌大戶,羊毛製品仍然很好。
被子最好不洗
被子清潔在以前似乎不成問題,天氣好了就曬被子,日常換洗床單被套就行。
現在明顯大家更在意細菌塵蟎的問題了,能曬被子的空間卻更少了。
——別洗,太麻煩了,只有化纖不怕洗。
別的靠換洗床單是對的,不放心可以弄個紫外線燈定期照一照(紫外線被遮擋就沒有效果了,其實只能表面消毒)。
真的髒了、潮溼發黴了就扔掉換新。
羽絨被不能幹洗
乾洗劑裡的四氯乙烯會破壞羽絨的蛋白質,強鹼會破壞油脂,重則羽絨變碎、輕則不保暖。
要麼特地買可水洗的,要麼送去專門羽絨清潔服務的地方,要麼手動水洗……洗完也沒地方曬,我說能不洗就還是不洗吧。
還有!收起羽絨被的時候,儘量別用真空袋壓太狠,保持蓬鬆對羽絨比較好,必須要用就留個四分之一空氣,手下留情吧~
蠶絲被不能浸泡,不能用84
蠶絲被本身就不怎麼起靜電、吸灰,也不是很容易潮溼。
如果真有汙漬就送乾洗,別泡熱水更別用84消毒,蠶絲在84裡會融化。
棉花被別太使勁拍打
棉花被一般都靠曬,拍拍打打,其實不能拍太狠,纖維斷了碎了會影響蓬鬆度。
我個人最喜歡的,就是柞蠶絲被子,春秋清爽不悶熱,冬天配個毛毯扎紮實實,約莫五年一換也算買得起。
最後想說一句,任何被子都不能治病,什麼治風溼、治失眠、治皮膚病、促進血液循環……最多最多就是乾淨不致敏,夠暖夠舒服。
幾十年前日本第一傳銷組織,就是靠羽絨被搞起來的。
都看到這兒了,就點個讚和關注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如果您家裝碰到難題,記得私信小編哦,針對您家問題幫您1V1解決,如果恰好在我們服務城市(北京、上海、成都、蘇州)住範兒很高興為您服務或者您有裝修需求都可以私信小編。
看完別忘了收藏+關注哦,如果你們有發現更好的建議,記得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哦。#百度家居大師團#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住範兒
▼文末長按點讚,送3連哦,一鍵三連,祝我c位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