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地雷達會診老城「裡子」,北京為多條道路「體檢」去除安全風險

2021-01-09 北青網

昨天,西城展覽路街道引入先進的道路檢測專用探地雷達,為展覽路地區主要道路全面「體檢」,會診路基塌陷、地下空洞等路面下的隱患,為老城更新和保護去除安全風險,提供決策依據。

昨天,展覽路街道引入探地雷達,為地區主要道路做一次全面「體檢」。針對探查發現的問題和隱患,街道將會同專家一起制定處置方案。本報記者 閻彤攝

近年來,城市核心區疏整促專項行動扮靚了不少背街小巷。街巷顏值提升了,居民生活舒適度也提高了。不過,老城區路面之下的「疾病」同樣不容小覷,這些隱患憑肉眼很難發現,也給老城城市更新帶來了難度。西城展覽路街道與駐區中央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開展「央地合作」,利用探地雷達會診老城「裡子」。

記者昨天在現場看到,探地雷達是個橙色的小盒子,另一端連著電子屏幕。通過給道路做「B超」,尋找肉眼看不到的地下空洞和塌陷隱患。中國地質調查局專家介紹,這套設備最深可探測到地下10米左右的情況,哪裡有空洞,哪裡有塌陷,甚至這些異常位置的規模尺度和空間展布形態都一清二楚。而且,「體檢」不會對路面造成損壞。這種便捷高效、高精度反映淺部地質結構信息的探地雷達,在市政管線調查,公路、機場路面檢測,鐵路、隧道、橋梁勘察等領域應用廣泛。

展覽路街道相關負責人說,之所以將探地雷達引入展覽路地區,源於今年8月的一場大雨。當晚,車公莊西地鐵站D出口出現了路基塌陷險情。經過緊急處置後,展覽路街道決定對該段路面徹底勘察。

「這次合作讓我們感覺到老城區需要體檢,特別是西城的很多小巷、胡同自打明清就有了,路基是否穩固,地下排水系統是否安全,與群眾的生活密切關聯。」相關負責人說。

街道有了對老城「裡子」會診的需求,中國地質調查局擁有成熟的技術,雙方一拍即合,針對展覽路地區道路的「體檢」全面展開,採用探地雷達技術,對街道轄區內道路塌陷、空洞等路基病害全面探查,進而為路基加固處理、路面整修提供決策依據。

此次探查將持續兩到三個月,沿百萬莊大街、車公莊大街、阜外大街、展覽館路、西外大街等主要道路部署9條探地雷達測線,其中,機動車道3條、自行車道4條、人行道2條,整個過程僅需對路面進行打錨,不影響市民出行。街道轄區整個地下空間都將納入踏勘和盲探範圍。探查發現「患病」路段後,地質專家會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街道則會針對檢測出現的問題制定處置、修複方案。

(原標題 為老城更新去除安全風險,提供決策依據探地雷達會診老城「裡子」)

責任編輯:周珊珊(EK006)

相關焦點

  • 北京為城市道路「體檢」,「探地雷達」今起查路基塌陷等問題
    (圖為探地雷達為道路做體檢。閻彤攝)城市道路也會得「病」,比如路基塌陷、地下空洞等。這些地下「疾病」僅憑肉眼很難發現,如今有了「探地雷達」,將可及時發現「病症」,為道路祛除安全風險。今天,西城展覽路街道和駐區中央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開展「央地合作」,引入先進的道路檢測專用「探地雷達」,為展覽路地區的主要道路全面「體檢」。這也是西城街道精細化治理新嘗試。「探地雷達」是一個橙色的小盒子,另一端還有電子屏幕。通過給道路做「B超」,尋找肉眼看不到的地下空洞和塌陷隱患。
  • 探地雷達出動,為城區這些道路「做體檢」
    城市道路就像人一樣,有時也會出現各種「小毛病」,比如路基疏鬆、地下空洞等,這些地下「疾病」很難用肉眼分辨。近日,市城管局市政處招標引入先進的道路檢測專用「探地雷達」為六安城區部分市政道路做一次全面「體檢」。
  • 探地雷達如何確保自動駕駛車輛安全行駛?
    打開APP 探地雷達如何確保自動駕駛車輛安全行駛?但自動駕駛車輛可以且必須比人類駕駛員更安全。WaveSense的探地雷達不是模仿人類的視覺駕駛,而是幫助自動駕駛車輛看到人類無法感知的部分,位於地下的狀況。 探地雷達可以實現全新的視覺維度。利用地表以下的探測數據,補充地上攝像頭和LiDAR傳感器數據,將幫助自動駕駛汽車在駕駛決策時,擁有更完整的環境感知。安全是自動駕駛領域的第一要務。
  • 蘭州頻發路面塌陷事故,引入三維探地雷達勘探養護市政道路
    :澎湃新聞 近日,甘肅蘭州市多條道路出現路面塌陷,該市政部門引進三維探地雷達來探測全市「地下問題」。
  • 廣州開展三維探地雷達地下管線檢測試驗
    近日,歐美大地在廣州國際生物島及BRT車道進行三維探地雷達DXV大深度天線陣地下管線探測試驗,效果顯著。探地雷達是主要的快速、無損探測地下管線的技術,正越來越廣泛應用於市政建設地下管線的實地探測。
  • 西湖區啟用「探地雷達」給21條重點道路做「B超」檢測範圍可達地下...
    就在7月16日夜晚,西湖區城管局市政部門檢測人員在體育場路上發現了一個深度約為14釐米左右的空洞,西湖區城管局立即組織養護單位進行現場核實確認,經查該處目前為地鐵施工區域,空洞處原先有一信號燈,拆除後留下了空洞,目前已迅速落實整改修復,消除隱患。 實現道路問題「未卜先知」的背後,靠的是這樣一臺「探地雷達」。
  • 我國發布首個AI陣列式探地雷達
    這是我國首個全陣列式三維體制的探地雷達,標誌著我國無損探地技術完成了從「二維」到「三維」的跨越;同時該產品實現了人工智慧技術在地下異常體識別領域的應用,管線智能檢測正確率超過90%。  隨著管線和路面老化,城市地下空間安全問題日益凸現,潛藏著路面塌陷、燃氣管線洩露等危險。
  • 杭州預防地面塌陷請出探地雷達 探究深度可達6米
    說到道路塌陷,讓杭州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上月發生在文二路學院路口的那起,幸虧當時發現及時,沒有出現人員傷亡。大家可能有疑問?除了人工巡查,目前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能夠提前預防道路塌陷?對此,杭州正在做嘗試。
  • 市區丹霞路底下有空洞,高科技「神器」體檢道路時發現
    道路塌陷 聽起來就挺可怕! 道路為何會塌陷? 最簡單理解就是地下出現空心(洞) 就可能會塌陷。
  • 用探地雷達車對道路進行探測 廣州高科技治理地陷隱患
    他告訴記者,商務車尾部懸掛的器械,為具備探明地下3米範圍地陷隱患能力的三維探地雷達,最高探測時速可以達到100公裡/小時。通過商務車拖行,雷達可對機動車路面進行全覆蓋探測。在商務車尾部上方,設有一套定位系統和一套高清攝像系統,由上述設備測定的位置及高清視頻數據,會即時回傳至車內的檢測工作站。「通過三維探地雷達設備的無損全覆蓋掃描,我們能夠發現所到之處的地陷隱患分布及危害程度情況。」
  • 勘探尖兵——探地雷達--中國數字科技館
    目前,探地雷達不僅在地質勘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而且在建築施工檢測等方面也日益受到青睞。因此,在施工前使用探地雷達摸清管線的詳細分布情況,可以大大降低破壞其他管線的風險。而且,這種方法還可以查清管道發生問題的位置,使開挖更有針對性。
  • 軍事技術民用化,MIT 林肯實驗室探地雷達被創業公司用於自動駕駛
    圖丨一輛在雪地中行駛的 SUV 使用探地雷達探測下方道路(來源:WaveSense) 而且,自動駕駛汽車需要不止一種傳感器,畢竟人命攸關的事情,無論多麼小心都不為過。   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傳感器通常是光學相機和雷射雷達的組合,二者各有優缺點。但如果相機與雷達都依賴於反射光,二者的組合還具有冗餘度嗎?其它解決方案,比如紅外線需要通過探測發射光來工作。但 WaveSense 的方案完全不依賴光子。而且,它是第一個幾乎完全不受雪幹擾的傳感器。
  • 案例分享|三維探地雷達用於交通部公路檢測
    1   項目概況   試驗目的:採用美國3D-Radar公司三維探地雷達開展瀝青路面裂縫病害路面下部結構探測研究   試驗設備:交通部公路所3D雷達,主機:GeoScope IV,天線陣:VX1821 即1.8米長,21對天線通道,天線通道間距為7.5cm,空氣耦合式天線,拖車安裝。
  • Geophysics:基於迭代偏移/反偏移的探地雷達地表繞射波分離方法
    李超等-Geophysics:基於迭代偏移/反偏移的探地雷達地表繞射波分離方法探地雷達因其無損探測的特性被廣泛應用。圖1 探地雷達觀測系統與地表繞射波示意圖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地球與行星物理院重點實驗室的博士生李超與導師張金海研究員等合作,開發了一種基於迭代Stolt偏移/反偏移的地表繞射波分離方法
  • 我國首個全陣列式三維體制人工智慧探地雷達發布
    11月27日,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5所發布名為「鷹眼-A」的新型探地雷達,這是我國首個全陣列式三維體制的探地雷達,實現了人工智慧技術在地質探測領域的應用,管線智能檢測正確率已超過90%,誤報率小於5%,其地下空間一體化巡檢能力,將有助於提升城市空間精細化管理水平。
  • 麻省理工學院將探地雷達引入自動汽車技術 可以在雨雪中確保自動...
    該小組開發的新系統使用一種叫做探地雷達的現有技術,將電磁脈衝發送到地下。麻省理工學院的系統被稱為局部探地雷達,它會創建一張地圖,供汽車稍後返回同一塊土地時使用。該系統可以將波發射到地面,並可以量化地面中的特定元素以創建指紋。然後,這些數據可用於識別汽車的未來位置。該功能的目的是允許在冰雪覆蓋的道路上或在大雨時導航。有了這些信息,這輛車就不需要攝像頭或雷射就能自動運行了。
  • 科研人員開發出基於迭代偏移/反偏移的探地雷達地表繞射波分離方法
    科研人員利用真空中的光速開展Stolt聚焦偏移以識別繞射波,對識別出的偏移域繞射波頂點進行反偏移,從而生成未偏移域的窗函數,並對輸入的探地雷達數據進行分割,形成以該繞射波為主體的數據體(圖2c),剩餘的數據體(圖2b)則以地下反射波和繞射波為主。利用真空中的光速對窗內的數據進行Stolt偏移,從而使地表繞射波聚焦在偏移域中的局部區域,而免受窗外信號對其形成幹擾(圖2d)。
  • ...城市交通「體檢報告」 道路的總長度相當於北京到廣州直線距離
    河南商報記者王喬琪在城市交通領域,交通調查被視為對城市交通的「體檢」。6月20日上午,鄭州市城鄉規劃局發布《鄭州市第五次城市綜合交通調查》,鄭州最新的「城市交通體檢報告」出爐。咱鄭州的道路有多長?平時鄭州人出行主要是為了幹啥?
  • 北京302醫院王景林教授親臨新科醫院會診
    摘要:   上海新科醫院作為中國肝健康保障工程評選為上海市定點醫院,定期會有京滬三甲醫院的知名肝病專家到院親診,為上海百姓提供最先進最專業的診療服務。5月26日至6月5日,北京302醫院王景林教授會診新科,為患者開展一對一會診!
  • 福建:氣象雷達給青山綠水「體檢」
    中國氣象報記者湯珺琳  近年來,福建省氣象局創新利用都卜勒天氣雷達對森林火災實時探測,每6分鐘給「青山綠水」做一次全方位「體檢」。  「每隔6分鐘,對半徑200多千米、方圓10多萬平方千米的區域進行一次掃描探測,藉助雷達的火災回波可以更準、更早地發現林火,比目前其他探測手段早了30分鐘至兩小時,提高了森林火災撲救的效率。」龍巖市氣象局紅尖山雷達站站長張深壽說。  福建森林覆蓋率65.95%,長期保持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