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氣溫創今年新高 全臺限電警戒亮紅燈
臺灣電力公司(臺電)當天發布今年首個限電警戒紅燈。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氣象部門表示,7日下午1時57分臺北氣溫達38.5攝氏度,是氣象部門在臺北設監測站100多年來測得的排名第8的高溫紀錄。 臺電發布的新聞稿稱,高溫效應引發用電負載升高,當天最高用電量為下午2時9分的3616.54萬千瓦,備轉容量率2.34%、備轉容量84.52萬千瓦,故亮出今年首個限電警戒紅燈。 據了解,臺電依備轉容量或備轉容量率將供電狀況分為「綠、黃、橘、紅、黑」五種燈號。當備轉容量在90萬千瓦以下將亮代表「限電警戒」的紅燈;當備轉容量在50萬千瓦以下將亮代表「限電準備」的黑燈。
-
臺灣氣溫飆高 供電吃緊
連日高溫,加上前晚臺中火力電廠六號機破管停機,昨天全臺供電亮出今年第一顆「限電警戒」紅燈, 臺電昨天可調度的發電容量為56.42萬瓩,距限電警戒標準50萬瓩、亮出「限電準備」的黑燈僅一步之遙。 氣象局預估今日雙北氣溫可能突破37度,備轉容量率能否保住1.5%預估值,或將啟動近14年來首度工業限電?臺電發言人蕭金益表示,工業限電需在前1日下午四點前通知廠商配合,截至昨日傍晚並未啟動相關措施,臺電將全力調度機組,維持供電穩定。
-
遭遇大停電 臺灣「黑」了 金句「亮」了
每天都停電久了也習慣用電量減少,就沒有缺電危機,也是用愛發電的方法。 「用愛發電」原本就是非理性的民粹式口號,如今遭遇如此大規模的停電,「主婦聯盟」卻依然呼籲網友理性,難怪讓外界窩火。 點亮臺灣 「點亮臺灣」是蔡英文競選臺灣當局領導人時的口號,「文青式」的語言幫蔡英文騙取不少選票。
-
今天體感溫度40℃
今天仍是沿江蘇南雨大些。溼度大,溫度也高。今天江蘇最高氣溫30到33℃,體感溫度最高可能超40℃!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徐岑 昨天鹽城東臺雨最大 江蘇18地發布暴雨預警 昨天早上,梅雨如約而至,8點前後南京電閃雷鳴、大雨如注,地上「綻開」一片片水花。
-
為何體感溫度比測量溫度高?
今年副高比較強,現在主要盤踞在東部地區,8月份等副高西伸後,我省溫度還會更高。 問:氣象臺明明說35℃,可這天氣都能蒸雞蛋了。大家常常有體感溫度比實際測量溫度高的困惑,這是為什麼呢? 王東勇:實際溫度和人們體感溫度是有差別的。按照世界氣象組織規定,氣象部門發布的溫度是百葉箱中溫度計所測量的溫度。
-
西班牙等國遭受高溫肆虐 部分地區溫度達44度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新社6月29日報導,29日西班牙與葡萄牙氣溫飆高到攝氏40度以上,民眾健康堪慮。此外,炙熱的天氣預料將朝北移動,本周稍晚法國與英國恐也難逃高溫魔掌。據報導,西班牙國家氣象局對哥多華(Cordoba)地區發布警戒層級最高的紅色警戒,代表氣溫對健康構成「極度風險」。
-
颱風吹得島內鬧電荒 民眾要求蔡英文趕緊"用愛發電"
臺灣電力公司坦承,本周進入「紅燈」限電警戒。據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央社」報導,臺當局「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今(31)日表示,行政機關中午時段關閉冷氣、改吹電扇 ,帶頭節省用電量,預計為期兩周。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張文蘭也跳出來表示,蔡辦即刻配合,同時也呼籲民眾在這段時間內共體時艱 ,節約用電。
-
掩埋容量亮紅燈焚化設備已老舊 臺灣恐成「垃圾島」
資料圖片臺灣恐成「垃圾島」(看臺灣)「我們現在進行垃圾填埋的時候,需要把場內原有的垃圾翻攪一次,篩分出塑膠袋和土石,然後才能騰出空間埋新的垃圾。」談及當地的垃圾處理,高雄市環保局局長蔡孟裕表示,面對現有垃圾掩埋場接近飽和的情況,上述的處理方法實在是不得已之舉。高雄市遇到的問題不是個例。
-
美國成"火爐" 本周體感溫度最高或達48攝氏度
參考消息網7月18日報導 臺媒稱,美國這周除了西北部地區外,預計全國將會壟罩在高溫和高溼度產生的「熱圓頂」(heat dome)下,體感最高溫可能會高達48攝氏度。Louis)、明尼亞波利斯、奧克拉荷馬市和芝加哥等地的溫度,預計將飆近華氏100度(37攝氏度),若考量到溼度的話,酷熱指數(heat index)可能會達到華氏120度(48攝氏度)。高溫加上溼度會產生相當危險的狀況,因為溼度高會減少水分蒸發或流汗的速度,影響身體降溫的能力。如果人體無法好好降溫,那人可能會在一個多小時後就產生熱衰竭。
-
什麼是「體感溫度」?
今年夏季,伊朗有一天當地的體感溫度達到74℃,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這麼高的溫度,人體組織不會出現變化嗎?解決這個問題前,請先注意「體感溫度」,什麼是」體感溫度「?溫度是真的,但它並非天氣預報通常播報的「氣溫」,而是指「體感溫度」。何為「體感溫度」?簡單說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
-
明明溫度不高怎麼還是覺得熱?都是體感溫度惹的禍
原標題:明明溫度不高怎麼還是覺得熱?都是體感溫度惹的禍 前幾日,多地氣象部門連續發布高溫預警,京津冀等地氣溫直逼35℃!不過,同樣是35℃,有些地方的35℃讓人「熱到融化」,有些地方的35℃卻讓人「無感」。人們會感受到這種差別,其實都是體感溫度在作祟。
-
體感溫度≠天氣預報溫度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有感覺,天氣預報明明是32℃,但體感溫度卻不止於此,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有這樣的感覺主要是因為體感溫度和預報溫度不同所造成的。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而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體感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環境、溼度、風速、日射、著裝顏色、體質、城市「熱島效應」等,但主要有四項:一是溫度,即天氣預報的溫度。二是溼度,通常溫度比較高,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體表的水分被蒸發掉會感覺比較乾爽。
-
體感溫度是什麼?空氣溼度和體感溫度的關係如何?
【氣溫、相對溼度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體感溫度」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溼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氣溫越高,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越大。
-
集成壓電、柔性熱點式傳感器的無線一體式體感溫度模擬VR手套
集成壓電傳感器、柔性熱點式傳感器的無線一體式VR手套, 驗證體感溫度模擬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科研人員公布了一項關於體感手套的新研究,研究中指出了一種集成了壓電傳感器、柔性熱點式傳感器(TED)的無線一體式手套裝置,特點是無需外部熱電裝置,可通過無線的方式與PC或VR接收或發送信息,實時模擬與虛擬軟體同步的溫度。
-
體感溫度≠實際溫度 溼度、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大
原標題:體感溫度≠實際溫度 溼度、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大 廣州日報訊 (記者葉卡斯)7月31日,在伊朗胡齊斯坦省馬赫夏赫爾港,當地的體感溫度達74℃。經過氣象專業人士的考證,這個溫度確實存在,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
-
講個「故事」:今天的北京體感溫度只有零下20度
氣象上所說的「溫度」,指的是大自然狀態下自由流動的空氣溫度。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受人為幹擾越少越好,受自然環境中除氣溫外的其他因素的幹擾越少越好。那麼,要如何儘量減少幹擾呢?為此,世界氣象組織統一制定了標準,即氣象部門的測溫溫度表要放置在百葉箱裡,距地面1.5米高,而百葉箱要放在空曠的草坪上。
-
造夢者體感落地扇自由版 體驗
而在1880年,美國人舒樂將扇葉裝在了電動機上,世界上第一臺電風扇誕生,由此風扇進入了電的時代。在隨後的近一個半世紀裡,電扇的發展有著很多的變與不變。不變的是利用電能驅動扇葉轉動產生涼風這一基礎原理,而形態、功能等方面有著許多變的地方。
-
手繪科普插畫:體感溫度與預報溫度到底誰靠譜?
今天小據想和大家聊聊,體感溫度與預報溫度~近期的幾場降雨讓不少地區居民都頓感涼爽由此,一個老話題又來了體感溫度與預報溫度到底誰靠譜?說我們不準因為你們老是分不清我們是「雙胞胎」預報溫度:我是哥哥體感溫度:我是弟弟你們認錯了
-
廣州戶外體感溫度今天最高或達41℃ 注意防暑降溫
廣州戶外體感溫度今天最高或達41℃ 注意防暑降溫金羊網 作者:張愛麗 2019-07-18 18日,廣州酷暑炎熱,戶外體感溫度最高可達41℃左右,午後有雷雨,並伴有7-8級短時大風和雷電。
-
體感溫度計算方法研究
人們在長期的研究和實踐中,提出了許多表徵體感溫度或人體舒適度的辦法,劉梅、于波等根據熱平衡建立體感溫度模型[2-3]、紀秀玲、陳慧梅、譚福君等通過調查人體在夏季、冬季對環境的反應[4-6]、呂偉林、吳兌、Gail S.Brager等對多種人體舒適度和體感溫度公式進行對比分析[7-9],各級氣象臺站則採取各種經驗公式的方法開展體感溫度預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