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媒:全球樹木多樣性分布不均 熱帶地區種類最多
參考消息網2月26日報導 德媒稱,樹木的多樣性在世界上分布不均。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大陸生長的物種不到100種,但在熱帶雨林中,每0.5平方公裡就會發現數百種不同的樹種。為了理解這些差異並保持多樣性,由德國綜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繪製的新的樹木地圖可能會有所幫助。
-
德媒:世衛組織警告疫苗民族主義
原標題:德媒:世衛組織警告疫苗民族主義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導 德媒稱,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周四對「疫苗民族主義」發出警告,稱如果一國未來試圖壟斷新冠病毒疫苗,那只會延長疫情。
-
林品:飛翔的荷蘭人
原標題:飛翔的荷蘭人 小組賽範佩西 躍起頭球攻門 而到了19世紀,又有途經好望角的海員稱,那艘鬼船的主人是來自阿姆斯特丹的範·德·戴肯船長,相傳他在試圖繞過好望角時遭遇恐怖的颶風,但他誓不向風暴屈服,拒絕退入開普敦半島的桌灣港口,而是怒吼道:「如果我入港,就讓我永世受詛咒!因為我將在此迎風航行直至審判日!」
-
瑞士日內瓦新最低工資標準:每月3萬元,全球最高
圖源:福克斯新聞網【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據英國廣播公司2日報導,瑞士日內瓦州自本月起施行新的最低工資標準:每小時23瑞士法郎,每月4000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3萬元),成為全球最高的最低工資標準。報導稱,雖然日內瓦人均收入居於世界前列,但其高消費也為普通勞動者帶來巨大的生活壓力。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排隊領取生活救濟品的場景在日內瓦屢見不鮮。不只是清潔工等基層服務人員生活艱難,就連護士也表示薪水無法負擔其房租,不得不接受食物救濟。為了「與貧困作鬥爭,促進社會融合,提升個人尊嚴」,日內瓦州在9月舉行公投並以58%的支持率決定調高最低工資標準。
-
西媒稱西班牙器官移植稱冠全球
參考消息網1月19日報導 西媒稱,西班牙已經連續28年成為全球器官捐獻和移植的領頭羊,2019年再次創下新紀錄:2301名捐獻者和5449例移植,其中24%的移植得益於各自治區之間的協作。據西班牙環球網站1月10日報導,西班牙國家移植組織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西班牙全國共有2301名器官捐獻者,即每百萬人口年捐獻率(PMP)為48.9,腎臟和肺的移植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
德媒稱可可豆或將漲價 怪中國人愛吃巧克力
據德國《時代周報》22日報導稱,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各種原料及商品消費國,包括鋼鐵、奢侈手袋、能源或羊肉。「這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這說明遠東地區的貧困問題迅速下降。但目前全球可可資源的稀缺已經到了50年來的最高點。」文章稱,未來一年,可可豆的價格預計將上漲14%。原因是中國人愛上巧克力。
-
《漂泊的荷蘭人》建組 紀念華格納誕辰200周年
3月6日上午,國家大劇院2012歌劇節的開幕大戲《漂泊的荷蘭人》舉行建組發布會。導演強卡洛·德·莫納科偕主演託馬斯·卡則裡、伊娃·約翰森及孫秀葦、龔冬健等中外歌唱家亮相。 《漂泊的荷蘭人》是德國作曲家理察·華格納的早期作品,導演強卡洛·德·莫納科表示此劇可以看做華格納的個人自傳。 該劇是國家大劇院製作的第一部華格納歌劇,將在4月3日起作為今年國家大劇院歌劇節的開幕演出,同時拉開紀念2013年華格納誕辰200周年的序幕。 國家大劇院演出部長李志祥表示,今年年底,大劇院還將推出另一部自製的華格納代表作《羅恩格林》。
-
美媒:研究稱全球變暖將致人類睡眠減少
參考消息網6月19日報導 美媒稱,科學家在某些城市發現了氣溫升高和民眾反映的睡眠受到幹擾之間的關聯,通過計算機演算溫室氣體排放繼續保持在高位的情況下,預測人類的睡眠會減少。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6月16日報導,在《科學進展》雜誌6月16日發表在網上的一篇論文中,尼克·奧布拉多維奇和同事預測,隨著全球氣溫升高,煩躁不安的夜晚會增加,尤其是夏季。他們發現,擁有或有錢使用空調的可能性較小的窮人,以及更難調節自身體溫的老人,也許會受到嚴重影響。
-
全球最高的最低工資標準,瑞士日內瓦最低月薪3萬元,但高工資也難抵...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根據2020年9月公投的結果,瑞士的日內瓦自本月起開始推行「世界最高」的最低工資標準。該規定稱,日內瓦的最低工資標準為每小時23瑞士法郎,每個月的最低工資標準為4000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29140元)。
-
天之祭:飛翔的荷蘭人
2004年,中尼國際登山隊,聯同考古學家在喜馬拉雅山卓奧友峰(世界第六高峰)北麓的海拔6000多米的雪峰中,發現一條十八世紀的歐洲帆船,竟然就是縱橫七海數百年,讓全球船員水手聞之色變的幽靈船【飛翔的荷蘭人】,發現震驚世界。
-
英媒:大氣甲烷濃度創歷史新高 成為解決全球變暖問題嚴重威脅
參考消息網4月18日報導英媒稱,全球甲烷濃度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此前,這種強大溫室氣體的年度增長几乎創造新的紀錄。報導稱,如果這一數據在今年晚些時候得到證實,那麼2019年將是20多年來甲烷含量增幅第二高的年份。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從1983年開始收集全球甲烷數據。儘管甲烷在大氣中只存留幾年時間,但它在阻止太陽熱量散逸方面的強度是二氧化碳的28倍,因此對解決全球日益變暖問題的努力構成越來越嚴重的威脅。
-
北極溫度"超常"30度接近冰點 德媒:北極熊熱出汗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圖片來源: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 德媒稱,北極熊要熱出汗來了,一個巨大的低壓熱帶氣團正在移向北極地區,目前當地溫度已經接近冰點,之後還會繼續上升。報導稱,根據全球天氣預報系統GFS發布的氣象數據,冰島出現了一個數百公裡長的風暴前緣,伴隨而來的是兩個強低壓氣團,攜帶大量熱帶暖溼空氣由北大西洋移向北極地區。據氣象單位預報,低氣壓帶"埃克哈德"的氣壓在未來數小時內將會驟降到920百帕。而德國迄今測得的最低氣壓紀錄為954.9百帕。氣象單位警告說,該氣流可能進一步加速形成颶風。
-
美媒稱川普考慮赦免自己
【#美媒稱川普考慮赦免自己#】當地時間7日,《紐約時報》援引兩名匿名信源稱,美國總統川普曾向助手表示他想要在任期的最後時期赦免自己。這兩名知曉相關談話內容的信源稱,自去年11月3日大選日以來,川普就多次向顧問表示想赦免自己,同時詢問是否應該這樣以及在法律上和政治上會有何影響等。但不清楚在周三的國會衝突後川普是否討論過此話題。
-
德媒盤點最致命的五大毒物!從釙210到箭毒蛙毒素
參考消息網3月25日報導 德媒稱,英國調查人員尚未證實是何種物質毒害了雙料間諜謝爾蓋·斯克裡帕爾及其女兒,但德國之聲廣播電臺網站3月19日藉此盤點了一些可以致命的劇毒物質,摘編如下:釙210報導稱,釙210在市場上買不到。
-
荷蘭人,為什麼長得那麼高?
荷蘭人,為什麼長得那麼高?高到什麼程度呢?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低地的荷蘭人,可以長那麼高呢?這裡的風車和清潔能源同樣是全球領先。說到荷蘭人的身高這件事,我們嚴肅地查證了歷史上各個國家人們的身高演變史——驚奇地發現,原來在1860年之前,荷蘭人並沒有現在那麼高!
-
德媒:兩名中國遊客在德國國會大廈行納粹禮遭拘捕
參考消息網8月7日報導 德媒稱,兩名巡邏警察5日上午向柏林中心區同事發出警報:他們看到兩名遊客在德國國會大廈前用智慧型手機拍照時擺出了行納粹禮的姿勢。這兩名年齡分別為36歲和49歲的中國男性遊客隨後被拘捕。
-
荷蘭毛獅犬——荷蘭人心中的國犬
十三世紀的風暴將這一片區域繼續擴大加深,人們在河上築起了堤壩,於是這個小村就稱為了阿姆斯特丹。如今這個傳說依舊被阿姆斯特丹的人牢記,阿姆斯特丹的國璽上依舊印著一隻白色狐狸一樣的狗站在船舷上凝望的圖案。其中,愛國者派由下層、中層和上層的階級構成,領導人是吉斯·德·蓋瑟利斯。吉斯·德·蓋瑟利斯住在荷蘭西南部一個叫做多得勒克的城市,和其他荷蘭人一樣,他也喜歡養狗,並且當時就養了一隻名叫凱斯的荷蘭毛獅犬。
-
不摳不帥,不配當荷蘭人
位於歐洲西部,西北兩面都瀕臨北海的荷蘭,地勢非常低平,因而它其實有個更正式的名字——「The Netherlands」(尼德蘭在荷蘭語是「低洼之地」之意)。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也在另一層面上造就了荷蘭人自力更生的性格。
-
俄羅斯傳出一件大事,斯諾登作出決定,俄媒向全球揭露美醜陋面目
據德媒報導,歐盟、英國以及德國官方機構在調查後並沒有發現華為有"後門"現象,倒是在美國思科提供的設備中經常發現安全漏洞,更加符合"後門"。即便這些國家與美國是盟國,但深知美國行徑。在國家利益面前,盟友之情並不存在,美國如果使用竊聽方式侵害這些國家利益,將不會坐視不管。美國一面充當"受害者",另一面扮演"破壞者",不斷上演"賊喊捉賊"戲碼。
-
2012歌劇節開幕大戲《漂泊的荷蘭人》揭秘舞美效果圖
2月27日,《漂泊的荷蘭人》的首次媒體發布會在大劇院進行,去年曾以普契尼的《託斯卡》震撼觀眾心靈的金牌歌劇導演強卡洛·德·莫納科與國家大劇院歌劇顧問皮諾·庫恰亮相,聯手向大家闡釋了這部華格納不朽作品的精妙構思與深刻的哲思,並率先向媒體揭秘了《漂泊的荷蘭人》極具震撼效果的舞美設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