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合成高性能螢光RNA實現活細胞RNA成像

2020-12-06 同花順財經

2019年11月5日,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弋教授等在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發表了封面學術論文,題為「Visualizing RNA dynamics in live cells with bright and stable fluorescent RNAs」。該論文報導他們利用系列高性能螢光RNA,實現不同種類RNA在動物細胞內活體的螢光標記與無背景成像。

迄今為止,在自然界尚未發現天然存在的螢光RNA。目前人工合成的少數幾種螢光RNA螢光強度弱,性能不穩定,難以實用。針對這一亟需解決的技術挑戰,楊弋教授等組建了化學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聯合攻關團隊,利用全新的分子設計及分子共同定向進化技術,首次獲得了系列高亮、穩定、低背景的螢光RNA。這些螢光RNA分子結構緊湊,特異結合創新染料分子後產生強烈螢光,可呈現藍、綠、黃、橙、紅等不同顏色,與五顏六色的辣椒相似,因此被命名為Pepper。它們可插入到不同RNA分子序列中,在活細胞內對這些分子進行螢光標記和實時、超分辨成像時,不影響它們的轉錄、定位、翻譯、降解等正常活動。由於螢光RNA標記可逆,因此它們在細胞內的顏色可按需要而改變,這種靈活性對於螢光標記穩定細胞株和轉基因動物的構建十分有利。

與現有技術相比,我國發明的螢光RNA在親和力、穩定性、信噪比、活細胞螢光亮度等方面提升了1到3個數量級,實現了螢光RNA的實用性突破,為活細胞中RNA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除了作為RNA標記工具外,它們還有望在活細胞代謝物檢測、核酸即時監測、單分子多重檢測等技術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為生命科學研究與醫學即時診斷甚至實時診斷技術的發展提供新思路和手段。

來源: 科技部網站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實現活細胞RNA標記與無背景成像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楊弋、朱麟勇等教授歷經7年合作研究,在螢光RNA及活細胞RNA成像領域獲突破性進展。他們原創的系列高性能螢光RNA,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不同種類RNA在動物細胞內的螢光標記與無背景成像。11月5日,該成果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螢光蛋白標記技術是蛋白質研究的巨大助力,其研究在2008年曾獲得諾貝爾獎。
  • 合肥研究院實現活細胞及線蟲體內DNA和RNA的同步螢光成像
    合肥研究院實現活細胞及線蟲體內DNA和RNA的同步螢光成像 2019-04-0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實現了對活細胞及線蟲體內DNA和RNA的同步螢光成像。
  • 王忠良Chem.Soc.Rev.最新綜述:高性能螢光和生物發光RNA成像探針的...
    原標題:王忠良Chem.Soc.Rev.最新綜述:高性能螢光和生物發光RNA成像探針的最新進展 【引言】 RNA在生物的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信使RNA(mRNA)和微型核醣核酸(miRNA)的成像不僅能夠學習mRNA的形成和轉錄以及參與各種生命過程的miRNA的生物合成,而且有助於檢測癌症。高性能RNA成像探針大大擴展了人們對生命過程的看法,增強了癌症檢測的準確性。
  • ...組研製新型可逆光激活螢光蛋白實現長時間超高解析度活細胞成像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孫育傑課題組近日成功研製新型可逆光激活螢光蛋白GMars-Q,從而實現了基於並行RESOLFT原理的長時間活細胞超高解析度成像。該項工作近日在國際著名期刊ACS NANO以封面文章發表。
  • 活細胞螢光成像新技術問世
    相比於目前採用的螢光蛋白,新螢光分子可在活細胞中發射亮度高3倍的藍綠色光,大大提高了細胞成像技術的敏感性,從而可以幫助實現更高解析度的活體內生物過程成像。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布在3月20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 non-coding RNA databases匯總
    作為蛋白質合成的模板,mRNA長期以來是RNA領域研究的重點,而ncRNA被認為幾乎沒有生物學意義而備受冷淡。
  • 新型NADH螢光探針問世 實現細胞代謝實時檢測與成像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面上項目的資助下,華東理工大學楊弋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系列特異性檢測還原型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的高性能遺傳編碼螢光探針為了解決這一重要科學難題,2011年,楊弋教授團隊利用合成生物學方法開發了一系列遺傳編碼的NADH螢光探針,實現了在活細胞及各種亞細胞結構中對NADH分子的實時動態、特異性的檢測與成像(Cell Metabolism, 2011, 14, 555)。
  • API高分辨活細胞成像系統
    利用活細胞成像工作站進行細胞和基因的功能研究,是生物醫學研究的最新趨勢。固定細胞觀察僅能提供固定瞬間細胞的靜態信息,無法反映細胞在正常生理生化條件下的狀態活細胞觀察,對處於正常生理狀況下的細胞進行全程掃描和記錄,獲得其連續、全面、動態過程。
  • 我國學者在活細胞超分辨成像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國家實驗室生物醫學光子學功能實驗室張玉慧教授研究團隊通過對細胞穿膜肽的研究,利用其運載能力將不能透膜的螢光染料及特異性識別基團攜帶進入活細胞,突破以往光激活螢光化學探針中螢光染料及識別基團本身需要透膜的限制,為活細胞超分辨成像化學探針的構建提供了一種新策略。
  • 三維平行RESOLFT顯微鏡實現活細胞體積成像
    三維平行RESOLFT顯微鏡實現活細胞體積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4 15:33:11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kIlaria Testa團隊使用三維平行RESOLFT顯微鏡實現活細胞體積成像
  • 科學家發現人類細胞表面穩定附著RNA分子
    然而除了這些已知類型的分子,近日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細胞的外表面還穩定附著了一類過去鮮有人知的RNA分子。 之所以此次科學家們能在小鼠細胞和人類細胞中檢查出maxRNA的存在,得益於專門開發的表面測序(Surface-seq)技術。研究主要作者之一張良方教授是納米醫學領域的創新者,他的團隊開發了一種納米技術,可以從細胞上抽提出一部分細胞膜,包裹在納米顆粒上。這種技術保留了細胞膜的內外方向,並完全去除細胞內容物的幹擾。
  • 科學家發現人類細胞表面穩定附著RNA分子
    然而除了這些已知類型的分子,近日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細胞的外表面還穩定附著了一類過去鮮有人知的RNA分子。 根據在Genome Biology正式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鐘聲教授與其合作者張良方教授、陳真教授共同領銜的研究團隊,利用專門開發的檢測和測序技術鑑定出,這類細胞表面RNA分子由細胞核內的基因組編碼產生。
  • 分子螢光探針實現活細胞內可視化檢測
    圖2:一類含硒功能團的近紅外螢光探針利用小分子螢光探針可視化監測各類活性物質已成為目前化學和生物學的熱點領域之一。 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陳令新研究員「環境微分析與監測」創新團隊針對硫化氫(H2S)、硫醇和鐵等活性物質,巧妙設計合成了幾種新穎的小分子螢光探針,成功實現了活細胞內可視化檢測。
  • 科學家揭示RNA摺疊背後的原理
    這些發現可能會影響未來RNA特異性療法的設計,並幫助開發用於測量環境中毒素的合成生物學工具。相關論文於10月21日發表在《自然化學生物學》雜誌上。RNA分子在DNA等遺傳信息的存儲和傳播、蛋白質等生命系統的功能中起著關鍵作用,其核心功能是在細胞內進行摺紙式的複雜摺疊。
  • 研究人員發現了調節神經發生的特定環狀RNA
    多種基因在分化時上調或下調,產生神經元特異性蛋白和核糖核酸(RNAs),包括環狀rna (circRNAs)。這類環狀rna直到最近才逃脫了常規檢測,儘管這些分子在哺乳動物大腦中高度表達。然而,腦表達環狀rna的功能作用仍然是未知的。
  • 北大研究團隊開發活細胞成像新技術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全新的活細胞成像技術,利用炔基標記手段並巧妙地應用了受激拉曼顯微成像技術,成功實現了對活細胞的脂類、核酸、蛋白質和糖類等關鍵生物分子的特異性、低幹擾的三維成像,突破了成像標記基團的尺寸極限。
  • 做了10 年的活細胞成像實驗,我總結出了這些經驗
    1 實驗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活細胞成像,它有哪些作用? 通常,我們把使用延時成像技術開展活細胞研究簡稱為「活細胞成像」。通過活細胞成像技術,可以研究靶標參與的動態生命過程,酶活性、信號轉導、蛋白與受體轉運以及膜的再循環過程(內吞與胞吐)等動態進程都可實現檢測。
  • 三維成像顯微鏡可觀察活細胞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特拉維夫6月30日電 (記者毛黎)據當地媒體日前報導,以色列理工大學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顯微鏡,能以超高解析度展現活細胞的三維圖像,有望為生物學研究帶來革命性變化。迄今為止,人們通過對研究樣本逐層掃描,然後用計算機合成三維圖形的方法來了解物體結構。但逐層掃描過程要求被掃描對象必須在整個過程保持靜止,該局限性表明它不可能用於觀察活細胞。而標準光學顯微鏡由於存在透鏡衍射極限,也具有局限性。
  • Nature Methods:看清活細胞內任何活動的新型成像技術
    生物谷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今天宣布說,運用類似X光CT掃描的方法,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成像技術,可在不用螢光標記或其他外加對比試劑的情況下展現活細胞內的任何活動。該技術使人類首次能夠對活體細胞在自然狀態下的各種功能加以研究。
  • 瑞士SpiroChrome新型活細胞螢光染劑
    基於發表在《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和《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上的兩篇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論文中介紹的一類新的螢光載體,我們開發了一系列試劑和探針,包括SiR-DNA、SiR-actin和SiR-tubulin,使 活細胞成像具有之前未有的解析度和低背景。我們將繼續開發創新工具,促進你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