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西城展覽路街道引入先進的道路檢測專用探地雷達,為展覽路地區主要道路全面「體檢」,會診路基塌陷、地下空洞等路面下的隱患,為老城更新和保護去除安全風險,提供決策依據。
昨天,展覽路街道引入探地雷達,為地區主要道路做一次全面「體檢」。針對探查發現的問題和隱患,街道將會同專家一起制定處置方案。本報記者 閻彤攝
近年來,城市核心區疏整促專項行動扮靚了不少背街小巷。街巷顏值提升了,居民生活舒適度也提高了。不過,老城區路面之下的「疾病」同樣不容小覷,這些隱患憑肉眼很難發現,也給老城城市更新帶來了難度。西城展覽路街道與駐區中央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開展「央地合作」,利用探地雷達會診老城「裡子」。
記者昨天在現場看到,探地雷達是個橙色的小盒子,另一端連著電子屏幕。通過給道路做「B超」,尋找肉眼看不到的地下空洞和塌陷隱患。中國地質調查局專家介紹,這套設備最深可探測到地下10米左右的情況,哪裡有空洞,哪裡有塌陷,甚至這些異常位置的規模尺度和空間展布形態都一清二楚。而且,「體檢」不會對路面造成損壞。這種便捷高效、高精度反映淺部地質結構信息的探地雷達,在市政管線調查,公路、機場路面檢測,鐵路、隧道、橋梁勘察等領域應用廣泛。
展覽路街道相關負責人說,之所以將探地雷達引入展覽路地區,源於今年8月的一場大雨。當晚,車公莊西地鐵站D出口出現了路基塌陷險情。經過緊急處置後,展覽路街道決定對該段路面徹底勘察。
「這次合作讓我們感覺到老城區需要體檢,特別是西城的很多小巷、胡同自打明清就有了,路基是否穩固,地下排水系統是否安全,與群眾的生活密切關聯。」相關負責人說。
街道有了對老城「裡子」會診的需求,中國地質調查局擁有成熟的技術,雙方一拍即合,針對展覽路地區道路的「體檢」全面展開,採用探地雷達技術,對街道轄區內道路塌陷、空洞等路基病害全面探查,進而為路基加固處理、路面整修提供決策依據。
此次探查將持續兩到三個月,沿百萬莊大街、車公莊大街、阜外大街、展覽館路、西外大街等主要道路部署9條探地雷達測線,其中,機動車道3條、自行車道4條、人行道2條,整個過程僅需對路面進行打錨,不影響市民出行。街道轄區整個地下空間都將納入踏勘和盲探範圍。探查發現「患病」路段後,地質專家會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街道則會針對檢測出現的問題制定處置、修複方案。
(原標題 為老城更新去除安全風險,提供決策依據探地雷達會診老城「裡子」)
責任編輯:周珊珊(EK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