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公眾號頭像。
咪蒙這麼火怎麼做到的
「我很接地氣的,我是那種小龍蝦掉地上馬上撿起來吃的人!」這是作家、編劇、網絡紅人咪蒙在近日接受北京晚報專訪時說的第一句話。
截至今年6月,咪蒙的同名微信公眾號累計閱讀量兩億兩千多萬次,每條廣告45萬元起並在不斷漲價,每篇文章閱讀均超過50萬,大部分文章閱讀量超過100萬。咪蒙的新書《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收錄了她微信公眾號的文章,今年5月出版後短短一個月就攀上了京東、噹噹、亞馬遜各圖書電商網站暢銷榜的前五名。
咪蒙是誰?
咪蒙原名馬凌,是四川南充人,生於1976年的咪蒙成名前出過幾本戲說歷史的書、寫過幾個劇本。在微信公眾號「咪蒙」上自稱是「矮人」、「胖子」、「吃貨」的女孩,真人是個名校畢業、擁有十幾年紙媒記者和編輯經歷、管理著一個編劇團隊和公號團隊、不胖也不醜、聲音甜美的漂亮女人——最重要的,很多人覺得她的成功不可思議,事實是她經歷過挫折和失敗,以多年積累的人脈、不斷寫作的努力在這個自媒體時代火了。
你可能不相信她有多「拼命」:除了每天工作超過14個小時之外,記者在見到她的那天她正在病中,頭痛、喉嚨沙啞,家人和工作人員分別給她送來各種藥看她吃下去。如今她的公司和家都安在瞭望京,她在望京的一家咖啡廳接受採訪時,家人和員工們過條馬路就可以找到她。
就在那天她仍舊「車輪戰」地以每家媒體超過一個小時的時間接受了將近十家媒體的專訪,這也就是說她在一邊吃著治嗓子的藥,一邊連續不間斷地講了十幾個小時。期間,她還要安排她的團隊一整天的工作、詢問丈夫接送兒子上學放學的各種事情:是的,她還是一個妻子和母親。
最快的「10萬+」
「咪蒙」這個微信公眾號火起來的速度絕對可以算「火箭速度」,去年秋天開張,僅一個月,「10萬+」對她來說已經是尋常事了。一個個人微信公眾號從開設到做到這個閱讀量別人要用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不少人問她「怎麼做到的」,起初咪蒙也像所有人一樣蒙。
「從報社辭職後我也做了別的,視頻運營什麼的,但都不成功,我後來反思自己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把時間花在自己擅長的事情上。我擅長的是寫文章啊!」於是咪蒙創立了自己的編劇團隊開始為網劇寫劇本,一直在廣州生活的她帶領團隊北上來到影視中心北京「北漂」,算上她一共九個人,七個人寫劇本,還有一個負責財務、行政、吃喝等一些雜事的助理。
當時微信公眾號的紅利期其實早已過去了,「我最初就是想搞個業餘愛好,慢慢的沒想到成我的主業了。」咪蒙的第一篇「10萬+」是《你為什麼是外貌協會》,那一刻她的感受是「好激動好激動啊」,但這只是她的第三篇更新。「我真的沒想到可以這樣,這篇就是個書評,到了九萬九千多的時候,我們九個人一起開始倒數。」咪蒙對這一剎那記憶猶新,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對標題相當較真
「10萬+」是個坎,越過後咪蒙決定一直寫下去。「原來我也是可以到10萬+的,蠻鼓舞的,我就更加放開寫了,我現在回過頭去看當時的一些文章都覺得用力過猛了。」咪蒙說,後來公號知名度越來越大,自己開始思考是不是要認真對待,咪蒙半開玩笑說,這導致她的劇本工作嚴重誤工,「我感覺要寫不完了,手頭這個本子都寫一年了。」
「大家都是勵志,為什麼我能火?是因為我的勵志和別人的不一樣,我是要講一個有趣的故事。」咪蒙說,有趣是寫作最重要的因素,同樣寫職場,她寫《作為老闆,今天我又哭著下班了》、《要麼忍、要麼滾》、《努力和拼盡全力之間差了什麼?》。
很多人說咪蒙是「標題黨」,多年報紙編輯的經歷的確讓她對標題有著無比的較真,每篇文章她要想十個標題,吃飯上廁所的時候也在想,然後讓團隊討論選出最容易火的那個。公號時代,咪蒙知道標題對傳播的意義太重要了。她公司招人,第一項考核內容就是「起標題」。
此外,咪蒙還有一個選題庫,每個主題裡面有七八十篇想好的、但是還沒寫的擺在那裡。咪蒙構思寫作主題,整個團隊一起「頭腦風暴」。對於文章如何寫作,「最重要的是搜集事例,我身邊的例子快寫完了,就問他們有什麼新的故事。」
接廣告也挺苛刻
「我的廣告轉化率相當高,你去看我寫的廣告,從來不會生硬地轉折,從來不會隨便植入,我一定會抓住這個品牌的精髓,做出契合這個商品氣質和精神的文章,這樣才會自然。」咪蒙舉了一個某日化品牌的例子,插進去文末廣告視頻的點擊量超過了100萬,「這個數字是很嚇人的,我每一次都能做到文章出來之後效果好到廣告商持續給我們送花、送東西。」
咪蒙的廣告要求中第一條就是「不接受供稿,不接受直接命題,不接受內容指導」這樣「霸氣」的條款,她的每條廣告都是自己和團隊寫作而成。「我不是什麼廣告都接,不好寫的我不接,我不認同的我也不接。」咪蒙說,「我寫到現在最大的感觸是,一定要寫得舒服,凡是我寫得順暢的、特別想寫的,往往是反響最大的,如果我寫得都難受,粉絲們也會看得很彆扭。」
「我不是誇自己善良,我只是覺得商業上面要互惠互利。」咪蒙看著記者說。幾天前某電腦硬體品牌找她,開了很高的價格,她卻跟對方說了「我的粉絲百分之八十是女粉絲,你的廣告在我這裡可能不會有很好的效果,你們要考慮清楚」這樣的話。另一款遊戲廣告找她也被拒絕了,為此那個公司的高管給她寫了一封20頁的長信說服她,「我當時被他打動了,就接了。」咪蒙說,端午三天假期也有很多廣告找她,她一一告訴對方「小長假這三天大家都會出去玩,看公號的時間不多,投廣告不值得。」
「比如我現在有82篇文章,我要求廣告商告訴我,你想宣揚什麼,達到什麼目的。」咪蒙舉例某手機有個廣告是想表達「放下手機、守護親情」,「我一聽這個眼前一亮,因為剛好有個文章是關於親情這個的,我會從我的題庫裡找出最匹配它的。」某汽車品牌主打的企業精神是「勇敢」,咪蒙就此匹配了文章《如果當年勇敢一次,人生會不會是另外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