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點總結:哲學常識唯物論(辯證唯物論)

2020-12-05 新東方網

  考點1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

  1.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是具體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偉大的認識工具。(注意:哲學有正確與錯誤之分,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哲學。)

  2.哲學與世界觀的關係

  (1)區別:①世界觀人人都有,哲學是一門專門的學問,需要經過系統的學習才能掌握它。②世界觀是自發形成的,是不系統、不自覺的,缺乏嚴密的邏輯和理論論證,哲學則是把自發的、零散的、樸素的世界觀加以理論化和系統化,具有嚴密的邏輯和完整的理論體系。

  (2)聯繫: ①哲學是理論化和系統化的世界觀。②世界觀和哲學都把整個世界當作自己認識和研究的對象,都是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

  3.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

  (1)區別:①二者的研究範圍和對象不同。哲學把整個世界當作自己的研究對象,是關於自然知識、 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各種具體知識共性的抽象與概括。而具體科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世界中的某一領域、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過程。②二者的方法論不同。哲學告訴人們觀察、分析和處理各種問題的根本方法、一般的方法。而具體科學則告訴人們應如何具體分析和處理人與外部世界或人類自身的關係。

  (2)聯繫:①二者都把現實世界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②哲學以各門具體科學為基礎,並隨著各門具體科學的發展而發展;而哲學則為各門具體科學的研究與發展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方面的指導。(哲學與具體科學是一般與個別、指導與被指導的關係。)

  4.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係

  (1)區別:①世界觀就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和世界關係的根本觀點、根本看法;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

  (2)聯繫:世界觀決定方法論,即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麼樣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方法論則體現了世界觀,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統一的。

  考點2物質的含義

  1.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注意:物質≠物質的具體形態;哲學上的物質≠自然科學上的物質。客觀實在≠客觀存在。)

  2.整個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物質性原理。世界的本源是物質,這揭示了世界的來源。世界的本質是物質,這揭示了世界的共同屬性和本質特徵。物質第一性,是相對意識第二性而言的。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揭示的是物質決定意識。)

  3.物質的惟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觀實在性。(注意:物質的根本特性是客觀實在性,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兩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區別於意識而言的唯一特性。後者是指物質具有的屬性中最根本的是運動。)

  4.物質具有可知性,即物質能為意識所反映。堅持可知論,反對不可知論。

  考點3自然和社會是客觀的

  1.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首先,自然界先於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其次,人類產生之後,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也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遵循自然物本身的屬性和規律(承認自然的客觀性)是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基本前提→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2.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首先,社會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其次,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礎是客觀的。再次,支配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社會存在的基礎和發展的決定力量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客觀的,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考點4意識是客觀事物的反映

  1.從意識的起源來看,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這表明世界的本質是物質,而不是意識。

  2.從意識的生理基礎來看,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這就進一步說明意識依賴於物質。

  3.從意識的本質來看,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的內容來源於客觀物質世界,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客觀事物通過實踐作用於人腦,才會形成人的意識。任何意識都根源於物質。

  (1)從性質上看:無論正確意識還是錯誤意識都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2)從層次上看:無論是人的具體感覺還是人的抽象思維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3)從時間上看:無論是對現狀的感受與認識,還是對過去的思考與總結,以至人們對未來的預測,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總之,意識都是對物質的反映,只是反映的形式與性質不同而已,這也進一步說明,意識依賴於物質,物質決定意識,世界的本質不是意識而是物質。

  考點5意識具有能動作用

  1.意識的能動作用首先表現在意識不僅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意識的能動作用突出的表現在,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注意:意識的能動作用,首先表現在人的意識能正確反映客觀世界,其次表現在意識能反作用客觀事物。前者不排斥意識對物質的反映有錯誤的方面,但強調能正確反映,要求人類不斷探索,追求真理。後者在前者的基礎上得出兩方面: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

  2.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的含義:在實踐活動中,意識總是指揮著人們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去作用於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從而引起物質具體形態的變化。

  (1)單純的意識不能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

  (2)物質的東西只能由物質的東西去改變。

  (3)只是物質具體形態的改變。

  3.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的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4.我們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要重視和調動人的精神能量。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物質文明是基礎,但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質文明也要受破壞,甚至社會也會變質。

  考點6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

  1.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

  2.正確理解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①意識能夠正確的反映客觀事物,不等於人們的意識都一樣。②意識能夠正確的反映客觀事物,不等於說每個人的意識隨時隨地都是正確的。

  3.產生正確意識與錯誤意識的主觀原因:①立場不同。②世界觀不同,人生觀不同,思維方法不同。③知識構成不同。

  

相關焦點

  • 2013高考政治複習知識點:唯物論
    中國教育在線訊 高中政治學習需要總結歸納重要知識點才能更好學習政治學科,在掌握了每課重要知識點後才能為以後高考文綜複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下面是2013高考政治複習重要知識點。  唯物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物質;自然界、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是客觀的;人們改造自然、變革社會的活動要以承認自然、社會的客觀性為前提。
  • 政治高考必背知識點總結
    政治高考必背知識點總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1)認識的本質: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  (2)認識的發生: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實現。
  • 2020高考政治唯物論知識點
    2020高考政治唯物論知識點 2020-02-17 20:42:00 來源:高考網整理
  • 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什麼 高中政治知識點總結
    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什麼 高中政治知識點總結2018年高考已經進入倒計時,高中政治有哪些必考的知識點?高中政治依法治國的核心和關鍵是什麼?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什麼 高中政治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依法治國的核心和關鍵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依憲治國是落實依法治國的重點與關鍵,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內在要求。「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 高考政治哲學常識: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
    高考政治哲學常識: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 2012-09-27 16:48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高考政治哲學常識:怎麼把握主觀能動性
    高考政治哲學常識:怎麼把握主觀能動性 2012-09-27 16:48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唯物論—高中哲學甜味品
    高考,我們來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唯物主義的三種歷史發展形態和唯心主義的兩種發展形態都是高考的高頻考點。如果考試範圍在第一單元,我們都認為是正確的,但從哲學生活第二單元開始,唯心主義觀點一律認為是錯誤的,因為我們從這一單元開始學習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這一點大家一定要牢記在心。
  • 高考政治哲學常識:假象和錯覺是一回事嗎
    高考政治哲學常識:假象和錯覺是一回事嗎 2012-09-27 17:45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關於《唯物論》的考點清單
    本《考點清單》適用於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招聘、教師招聘等人事考試公共科目的複習與備考。
  • 毛澤東講授的《辯證法唯物論》-光明日報-光明網
    黨史文獻——毛澤東講授的《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    在延安時期,毛澤東有一段相對寬鬆的時間,得以比較集中地閱讀大量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書籍。現在保存下來的毛澤東在這個時期讀過並作過批註的哲學書籍中包括了西洛可夫、愛森堡等所著的《辯證法唯物論教程》,米丁主編的《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上冊)等。
  • 2010年高考大綱政治:結合時政熱點複習
    評點:漢口鐵中高級教師熊海燕跟去年相比,2010年政治科目高考大綱的考核目標和要求均未改變,其知識考試範圍基本穩定,仍是166個考點。對時政知識的考查範圍是從2009年4月到2010年3月。
  • 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運動論
    (二)辯證唯物論的運動觀,反對一切離開運動思考物質的觀點。形上學的觀點,也就是說機械唯物論的觀點,是脫離了運動的絕對性來討論物質的存在方式。他們認為物質是不變的,或者只是簡單的數量上的增減,因此無法解釋世界的發展問題,無法解釋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必然性問題。
  • 教師招聘每日時政:辯證唯物論易錯考點
    01一、辯證唯物論:從標題來看可以總結兩點內容:①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②意識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物質世界02二、物質1.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2.列寧對物質的定義:物質是標誌著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
  • 高二政治複習方法:哲學生活政治主觀題必備考點
    一、辯證唯物論  1、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  2、客觀規律和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係  3、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  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1、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係
  • 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時空論
    1937年毛澤東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授《辯證法唯物論》,其中最著名的篇章就是《實踐論》和《矛盾論》大約佔了講授提綱一半的內容。《時空論》是第二章第七小節,其中討論了三種唯心主義的時空觀,和舊的唯物主義的時空觀,並闡述了新的辯證唯物主義時空觀。
  • 2012北京高考考試說明出爐政治增加兩個考點
    中國教育在線訊26日上午,2012年高考北京卷考試說明正式出爐,拿到考試說明的老師們發現,今年的考試說明與去年相比基本無變化,這也體現了新課改後「維穩」的思路。  語文:七篇古文不考查  語文的背誦與默寫篇目中,明確指出七篇古文不在高考考查之列。包括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故天將降大任……而死於安樂也);燭之武退秦師(夜縋而出……乃還);鴻門宴(楚左尹項伯者……莊不得擊);桃花源記;小石潭記;愛蓮說;蜀相。
  • 北京公布2012高考考試說明 政治增加兩個考點
    本報訊(記者李莉)今天上午,2012年高考北京卷考試說明正式出爐,拿到考試說明的老師們發現,今年的考試說明與去年相比基本無變化,這也體現了新課改後「維穩」的思路。  語文:七篇古文不考查  語文的背誦與默寫篇目中,明確指出七篇古文不在高考考查之列。包括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故天將降大任……而死於安樂也);燭之武退秦師(夜縋而出……乃還);鴻門宴(楚左尹項伯者……莊不得擊);桃花源記;小石潭記;愛蓮說;蜀相。
  • 2012考研政治輔導: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考點解析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年的考試中出題率較高,需要引起廣大考生的重視。
  • 高考政治必備的哲學知識點框架
    高考政治哲學知識  唯物)辯證法  1.聯繫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繫之中,沒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繫的統一整體。事物的聯繫又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人們不能否認和割斷事物之間的客觀聯繫,也不能主觀臆造聯繫。
  • 考研政治知識點指導系列二:辯證唯物論
    辯證唯物論這一部分內容涉及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範疇中基本原理性知識,從世界觀的引入到哲學的基本問題的探討,帶領我們從哲學的角度認識周圍的世界。在這部分內容中,對於世界物質第一性的確認是整個辯證唯物論的基石,由此擴展開的物質觀內容考察多見於選擇題。要求我們在理解的層面進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