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高分辨活細胞成像系統

2020-12-04 生物谷

利用活細胞成像工作站進行細胞和基因的功能研究,是生物醫學研究的最新趨勢。固定細胞觀察僅能提供固定瞬間細胞的靜態信息,無法反映細胞在正常生理生化條件下的狀態活細胞觀察,對處於正常生理狀況下的細胞進行全程掃描和記錄,獲得其連續、全面、動態過程。由於其顯示的正常細胞動態的活動過程,很容易發現和確定細胞間相互作用和信號傳導的過程,以及在活細胞水平上的生物分子間的相互作用,不僅可以解決長期以來懸而未解的問題,更為未來的研究提出新的問題,指出新的方向。

一、活細胞成像系統原理

目前主流的活細胞成像系統從原理上可以分為兩大類:

基於寬場反卷積技術

基於共聚焦技術

兩種技術作為目前最流行的活細胞成像技術,均可以實現在維持細胞存活的情況下,快速獲取單一焦平面的信號,在具體性能上則各有擅長。

寬場反卷積技術

對光線進行反卷積運算是光學成像領域的成熟技術,最早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發並成為觀察微弱天體信號的標準技術。去卷積和共聚焦技術是光學顯微鏡領域獲得單一焦平面光線的兩大主流技術(J.M.Murray, live cell imaging, 2010)。通過將非焦平面的光線還原至焦平面上,大大提高了樣品信號的強度以及圖像的信噪比。由於去卷積技術設計到大量的後期運算,因此在高性能計算機發明以前,一直受制於運算能力,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推廣。隨著近年來計算機性能的大幅提升和價格的下降,去卷積技術逐漸成為光學顯微鏡的主流技術。一個點光源經過顯微鏡的光路,由於鏡片對光線的衍射和散射,最終呈現在觀察者面前的是一個模糊的點,所以點光源變成模糊的點的過程即為卷積。反卷積就是把模糊的點還原成點光源的過程。

以API 公司的DeltaVision 系統為例,其反卷積過程經歷以下幾步:

1)首先通過無數的計算和實驗,得到點光源經過顯微鏡物鏡後變模糊的規律,建立模型。

2)選擇完美的物鏡,保證樣品信號經過物鏡後變模糊的規律符合步驟一中得到的模型。

3)將通過顯微鏡光路的所有的光信號進行收集,因為點光源經過顯微鏡光路後會變成一個空間中的倒圓錐形,所以在收集信號的時候需要很準確的記錄信號的Z 軸信息。

4)對收集到的所有光信號按照步驟一中的模型進行還原,最終將模糊的點還原成清晰的點,客觀反映它在空間的位置和強度。

目前去卷積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生物學圖像的研究中。

共聚焦技術

共聚焦顯微鏡它採用點光源(point lightsource) 照射標本,在焦平面上形成了一個輪廓分明的小的光點(light spot ) ,該點被照射後發出的螢光被物鏡收集,並沿原照射光路回送到探測器。探測器前方有一個針孔(pinhole) ,幾何尺寸可調。這樣,來自焦平面的光,可以會聚在探測針孔範圍之內,而其它來自焦平面上方或下方的散射光,都被擋在探測針孔之外而不能成象。光束掃描器又分為單光束、多光束或狹縫掃描器幾種。其中單光束掃描獲得的圖像質量最好,狹縫掃描器雖然產生圖像的速率很高(可達實時水平) ,但其圖像信噪比低於單光束掃描,這是因為從狹縫長軸來的漫射光不能被有效遮擋。多光束掃描如碟片式共聚焦是由電動馬達驅動Nipkow 盤旋轉而實現的,其螢光量較低,速率一般較高。

寬場反卷積技術與共聚焦技術比較表

二、API 高分辨活細胞成像系統的主要特點

DeltaVision 活細胞成像系統有以下優勢:

1)高靈敏:得益於精密和高效的光路,以及領先的還原型反卷積技術,DeltaVision 將寬場顯微鏡的靈敏度和解析度提高到新的水平,標準配置下最低可以探測到13個GFP 分子,成為目前為止最靈敏的光學顯微系統之一。

HIV 病毒通過DC 細胞和T 細胞的接觸侵染T 細胞,綠色顆粒為HIV 病毒

2)高速:標配下可達到 21 幀/秒(512×512)的成像速度。當配備EM-CCD 後,最高可達到224 幀/秒(64×64),可用於囊泡運動和鈣火花等快速的生理生化過程觀察。

3)低光毒性:得益於靈敏度的顯著提高,即使微弱的螢光,也可以收集到足夠的信號,因此激發光的強度和時間可以大幅度減少。光損傷和光淬滅不再是活細胞和微弱螢光觀察的障礙。

4)智能:焦點漂移和細胞脫離視野是活細胞觀察的夢魘。DeltaVision 特有的自動對焦(autofocus)和細胞跟蹤(cell tracking)功能,不僅可以自動維持焦平面的穩定,而且能夠跟蹤移動的細胞,使這些問題迎刃而解,長時間連續的活細胞觀察不再困難。

通過對螢光信號和細胞輪廓的識別,DeltaVision 可以精確的跟蹤需要觀察的細胞。

5)免維護:整個系統無易損易耗部件,光源壽命在 5000 小時以上,可正常使用7-10年以上,無需更換光源和校準光路。。系統控制和圖形處理基於Linux 作業系統,更適合多線程控制和數據處理,不僅大幅度降低了數據處理時間,也避免了在數據傳輸過程中感染病毒的危險。人性化的softWoRX 軟體簡單易用,一個對話框內即可完成所有的控制操作。

三、API 高分辨活細胞成像系統的主要功能與應用領域

1)多維成像

目前可以做到六維(XYZ 三維,時間,不同點,不同波長)成像。通過光學切片(optical section)技術,實現對樣品的3D 觀察,構建樣品的立體結構。

經過3D 重建的腫瘤細胞:A 為正面,B 為旋轉30 度後,C 為旋轉90 度後。

2)3D 還原型反卷積處理

顯微鏡的解析度和圖像的對比度取決於物鏡收集的光學信息。顯微鏡光路中衍射和折射現象的存在,使得樣品信號的位置和強度都發生了變化,降低了系統的解析度和圖像的質量。API 作為對圖像數據進行反卷積處理最早的實踐者,將顯微鏡的硬體設計和後期軟體處理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通過對光學信號的3D 還原型反卷積處理,大大提高了顯微鏡的靈敏度和解析度。

原始圖像和經過3D 反卷積處理後圖像的對比:A,B 為處理前,C,D 為處理後。

經過反卷積處理後,信號的強度和圖像對比度得到很大提升。

3)延時攝影

通過軟體精確的控制,拍攝的時間間隔從數秒到數小時不等,在長時間拍攝下也不會造成螢光信號的淬滅。根據實驗需求的不同,無論單一層面還是3 維結構,都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

正在分裂的Hela 細胞,其中綠色標記微管蛋白,紅色標記染色體

4)高速離子成像

結合高速 CCD 和高效的光路,在512×512 像素下仍然可以實現21 幀/秒的成像速度。對於快速的離子濃度的變化,最快可以50-100 幀/秒的速度獲取圖像。

細胞間鈣信號的傳遞。使用Fluo‐3 標記胞內的鈣離子,並給予螢光信號對鈣離子的強度進

5.螢光共定位分析

通過比較多個螢光通道的定位情況,即可知道他們在空間上和時間上的分布信息,進而得到相應的螢光信號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協同運動、定向運輸等。

體外重組的病毒顆粒侵染細胞,綠色標記病毒的殼蛋白,紅色標記病毒的RNA結合蛋白。病毒入侵前,由於病毒顆粒完整,綠色信號和紅色信號共定位。病毒入侵細胞後,脫掉表面的殼蛋白,綠色信號和紅色信號分離。

6)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

DeltaVision 特製的活細胞濾片組保證CFP/YFP,GFP/mcherry(RFP)螢光強度的精確記錄,並進一步計算出蛋白對之間精確的能量轉移係數。

計算不同螢光通道螢光信號的強度,進一步可得到能量轉移係數。

主要應用領域:

1)細胞遷移與細胞骨架;

2)細胞分裂與細胞周期;

3)細胞信號轉導;

4)組織分化與發育;

5)囊泡和蛋白運輸;

6)生理學和神經科學;

7)鈣離子信號研究;

8)蛋白質與DNA 的相互作用;

9)宿主與病原體相互作用;

10)癌症研究;

11)藥理研究;

12)生物物理研究。

共享學科:生物學,醫學,農學,動物科學等。(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CCS Chemistry | CRISPR螢光探針用於細胞染色質高分辨成像
    常規的染色質成像方法,如螢光原位雜交技術(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即FISH),需要對染色質DNA進行固定與變性處理,不能實現對活細胞的實時成像。因此,發展高時空分辨的染色質可視化工具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
  • 三維成像顯微鏡可觀察活細胞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特拉維夫6月30日電 (記者毛黎)據當地媒體日前報導,以色列理工大學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顯微鏡,能以超高解析度展現活細胞的三維圖像,有望為生物學研究帶來革命性變化。但逐層掃描過程要求被掃描對象必須在整個過程保持靜止,該局限性表明它不可能用於觀察活細胞。而標準光學顯微鏡由於存在透鏡衍射極限,也具有局限性。 以色列理工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超解析度三維成像系統名為DeepSTORM3D,它不僅能夠以10倍於標準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繪圖,而且還能繪製研究對象的動態三維圖像。
  • 山東大學超高解析度活細胞顯微成像系統中標公告
    一、項目編號:HYHA2020-0852(招標文件編號:HYHA2020-0852)   二、項目名稱:山東大學超高解析度活細胞顯微成像系統   三、中標(成交)信息   供應商名稱:山東奧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應商地址: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輕風路6號魯商盛景廣場A座15層1504-1室
  • 自適應光學助力太陽高分辨力光學成像技術發展與應用
    基於大口徑太陽光學望遠鏡對太陽大氣進行高分辨力層析成像是觀測太陽活動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受到地球大氣湍流的影響,大口徑光學望遠鏡原本可以分辨的細小結構,也會被模糊成一團,需要自適應光學技術對湍流擾動進行實時探測和補償,讓望遠鏡發揮其極致性能。目前國際上所有的大口徑太陽望遠鏡均配備了自適應光學系統。
  • 美國Essen發布第二代長時間動態活細胞成像及數據分析系統IncuCyte...
    美國Essen公司的IncuCyte Zoom——第二代長時間動態活細胞成像及數據分析系統,是一套用於長時間實時動態,非傷害式的活細胞成像分析平臺。儀器放置在培養箱中,中間放置標準培養容器,通過下方的顯微成像裝置進行拍照。用戶除可以得到相差圖像、紅色螢光圖像和綠色螢光圖像外,還可以得到由系統軟體自動依據飽和度和計數分析生成的基於圖像的圖表,以顯示細胞的變化及趨勢。
  • 我國學者在活細胞超分辨成像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國家實驗室生物醫學光子學功能實驗室張玉慧教授研究團隊通過對細胞穿膜肽的研究,利用其運載能力將不能透膜的螢光染料及特異性識別基團攜帶進入活細胞,突破以往光激活螢光化學探針中螢光染料及識別基團本身需要透膜的限制,為活細胞超分辨成像化學探針的構建提供了一種新策略。
  • 廣東工業大學活細胞成像分析系統與多功能樣品自動化前處理平臺等...
    廣東工業大學活細胞成像分析系統與多功能樣品自動化前處理平臺等設備採購中標公告  一、項目編號:1210-2041YDZB3317  二、項目名稱:活細胞成像分析系統與多功能樣品自動化前處理平臺等設備採購  三、中標信息  包組號    供應商名稱    供應商地址    中標金額(元)  包組1
  • 北大研究團隊開發活細胞成像新技術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全新的活細胞成像技術,利用炔基標記手段並巧妙地應用了受激拉曼顯微成像技術,成功實現了對活細胞的脂類、核酸、蛋白質和糖類等關鍵生物分子的特異性、低幹擾的三維成像,突破了成像標記基團的尺寸極限。
  • 做了10 年的活細胞成像實驗,我總結出了這些經驗
    近年來,活細胞成像活躍於生物學的各個領域。在它的加持下,研究者們可以實時或者在一段時間內觀察細胞內部結構和細胞生理過程,從而加深對細胞運作過程的認識。但在各種實驗操作和成像條件下,想要成功做好活細胞成像實驗並不容易。
  • F-actin染色試劑盒-閃耀的活細胞成像
    細胞運動和定位研究需要專門的探針染料,必須要對活細胞無毒性,還要同時具有多種螢光顏色可供選擇,以便與不同的儀器雷射波長和濾光片匹配,並能與抗體標記或其他細胞分析標記探針共染色。細胞染色和示蹤試劑解決方案包括:活/死細胞雙染試劑盒,活細胞示蹤試劑盒(綠色螢光),細胞膜染色試劑盒,線粒體染色試劑盒
  • 廣東省工業大學活細胞成像分析系統與多功能樣品自動化前處理平臺...
    廣東省工業大學活細胞成像分析系統與多功能樣品自動化前處理平臺等設備採購招標公告  活細胞成像分析系統與多功能樣品自動化前處理平臺等設備採購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廣州市天河北路689號光大銀行大廈15樓1505(聯繫方式:鄧小姐,020-22221860)獲取招標文件,並於2020年11月9日14點30分(北京時間)前遞交投標文件。
  • 2019年全球活細胞成像市場將達54.5億美元
    預計到2019年,全球活細胞成像市場將達54.5億美元, 2014年該市場規模為35.7億美元, 2014年到2019年之間的複合年增長率為8.8%。   市場的主要貢獻來自於北美,其次為歐洲、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在此期間預計亞洲增長速度最快。
  • 中國科大實現高分辨電阻抗醫學成像
    本報合肥2月25日電 (記者孫振)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在醫學電阻抗成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利用參數化水平集方法實現了高分辨的電阻抗圖像重建。該成果發表在醫學成像領域國際頂級期刊《醫學影像》上。
  • 三維平行RESOLFT顯微鏡實現活細胞體積成像
    三維平行RESOLFT顯微鏡實現活細胞體積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4 15:33:11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kIlaria Testa團隊使用三維平行RESOLFT顯微鏡實現活細胞體積成像
  • 科學家首次實現活細胞RNA標記與無背景成像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楊弋、朱麟勇等教授歷經7年合作研究,在螢光RNA及活細胞RNA成像領域獲突破性進展。他們原創的系列高性能螢光RNA,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不同種類RNA在動物細胞內的螢光標記與無背景成像。11月5日,該成果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螢光蛋白標記技術是蛋白質研究的巨大助力,其研究在2008年曾獲得諾貝爾獎。
  • 利用ImageXpress Micro進行長時間活細胞成像和心肌細胞功能評價
    活細胞成像技術是最近幾年興起的一項技術,能夠在細胞接近生理的狀態下觀察細胞形態改變和蛋白的表達,該技術能夠避免傳統採用固定細胞或組織的研究方法中,固定細胞過程中造成的細胞形態的改變和結構改變,能夠更加真實的反映出細胞的特性,因而廣受推崇。
  • 【學術前沿】陳良怡/王靜敏團隊合作利用活細胞超解析度成像預測...
    【學術前沿】陳良怡/王靜敏團隊合作利用活細胞超解析度成像預測佩梅病臨床疾病表型以及篩選精準對症藥物 2020-09-10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組研製新型可逆光激活螢光蛋白實現長時間超高解析度活細胞成像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孫育傑課題組近日成功研製新型可逆光激活螢光蛋白GMars-Q,從而實現了基於並行RESOLFT原理的長時間活細胞超高解析度成像。該項工作近日在國際著名期刊ACS NANO以封面文章發表。
  • Nature Methods:看清活細胞內任何活動的新型成像技術
    生物谷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今天宣布說,運用類似X光CT掃描的方法,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成像技術,可在不用螢光標記或其他外加對比試劑的情況下展現活細胞內的任何活動。該技術使人類首次能夠對活體細胞在自然狀態下的各種功能加以研究。
  • 高分辨顯微成像:偏振可控多焦點超構透鏡
    然而,由於不同類型的偏振光通常需要旋轉不同的偏振光學元件或者是光調製器產生,因此產生的裝置是非平行的,這樣必然會導致整個的光路系統龐大而且複雜。此外,非平行照明同時限制了高速超分辨顯微鏡的發展。但是,由於光譜域裡超構表面的透過率低和調製效率低,大多都實現的是單一的調製,所以現有的偏振成像顯微系統體積大和結構複雜。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金鵬教授團隊與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張寶順研究員團隊合作,為解決這個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