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藍鯨財經
藍鯨教育1月5日訊 在線教育打破了線下教育這種「散」和「慢」,尤其是在2021年教育行業在疫情推動下大舉「線上化」後。有數據稱,K12教育領域行業前5家公司市佔率總和超過80%;從發展速度來看,2014年在線教育爆發至今,在線滲透率接近20%。
看起來線上場景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這種普及似乎更適用於一二線城市。在廣袤的三四線城市及以下縣鄉鎮,各家在線教育公司都試圖通過網際網路手段去下沉,但收效甚微。那麼在線教育下沉難點究竟在哪裡?
樂樂課堂創始人兼CEO毛穎認為,網際網路的打法是一家獨大獲得定價權後再降低獲客成本。所以純線上的模式都在拼獲客、拼規模,都在說戰略性虧損,但這樣燒錢的模式並不健康。我們也看到,行業燒了這麼久,至今還沒有能跑通的企業。
教培行業本質是以效果為導向,學生和家長的決策依據依然是內容是否滿足需求,因此低價課帶來的流量需要優質的、與用戶需求相匹配的內容才能真正實現轉化,這一點無論在一、二線或下沉市場都是如此。
一、二線城市擁有大量優質的教育資源,在線教育的受眾群主要聚集在此。那麼同樣的模式和內容,能否通過網際網路手段輸出到擁有全國80%中小學學生的下沉市場?是否可以通過在線教育的方式解決下沉市場缺老師、沒效果的痛點?國內特殊的教育環境告訴我們,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首先,學情不同。比如一線城市,絕大部分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英語啟蒙。但在下沉市場,孩子要等到小學三年級甚至初一才開始接觸英語。「2016年樂樂輕課開始做線下直營示範中心時,我們直接把北京三年級用的英語教材拿到下沉市場去,很多學生就說太難了,完全跟不上,」毛穎說,「最終,教研團隊根據學生的反饋和當地的學情調整到適宜水平。」因此說學情才是實施教學的起點,結合各地學情的內容才能走得通。
其次,考情不同。各地教學進度、考試側重點都不一樣。比如馬鞍山的數學中考命題最後一道大題經常考「橢圓」,而蕪湖考的是「雙曲線」,如果用馬鞍山的教材給蕪湖學生用就跑題了,也就談不上提升學習效果了。而最明顯的是,全國的高考雖然是在同一時間,但考試的試卷(內容)不一樣,難度也不一樣。
再次,教材不同。以全國高中教材為例,全國有人教版、北師大版、蘇教版、西南師範版等多個版本,每個學校採用的教材版本不同,這種不同不光體現在各個市之間,甚至同一個市的不同區也會出現教材版本不同從而導致學習進度不同的情況。比如安徽馬鞍山的雨山區用的是蘇教版,花山區用冀教版,相鄰的蕪湖可能用北師版或人教版。這意味著同是初一數學第一講內容,雨山區講「有理數」,花山區講「一元二次方程」,蕪湖講的可能是「角」。針對如此複雜的情況,在線教育公司如何提供適配的教育資源?
最後,是各地經濟和教育水平不同造成的教育環境不同。下沉市場在網際網路普及、家長受教育程度、教育支付能力等方面的平均水平明顯低於一二線城市。低線城市學生最強烈的願望是通過高效的課外培訓提分,考上當地最好的中學,而在線教育公司大鍋飯式提供一線城市名師教學的方式,能否和下沉市場學生的需求相吻合?很明顯,粗放的下沉方式註定難以滿足家長和學生的需求。
那麼,真正適合下沉市場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適合當地學情、考情的內容,師生間良好的互動,課堂上好的學習氛圍,與當地支付能力相匹配的價格,構成了較為立體的下沉市場教育模型。
教育下沉的熱門模式之一直播雙師課,能否達到上述要求?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直播雙師課線上老師同時面對成百上千的學生,沒辦法兼顧學生的上課狀態,更不用提互動與氛圍。同時線下老師也「形同虛設」——假如有孩子在直播教室裡走神了,無論線上或線下的老師,都沒辦法讓名師停下來再講一遍。互動弱、氛圍差的課堂效率自然不高。
毛穎認為:「線下教室的老師不可替代」。老師和學生在教室空間裡通過情感共通形成強互動,會提升學生學習的獲得感和成就感。沒有互動的課堂,老師講的時候,學生是否在聽、聽懂了多少?這些在現實課堂中,老師能從學生的表情和舉動察覺,但在線上課程都無法獲取。如果想讓教育真正下沉,就得走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路子。
樂樂課堂是線上線下融合的錄播雙師模式的首倡者和引領者,旗下產品樂樂輕課通過線上名師傳播知識和線下老師傳遞情感相結合的方式,解決了下沉市場「缺老師、沒效果」痛點,讓更多下沉市場學生們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
內容好、效果好、門檻低、複製快,是樂樂輕課的四大特點,自2019年上線以來,樂樂輕課獲得了市場和用戶的認可。截至目前,其合作機構已突破5000家,為近百萬中小學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
據樂樂課堂官方介紹,山東東平縣新李洋教育辦學11年,2020年2月起與樂樂輕課達成合作,預計2020年營收提高25%;河南新鄉啟遠教育2019年9月開始和樂樂課堂合作,今年暑期招生人數同比增長130%。
教育培訓是典型的「售後服務型」行業,因此在規模巨大、個體需求差異大的下沉市場裡,熟悉當地情況的線下教培機構與線上優質教育資源相結合的模式,將是下沉市場K12教育的重要場景。
毛穎認為:「教育拼到最後,拼的是內容和教研。好的內容通過好的模式輸出到下沉市場,這是比較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