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開放城市是指我國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的、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經濟特區的某些特殊政策的一系列港口城市,是改革開放偉大設計師鄧小平創議的對外開放戰略決策。1984年5月,中央決定進一步開放天津、上海、廣州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
這些城市交通方便,工業基礎好,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較高,科研文教事業比較發達,經濟基礎好,有對外貿易經驗。這些城市開放後,更好地利用外資、技術、知識和市場,迅速崛起,成為近幾十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非常耀眼的地區。
30多年過去,我們從2019年城市GDP總量排名上,來看看這些14個沿海開放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
進入全國前十強的是上海、廣州和天津三個老牌大城市。上海GDP總量38155億元,穩坐全國城市經濟總量當之無愧的第1把交椅,也是全國綜合實力的多年老大。廣州GDP總量23628億元 ,排名全國第4位;天津GDP總量14104億元,排名全國第10位。
進入前50強的還有寧波、青島、大連、福州、南通、煙臺、大連,溫州。寧波GDP總量11985億元,排名全國第13位;青島GDP總量11741 億元 ,排名全國第15位;福州GDP總量9392億元,排名全國第22位;南通GDP總量9383億元 ,排名全國第23位; 煙臺GDP總量7653 億元 ,排名全國第25位;大連GDP總量7001億元 ,排名全國第28位;溫州GDP總量6606億元,排名全國第30位。
不在50強但進入百強的有連雲港、湛江。連雲港GDP總量3139億元,排名全國第77位;湛江GDP總量3065億元,排名全國第85位。跌出全國百強的有秦皇島和北海,其中,秦皇島GDP總量1612億元,排名全國167位。北海GDP總量1300億元,排名全國第190位。
先說北海,在廣西可謂是佔盡地理優勢,地處全區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北海位於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東協經濟圈的結合部,處於泛北灣經濟合作區域結合部的中心位置,中國最美的海濱城市之一。是中國西南地區同時擁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高鐵、高速公路的城市,也是大西南連接東協的最便捷的出海口。高鐵及高速公路把北海與全國各大重要城市連接起來,構成了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北海對於廣西的地理優勢,幾乎是上海在全國的地理優勢、大連在遼寧的優勢、青島在山東的優勢,但北海沒有成為廣西的「上海」,甚至排名還在首府南寧之外的柳州、桂林、玉林、欽州之後,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開放之初,一大批建築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但因產業缺失,很多樓盤爛尾了十幾年,直到新世紀初才恢復發展,央視焦點訪談曾作過播出。後來,北海又染上「傳銷」的毛病,幾乎成了代名詞,好在北海努力清除了這些「毒瘤」,社會經濟發展還是不錯的。GDP總量排名在靠後,是因為人口不到秦皇島一半,不及湛江四分之一。總量小,人均卻排名卻靠前一些。
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2005年始,連續入選"中國十大宜居城市"之一。北海市面臨的北部灣有豐富海洋資源,為中國「四大漁場」之一,隨著全國的發展趨勢,北海的發展前景還是相當不錯。
秦皇島在河北省,也是佔盡了地理的優勢,不僅是全省沿海區位優勢最好的城市,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還是全國最典型的歷史文化名城。因秦始皇求仙駐蹕而得名,兩千多年的歷史,留下了夷齊讓國、秦皇求仙、魏武揮鞭等歷史典故。秦皇島還是世界級汽車輪轂製造基地和全國最大鋁製品生產加工基地,北方最大糧油加工基地,東北亞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是東北與華北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秦皇島港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輸出港。
秦皇島市下轄的山海關和北戴河兩個區,堪稱全國知名度最高的市轄區,知名度幾乎超過了秦皇島市。但也成了發展優勢,旅遊知名度在國內國際都非常高,秦皇島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目前,秦皇島雖然不像山東的青島、遼寧大連、浙江寧波那樣耀眼,但未來的發展優勢很突出,假以時日,秦皇島會成為渤海灣乃至全國都很有影響力的城市。
若按人口比例來衡量,湛江在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發展相對滯後的,或許是因為湛江的地理位置比較尷尬,雖然沿海,但背靠廣東省相對落後的西部。南部被海口和三亞搶了風頭,東北被珠三角城市群遮掩了光芒。湛江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