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獸之鬥?在線教育燒錢是個堅硬的泡沫局

2021-01-21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在線教育今年的「燒錢大戰」可謂是讓吃瓜群眾目瞪口呆,電視節目、樓梯間、公交站臺,隨處可見在線教育企業的廣告。動輒上百萬的宣傳費用,不放過每一個可能的獲客機會,這是一場對未來不確定的困獸之鬥。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四個維度的分析,與你分享。

2020年,諸行業艱難,本應受疫情利好的在線教育行業,也同樣冰火兩重天。在線教育頭部企業紛紛上演融資大戲,動輒以「億美元」為單位,行業頭部機構壟斷融資的聲音四起,但在「螳螂財經」看來,在線教育頭部機構燒錢大戲,是一場對未來不確定的困獸之鬥。

一、2020年大額融資不斷,燒金營銷騎虎難下

2020年,在線教育大火,疫情之下,讓在線教育成為剛需,以猿輔導、作業幫等為代表的在線教育頭部品牌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12月,作業幫宣布完成E+輪超16億美金融資,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Tiger Global、紅杉中國、軟銀願景基金一期、方源資本等新老股東;猿輔導也宣布獲得雲鋒基金3億美元融資。至此,作業幫全年實現兩輪共23.5億美元融資,猿輔導全年實現三輪共35億美元融資。

除此之外,在線少兒英語品牌阿卡索2020年完成兩輪億元級融資、另一家少兒英語教育品牌「伴魚」完成了兩輪融資、鯨魚外教培優2020年獲得B輪1億元人民幣融資……乍一看,當前在線教育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毫無疑問,當前在線教育正處於搶佔存量市場的階段,巨頭之下,競爭在所難免。

當前在線教育行業幾乎全部採用網際網路模式,燒錢體量有目共睹,營銷方式也多集中在獲客方面的燒金營銷。表面上看,有足夠融資的頭部在線教育公司風光無限,廣告遍布綜藝、地鐵公交、電梯,更是聘請明星代言。但實際上,頻繁的燒錢需要強大的資本做後盾,融資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或者說是唯一的方式,畢竟不是誰有都資本拿今天賭明天。

據知情人士向「創業最前線」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9月初,幾家頭部在線教育機構僅在抖音平臺上的日均投放額便都超過了300萬元。其中,猿輔導投放最猛,日均投放高達927萬元。到10月中旬,猿輔導的這一數字被更新為近1400萬元,作業幫同期的投放額也從357萬元上升到800多萬元,翻了至少兩倍。聯想到猿輔導上半年在央視、衛視綜藝、電梯等平臺投放大量廣告、強勢贊助冬奧會,外加外加人員工資等各項成本,所需要的成本數目一定不是小數字。

而其他在線教育機構,也沒選擇沉寂,猿輔導冠名《最強大腦》,跟誰學冠名則《極限挑戰》,作業幫更是《嚮往的生活》合作夥伴,有道精品課冠名《叮咚上線!老師好》,字節跳動的瓜瓜龍英語成為為《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廣告主。活脫脫一方唱罷我登場,唯一相同點是,錢如流水。

二、營銷廣告滿天飛,真的賺到錢了嗎?

大手筆的營銷投入,是不是真的讓頭部在線教育平臺賺到錢了,為此,我梳理一下相關上市公司的財報,雖不能權威展示全貌,至少能給參考。

51Talk財報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現金收入7.28億元,較去年同期5.47億元同比增長33.1%,創2018年以來歷史最高;淨收入5.39億元,同比增長31.8%。營業費用上,2020年第三季度總運營支出為3.8億,同比增長了26.8%,環比增加14.46%。其中,總營銷費用為2.83億元,同比增加31.30%;環比上升了17.92%。而淨利潤上,財報顯示GAAP淨利潤為為3160萬元,Non-GAAP淨利潤為3850萬元。

51Talk第三季度財報截圖

2020年11月20日,跟誰學發布2020財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營收同比增長252.9%,達19.658億元。其中,營業費用從去年同期的4.11億元增長了496.86%至24.537億元,銷售費用猛增至20.56億元。而淨利潤方面,讓人大跌眼鏡,財報顯示首次出現了季度虧損,淨虧9.325億元。一直自稱 「唯一一家自上市以來始終持續盈利的K12教培上市公司」的跟誰學,備受質疑。

圖片來源於藍鯨財經

2020年11月19日,網易有道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網易有道2020年Q3淨收入達人民幣8.96億元,同比增長159.0%,超出市場預期的8.33億元。報告期內,網易有道的市場營銷費用為人民幣11.48億元,去年同期為2.31億元,同比增長397%。GAAP淨虧損為8.78億元,去年同期為2.42億元,同比增長265%;Non-GAAP淨虧損為8.66億元,同比增長263%。

綜合來看,三家上市公司營銷費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跟誰學和網易有道營業費用(或市場營銷費用)都呈現了幾何倍數增長,但反觀淨利潤,缺呈現急劇下滑態勢。燒錢營銷猛於虎,但成效似乎並沒有那麼大。

燒錢多少和利潤並非正相關已經成為事實,但就當前而言,馬上不燒錢一定會被其他品牌蓋過風頭,甚至喪失客源,燒金營銷騎虎難下,也正基於此。

三、類內卷式競爭,在線教育很難決出真正贏家

由於在線教育行業品類多樣,賽道豐富,註定很難出現「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結局,但對於各類型子賽道來說,競爭勢必刀刀見血。

在「螳螂財經」看來,在線教育以燒錢形式搶佔有限存量市場,其實一種「類內卷式」競爭。

所謂內卷,是指不能從外部渠道獲取資源,沒有產生整體的增量,只能在存量分配上做文章,往往損害內部一部分甚至大多數群體利益來補償少數群體的利益。最終整體利益沒有增加,造成持續性內耗的一種狀態。比如中世紀歐洲被奧斯曼、阿拉伯壟斷貿易航路,歐洲國家之間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相互攻殺了一千年,但歐洲發現新航路走上對外擴張後,歐洲民族國家之間的緊張關係有所緩解,表現為對外合作壓榨大清等落後地區和國家。

之所以稱為「類內卷」,主要是因為我國在線教育行業市場規模仍處在相對穩定的擴增周期,市場規模和潛力仍有晉升空間。不能否認的是,當前在線教育行業生源在穩定時間段內是相對固定的存量市場,在線教育機構如果不深耕行業細分賽道,挖掘新的機會,很快就會發展成為「類內捲化」競爭。

2012-2022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市場規模

在線教育燒錢歸燒錢,就目前來看,還沒有誰真正燒出了一片天。據公眾號「深燃」披露的數據,這麼多年來,新東方和好未來兩家的市場份額加起來僅能達到5%-6%,那麼猿輔導、作業幫、跟誰學、有道、51Talk、流利說這些後生們,在整個教育行業的市場份額就更小了。妄圖憑藉資本短時間內實現「壟斷」,無異於天方夜譚,最有可能做到的是以燒錢形式蠶食中小玩家市場,提升他們的獲客壓力,讓馬太效應愈發明顯。

如今在線教育拼命燒錢,就是為了有一天像網際網路行業的其他領域那樣,犧牲短期效益,提升用戶數和市佔率,熬死競品,最終成為寡頭,直至壟斷市場。但就目前來看,在線教育行業市場空間依然廣闊,百家爭鳴之勢愈演愈烈,短時間很難決出真正贏家。

2020年底,天眼查發布企業大數據系列報告之《天眼查大數據:2020教育行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前10月,我國新增教育相關企業47.6萬家,其中在線教育企業新增8.2萬家,新增佔比在整個教育行業中達到約17.3%。入局者不減反增,可見蛋糕爭奪還未到決戰期。

圖片來源於天眼查

四、可以預見,在線教育燒錢遊戲結束不遠已

其實,線上教育正上演的心疼又不能退縮的燒錢大戰,是網際網路公司燒錢搶佔市場的共性之一,其內核上,是攻城略地,以燒錢吸引用戶,進行新一輪市場用戶認知培育,從而實現搶佔用戶,換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幾年前,美團與點評,滴滴和快的、優步,都是在這樣類似的燒錢大戰中浴血角逐,歷史總是驚人相似,在線教育行業,只是正在進行時。

以網約車行業為例,2012年開始,網約車迎來春天,同道競逐的還有快的、搖搖、易到、神州等資金實力俱強的對手。為爭奪市場、收割用戶,大家玩的是最簡單也最血腥的模式——奪命價格戰。程維曾表示滴滴兩年時間花掉15億元,是最燒錢的網際網路初創公司。伴隨其中的營銷補貼、紅包大戰一度達到癲狂的狀態,儘管背後是阿里巴巴和騰訊注資,但最終燒出去的錢確實需要一點一滴賺回來。

馬化騰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就談到當時的慘烈情況,一天燒4000萬,誰頂不住誰就敗了,最後滴滴、快的雙方合併收場,原本想合併後基本就沒對手了,可以安心賺錢了,然而卻出現了優步,最後又把優步中國合併,這下又沒了對手,準備賺錢,卻又突然出現了美團打車,然後又出現了安全事故,滴滴下線順風車業務,當然這是後話。

如今5年過去,類似的劇情正在上演,線上教育之於團購、網約車,頭部品牌之於滴滴、快的,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情景,卻展現了同樣的血腥和直接,甚至有過之無不及。如果那時候滴滴是在資本之下維繫了一個堅硬的泡沫,挺到紛爭之後再綻放、抓錢,那現在的在線教育瘋狂燒錢,目的也該是如出一轍。

多鯨資本合伙人葛文偉曾表示,」現在教育行業一級市場透支了所有二級市場的東西。現實情況逼迫大家不得不快節奏地融資、燒錢。」如今在線教育行業頻繁又大額的融資,正應了當年被快的兼併的「大黃蜂打車」的一位創始人曾說的「一旦資本選定了誰,往後只會在其上不斷加注,後來者是沒有活路的,怎麼都融不到錢。」資本是無情的,一旦被綁上戰車,就再難轉向了。由此而言,當前在線教育呈現高估值、高營銷費用的現場,其實一個不必過度驚訝的階段性過程。

預先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2020年在線教育的融資窗口期已經過去,按現在資本投資的節奏來看,理性回歸應該比想像的更快。可以預見的是,在線教育行業資源整合速度會更快,一些跟不上發展節奏的公司,很有可能面臨被收購、退出或再整合。倘若是泡沫,無論多麼堅硬,總會破的,只看哪路資本能真正獲利離場。

長期來看,在線教育行業燒錢搶佔市場份額,是勇者變成惡龍故事的前傳,消費者關注的,無非是各企業在一系列競爭中帶給自己的實際好處,無論是紅包補貼還是特價課程,都不是壞事。甚至從某種角度上來說,資本血拼的過程,是消費者真正體驗「以用戶為中心」的難得機會,畢竟,待勇者成為惡龍,普通人就很難再說「不」了。

參考資料:

藍鯨財經《跟誰學三季度巨虧9億: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

國際在線 《作業幫再融16億美金:在線教育為什麼冰火兩重天?》

21世紀經濟報導《在線教育平臺營銷大戰:越虧損越砸錢》

《天眼查大數據:2020教育行業發展報告》

本文由 @螳螂財經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跟誰學終結盈利「神話」 打響在線教育「燒錢」最終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跟誰學主動終結盈利「神話」 打響在線教育「燒錢」最終戰文/王峰在線教育公司跟誰學近日交出了一份令人大吃一驚的財報,在2020年第三季度,跟誰學的淨收入達到19.658億元,但「燒」掉了20.558億元的營銷費用,直接導致淨虧損
  • 跟誰學巨虧:被流量費吞噬利潤,在線教育燒錢大戰無上限
    加入暑期燒錢大戰 2020年的6月開始,國內的頭部教育培訓機構就已經開始準備暑期營銷大戰,幾大頭部教育機構紛紛加入暑期搶人大戰。學而思率先在抖音和微信朋友圈上投放了大量的「9元13課時訓練班」低價課程廣告,從而拉開了暑期搶人大戰。
  • 在線教育頭部企業營銷破圈 燒錢大戰後轉化路漫漫
    如今,無論是打開電視還是走進地鐵站,在線教育的頭部企業均佔據著重要的廣告位置。尤其是站在風口的K12在線教育機構們不約而同地加大了對內容營銷的投放力度,希望靠著「刷臉」在用戶面前增強自身的存在感。
  • 「燒錢式」教育的囚徒困境
    原標題:「燒錢式」教育的囚徒困境 要想有效剎住課外補習風,當然需要通過進一步均衡教育資源,改變以分數作為標準的單一評價體系,切實建立招考分離制度等。根據孩子的特點,本著個性化教育的初衷,有選擇地參加某些社會培訓班,彌補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不足,本來無可厚非。但問題是,現在的社會培訓機構與學校教育嚴重同質化,甚至就是提前上完並深化學校課程而已。如此培訓,就不簡單的是「燒錢」的問題了。 同為家長,我很能理解這種教育焦慮。很多家長之所以爭先恐後將孩子送到校外教育機構,並非不近人情,實在是大環境使然。
  • 在線教育處在哪個節點
    左起:李鑫、張小龍、李好宇、牛立雄芥末堆訊,5月19日,在經緯中國十周年「chuang"大會上,猿輔導聯合創始人李鑫,粉筆CEO張小龍,考蟲CEO李好宇,經緯中國投資董事牛立雄共同探討了在線教育的黃金年代與挑戰,包括在線教育目前的格局,對燒錢搶佔市場的競爭態勢的看法,未來十年在線教育將是什麼樣等話題。
  • 跟誰學墮入「燒錢困境」
    此前,跟誰學一直被認為是在線教育中的「優等生」。據跟誰學2020年Q2財報顯示,經調整後淨利潤7271萬元,同比增長133%,是唯一一家保持連續9個季度盈利的企業,今年第三季度剛轉虧損。當初的行業「優等生」由盈轉虧,墮入行業內的「燒錢」困境。
  • 2017在線教育公司排行榜
    VIPABC是一個真人在線互動式的英語培訓平臺,擁有來自全球32個國家的合格認證老師;BAT之一的騰訊也不甘落後,先後推出了在線教育平臺騰訊精品課和騰訊課堂,涵蓋K12、職場技能、網際網路、外語等方面的課程內容。不僅如此,騰訊也在資本市場「大秀拳腳」。2015年,繼為K12教育O2O平臺瘋狂老師投資2000萬美元之後,騰訊又在2016年以4000萬美元的大手筆投資K12在線直播課平臺猿輔導。
  • 2020在線教育異軍突起?
    早在2010年前後,在線教育就開始了真正的爆發。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各種在線工具、內容、平臺開始出現,網際網路巨頭切入這個賽道之中。並且,一些線下平臺也開始向線上轉移。在線教育的廣度和縱深被空前放大。從2012年至2018年,在線教育逐漸走向成熟,市場規模擴張了4倍,市場規模超3000億元。
  • 頭部在線教育玩家瘋狂融資燒錢獲客,市場規模比盈利更重要?
    透過這兩組數據,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今年的在線教育的暑期營銷之戰無疑比我們此前想像中要激烈得多。當然,瘋狂營銷投放的背後是玩家們的集體虧損。諸多媒體人及業內人士也由此對在線教育企業的盈利能力以及在線大班課模式能否持續發展持悲觀態度。不過,「子彈財經」認為,大可不必如此悲觀。畢竟,無論是巨頭還是資本都沒有將當前盈利視為第一追求。
  • 在線教育這盤賭局,埋著中國的資源詛咒
    俞敏洪第一個班招到13個學生,兩年後新東方同期在讀學生有5000,一年四期,那就是2萬。當時北大老師一個月工資才120元,俞敏洪卻苦惱於點錢點到手疼。那馬雲呢?第一年招到20個學生。兩年以後,還是20個。於是,Jack Ma又去搞了別的。大膽假設一下,如果馬雲也招到5000個學生,那說不定就留在教育行業了吧?
  • 倒閉、轉型、被收購,在線教育成了小公司的生死修羅場
    過去兩年,慢熱的在線教育突然被幾度按下加速鍵,進而在今年成為了最炙手可熱的賽道。網際網路巨頭、頭部機構持續加注,當K12在線教育的比拼逐漸成為燒錢遊戲,啟蒙賽道也出現巨頭收割,中腰部玩家的生存空間被逐漸壓縮。擺在流利說們面前的未來,愈加暗淡。從拼產品到拼資本流利說的尷尬境況是在線教育行業中腰部公司們的一個縮影。
  • 在線教育下沉的阻力何在?
    來源:藍鯨財經藍鯨教育1月5日訊 在線教育打破了線下教育這種「散」和「慢」,尤其是在2021年教育行業在疫情推動下大舉「線上化」後。有數據稱,K12教育領域行業前5家公司市佔率總和超過80%;從發展速度來看,2014年在線教育爆發至今,在線滲透率接近20%。看起來線上場景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這種普及似乎更適用於一二線城市。
  • 在線教育:「KPI」重壓自上而下,「營銷」決定生死?
    於是,從小月齡早教、少兒教育到K12,再到成人教育,無論是不同細分賽道之間,還是同一賽道不同玩家之間,都呈現出冰火兩重天之勢。但持續燒錢,並不意味著市場一定會買單。「大家的確都在燒錢,但不一定燒對了。」一名線上網校的銷售負責人告訴鋅刻度,低價班雖然能快速引流,但留存率並不算太好。他所在的網校正反覆強調,「不能把低價班當作救命稻草,重點仍要放在教學質量上』。」高思教育在線業務負責人溫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低價就像裸泳,反而能證明機構實力。
  • 《崩壞3》卡蓮保護協會嚴重抗議:艦長們,求求你們長個手吧!
    自從【困獸之鬥】關卡上線之後,艦長們便開始了自己「挑戰不可能」的道路。困獸之鬥,直譯過來意思是被圍困的野獸還要做最後的掙扎,比喻人在絕境中所做的掙扎抵抗。當艦長們第N次點卡【困獸之鬥】,然後第N+1次聽到卡蓮的那一句「對不起,我已經……」的陣亡語音時,想必都會陷入沉思:我tm究竟是為什麼要玩這個遊戲?卡斯蘭娜家族僅存的這點兒榮譽真的要被卡蓮給丟盡了啊!
  • 在線教育融資2020:資本青睞的獨角獸外,僅剩沉默大多數
    資本如潮水般融入,行業內一片火熱,但近期包括跟誰學單季度巨虧 9 億、一起教育流血上市等事件,似乎也坐實了在線教育的「三高」特徵——高估值、高營銷費用、高虧損。似乎在線教育機構更像是過路財神,來錢容易、燒錢更容易,最終實現持續盈利的卻少之又少。
  • 對啊酷學網:直播將成在線教育平臺標配功能
    眾所周知,映客、鬥魚、花椒、熊貓TV等直播平臺都還屬於猛燒錢階段,除了高額的寬帶成本,砸錢捧紅主播、造勢宣傳等方面都需要花大錢,這些也都靠背後的融資才得以平衡收支。單一靠打賞模式獲得高額收入,卻沒有形成良性盈利閉環,難道直播的火熱真的只是一陣風,吹過就沒了?內容成王道,垂直直播是趨勢未來的直播,必將走向深耕方向,這就不得不提及垂直類直播。
  • 「黑天鵝」催化在線教育洗牌,牌桌上的小體量機構如何求存?
    在線K12賽道依然處於依靠大手筆「燒錢」進行競爭比拼之中,格局未定,51Talk面對的壓力依然不小。文 | 美股研究社2020年,註定是在線教育行業最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時,在線教育是為數不多受益的行業。
  • 擁1.7億的私域流量,造在線教育效率之王
    今年在線教育作為最熱賽道,已經湧入超過500億元資金,而這其中大部分份額都流向了作業幫等頭部在線教育公司。頂尖投資機構的選擇有很多原因,在「私域流量觀察」看來,作業幫是當前將私域流量、商業體系、社會價值三者結合的一個理想模型。
  • 名師大招成壓艙石 在線教育暑期風暴下躍遷的作業幫
    暑期檔一貫是教育企業的必爭時段,明星代言、綜藝冠名、電話推銷、電梯廣告,頭部企業通常會將幾十億預算投入暑期檔市場搶奪戰中。今年暑期,在線教育更是再次成為了創投圈的風暴中心。暑期業績第一的作業幫,毫無疑問的成為了最被創投圈關注的黑馬。
  • 在線教育1對1開跑,伴魚如何領跑少兒英語賽道
    來源:時刻頭條不同尋常的2020年已經結束,但在備受矚目的在線教育賽道上,電光火石的交鋒仍在繼續。作業幫、猿輔導豪擲百億營銷獲客,資本"你追我趕"搶著"造血",眼下,暑期"獲客大戰"餘溫未消,寒假"引流之戰"硝煙又起,這場在線教育的拉鋸戰註定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