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到百萬創業者,上海東北角這片土地見證了中國民族工業的逆襲

2021-01-13 上觀

清晨時分,旭日初升,楊浦濱江迎來了第一批健身的市民。

曾幾何時,對楊浦人而言,這段濱江岸線神秘又陌生:這裡的浪花曾經見證民族工業的驕傲,但同時也帶來高聳的圍牆,破舊的廠房,以及圍牆廠房之外,區域轉型沉重而又艱辛的步履。

2017年,楊浦大橋以西2.8公裡濱江岸線得以貫通,今年9月下旬,大橋以東2.7公裡的濱江岸線又將向市民開放。屆時,沉睡了百年的楊樹浦發電廠、楊樹浦煤氣廠、電站輔機廠、制皂廠、新一棉等工業遺存將走出歷史塵埃,變成全新的親水公共空間重回市民生活。

滔滔江水,見證了楊浦百年工業、百年市政與百年大學的厚重歷史,見證了上海東北角這片神奇土地從輝煌的「工業楊浦」,到活力的「知識楊浦」,再到魅力的「創新楊浦」的轉型之路。

百年工業重鎮陣痛中重生

很多人不知道,楊浦的區名,最早源於縱貫楊浦腹地流入黃浦江的楊樹浦港,滔滔的江水孕育了中國的近代工業文明。

新中國成立後,楊浦成為上海的最大工業區,是國家重要的冶金化工和輕工紡織製造業基地。一批萬人以上知名大廠集聚在楊樹浦路、軍工路和大連路一帶,白天人流物流穿梭、夜晚加班生產燈火通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楊浦的工業總產值佔上海的1/4,這裡誕生的中華牌香菸、上海牌手錶、回力牌球鞋、鳳凰牌和永久牌自行車等一批上海知名產品,源源不斷地銷往全國各地,這些緊俏商品成為上海製造的代表和象徵。

但在上世紀90年代,楊浦走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傳統工業競爭力衰退,作為國有大中型企業集聚區的楊浦危機逐步顯現,企業陸續關停並轉,職工下崗陷入窘困境地。十年間楊浦區域內工業企業由高峰時的1200多家減少到200多家、產業職工由60萬人減少到6萬人左右、工業總產值佔全市比重由25%縮水到僅佔3%。

大楊浦,何去何從?經過一番思考,2000年前後,楊浦提出「兩個依託」的思路,即依託高校科研院所集中的優勢和國有大中型企業在改革調整中形成的優勢,積極推進城區功能的戰略性調整,拉開了楊浦轉型發展的序幕。2003年,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設楊浦知識創新區的重大戰略決策。以此為轉折點,楊浦吹響了由「工業楊浦」向「知識楊浦」進軍的號角。

黨的十八大以來,楊浦雙創進入了快車道,「知識楊浦」逐漸向「創新楊浦」轉型。2015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發布《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明確楊浦為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萬眾創新示範區。2016年5月,楊浦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首批雙創示範基地。至此,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區、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更高品質國際大都市中心城區、國家雙創示範基地,這「三區一基地」建設,成為楊浦發展的動力來源。

抖掉滿身鏽跡的楊浦,迎來創新時代。

從百萬工人到百萬創業者

今年6月11日,「人工智慧應用試點園區」在長陽創谷正式揭牌,類腦晶片與片上智能系統研發與轉化平臺、埃森哲數字創新中心、百度(上海)創新中心等AI(人工智慧)創新平臺陸續建成開放,上百個AI應用場景相繼落地,而過去,這裡是一座百年老廠房。

2014年,建築師走進這座荒廢了14年的中國紡織機械廠,老廠房從此變身為綠意盎然的創業街區。在創新引擎的帶動下,長陽創谷每年企業生產總產值達35億元,平均每平方米的產值達6萬元。

在楊浦,創業並不只是大開發區裡不滅的燈火,也是小創業園裡的咖啡飄香。800米大學路上,40多家咖啡館和餐吧在花香和木柵中露天擺放,學生、創客們在這裡聊項目、聊夢想。

工業遺存,一直是楊浦的重要財富。上世紀60年代,上海第二鋼鐵廠、富麗服裝廠等企業來到鳳城巷片區建廠,後來工廠陸續撤走,留下19幢具有歷史風貌的廠房。老城區如何改造?建一個創業街區,是楊浦人的選擇。近年來,楊浦推進老廠房改造利用,打造成全要素、便利化、開放式的街巷系統。目前,楊浦已建成商業商務載體932萬平方米,共有20家科技園,90家各具特色的眾創空間,形成「西、中、東」協調發展的空間格局。

轉型給楊浦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楊浦經濟開始變得輕盈:2003年以來,楊浦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逐年上升,從當年66.7%增長到了2018年的84.6%。區級財政收入由2002年的17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26.71億元,增幅位居上海中心城區前列。

轉型讓楊浦站上更高的發展平臺。在一張五角場企業分布熱力圖上,位於國定路上的三號灣廣場所在區域變成了一個紅點,這裡是五角場區域的高熱度創業中心,集聚了上千家企業。小小五角場,創新濃度甚至可以與美國矽谷媲美。

轉型也讓新興企業、新新人類登上了歷史的舞臺。過去楊浦有百萬工人,今天楊浦有百萬充滿著奇思妙想的創業者,2018年楊浦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80件。

「逆生長」吸引雙創資源集聚

傍晚時分,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從灣谷科技園一幢辦公樓裡傳出,創業者和白領們不出園區就能聆聽一場專業級交響音樂會。在創智天地,別開生面的音樂節也迎著黃昏拉開帷幕,中外大師級樂隊,民族、流行、古典、爵士輪番上演。

入夜,繁華熱鬧依舊。剛下班的年輕人換上跑鞋,到楊浦濱江進行一場「熱波電跑」。他們在臉上塗抹螢光的彩繪,從楊浦大橋出發一直跑到濱江漁人碼頭,百年濱江鏽帶瞬間變成一條躍動的發光帶。

年輕人揮灑著汗水,揮灑著用不完的青春活力,新新人類開始登上楊浦舞臺。人們感嘆,擁有百年工業、百年大學、百年市政的楊浦,正在「逆生長」。

越來越顯「年輕態」的楊浦,也變得更有魅力,吸引各方人才來此創新創業。

區領導擔任「招商大使」,帶領企業組團遠赴美國史丹福大學等高校招生宣講,應者如雲。海外人才為什麼願意加入楊浦的「朋友圈」?「你看到一個區域如此重視人才,自然對來這裡發展更有信心。」聲網的創始人趙斌發現,在矽谷只要有鼓勵海歸回國創業的場合,一定能看到楊浦的身影。

發展「朋友圈」單靠「官宣」還不夠,楊浦還有出許多「民間招商大使」。最近,優刻得總裁季昕華又多了一個身份,「上海獨角獸花園」的秘書長,定期召開獨角獸座談會,目標是集聚行業龍頭企業,形成創新合力。

在楊浦的眾多「朋友圈」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數「長三角雙創示範基地聯盟」。去年4月在「創響中國」的首站活動中,來自滬蘇浙皖四地的25家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代表首次在楊浦聚首,那也是長三角的創新朋友圈確立以來的第一次「網友見面」。今年,楊浦被推選為「長三角雙創示範基地聯盟」首任理事長單位,並發布了「長三角雙創示範地圖」。

楊浦的雙創「朋友圈」國際範兒十足。近年來,各種規模的創新創業大賽、國際性論壇在楊浦遍地開花。一個多月以前,「2019未來大會」在楊浦拉開帷幕,世界「人工智慧之父」、紐約城市大腦推動者、中國類腦生物科學家等20多位中外科學家齊聚楊浦。一年一度的「楊浦創業之星」大賽,自2018年起,冠上「全球」二字,楊浦在8個本土賽場以外還發展出矽谷、西雅圖、溫哥華、多倫多、瑞典等海外分賽場,拿出2億元在全球尋找「創業之星」。

雙創引擎之下,楊浦不斷拓展視野、提高站位,大格局謀求大作為。

相關焦點

  • 中國鋼琴工業的脊梁——十大國產和民族鋼琴品牌
    鋼琴源自西方,在其誕生後近兩百年才傳入中國,歐洲曾經在鋼琴製造領域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可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鋼琴工業僅用四十年就實現了逆襲,從一個鋼琴進口國變成了全球最大的鋼琴生產國和出口國,僅一國的鋼琴產銷量就佔全球近80%,對世界鋼琴界的影響舉足輕重,這背後凝聚了幾代中國鋼琴人的心血和汗水。
  • 見證這5年!蘭大、天大、華東師大學子接力講述 | 我和我的學校...
    見證這5年!>用建築語言講述中國故事從天津大學畢業以後,這麼多年,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校友劉方磊一直探索著中國的屋簷轉角和工業文化的結合。>健康中國過去五年,趙文祥從一名在讀博士生成長為一名生物醫藥行業的創業者,在疫情期間研發的全人源中和抗體,成為國內新冠檢測試劑核心原料的最大供給商。
  • 永利川廠舊址民族工業留下「樂山記憶」
    在這裡的7年時間,永利川廠為抗戰時期的軍工業及大後方工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侯德榜更成功發明了舉世聞名的侯氏制鹼法,書寫了復興民族工業的奇蹟。日前,由中國科協調宣部主辦的「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發布會舉行,永利川廠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名單。
  • 江蘇一黑馬城市崛起,工業產值超過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工業城」
    如果說晉陝等黃河流域的省份是中國歷史社會前半段的主角,那麼以江蘇為代表的江南地區則是中國社會從宋朝開始直到現在的重要角色,在經濟、文化等領域的重要作用無法替代。說起江蘇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認知,但要說到社會生活領域,無疑是當地實力強勁,媒體曝光度高的城市更容易被大家所認識,南京、無錫、蘇州等城市都是江蘇向外界展示其魅力的重要名片。因為以蘇南地區為代表的城市處於當地的長三角城市群之中,而這片區域的唯一龍頭就是上海。
  • 「智慧啟示」猶太民族如何逆襲成世界最有錢的民族?
    縱觀世界歷史,猶太民族可謂世界上經歷苦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民族,正應了那句話——「多難興邦」。在猶太民族4000多年的歷史中,有2000多年的時間他們沒有家園,流離失所,曾遭遇過形形色色的排猶主義。
  • 被譽為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主席曾熱情邀他到解放區辦廠
    開國產精鹽批量生產之先河;面對國內純鹼奇缺,英國公司獨霸我國純鹼市場的局面,衝破重重阻力,費盡心血研製生產出「紅三角」牌純鹼,後又創辦制酸工業。他不僅注重民族工業發展,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工業強國理論,為中國民族化學工業奮鬥一生,其創業經歷跌宕起伏,可歌可泣。
  • 【浦東而立 央企給力】中國中鐵工業製造見證浦東30年
    背靠長江水、面向太平洋,中國中鐵旗下中鐵高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鐵工業」)在企業重組上市的起點——浦東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上,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留下了奮鬥的風姿。這也是迄今為止黃浦江上唯一一座公路、鐵路兩用雙層橋。中鐵工業所屬中鐵山橋於1975年3月承擔大橋鋼結構總重量約3552噸的製造任務;中鐵寶橋於2019年承擔大橋大修工程項目鋼結構總重量約4300噸的製造任務。
  • 從龍王爺手裡「搶」土地,上海這片昔日荒灘已成生態度假村
    「瀛東村的村史,就是一部見證滄海變桑田的歷史,瀛東村人憑著『敢問大海要沃土』的豪情壯志,與江濤海浪、風雨潮汐展開拼搏,邁出拓荒之路。」在7月18日的舉行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中,瀛東村黨支部書記歐漢亞說。
  • 航空工業昌飛:讓民族直升機載夢起飛
    中國航空報訊:讓民族直升機飛得更高更遠,是國人的期盼,更是祖國的囑託。航空製造業的水平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祖輩的努力讓航空工業從無到有,父輩們見證、參與了我國航空工業的成長和發展。我始終相信,作為第三代的我們會用匠心與智慧,為祖國航空事業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 柴繼傑:從造紙工人到清華教授,成中國獲洪堡獎第一人
    文|點心教育前言:不以出身論英雄,造紙工人也能成清華大學教授!有的人選擇屈服,平平淡淡地過完一生;而有的人積極尋求轉變,在不斷嘗試和努力中,完成人生的逆襲!而清華大學教授,獲得德國洪堡講席獎的第一位中國人——柴繼傑,就是一位不屈服於命運,實現人生逆襲的代表人物。
  • 上海工人新村:一種社會主義城市的空間樣本
    「工農兵學商」,當時的主流媒體把工人置於社會階層的首位。在1951年的市政工作會議上政府提出,新政權必須通過為工人建新村來履行「工人階級當家作主」的政治承諾。三,新村建設是一種社會思潮。早在五四時期,新村理念就從日本被介紹到中國知識界,並成為流行於新青年之間的一種思潮。
  • 這塊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險些被中國拋棄,收回後竟發現萬億噸煤炭
    本就由於幾百年的閉關鎖國,而落後西方國家很多,又加之政府只會一味地委曲求全,中國成為了列強眼中最想吃掉的餡餅。在中國的西北邊陲,有一塊土地,佔地面積達到了百萬平方公裡以上,險些被腐敗的清廷拋棄。慶幸的是,總有那麼些愛國人士,願為祖國赴湯蹈火,誓死保衛家園。總算是把它給收回來了,收回之後竟然發現近兩萬億噸的煤炭資源,幾乎佔了中國的一半,此地就是中國佔地面積最大的省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省)。
  • 華為等中國企業掘金拉美,靠什麼打動這片土地?-虎嗅網
    >來源:2019 年中國在拉丁美洲與加勒比地區直接投資報告 但這絕對是世界上最難「攻陷」的土地,沒有之一。假設你在2014年投資一家巴西公司100萬美元,到2015年,再兌換成美元或者人民幣時,其資產直接減半了。你很難想像,這片「百年孤獨」的土地還有哪些值得挖掘的金礦。
  • 臺灣:東北角海岸 金花石蒜綻放金黃花容
    中國園林網9月5日消息:金秋季節,好像什麼植物都該展現金黃秋色,紅葉植物穿黃衫,臺灣欒樹開黃花,連在海濱山涯展秋顏的金花石蒜,現也悄悄在東北角海岸綻放金黃。
  • 中國:從文化認同,到民族認同,再到國家認同
    在歷史中,各民族相互吸納,經過徵服、雜居、通婚、遷徙和融合,逐漸形成「漢族」。你是漢族還是苗族、回族,還是維吾爾族,這些都是民族認同。當你到國外旅遊時,你不時會因身處陌生的地方和文化環境而意識到自己當下已經變成「外國人」。
  • 特斯拉傳說中的超級工廠 將在上海誕生
    雖然土地在上海的臨港地區,相對偏僻,但價格仍然是非常低廉的。隨著中國開放政策的明朗,9月份,「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就做了一次登記變更,註冊股本從1億元猛增到了46.7億元,經營範圍也迅速擴大了超過一倍。
  • 盤點中國近代史上十大知名民族企業家
    在接下來的數年間,兄弟倆接連在無錫、上海、漢口、濟南等地創辦振新紗廠、福興麵粉公司(一、二、三廠)、申新紡織廠(一至九廠),到了1931年,榮氏兄弟共擁有麵粉廠12家、紗廠9家,分別約佔全國民族資本麵粉總產量的1/3,紗布總產量的1/5。
  • 新疆阿勒泰:中國的雪都和黃金之鄉,最美的草原民族遊牧地
    草原石人,靜默於山間溼地,凝望千年時光,見證歲月和歷史的變遷。額爾齊斯河的流淌,如一首吟唱千萬年的老歌,在這片土地上久久迴蕩。雪白的片片氈房,散落在綠色的海洋,就像一幅絕美的畫卷,鑲嵌在一望無際的草場。牛兒、羊兒、馬兒,在草甸上啃著青草、撒著歡。
  • 思想者|何建明:「上海」是一個動詞,代表著上海精神的核心和靈魂
    我們研究黨史和革命史,講「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中國共產黨開展革命的路線從秋收起義的湘贛邊界、井岡山,一直到延安、西柏坡和北京,常常繞過了上海。其實在我看來,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革命實踐恰恰就是在我們腳下這片土地上進行的,沒有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對城市武裝鬥爭的實踐,也不可能有後來毛澤東提出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 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商飛上海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籤署深化科研...
    2020年11月17日,中國商飛上海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同籤署《深化科研及人才合作協議》。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奚立峰,上海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郭盛傑等出席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