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汽水之王你還能想到是誰嗎?
當然不是可樂、雪碧,也不是芬達,而是北冰洋汽水!
也許許多90後對北冰洋一點也不感冒,但這卻是多少7080兒時的回憶。
已經69歲的北冰洋,曾是「國產汽水之王」,後又經歷十年雪藏期沉入海底他,已經重出江湖了,並且來勢洶洶。
曾經北冰洋汽水失去的,現在他要拿回來了!
就在不久前,北冰洋汽水被曝將和紅星二鍋頭、義利麵包一起組團上市了,矛頭直指曾經的「敵人」百事可樂。
那麼
北冰洋等國產汽水當年與百事可樂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人們會因為情懷為復活的北冰洋買單嗎?
北冰洋能否奪回被百事可樂「騙走」的地位?
且看下文分解!
國貨之殤:被團滅的汽水「七君子」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在中國那就是「弟弟」,要說汽水的大哥,還看國產。
要說國產汽水的大腕們,瀋陽八王寺、天津山海關、青島嶗山、武漢二廠、重慶天府可樂、廣州亞洲汽水以及最為盛名的北京北冰洋。
1951年,北冰洋汽水開始投產,「雪山白熊」的商標也是從這一時期開始使用並一直沿用至今。
一經推出,北冰洋汽水依靠獨特的口味、高含氣量以及含果汁量高深受消費者喜愛。
1954年,屈臣氏進入中國,與北冰洋合作建成了當時第一條現代化罐裝生產線,此後,北冰洋開始逐漸從北京擴大到周邊城市。
在北京普通工人一個月工資才40元的1961年,北冰洋的年銷售利潤就已經達到了878.1萬元,北冰洋是當之無愧的國產汽水擔當。
但北冰洋真正成為國產汽水之王還得感謝1983年的第一屆春晚,在當時得嘉賓席面前都擺著一瓶北冰洋,這就是活生生的硬廣,於是北冰洋開始在全國風靡。
北冰洋的火爆到什麼程度呢?
就光運輸汽水的解放大卡就要在工廠外排好幾公裡,還有的要守著時間在外過夜等開門拿貨,並且每家最多只能批發25箱,很多家庭過年過節才能喝到一瓶,是真正的稀罕物件。
而此時的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已經進入中國5年,但遲遲沒有擴大市場,就是因為國產汽水們的多年耕耘,幾乎佔據了整個市場。
但隨之而來的「合資潮」,讓國產汽水們紛紛飲恨。
究竟發生了什麼?
1994年,一批汽水廠與國外公司(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籤訂了合資協議。
而北冰洋與百事可樂籤訂了一份長達十五年的協議,即中方、美方分別投資370萬美元和840萬美元,北冰洋汽水配方由合資公司有償使用,並照常生產北冰洋汽水。
出於信任和誠心,北冰洋連同商標一起籤給了合資公司。
但得到便宜的百事可樂憑藉高佔比的股份,開始介入並主導合資公司的管理運營,好不容易抓到機會吞併中國市場的百事可樂,哪裡顧得上你北冰洋?
北冰洋被騙了。
於是北冰洋就變成了百事可樂的傀儡,北冰洋只被允許生產純淨水,原本所有的生產線全部被要求生產百事的七喜和美年達。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其餘國產汽水身上,在之後的6年中,國產汽水紛紛與外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合資,2000,當年的國產汽水之光已經被團滅。
國產汽水被坑的好慘!
本想著藉助外資擴大經營,但國產汽水品牌們卻經歷了太多爾虞我詐,進而淹沒在一波又一波的百事可樂熱、可口可樂熱浪潮中,相當於拱手讓出了中國汽水市場。
那麼北冰洋還有機會嗎?
北冰洋重出江湖:劍指百事可樂
2007年,中方與百事可樂經過了多輪談判,終於拿回了北冰洋的品牌經營權,但代價是,4年不許生產碳酸飲料。
2011年,4年之期已到,北冰洋重出江湖。
即使當年的老技師和工人都已不能找回,拿到北冰洋經營權的義利公司,依靠零星的記憶以及多方線索並攻克技術,找回了「兒時的味道」。
北冰洋藉助情懷強勢回歸,據數據顯示,僅在2018年,北冰洋的銷售額就高達6億元,一年賣出1200萬箱。
北冰洋先是藉助義利麵包的渠道,後自建經銷網絡,截至目前,北冰洋在全國已經設立了180個經銷商。
此時的北冰洋,已經恢復了被百事「騙走」前的規模,而下一步,則是準備上市,向百事可樂全面出擊。
但北冰洋想要出擊百事可樂,光有情懷還不夠。
所以早在2017年,北冰洋就趕在低糖、無糖浪潮來臨前夜,推出了自己的健康化產品,例如花生核桃植物蛋白「核桃戀」,主打補腦和冬季熱飲,2019年,北冰洋還一次性推出了13款新品,包括低糖低卡以及健康養生類產品。
北冰洋想要現在產品上對百事可樂形成狙擊。
因為在銷售渠道上,北冰洋只能藉助義利麵包的渠道便利,打開線下渠道,將產品上架各大商超便利店,減輕渠道負擔。
畢竟,在前期的北冰洋難以承擔如此之多的營銷和渠道費用
但即使做了許多「創新」的努力,北冰洋面臨的困境依舊不少。
北冰洋之思:上市的憂與樂
藉助情懷重回江湖的北冰洋,也承受著情懷的桎梏。
商標上的大白熊就是「汽水」的代名詞,這就導致北冰洋的受眾群體無法進行擴散,另一方面,如果脫離北冰洋品牌,那麼無異於從0 開始。
一方面,作為上市公司的大豪科技有一定的經驗能夠帶領北冰洋更為靈活的管理,以及豐厚的現金流。
但另一方面,如果大豪科技將北冰洋的所有者一輕控股收入囊中,實現上市,那麼就要面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本是科技股的大豪科技,主要在縫製機械設備電控領域,如果將北冰洋、紅星二鍋頭、義利麵包打包上市,那麼將要面臨著「科技股」到消費股的轉變。
並且,大豪科技的業績並不樂觀。
據大豪科技年報顯示,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9.7億,同比下降了9.5%,但是淨利潤同比下降了31.1%,僅2.5億元。
在今年前三季度,大豪科技營收下降了24.4%,實現營收總收入為506億元;淨利潤更慘,同比下降了43.5%。
更為要命的是,大豪科技近一年來的股價都低於其上市之初的11.17元發行價,僅在宣布要一起上市之後實現大漲,才來到30元大關。
就從形勢來看,著急上火的大豪科技攛掇北冰洋一眾消費企業上市,救急的成分更濃。
大豪科技和北冰洋的結合,依舊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但可以預見的是,迫切想要轉型的大豪攜手情懷汽水北冰洋,怎麼看都是一個好買賣。
不過,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更希望的是有越來越多的國貨品牌能夠重新站立起來,北冰洋曲線上市的消息,無疑給老字號、國貨的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希望有一天,有更多的國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崛起。
講道理,北冰洋確實比百事可樂好喝。
參考資料:
新華社:北冰洋:「國民飲料」的品牌再塑
新周刊:北冰洋上市,也救不迴風評被害的「老北京味兒」
文案與美術:國貨北冰洋汽水的沉浮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