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資本青睞的教育,正在失去教育應有之義

2020-12-04 區老師不是qu老師

前幾天懟了一下大班課:你憑什麼認為大班課外輔導能提高成績?

核心觀點是:課外輔導上大班課,對大部分學生而言出效果的可能性較低,只對極少數學習積極性強,家長參與度高的學生有效。當然,看到某些問題的角度和結論,因人而異,這是我作為一個課外輔導老師的觀點,一家之言。

非常受資本青睞的教育行業

那篇文章還提到了機構大班課的初衷,其實就一個,利潤高,人越多利潤越高。至於後來為啥大班課越來越少了?絕不是因為他們意識到效果不佳,純粹就是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大班的弊端,不買帳了,除此之外再無別的原因。

結合近年越來越多跑路的各類機構,一直想談談商業和教育的關係。

某「著名機構」十月份被爆跑路,創始人還是半個網紅,並且事情曝出後,頂著眾人的指(tuo)責(ma),還演著苦情戲,估計還能博來幾分同情。要不是我接觸過他們在廣州某「片區負責人」,了解過他們一個叫「直盟」的運作模式,以及內部極度混亂的運作,差點就信了。至於什麼是直盟,搜索一下,前幾個直接彈出來的就是這家機構,有興趣的可以帶著腦子了解一下。

無可否認,教育行業,尤其是線上教育,當下正在受到資本的熱捧,各個與教育相關的公司紛紛拿到一輪又一輪的融資。過去五年,共享自行車、共享充電寶、外賣、打車等領域依次掀起過的「砸錢大賽」,如今正發生在線上教育。按照業內人士的專業術語,教育行業又可以細分出很多很多的「賽道」——一個主觀上我非常厭惡的,在教育上出現的詞語。

資本家認可:教育能賺錢,並且可能越來越賺錢。

商業和教育,似乎不在同一條船上

教育機構教育行業裡是一種市場化產物,是公司,其掌管者是商人。商人逐利,政客爭權,亙古不變。既然商人要逐利,那麼只要在合法合理的範圍內,做什麼事情似乎無可厚非,市場經濟嘛。但這麼做有一個大原則:不能影響和破壞國家和民眾的根本利益。這一點,從燈塔國的那一套自由市場經濟理論的輸出對其他國家的破壞力就不難發現。

那麼問題來了,教育市場化,對教育的提高有促進作用嗎?

我的回答是:當然有,但是傷害恐怕也不少。

比如現在我們常常說的內卷。內卷放在教育裡,一個相對形象的解釋是:

以前大家都不上輔導班,現在一個孩子去上輔導班了,逼得大家都去上輔導班,最後排名還是沒變,大家既辛苦了,家長又花錢了,但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但有很多人會說服你:你排名沒有提高是因為你還不夠努力。如果大家都認可,那麼大家都更努力了,但是下一次的結果可能還是沒有什麼不同。

但是換個角度來看,這個群體裡,如果人人都通過努力進步了,排名卻沒變,那只是因為比較範圍依然在這個群體裡。跳出這個群體來看,個體依然是進步的,只是大家可能認為付出有點多,畢竟我們長輩那就會兒,仿佛不用那麼努力。並且,可能更重要的是,整體大環境向前發展,才有「卷」的可能。大家都吃不飽飯,還卷什麼卷?你有看過印度貧民窟討論內卷嗎?人連新冠都不當回事。

有意思的是,作為加速孩子和家長們內卷的禍心,為教育軍備競賽提供彈藥的存在,教育機構(線上為甚)本身也在內卷。你在各類app上、電視上,公交站等等看到的某輔導,學某思,作某幫,無一例外都在卷,因為獲客成本日益高企,家長的智商在千錘百鍊下日益增長。

一些地域品牌為了脫穎而出,也在想方設法。比如偶爾有人會在評論區寫到:中考還能復讀?是的,中考還能復讀!如果你是廣州人,那麼近幾年每年六七月,應該會留意到大街小巷都是卓x的中四復讀廣告。19屆復讀規模達到幾千人,有幾個校區專門為復讀而設。要知道,每年廣州中考生才9萬出頭。

中考復讀過往也存在,近年之所以大肆宣傳,無非就是抓住了社會日益提高的對教育的焦慮,發現有利可圖。但是,初三失敗就復讀這個選擇,真的就合適嗎?

內卷這個問題有點說不清,也比較抽象,現在我們來些具象化的東西,教育行業市場規模的最直接來源——課外培訓班。

教育向左,資本向右

老師是教育行為的核心。

但是很遺憾,老師絕不是那些稍微規模的教育機構的核心資產。儘管他們都會包裝自家的老師是xx名校畢業,擁有n年經驗,還有獨門的教學方法,但那只是為了迎合家長的需要。尤其對於那些已經,或者目標是走資本道路的公司而言,整個商業模式的重要組成,可能是銷售團隊,可能是市場推廣團隊,可能是各個校區的校長團隊,但不會是老師。

我們來講講課外輔導機構廣被詬病的地方,一是沒有效果,二是誇下海口。

沒有效果這個問題,倒不能全都推到機構上,事實上現在的家長也愈趨理智,盲目責怪機構的已然減少,但這不意味著機構就能夠開脫。畢竟,家長花了錢,想要出效果,總沒錯吧?

問題不在於沒有效果,而在於教育培訓機構明知道怎麼才會有效果,卻從上到下假裝不知道。

課外輔導怎樣才有效果?我認為以下這些,並且重要程度分先後:

學生認真、配合、積極、主動;建立在充分了解學生情況上的因材施教;老師知識水平過關、教學能力過關,有師德有責任心;家長重視程度和配合程度高;以上這些影響結果的因素,培訓機構的管理者們難道不明白?非也,他們內心非常清楚,只是不會全盤告訴你。他們不說是因為,要做到上面這些,和商業逐利的本質是背道而馳的。

一個老師面對的學生越多,針對性必然越差,大班課如此,線上教育更是如此。每個老師能夠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教授的學生是有上限的,超過了這個閾值,學生理應吸收到的內容,必然打折扣。

那麼,超強的老師,超強的教研所研發出的教材,乃至科學技術的發展,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很遺憾,可以稍微提高閾值,但無法在無損質量的情況下,讓其提高到資本可以接受的程度。

舉個例子,一樣工業製品,無論有多麼複雜的工序,只要模具出來了,就能標準化操作,就能做出生產線。哪怕是食物,秘方拿到了,烹製的步驟擺出來,廚師是誰,影響並不大。而教育是個特殊的東西,他要把「知識」這個抽象的東西,放進「人腦」這個我們對其知之甚少的器官。它比器官移植更複雜,它沒法標準化。

所以我們已知和認可的只能是,學生越認真配合,越積極主動,學出效果的可能性越高;老師授課越適合學生,教出效果的可能性越高。上述的話反向來看,那麼就是:學生越不認真越不配合,補課越沒用;老師講的東西不適合學生的話,教了也白教。

顯然,聰明的銷售們不會引導你往這個方向思考,所以他們只會把焦點放在過硬的師資,和曾經有人在這裡取得成功。這就是為什麼,鋪天蓋地的機構廣告都在用「名師」和「狀元」這兩個詞在洗我們的腦。

至於誇下海口的問題,也不單純是教育培訓機構的問題了,基本上所有行業的銷售皆如此。

有的家長在了解一個機構的時候,總愛問類似的問題,比如:你們有保證提分嗎?一般能提高多少分?補課後孩子可以考到xx學校嗎?……以前我覺得這些問題非常可笑,現在我卻發現,這波是我在第一層,這些家長在第五層。

強烈推薦大家問機構這些問題,如果他給你任何保證,比如保證提分之類的,直接可以定義為言過於實。教育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這玩意兒從來沒法保證。

做生意,積累口碑換取客戶的道理誰不知道,誰都想做好口碑。但是教育行業的特殊性又決定了,真正要走重教學,做口碑的路,必然是低效、漫長的,沒有捷徑。

對資本來說,靠講故事忽悠人來割韭菜顯然效率更高。

相關焦點

  • 「進化論」+產品生態+教育情懷:智課教育獲資本市場青睞
    發布會上,智課教育宣布獲得來自金磚資本、海通文化、廣東南方媒體融合基金、南方資本及百度的2億元人民幣B輪聯合投資,漢能擔任本次融資財務顧問。同時,智課教育做出拆分VIE,回到人民幣的決定。業內人士表示,智課教育堅守教育本質的產品生態閉環或成為未來在線教育創業可持續發展的典範之舉。
  • 在線教育融資2020:資本青睞的獨角獸外,僅剩沉默大多數
    [圖片]文/鍾靈來源:商業數據派(ID:business-data)原標題:在線教育融資 2020:除了資本青睞的獨角獸,僅剩沉默的大多數當教學剛需遇到線下場景暫時冰封,今年上半年,在線教育迎來前所未有的流量大潮,下沉市場對在線教育的認知度和認可度也得到明顯提升。
  • 教學模式、外部幹預,教育正在失去純潔
    教學模式、外部幹預,教育正在失去純潔教學模式,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用的一種固定的教學策略,比較穩定。教學模式有很多種,現今一般學校都讓老師用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教育的發展。現在有很多東部地區的學校打著教學模式的口號,使得教育本不發達的西部更是雪上加霜,陷入困境。使得本來還有自己特色的學校,學習完他們的理念後,傳統蕩然無存。其實這些創辦出模式的學校已經拋去不用這些理念,開始新的嘗試,而西部學校還當寶貝一般供著。像著名的山東昌樂二中,杜郎口中學等。
  • 新股常態化發行:注重投融資平衡 市場改革應有之義
    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策略分析師王漢鋒表示,新股發行常態化是深化市場化改革的應有之義,也是更好地完善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的必要條件。新股常態化發行,是「敬畏市場」、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必然含義和應有舉措。中原證券研究所所長王博指出,新一屆發審委的IPO審核政策基本延續此前方向,但更側重對上市公司質量的前端進行審核。
  • 學慧網CEO高燕:教育為本,科技為翼,回歸職業教育應有的價值
    活動當天學慧網CEO高燕老師受邀出席,並以《教育為本,科技為翼,回歸職業教育應有的價值》為主題做了專業的分享。以下為高燕老師在鯨媒體TEC大會中分享內容。 1.在線教育也經歷了同樣的歷程,當這個形態和模式變成了全行業所共有基礎的時候,我們還會回到一個重新的競爭起點,那就是要回歸教育的本質。2. 身處第四次技術革命中,教育在「重塑」與「回歸」重塑的是什麼?是教育的模式。
  • 線上英語培訓課程呈細分趨勢,「AI+教育「流利說少兒英語備受關注
    據《2016-2020年中國英語培訓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中提到,近幾年,外語培訓課程已經呈現日益細化的特點,針對不同年齡階層各線上教育培訓公司都推出了多樣化的課程,讓不同的人群有了更多的選擇餘地和更具針對性的培訓項目。英語培訓用戶細分市場正在悄然發力。
  • 哈佛最青睞的學校之一,堪稱21世紀教育典範UWC常熟怎麼做到的?
    什麼樣的教育可以培養出未來有競爭力的孩子?」在江蘇常熟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城市,一所被全世界精英家長所推崇、哈佛耶魯等名校青睞的「超級牛校」或許能給我們答案。UWC常熟分校,是UWC(世界聯合學院)在中國內地創辦的第一所、目前唯一一所分校。「哈佛直升班」?
  • 困獸之鬥?在線教育燒錢是個堅硬的泡沫局
    在線教育頭部企業紛紛上演融資大戲,動輒以「億美元」為單位,行業頭部機構壟斷融資的聲音四起,但在「螳螂財經」看來,在線教育頭部機構燒錢大戲,是一場對未來不確定的困獸之鬥。一、2020年大額融資不斷,燒金營銷騎虎難下2020年,在線教育大火,疫情之下,讓在線教育成為剛需,以猿輔導、作業幫等為代表的在線教育頭部品牌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
  • 主題教育 | 化學系與先進材料實驗室開展主題教育聯組學習
    主題教育 | 化學系與先進材料實驗室開展主題教育聯組學習 2019-10-22 2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眼查:從數據角度還原教育行業十年的發展
    12月8-10日,36氪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崛起與回歸」。本次大會是WISE大會的第八屆,2020年也是36氪成立的第十年。在新經濟之王主會場,我們邀請十年裡乘風破浪的創變者們,連接初創公司、網際網路巨頭、投資機構、地方政府、傳統企業等市場參與主體,一起回望中國新經濟快速崛起的十年,共同展望新經濟下一個十年的無限可能。
  • ECS2020中國教育資本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藍鯨教育12月1日訊,2020年,教育行業自救與狂歡同臺,分化與整合加劇。在政策周期、產業周期、資本周期三期疊加下,教育行業正回歸本質探索。回顧這一年,在線教育大戰將走向何方?線下教育如何復盤與復甦?教育行業OMO大趨勢如何進一步融合?教育新基建的升級會如何改造底層生態?資本入局和看好的新機會又在哪裡?12月4日至5日,杭州廣電開元名都大酒店,多鯨資本聯合闊知科技舉辦ECS2020中國教育資本年會。
  • 阿卡索迎盈信資本夏令營學生團 普及在線英語教育
    2018年7月7日,國內知名在線英語教育平臺阿卡索外教網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年輕人。他們正在參加由盈信資本發起的企業走訪活動,阿卡索作為在線教育行業的優秀企業代表,是他們走訪的第四站。
  • 資本寒冬跑出在線教育黑馬 噠噠英語獲B+輪融資
    在獲得本輪融資之前,噠噠英語曾獲得青松基金的天使投資,龍騰資本、飛馬基金以及青松基金的A輪投資。B輪投資方湧鏵曾經投資過的項目包括:小站教育、滬江、51offer、嘰裡呱啦等。資本寒冬來襲在線教育尋求突圍過去的兩三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增長迅猛,各創業團隊在風險資本的推波助瀾之下紛紛進入市場展開布局,眼花繚亂的在線教育產品及商業模式大量湧現,很多創業公司也順利站上了在線教育爆發的大風口。
  • 教育當激勵人自立自強
    不管是女人還是男人,客觀來說都不能平白無故「靠別人養」,都要自立自強,通過受教育一步步強大自己,實現自我價值。教育,之於個體,是通過言傳身教、課堂教學、自我反思等方式,激發每個人內心潛藏的成長動力,奮鬥不止,自強不息;之於群體,則是使眾多受教育者各展所長,攜手走出貧困,形成一個相對繁榮幸福、安居樂業的社會,建成一個昌盛發達、文明富強的國家。
  • 教育模式的三代進化:少兒英語教育的未來在哪?
    如果說第一代的傳統班課模式的核心成本來源於房租、師資和獲客,而第二代通過真人老師在視頻內教學,將租金成本省掉了;另外,外教一對一與一對多的模式相對於傳統的大班課其效果與針對性得到一定的提升,從當前的普及度與流行度以及家長青睞度來看,第二代在線外教模式明顯壓過了第一代。
  • 細數紐西蘭創業移民趨勢變化,為何備受國人青睞?
    紐西蘭作為老牌移民大國,可供選擇的移民項目有很多,同時又因美麗的自然風光而深受申請者的青睞。另外,有著「澳洲後花園「之稱的紐西蘭,也可作為跳板,為辦不了或者做不了澳洲項目的申請人另闢蹊徑。在紐西蘭眾多項目中,因項目門檻低,和其他項目相比,紐西蘭創業移民就是一朵碩果僅存的奇葩。那這個項目的申請條件越來越嚴苛,您造嗎?
  • BBC紀錄片:教育與階層流動之困
    英國的教育部長為何看上中國填鴨式教育模式呢?他們和中國官員一樣有政績衝動。  據《北京日報》報導,上海連續在世界經濟合作組織(OECD)舉辦的全球15歲學生數學能力測試中拔得頭籌。而英國,這個擁有牛頓、圖靈、哈代等著名數學家的發達國家,卻僅僅獲得了第26名。這樣的成果讓教育部長們很頭疼,深深憂慮英國的下一代人將失去國際競爭力。
  • 教育評價改革正在「破冰」
    記者近日在南京調研發現,一場全面聚焦教育領域深層痛點的改革已經打響,南京正在努力破題,引領變革。校長園長到高校「上學」,教授到中小學開課前不久,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初中部校長胡松到南京大學報到,在接下來的2年時間裡,他將在這裡接受「準博士」的培訓。「我是帶著一線辦學的困惑來南大報到的。」
  • 江蘇新高考英語改革備受矚目 公眾盼藉此撼動應試教育堅冰
    對於2016年江蘇新高考方案究竟如何走向,備受矚目。經過多方打聽獲悉,江蘇新高考方案正在醞釀改革,目前最有可能的模式是高考考語文、數學以及文理「小綜合」,而英語將實行一年兩考,不再計入總分,而是以等級形式計入高考成績,高校在錄取時將對英語等級提出要求。
  • 作業幫新一輪融資16億美元,在線教育賽道異常火熱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整個教育行業動蕩不安,為了廣大師生安全,線下教培機構按下「暫停鍵」,一時之間,各大教育機構紛紛轉移至線上,在線教育異常火熱,與此同時,也有大量投資者湧入該產業。就在前不久,教育巨頭「作業幫」剛完成E+輪超16億美金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