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有強勢文化屬性的人,像《天道》劇的丁元英、芮小丹、肖亞文都是有愛「獨立思考」的習慣。
丁元英他經常獨自在房間思考,從布局的王廟村扶貧的事,特別是和韓楚風在去寺廟路上的那段談話中(詳見《遙遠的救世主》書232頁),就可以看出了他與大眾思維不一樣,NT思維是他主要的思維方式,在這就不詳說了。讀懂《天道》中的「NT思維」,你也可以成為高人
大部分弱勢文化的普通人比較懶去「思考「,或者根本不懂什麼獨立思考,直接」等、靠、要」來得更快。而擁有強勢文化的人是與他們不一樣,都是「先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再決定,或再和別人討論做決定。
你看《天道》劇中的「芮小丹和肖亞文」就懂了,她們倆有個共同點,都不是弱勢文化的直接」等、靠、要」,遇事都先經自己獨立思考、分析……
一、劇中講芮小丹思考的片段有很多,特別是她每次做決策前,都是先自己冷靜,獨立思考一翻,再決定(反思一下,你平時如何「做決策」的呢?)。看下她這兩片段:
1、芮小丹下班後沒有馬上去找丁元英,而是一個人沿著碧水河與大街之間的林陰小道獨自漫步,她走了一段,在河邊的石凳子上坐下,望著緩緩而流的河水凝神。
她在思考:
他怎麼知道哪支股票會漲?他怎麼知道韓楚風打賭會輸?他怎麼知道王明陽會開口?如果說飲酒對詩、指定股票只是才氣,那麼給王明陽找一個懺悔的理由就沒那麼簡單了。她不記得詞典或辭海裡有過「文化屬性」這個詞條,從字面上理解該是某種文化的性質、特點,她似有所悟,卻又不得其解,而這個陌生的詞已經引起她的注意,正是這個陌生的「文化屬性」讓丁元英從欲望沉浮的名利場來到古城一個不為人知的角落,他是一個現實到不能再現實卻又與現實格格不入的矛盾體。她腦海裡再次浮現出肖亞文說過的那些話: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以我的智力,我理解不了這種人……他想一個人清靜清靜……他的每一個毛孔裡都滲透著對世俗文化的居高臨下的包容……丁元英這種人對女人沒有意義,是女人就有貪嗔痴,沒有貪嗔痴的女人是天國的女人……她在河邊想了很久很久,
做出了一個連她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的「決定」——得給他找點事幹(幫馮世傑王廟村扶貧)。
2、芮小丹早已經習慣了刑警工作的緊張和勞累,這對於她早已經不再是個問題,然而這些天她的大腦卻一直處在一種持續的思考狀態,工作中一有空閒就會思考她生活裡最近發生的一系列的事情,她的思想和心理正在經歷一次從未有過的衝擊。
為什麼丁元英能在光天化日之下挖出一個陷阱?為什麼樂聖公司能眼睜睜地跳了進去?為什麼"葉、馮、劉"面對同一個事實卻得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斷?為什麼……
從整個事件裡,她沒有看到丁元英有任何能讓人感到「神」的招式,每一件具體的事都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普通事。他的確確是在公開、公平的條件下合理、合法的競爭,一切都是公開的,沒有任何秘密和違法可言,所謂的「神話」竟是這麼平淡、簡單。
原來能做到實事求是就是神話! 原來能說老實話、能辦老實事的人就是神!因此可見,讓人做到實事求是有多難,讓人做到說老實話、辦老實事有多難,而做到的人卻成了說鬼話、辦鬼事,倒行逆施。 這個世界怎麼了?
芮小丹心裡非常清楚,當樂聖公司敗訴的時候,當法律做出無奈判決的時候,社會輿論不會沉默,丁元英這個一向尋求清靜的人最終將在有識之士的斥責聲中落得一個陰險狡詐的惡名,而格律詩事件留給人們的卻是一次關於得救之道的思考。正如詹妮所言,很難說他比教徒更好還是比強盜更壞。
那是惟有她才能讀懂的一個字——「愛」。
……
丁元英打開字條一看,上面寫著——
這些天我想了很多很多,關於文化屬性,關於你和我,關於樂聖公司與王廟村,關於已經發生的和可以預見的……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這麼沉溺於思考,好像突然有很多很多話要跟你說,有很多很多問題要跟你討論。(看到了嗎?她跟丁元討論,並不是直接「要」答案)你送給我的禮物不是神話,是覺悟。你與傳統習俗格格不入,這使你不愉快,也給周圍的人帶來不愉快。如你所說,不該作為的不作為就是作為。你確實適合清靜,還是乖乖在屋裡呆著吧。歸納了幾個問題,請你回答——問題1.我不想當律師了,突然有一種想寫作的衝動,寫小說,寫劇本,揭示不同文化屬性的人生命運。你對此怎麼評價?草率?心血來潮?(這裡是她"做決定",先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沒弱勢文化的「等、靠、要」)
她的"獨立思考"能力如何練出來的呢?心富財來的個人解讀,她是「在工作中」練出來的。在書第43頁有寫:
芮小丹沒去看,不看她也知道她會值哪幾天的班。她在自己的辦公桌前全神貫注地研究一份審訊筆錄,看得非常慢、非常仔細,不時地凝神「沉思」,她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從那些「字裡行間」挖掘出有價值的東西。
二、肖亞文為什麼能成功「逆襲」?因為她的思考和做事能力已經到達那個位置了,言為心聲,看下她的說話就懂了,她也是離不開獨立思考的能力。
看下有關她的片段。
1、肖亞文思索著,說:
「如果從丁元英給歐陽雪指定股票和擔保來看,這倒讓我覺得這事有點可能了,他不是跟歐陽雪計較面子得失,是在乎你的感受。」芮小丹說:「憐香惜玉,給女士幾分面子而已。」肖亞文說:「可能,但也未必。丁元英是一諾千金的人,他在柏林是籤過字的,承諾不再涉足股市。50萬元的股票對於他在數量上可以不算什麼,但是在性質上沒有區別。這意味著什麼?什麼人值得他可以不惜違背諾言?」
2、肖亞文回答:
「我站在樂聖的立場考慮,只有合作才符合樂聖的根本利益。」
丁元英又問:「吸收馮世傑,你是出於不得已還是想給他一個機會?」
肖亞文說:「是不得已。格律詩的生存基礎在王廟村,而王廟村的命脈在格律詩,除了這種本質的依存關係之外,馮世傑是連接兩者人際關係的一條重要紐帶。」
丁元英說:「比起託管、轉讓,亞文接管公司我認為是比較好的一種結果,我想小丹也會贊成。但是,勝訴機率高不等於勝訴,敗訴的可能性一直存在,亞文對這一點必須得有清醒認識,必須對敗訴的後果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肖亞文說:「敗訴了,我還去打工,從哪兒來到哪兒去。等老得打工都沒人要了,我就擺個小攤、開個小店。這不是我願不願意的事情,是我必須得這樣。如果我這輩子都沒把債務還清,那歐陽也只能認倒黴了。」
這很像是一場簡單的考試,肖亞文的判斷都在事物的本質上,丁元英當初在私募基金招聘助理的時候也是這麼簡單問了幾句話,今天的情形幾乎是當年的重現。
所不同的是,當年是招聘僱員,而今天是為格律詩公司選擇掌門人。
3、下面這片段,描寫肖亞文的獨立思考更細緻。650萬收購的事,也是先經過自己的思考,她想」如果確實不得其解時,再找丁元英請教「。
本來做訴訟代理就是一件勞神的事,現在又憑空冒出來一個收購意向書,
而格律詩與伯爵公司既沒有利害關係也沒有商業往來,這件事與當前的訴訟有沒有關係?伯爵公司的意圖是什麼?這些都是個謎,必須得有個清晰的答案。她當然可以打電話向丁元英請教,但必須得是經過她思考而不得其解的時候。她覺得,她能爭取到一個可以通過請教和詢問幫助她判斷事物的朋友就已經很幸運了,而越是這樣,她就越需要讓朋友對她有信心。
……
肖亞文恢復了清靜,繼續思考伯爵公司意向書的問題。她靜靜地坐了3個小時,3個小時之後她得出了一個判斷:
格律詩的生產成本對伯爵公司可能有潛在威脅,伯爵公司此舉只是虛晃一槍而已,意圖不在於收購,而在於接近、了解。她覺得伯爵公司給她上了一課,題目叫:「居安思危」。
你看到了嗎?她為了提高自己,花了3小時地去思考一個別人(丁元英)幾分鐘就能搞定的問題。心富財來 相信,如果是弱勢文化的人早就打電話給丁元英了。
靠別人雖然「很方便」,但你自身並沒有先經過思考,你的能力就不能變「強」。弱勢文化造就弱者,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強勢文化屬性的人,「不輕易」依賴別人,凡事先經過自己思考、分析;而弱勢文化屬性的人,則反之。
為什麼大部分「領導者「都自己單獨一個辦公室,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讓自己有獨立思考的環境。心富財來背後的老師曾分享:「整天工作的人,永遠沒有時間賺錢」。意思提醒我們,除了用心工作做事外,還應該給自己留一些「思考」的時間,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習慣。
真正的安靜,一定是源自於這種生命層次上的自我覺醒。
書是人生必須的精神食糧,但人的一生太短了,不可能把所有時間用在讀書上。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精選一小部分開啟靈魂意義上的好書,邊看,邊思,邊幹,在事上磨鍊自己,升華人生,這的確是一種高級的人生智慧。
人生最幸運的,莫過於靈魂得救。豆豆的書,文學性算不上頂級精品,但哲學意味濃厚,絕對是那種可以引發心靈深處思考的人生意義上的好書。我個人非常喜歡她的作品,反覆讀了很多遍,受益匪淺。如果你正處於人生轉折處,或正遭受挫折與磨難,不妨靜下心來,好好讀讀她的小說。
作家豆豆寫完小說天道三部曲《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之後,就相忘於江湖,不再出頭露面,只留下無數話頭引人遐想。好在我們可以讀她寫的這些書,點擊下方橫條「去看看」,三本經典原著無刪減版,僅89元,少點一次外賣,少喝兩杯咖啡,便可打開豆豆神秘的精神殿堂,讓你通透生活,改變人生。
靜水深流,真正厲害的人,都在悄悄地活成自己的擺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