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科幻短片《宇宙的盡頭》直到時間也失去了意義

2021-01-08 金雨鐘聲

儘管這一部科幻短片只有二十九分鐘,但卻講述了我們所能想像的最宏大的話題——宇宙,以及未來。

這一部2019年美國出品《宇宙的盡頭》會讓人在觀看的過程中,想昏昏欲睡或者按下暫停鍵,不是因為無聊,而是過于震撼反而內心陷入無比的寧靜。

影片在開頭,用旁白講述了這樣一段話:

萬物皆奇蹟,乃至黑暗與寂靜

未來是什麼樣

宇宙將如何終結

我們也許永遠不知道

但科學正在嘗試描繪未來

讓我們一起前往時間盡頭

以指數增長的速度穿越時間,每隔5秒提高一倍速度

隨著人類的探索,我們對宇宙的認知還會加深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宇宙才剛剛誕生

你可以對任何電影誇誇其談 ,但是面對這一部《宇宙的盡頭》卻註定只能聆聽和仰望,所有畫面的呈現,都是我們基於現有的物理學知識所作出的推演,即使是推演的背景,人類也早已消失殆盡。

宇宙的主角從來都不是生命體,而是這些創造生命的恆星。可是當有一天,所有的恆星都消失了,而變成了白矮星,然後再變成黑矮星……最後宇宙變成光子的世界,也還在以超越光速的速度在膨脹,那是的宇宙已經是一片冰冷和虛無。

太多的專業術語,以及每一句旁白的深邃,也許讓我們應接不暇。印象中,最深的是霍金的那獨有的電子合成的聲音的解說,以及最後恆星消亡前在天空中綻放出最美的煙花,可惜到那時已無人能欣賞和記錄。

正如這一部科幻短片所說,我們只有接受宇宙最終的消亡,才能為當下找到出路。對於我們每個個頭也是如此,吾生也有涯,此生終有一死,那就不要虛度光陰。因為,在宇宙的盡頭,時間終將失去意義,而我們現在還能擁有時間。珍惜吧!

相關焦點

  • 超級震撼科幻短片《宇宙盡頭》,到最後連時間也將失去意義!
    宇宙奧秘 Weixin ID yuzhouaomi8
  • 宇宙終結的盡頭,最後連時間都失去了意義……
    宇宙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冰冷、黑暗、空曠的,在烈焰般的誕生與寒冰般的終結之間,它只給了生命極短的時間。時間之箭在宇宙的青春期劃出一道間隙,創造了生命,但這間隙非常短。在這對黑洞的擾動下,時空反覆地壓縮和伸展,形成的引力波在宇宙中留下一陣嗡嗡聲,這嗡嗡聲將以光速傳播開去,直到兩個黑洞最後合併成一個安靜旋轉的黑洞。如果你靠得足夠近,時空的波動將在你耳朵裡產生共鳴,你就能聽到這嗡嗡聲。假如一個大黑洞即將吞併一個小黑洞,你將聽到小黑洞撞擊太空的聲音,隨著兩個黑洞不斷靠近,聲音會越來越響,越來越快。
  • 宇宙的盡頭再見
    Boswell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 霍金和MASA的研究成果製作了短片《時間盡頭》 人類紀 簡併紀 黑洞紀 然後宇宙進入穩定狀態 也就是死的狀態 時間失去意義原文:John D. 所有生物消失 海洋蒸發 太陽開始膨脹變成紅巨星 之後又變成白矮星 一具又燙又緻密的屍體 太陽死了 地球被火焰吞噬  恆星逐個死去 夜空中的星星會一顆接一顆的熄滅 直到最後的紅矮星死去 宇宙中不會再出現新的恆星 宇宙將變成墓地 散落著死去恆星的殘骸 由於缺少燃料 白矮星會逐漸黯淡 那是他熄滅前最後的餘熱 假如從我們的位置來看 他不會比晴朗夜空的滿月更亮 白矮星的微弱輝光將是布滿死星和黑洞的宇宙中唯一的光亮
  • 腦洞爆的十部科幻短片,一口氣看完!
    宇宙有盡頭嗎?今天推薦10部科幻短片,都很新穎,思路開闊。1.《水滴》2015豆瓣評分:8.7推薦指數:★★★★同人逼死官方系列這部電影是根據《三體:黑暗森林》改編的。它告訴我們,在未來的某一天,聯合國將向宇宙發出一個信息。不久之後,三體艦隊的殺氣直奔太陽。
  • 《三體》電影還沒出,卻被這個致敬短片給震撼了!
    《三體-黑暗森林》致敬作品:水滴這兩天,一款致敬大劉(劉慈欣)科幻作品《三體》的短片「水滴」風行網絡,讓三體迷們大為驚嘆:已經不可以簡單的用「同人作品中最好的」來形容,因為這個跟其他所有作品不在一個量級上。製作的精良程度方面,三體電影達到這個一成水平我就滿足。
  • 歐洲太空總署震撼短片《雄心》Ambition
    「Ambition」(雄心)這部科幻短片由波蘭視效電影公司 Platige Image 與歐洲太空總署共同出品,Aidan Gillen
  • 【周末分享】歐洲太空總署震撼短片《雄心》Ambition
    「「Ambition」(雄心)這部科幻短片由波蘭視效電影公司 Platige Image 與歐洲太空總署共同出品,Aidan Gillen 和 Aisling Franciosi 主演,在冰島拍攝。Ambition 《雄心》浩大震撼、精緻非凡的原創短片。運用各種吸引人的"奇幻符號"討論著理性的"科學野心",詩意影像與史詩配樂和諧的恰如其分,相當值得一看!Ambition是文明發展的關鍵,而人類遲早要飛上宇宙,但這需要更多的決心與耐心!影片藉由一對師徒的對話來帶出「準備好了沒?」
  • 宇宙的盡頭又是什麼?細思極恐
    宇宙大的簡直沒有邊際,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在銀河系中,也渺茫的,就像一粒塵埃,而我們的銀河系在宇宙中,更是渺茫的,連塵埃都算不上,因為我們的宇宙太大了,那麼,人類在未來會變成什麼?宇宙的盡頭又是什麼?這部科幻短片《宇宙的盡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宇宙的奧秘吧!在我們的印象中,宇宙是不是很漂亮呢?
  • 比《流浪地球》早4年,這個留美學生拍出了劉慈欣都滿意的科幻短片
    對談名為【「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對話劉慈欣」】,簡直是科幻屆的神仙打架。圖@未來局科幻辦現場大劉問卡梅隆,你想看到中國拍出怎樣的科幻片?卡梅隆還暗戳戳地cue了大劉:「我覺得應該拍《三體》」。《流浪地球》之後,想必很多科幻迷們和卡梅隆一樣更加期待著《三體》電影問世。
  • 宇宙有盡頭嗎?宇宙的盡頭是什麼
    莊子說「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來曰宙」,也就是說宇宙就是空間和時間的組合,按照現代科學邏輯更準確說法就是,空間、物質、時間。那邊宇宙有多大?他有盡頭嗎?如果宇宙有盡頭,他的外面是什麼?是有什麼來放置宇宙?如果宇宙之前沒有,那這個沒有之前又是什麼的有——存在?他是怎樣孕育了宇宙?
  • 人類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對於宇宙來說,地球都是可有可無的
    對於宇宙來說,地球都是可有可無的從時間尺度看人類事實上不用「如果」,宇宙自誕生後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沒有人類」的狀態中度過的。現如今天文物理學界普遍認同「宇宙大爆炸」學說,將其誕生時間上溯到138億年前,而如果我們將這枯寂漫長的138億年時間濃縮至一年,那麼銀河系出現在2月份,太陽系出現在9月份,地球上第一個生命則誕生於9月下旬。
  • 震撼的科幻短片《宇宙盡頭》,顛覆三觀
  • 宇宙有多大?存在了多長時間?盡頭是什麼?
    所以說,當這些恆星失去引力的時候,宇宙可能會以強大的引力把恆星吸到宇宙的中心地帶,這樣,龐大的宇宙不就成了一個巨大無比的黑洞嗎。很可能黑洞的中心也像宇宙一樣,又會造就另一番世界。宇宙中間的各大恆星都會有不同的引力來制衡對方,同時這些影子也會相互在制衡的過程中而抵消,這樣看起來,恆星是一個靜止不變的存在。
  • 你可以不看碟中諜5,但是你一定要看歐洲太空總署震撼短片《雄心》Ambition!!
    「Ambition」(雄心)這部科幻短片由波蘭視效電影公司 Platige Image 與歐洲太空總署共同出品,Aidan Gillen 和 Aisling
  • 微觀盡頭的世界:原子放大1億倍能再看見一宇宙?劉慈欣道出真理
    在網上流傳的這個視頻中,大概內容是這樣的:攝像機鏡頭從一個人的眼睛開始慢慢拉遠,慢慢的,鏡頭裡面出現了地球、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個宇宙,這個時候鏡頭還在不斷拉遠。鏡頭裡面出現了人體細胞、血液、血管……最後又回到了眼睛這個鏡頭,這個視頻似乎在揭示這樣一種現象: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不存在界限,宏觀世界的盡頭就是微觀世界的盡頭,也就說宇宙的盡頭可能就是最基本粒子原子的開端。
  • 讀書 | 科幻短片《漫遊者》:萬物開始之春,告訴孩子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童真與詩意相遇」mom讀書|周日看動畫啦~今天的科幻短片縱使在地球上定居了上萬年,他們的目光依然投向宇宙的深處。直到某天,地球的科技終於可以支持我們實現太空漫遊的夢想,於是我們的足跡便遍布太陽系的各個角落。未來世界,火星、土衛八、木衛二已經接納了諸多地球移民,殖民地燈光閃爍,點綴夜空。人類加工小行星,在其內部挖出柱狀空隙,以便創造適宜居住的環境。土衛六成為飛行遨遊的絕佳場所,天衛五成為蹦極愛好者的樂園,土星成為觀光客必到的所在。
  • 萬物盡頭,宇宙的至暗時刻,會發生什麼
    《萬物盡頭》是美國理論天文學家凱蒂·馬克(Katie·Mack)所著,討論了宇宙滅亡之時的幾種可能的情景。:第一種,暴力式盡頭。在這種方式下,終結會安靜地發生,但也同樣令人恐懼,因為宇宙的膨脹可能永遠持續下去。馬克寫道,「就像長生不老,只有在你認真考慮之後,它才聽起來不錯。」而且,無休止的膨脹會產生一個被稱為「熱死」的狀態——貧瘠的宇宙在整個過程中達到了均勻的溫度。恆星將被燒盡,黑洞將消失,直到不存在有組織的結構。不再有有意義的事情發生,因為能量不再能夠從一個地方流到另一個地方。
  • 宇宙有盡頭嗎?宇宙的盡頭是什麼?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家比劉韓未是貧,每天小編都會跟大家分享有趣好玩的科普內容,本文由家比劉韓未是貧原創撰寫,未經允許禁止其他媒體轉載,接下來我們就步入正題:宇宙有盡頭嗎?如果承認宇宙有盡頭的話,那麼宇宙就是有邊界的咯,可是人類目前還沒有發現宇宙是有邊界的吧。
  • 世界的盡頭到底是什麼?宇宙的盡頭又是什麼?
    如果用宇星,時間就更短。世界的盡頭,從物理意義上來看,人類早就實現了超越,而且是無限超越,已經不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時代了。過去,人們總想找到世界的盡頭,於是我們有了各種學說,日心說,地心說等等。就這些學說,也讓人類不同時代的人相互殺戮,爭得你死我活。
  • 聊聊|關於Zima Blue,關於「意義」的意義
    如果不想被劇透,歡迎看完動畫短片或小說《Zima Blue》,再回來一起討論。去年的這個時候,我窩在家裡一口氣看完了Netflix的動畫短片集《Love, Death and Robots》,然後發了一條朋友圈:「全場最佳還是要頒給《Zima B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