僱員是沒有編制的,合同制,具體的公告裡面會寫明。待遇也會不一樣的。
但是僱員已經逐漸消失了,也許不久之後要退出歷史舞臺了。
僱員的概念
僱員指的是機關、事業單位在核定編制和名額內,以合同形式僱用的人員。
而之前的情況是,政府裡面工作的人分3種:公務員編制,事業編制,政府僱員。公務員就是現在國考省考市考考進去的,事業單位和政府僱員一般就由區組織招聘,也可以是單位自主招聘。
事業單位編制屬於正式工作人員,僱員的話說得不好聽就是臨時工、合同工,比較不穩定,相對來說,福利補貼待遇就沒有公務員編制和事業編制好。
當然,也有一些高級僱員待遇是不錯的,但都是極少數。
總的來說,公務員比事業編制好,事業編制比合同工好。總之,有編制比無編制好。
政府僱員名詞解釋
籤1-3年的合同,最高拿14萬甚至更高的年薪;不是公務員,但像公務員一樣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錄用後不佔政府部門編制……從2008年7月起,江蘇省揚州市在全省率先全面試行「政府僱員制度」,凡確實需要「政府僱員」的部門、單位,都可提出申請,不過「審批時會從嚴控制,預計2008年下半年產生的『政府僱員』不超10名。」揚州市於2008年7月出臺了《政府僱員管理試行辦法》。
這樣做的意義在哪裡?
第一,有利於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與服務效率。政府僱員基本不佔用編制,壓縮了政府人員規模,節約了政府運作成本,符合現代政府從「大政府」向「小政府」、從「傳統政府」向「電子政府」轉變的趨勢,有助於建立起服務型政府模式。「政府僱員制的實施衝擊了中國政府長期的官本位意識、遏制了官僚主義作風、淡化了行政色彩,促進了政府人員行政能力與公共服務能力的提高,提升了政府機構工作效率,最終促成中國「服務型政府」的出現與成熟。」
第二,政府僱員制的實施是對中國政府人力資源管理方式的大膽改革。政府僱員制度在我國的引入具有重要的創新意義。「它突破了傳統的政府人事制度模式,在政府內部引入了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和契約化的管理理念,相比於中國舊有的單一的人事管理模式來講,它開創了多元化的公共人事管理模式。」由於中國傳統的政府人事制度的缺陷,無形中為許多社會上的專門型技術人才設置了剛性約束和政治排斥,不利於政府人事來源的多元化。而政府僱員制的實施體現了「任人唯賢」和「量才用人」的原則,有利於政府部門建立新的用人機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傳統人事制度的弊端,使得政府人力資源的制度建設更為完善。
第三,政府僱員制是配套公務員制度改革的需要。「公務員制度規範管理的對象是政府工作的主力軍——公務員,通過對公務員進行全面、科學、系統的管理,促使公務員積極有效的進行工作,最終確保政府優質、高效的實現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既定目標」經過十幾年建設的公務員制度被證明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但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傳統刻板的公務員制已不適應公共行政組織分散化、彈性化和專業化的需要。這就需要對公務員制度進行創新以適應發展的需要,於是政府僱員制的一些合理的、有益的觀念和措施被我國公務員制度所吸納,提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政府僱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