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對熟悉的東西更容易接受?

2020-11-06 全生發展

大腦有種「習慣化」特性,只對那些變化的信息感興趣,而過濾掉那些熟悉的信息。

這是全生發展的第269篇文章

人們常常有這樣的經歷,對於熟悉的人和事物,容忍度、接受度更高,而對陌生的人和事物,則容忍度、接受度要低得多。

神經科學研究認為,之所有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大腦有種「習慣化」的特殊功能,也就是大腦只對那些變化的信息感興趣,自動過濾掉那些熟悉的信息。

比如,在熟悉的環境下,即便環境十分嘈雜,人們也能輕鬆自如、聚精會神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在一個陌生的環境,則可能全身處於警戒狀態,來自外界微小的信號都有可能引起我們內心強烈的反應。


從人腦的構造及功能來看,人腦中海馬體負責存儲關於事實的記憶,杏仁核負責存儲關於情緒的記憶。

對於一個熟悉的人,海馬體對我們認出這個人的長相起到關鍵作用,而杏仁核則提醒我們這個人是熟人,判斷我們對他是否有好感。

海馬體和杏仁核常常一起工作,建立包含顯式成分和隱式成分的複雜記憶,讓記憶更加持久。

隱式記憶也被稱為非陳述記憶,是一種無意識的、無法說出來的,可以通過行為習慣來實現它。比如騎自行車,一旦學會了,養成了習慣,以後只需要去騎就可以,不必思索,也不必回憶。


在習慣化作用下,感覺器官雖然對外部信息的刺激有反應,但大腦低級中樞並不會把這些信號從感受器傳導到大腦皮層(新皮層)。

這種情況類似我們穿在身上的衣服,雖然不時地與皮膚摩擦,但我們並沒有感覺到這種摩擦的存在。

其它類似的情況還有,住在鐵路邊上的人,即便晚上經常有火車通過,也能安靜入睡,甚至感受不到火車噪聲的存在,等等。


這種習慣化,往往就會形成一種「習慣圈」,對很多熟悉的事物不再產生刺激,從而忽視其存在,無法產生新的認知。

如果想要尋求新的刺激,改變認知,接受新的信息,就需要跳出「習慣圈」,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跳出「舒適圈」。

比如假期出去旅遊,換個環境;調整習慣性的工作方式,換種工作模式;甚至換個工作崗位,辭職換家公司,換種生活方式,等等。


這種習慣化的特性也常常被運用到營銷中,如廣告宣傳、品牌營銷等,公司或產品信息通過多次重複曝光,就會強化人們的認知,編碼進長期記憶系統,在大腦中形成習慣化,再次接觸到相關信息時就能增加接受度與信任感,從而讓銷售變得更加容易。

更多文章請點擊:歷史文章 目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們更容易信神而不是進化論?
    人類的大腦是進化的驚人傑作,然而具有諷刺意味是,這些進化了的大腦可能使人們自然而然地傾向於不接受進化論。「種種的心理傾向讓我們沒有足夠嚴肅地對待進化論,這是毫無疑問的,」埃默裡大學心理、大腦和文化中心主任羅伯特·麥考雷(Robert N. McCauley)解釋說,他同時也是《為什麼宗教是自然的而科學不是》一書的作者。對於我們不那麼科學的大腦,科學能告訴我們什麼?
  • 低聲教育是種智慧,教育孩子時用低聲調,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如果我們在教育孩子時能用低聲調,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我們的想法。張先生的兒子小智(化名)四歲了,某次張先生和張太太帶著他出去自助餐廳吃飯。小智很開心,對自助餐廳非常感興趣。看到那麼多好吃的食物,忍不住一會兒就要叫媽媽一起去拿吃的東西。有些東西還沒吃完,就又想要去嘗試別的,吃不完的全都堆在張先生的面前。
  • 同放化療相比,免疫治療的副作用會不會更容易接受?
    > · 溫馨提示 · 沒有WI-FI的同學可以移步下方觀看文字版 以下為圖文版: 同放化療相比,免疫治療的副作用會不會更容易接受
  • 為什么女性消費者更容易被「種草」?
    秘密消費:總有些東西要獨自享用如果說不少商品的消費具有較為明顯的社交屬性,人們在購買時總會浮現使用該產品的社會環境,如家庭聚會、朋友交往等,那麼有部分產品則是獨自享用更香,近兩年來已有廠商把獨自秘密消費作為產品差異化的賣點在廣告營銷中大肆宣傳。
  • 研究終於發現為什麼有些英語單詞比其它單詞更容易記住!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成功地回憶起一對單詞意味著,在學習過程中,一個人的大腦在兩個單詞之間建立了強烈的聯繫,類似的過程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經歷比其它經歷更容易被記住。而且,很難解釋為什麼像「坦克」、「娃娃」和「池塘」這樣的詞比「街道」、「沙發」和「雲」這樣經常使用的詞更容易被記住。
  • 人們從什麼時候起,會對傳統宗教產生懷疑,投入到新興宗教中去?
    人們從什麼時候起,會對傳統的宗教產生懷疑,並轉而投入到新興的宗教中去?這對於新宗教來說,是一個非常好入門的「缺口」,找到傳統宗教的缺點,就能找到突破口,然後一路發展下去。那麼,傳統宗教又是怎樣才出現缺點的呢?一方面,是因為傳統宗教陷入了封閉和半封閉的發展時期,從而導致其無法及時滿足人們的信仰需求。另一方面,便是科學和哲學的興起。
  • 人們為什麼會感到無聊?隱性自戀更容易出現這種情緒
    眾所周知,太空旅行是一次激動人心的旅行,1982年,前蘇聯太空人瓦倫汀·列別捷夫在其職業生涯中第二次太空旅行中,感覺到火箭左右搖擺,似乎失去了平衡……最終,他感覺到自己離開了地面,當同行的太空人進入太空時,發出興奮的驚叫,但他們也不知為什麼會這樣。
  • 科學界有三個奇特的理論已被證實,卻讓人們難以接受,為什麼?
    為什麼人類的科技能夠發展如此之快?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離不開一些偉大科學家超前的各種科學理論。我們都明白,科技的快速發展需要科學家的努力和付出。可如果科學家只是按部就班研究現有的,能夠理解和接受的科學理論,那麼人類文明也不會有現在的輝煌成就。只有科學家不斷提出一些超出現有認知的科學理論,提出一些天馬星空的科學猜想,才能夠讓我們去不斷努力驗證這些猜想,從而實現科技的快速飛躍。
  • 為什麼人們不信任轉基因食品?
    而任何涉及人為操控的東西都被認為是高度非自然的——比如說轉基因生物,雖然超市貨架上轉基因食品已經有很多了。正如麥可·斯佩克特(Michael Specter)所說,「農業的歷史,是人類繁殖種子和動物,讓它們產生我們希望莊稼和牲畜能擁有的性狀的歷史。」
  • 萊紳通靈沈東軍:流行源於「熟悉的意外」
    作為一個文化產品的設計者,怎麼做才能讓你的產品更容易被人們接受、被人們喜愛?萊紳通靈沈東軍的思考是,要遵循德裡克·湯普森提出的瑪雅法則。瑪雅法則的英文是M-A-Y-A,它是一個英文短語的首字母縮寫,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意思是「在能被接受的前提下,儘可能前衛一點」。
  • 為什麼有的人更容易害羞?
    這本書系統分析了害羞的成因和危害,並且提出了許多有針對性的建議、方法和練習,幫助害羞的人們走出自我設置的牢籠。這本書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這個時代最著名的心理學大師之一。他是美國心理協會前主席,曾經榮獲「心理科學終身成就獎」,被譽為「當代心理學的形象與聲音」。可以說,沒有一個學心理的人不知道津巴多的名字。
  • 為何人們說『買東西』,卻不說『買南北』?東西由何而來
    諸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個詞語「東西」,但是大家卻未必知曉它的淵源,那為什麼人們說『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呢?『東、西』兩個字明明都是方位詞,但連在一起卻成了物品的代稱。而關於這個問題明嘉靖皇帝就曾問詢過自己的臣子,『為什麼叫東西而不叫南北呢』?他的臣子是這樣回答的:根據《周易》來看,東方屬木、西方屬金,而東西相對應的木金都是可以放到籃子裡互相交換買賣的。
  • 為什麼人們不相信科學
    這個調查結果引起了人們的思考:為什麼人們很難相信一些科學的觀點呢?為什麼人們對某些科學現象那麼感冒呢,即使已經有很多證據證實這些現象了?這些調查結果還有令我們更為吃驚的東西,就是雖然我們已經學習並記牢某個科學概念了,大多數成人現在還是認為哥白尼的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的理論是對的,早期的觀點一直都會在我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我們從來就沒有把一些錯誤的世界觀糾正過來。我們已經習慣了對此熟視無睹了。Shtulman與同事們把他們的發現總結如下:當學生們發現科學理論與他們先前的固有觀點相矛盾時,他們會怎樣呢?
  •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偽科學?
    Corinne Zimmerman,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教授;Emilio Lobato,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認知和信息科學博士研究生我們認為,我們不需要訴諸任何特殊的心理機制來理解為什麼人們會相信偽科學主張或拒絕科學主張。
  • 為什麼相對論比量子力學更容易被人接受?
    這就是因為費曼對量子力學的了解非常深入,他要認識的是量子力學為什麼是這個樣子?這樣高深的問題的確是無人能夠回答的。
  • 為什么女性更容易脾胃虛弱?如何根據臉部判斷脾胃不好?
    說到脾胃虛弱,需要女性多重視,和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出現。不見得所有病症對男女都一視同仁,有些病男性容易出現,有些病則是女性容易出現。脾胃虛弱,更「鍾情」女性,這也是提到脾胃虛弱,往往拿女性舉例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 同樣屬於文科,同樣150分滿分,英語和語文到底哪個更容易?
    那麼英語和語文相比,到底哪個更容易提分,哪個更容易得高分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好好分析一下!首先我們來看語文,和初中語文相比,高中語文主要是思維的深度加深了,如同樣是命題作文,高中的作文就要求學生更加關注社會和思考社會,還有文言文的難度加大了,主要是考查課外的,但知識點來自課內,因此要熟悉課本的相關知識點,如文言虛詞和實詞及特殊句式。
  • 打屁蟲在飯店成了新寵,人們叫它「九香蟲」,這種東西能養殖嗎
    不過最近它卻成了飯店的新寵兒,這是為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別看它「臭名昭著」,但在廚師手中卻變成了極品美食,人們發現它的藥用價值後也是把它搬上了餐桌,因此它也得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跟原來有著極大的反差,叫做「九香蟲」。前幾年它可以說是跟老鼠一樣的存在,是叫大家討厭的,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誰能想到它成了美食呢?
  • 為什麼自私的人,更容易當上領導?因為他們明白了這3個道理
    為什麼自私的人,更容易當上領導?因為他們明白了這3個道理領導,就是要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夠讓自己的下屬心服口服,才能夠帶領導一個團隊,可持續的發展。不然,員工人心渙散,沒有人願意聽從你的指揮。你的領導頭銜成為了虛名,一個光杆司令,根本不能夠做好任何的事情。
  • 父母巧用「肥皂水效應」,孩子更容易接受
    相反,如果能夠嘗試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去和他們溝通,也許效果就會不同。父母應該學會運用肥皂水效應。"肥皂水效應"是指,將批評夾雜在讚美中,使人能夠"愉悅"地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即以讚美的形式巧妙地替代批評,這樣可以減弱批評的負面效果,也能提高批評的正面意義。約翰·卡爾文·柯立芝於1923 年成為美國總統, 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書, 人長得非常漂亮, 但工作中卻常因粗心而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