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半導體所「剪裁」二氧化鈦能帶結構

2020-12-05 科學網
中科院半導體所「剪裁」二氧化鈦能帶結構
可增強二氧化鈦的光催化效率

 

本報訊 20世紀70年代開始,科研人員對半導體能帶結構按照需要進行「人工剪裁」,製備出區別於本徵半導體的嶄新的人工材料,由此設計出具有新結構和新原理的光電子器件。最近,由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李京波研究小組與美國的合作者通過「剪裁」二氧化鈦的能帶結構,設計了一種增強二氧化鈦的光催化效率的有效方法。該成果的研究論文3月17日成為《自然》雜誌網站中的「亮點論文」,受到廣泛關注。

 

用鉬碳共摻雜方法進行「人工剪裁」二氧化鈦能帶的優點包括:在二氧化鈦摻雜氮或者過渡金屬,能夠減小二氧化鈦的光學帶隙,但是單獨摻雜會使光激發的電荷局域化並阻礙電化學反應的繼續進行。對於鉬碳共摻的方法,理論上使用超原胞,同時有一個鈦和一個氧原子被取代形成彼此鈍化的鉬碳對。科研人員嘗試了很多原子對,只有鉬碳能夠在減小二氧化鈦帶隙的同時還保證了二氧化鈦仍具有高的催化活性,由此發現,這種彼此鈍化的原子對消除了單獨摻雜時對載流子的局域效應,從而允許電荷轉移參與水分解反應。

 

科研人員用鉬碳共摻雜方法進行設計,期望在這種彼此鈍化的共摻雜體系中,載流子壽命會比單獨摻雜時有所增長。這種設計原理也適用於很多半導體材料和催化劑材料,隨著第一性原理理論的發展和計算機性能的提高,計算機輔助的材料設計可能實現,並已成為加速科學發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

 

二氧化鈦是用來生產燃料電池中所需氫氣的一種常用的光催化劑,是一種光活性材料。

 

由於二氧化鈦的帶隙為3.2eV,只能吸收太陽光譜中的紫外部分,而這部分只佔太陽光能量的5%左右,所以不能充分利用太陽能。半導體所科研人員提出的新摻雜方法,是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的理論分析,發現特殊的共摻雜施受主對,比如「鉬碳共摻」形成的新的雜質帶,能夠充分吸收太陽的可見光部分,從而提高二氧化鈦分解水的催化效率。

 

《科學時報》 (2009-3-31 A1 要聞)

相關焦點

  • 半導體中的能帶理論
    物理界原來只知道導體和絕緣體,只是在量子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對原子的能級和晶體的能帶進行計算和分析後才發現了半導體,隨後發明了電晶體和集成電路,從而才有了現在的信息化時代
  •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2017-12-26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2的催化劑為負載型貴金屬(如Pt、Pd、Au、Ag)半導體材料
  • 物理所等高壓製備出發光磁性半導體
    磁性半導體具有特殊的磁電和磁光性質,是先進多功能自旋電子器件的重要候選材料。然而,大多數磁性半導體,如磁性離子摻雜的稀磁半導體以及EuO、CdCr2S4等非摻雜的本徵鐵磁半導體,均具有低於室溫的磁有序溫度,這限制了這類材料的潛在應用。
  • 半導體所鈣鈦礦太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材料科學重點實驗室王佔國課題組,在鈣鈦礦太陽電池載流子輸運管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作為有源層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對電池效率起關鍵作用,而單純依靠優化鈣鈦礦薄膜來提高電池的效率已處於瓶頸期。這需要針對光電轉換的物理過程,對電池結構進行系統設計。
  • 物理所低維半導體納米材料的結構與熱電特性研究取得進展
    低維半導體納米材料是未來納電子器件的基本組成單元,在電子、熱電、光電乃至能源等領域都有重要的應用。在過去的幾年中,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高鴻鈞研究組在新型硼低維納米材料的製備、性質和應用方面開展系統研究,取得許多有意義的成果【Adv. Funct.
  • 研究揭示二氧化鈦Ti3+相關電子結構物理本質—新聞—科學網
  • 半導體雷射器結構是怎樣的 半導體雷射器工作原理介紹【詳解】
    半導體雷射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分析  現以砷化鎵(GaAs)雷射器為例,介紹注入式同質結雷射器的工作原理。  1.注入式同質結雷射器的振蕩原理。由於半導體材料本身具有特殊晶體結構和電子結構,故形成雷射的機理有其特殊性。  (1)半導體的能帶結構。半導體材料多是晶體結構。
  • 深入分析能帶結構(十一)-自旋軌道耦合
    能帶圖計算深入分析能帶結構(三)-Origin畫能帶圖深入分析能帶結構(四)-高通量生成能帶圖pymatgen深入分析能帶結構(五)-魔角石墨烯的構建與其能帶結構淺析深入分析能帶結構(六)-對贗原子做投影,電子化合物(下)深入分析能帶結構(七)-VASPKIT計算有效質量深入分析能帶結構
  • 中科院半導體所與丹陽籤署全固態雷射器項目合作協議
    根據中國科學院「加強與地方合作,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時期辦院方針,為促進中科院半導體所與地方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加快半導體所科研成果的轉化和院地資源優勢互補,8月3日,「中科院半導體所—丹陽市人民政府/全固態雷射器項目合作協議」籤字儀式在半導體所舉行。
  • 研究揭示二氧化鈦Ti3+相關電子結構物理本質
    7月20日,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學明院士
  • 物理所二維原子晶體銻烯的結構及物性調控研究取得進展
    藉助低能電子衍射(LEED)和掃描隧道顯微技術(STM)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等手段,對所生長的單層銻烯的精細原子排布結構進行了研究:LEED實驗證明他們獲得了大面積的銻烯單晶,在襯底Ag(111)表面形成了(\(\sqrt{3}\times \sqrt{3}\))的超晶格結構;STM圖像清晰地分辨出銻原子形成的平面蜂巢狀結構,相鄰銻原子間無起伏,證明了銻烯薄膜質量很高;進一步結合理論模型和STM模擬確定了所獲得的這種平面單層銻烯的原子結構
  • 半導體雷射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分析
    半導體雷射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分析現以砷化鎵(GaAs)雷射器為例,介紹注入式同質結雷射器的工作原理。1.注入式同質結雷射器的振蕩原理。由於半導體材料本身具有特殊晶體結構和電子結構,故形成雷射的機理有其特殊性。(1)半導體的能帶結構。半導體材料多是晶體結構。當大量原子規則而緊密地結合成晶體時,晶體中那些價電子都處在晶體能帶上。價電子所處的能帶稱價帶(對應較低能量)。與價帶最近的高能帶稱導帶,能帶之間的空域稱為禁帶。當加外電場時,價帶中電子躍遷到導帶中去,在導帶中可以自由運動而起導電作用。
  • 如何分析第一原理計算結果:電荷密度圖、能帶結構、態密度的分析
    能帶圖橫坐標是K點,其實就是倒格空間中的幾何點。縱坐標是能量。那麼能帶圖應該就是表示了研究體系中,各個具有對稱性位置的點的能量。我們所得到的體系總能量,應該就是整個體系各個點能量的加和。      2、能帶結構(Energy Band Structure);3、態密度(Density of States,簡稱DOS)。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半導體所探明新型金屬硫化物二維半導體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後楊聖雪、博士生李燕,在研究員李京波、中科院院士李樹深和夏建白等人的指導下,取得二維GaS超薄半導體的基礎研究中新進展,探明了新型超薄金屬硫化物二維半導體材料性質。2月7日,相關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會主辦的《納米尺度》上,並被選為熱點論文。
  • 中科院院士龔新高做客凝聚態物理前沿論壇
    11月12日上午,應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邀請,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龔新高做客凝聚態物理前沿論壇,並作了題為「光伏半導體關鍵物理問題的計算研究」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固體所所長孟國文主持。  報告中,龔新高從材料的基本物性到器件的優化的角度闡述了如何對能源材料進行計算設計。
  • 深入分析能帶結構(十)-雜化泛函能帶
    本文轉載自學術之友相關往期回顧:VASPKIT 1.2正式版發布深入分析能帶結構(一)
  • 缺陷二氧化鈦光電催化性能及機理研究
    報告題目:缺陷二氧化鈦光電催化性能及機理研究報告人:劉寧 博士 德國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報告時間:2018年6月15日(周五)下午14:00報告地點:南嶺校區 機械材料館209室主辦單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汽車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摘 要:主要進行納米半導體功能材料製備及光電催化性能的研究
  • 金剛石單晶重大突破:從根本上改變金剛石的能帶結構
    打開APP 金剛石單晶重大突破:從根本上改變金剛石的能帶結構 問舟 發表於 2021-01-11 10:21:30 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韓傑才院士團隊
  • 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實現可見光全譜吸收
    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實現可見光全譜吸收對太陽能大範圍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中科院金屬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成會明研究組製備出具有可見光全光譜吸收的紅色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
  • 深入分析能帶結構(三)-Origin畫能帶圖
    往期回顧: 深入分析能帶結構(一),討論了能帶的成因,軌道作用的方式、強弱、維度對能帶結構的影響。深入分析能帶結構(二)-VASPKIT能帶圖計算,討論VASPKIT自動生成K點路徑的方式,和使用VASPKIT+VASP計算能帶結構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