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丨德國公開聲明國內研究人員判斷納瓦爾尼遭毒害

2021-01-08 大漠軍武

文案:唐燁

編輯:俊熙

納瓦爾尼是俄羅斯最為知名的反對派的領袖,一直以來都試圖參加政治活動,在2013年參加莫斯科市一把手的選舉時,獲得選票大約27%。納瓦爾尼本打算參加前年的俄方最高領導人選舉,但當時的經濟犯罪事件未過時效,所以沒能參選。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德國政府公開聲明國內研究人員判斷這名積極參政人士慘遭毒害。

德國握有證據,該藥物幾年前已有過先例

據德方說辭,德方的言論是經過毒理學測試結果得出的,其發言人發表嚴正聲明稱他們握有明確的證據,但是俄方政府指出德方說法純屬無稽之談。根據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透露,毒害納瓦爾尼的藥品是70年代蘇聯為軍事目的開發研製的化學武器。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前年初英俄一起關於間諜爭論的事件中也有這種藥品參與。

當時斯克裡帕爾曾是替英國軍方相關情報部門工作的俄方軍隊重要人員,就在2018年3月,斯克利珀爾及其女兒尤莉亞被發現在英國威爾特郡索爾斯伯裡市的街頭長椅上昏迷。後來,英國警察確認父女遭到神經毒劑毒害。不久之後又有一對英國情侶中毒,當時這起事件就引發了一定程度的關注。

藥效強勁,俄方被勒令加強徹查

這種名為"諾維喬克"的毒品藥效極為強勁,可以在瞬間致人於死地,比"VX神經毒素"強5至8倍,即使是曾經引起轟動的沙林毒氣也比不過它。所以對於當時的間諜事件,英方對俄方表示強烈的譴責,而俄羅斯政府則很快否認了這一點,這件事迅速發展成為影響了當時世界的"外交風波"。

此次發生的納瓦爾尼事件,德國總理也將矛頭對向俄方,要求俄羅斯對這件事給予解釋。對此,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流露,德國政府控告是沒有事實根據,他們至少應該拿出證據指控。德國政府表明,他們很快將與歐洲其他國家共享檢測結果。對於這個引起巨大風波的事件,歐盟也表示俄方應當加大徹查力度。

其實早在前些日子,這名反腐人士就表示自己被人投毒了,可是當時各方各界認為這只不過是他想早些擺脫被監控的日子。但現在事情發展到了人人都極為驚異的地步,可以說這又會對歐洲政治格局產生影響了。不過德國方面的檢測結果與柏林醫院的結果完全不一樣,也不排除這是西方國家又一針對俄羅斯的舉措。

免責聲明:本文由《大漠軍武》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觀察者網

相關焦點

  • 俄反對派納瓦爾尼遭毒害?藥效強勁,比「VX神經毒素」強5至8倍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德國政府公開聲明國內研究人員判斷這名積極參政人士慘遭毒害。據德方說辭,德方的言論是經過毒理學測試結果得出的,其發言人發表嚴正聲明稱他們握有明確的證據,但是俄方政府指出德方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 中國科學家巨資研究的成果,卻在國際雜誌上免費公開,這是為何
    相對於國內的期刊,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期刊更具有權威性。所以,奇怪的現象便發生了,中國科學家巨資研究的成果,卻選擇在國際雜誌上免費公開,供人學習,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呢?所以,國內許多論文是為了評職稱而發,許多論文發表平臺的門檻參差不齊,甚至混淆了眾人的眼睛,無法更直接的判斷優劣。因此,科研工作者開始將目光投向國際雜誌。
  • 環球深觀察丨什麼仇什麼怨,美國還要繼續制裁它?
    能源企業也是川普在國內競選的基本盤之一,所以著眼於美國大選,川普肯定會不遺餘力地來打壓歐洲和俄羅斯,這樣好為他的國內選舉支持率的上升能夠發揮某種作用。」  而政治方面,美國擔心此項目會強化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也擔心通過能源合作,俄歐之間可能進一步加強政治、外交、安全方面的聯繫。
  • 「毒害太平洋」,美軍200多個生物實驗室的真相
    近日,英國記者米切爾新發布的《毒害太平洋》一書,引起全球轟動。俄軍方還多次披露,除研究常規的細菌病毒之外,盧加爾實驗室還研究利用昆蟲對生物進行攻擊。比如實驗人員利用無人機將攜帶病原體的昆蟲運到攻擊地點,進行生物打擊。
  • B肝基因型E–I序列被低估和德國研究人員揭示對HCC影響
    來自德國慕尼黑感染研究中心(DZIF)與慕尼黑理工大學病毒學研究所研究人員分析了公開全長HBV序列,並獲得全球臨床相關HBV變異頻率。這項研究對B肝病毒感染的基因型和慢性肝病進展做了詳細介紹,並發表在2020年11月23日科學雜誌《Viruses》上。
  • 國防部介紹2020年全軍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文職人員工作進展
    【導讀】華圖廣西軍隊文職考試網同步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發布:國防部介紹2020年全軍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文職人員工作進展,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記者:據報導,軍委政治工作部近日正在組織實施2020年全軍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文職人員工作。請介紹此次招考工作的有關情況。   任國強:為延攬社會優秀人才為軍隊建設服務,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條例》及有關政策規定,2020年全軍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文職人員工作已經展開。為提高人才引進質量效益,今年公開招考區分博士招考崗位和其他招考崗位分類實施。
  • 「毒害太平洋」,美軍生物實驗室真相,比日本傾倒核廢水更加可怕
    近日,英國記者米切爾新發布的《毒害太平洋》一書,引起全球轟動。 二戰時期英國曾經策劃一場名為「素食行動」的炭疽武器計劃,設想在德國投放被汙染的飼料,消滅當地牲畜,造成德國肉食短缺。當時的報告總結認為,如果對德國使用該武器,將令德國城市幾十年內無法居住。 為此英國在蘇格蘭的格魯納德島上進行了測試,炭疽武器起爆後,致命的細菌在幾天之內殺死了島上所有的牲畜。但隨後細菌便逐漸失控。
  • 環球深觀察丨一則噩耗席捲德國,默克爾情緒罕見失控,近乎落淚
    據有關數據顯示,12月9日德國國內因為疫情而導致的死亡人數就高達590人。近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德國聯邦議會發表演講,呼籲大家共同遵守疫情防控措施,共渡難關。在當天的演講當中,默克爾情緒顯得非常的激動,他多次雙手合十,並且連連表示抱歉,動情之處幾乎要落淚。要知道默克爾這位女總理一向以理性的形象示人。能夠讓她在演講中,動情乃至情緒失控,可以從中推測德國目前面臨的形勢有多麼的嚴峻。
  • 2020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招聘在職人員海洋國際標準化研究崗位擬...
    我單位2020年公開招聘在職人員海洋國際標準化研究崗位擬聘用人員公示信息中,陳華的畢業院校應為「天津師範大學」,現進行補充公示。公示時間:2021年1月5日至1月13日,公示期為7個工作日。公示期內,如對擬聘用人員有異議,請向我單位反映,或直接通過中央和國家機關所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服務平臺反映。
  • 俄反對派納瓦爾尼遭諾維喬克毒害,比金正男遇害神經毒劑強5至8倍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馮茵倫據美聯社(AP)2日報導,德國政府表示,有「明確證據」顯示,現年44歲的俄羅斯反對派領袖阿列克謝·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遭受了軍用級神經毒劑 「諾維喬克(Novichok)」的毒害。俄羅斯政府指德方說法缺乏證據。
  • 軍事觀察:衛星影像的公開與洩密
    還需要大量的高度專業的判讀人員。由於判讀力量不足等原因,美軍也只能對伊拉克部隊集中的地區的目標實施詳細的識別分析,所以,可能有幾千零散地散布在荒野和民用車輛中的伊拉克飛機,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沒有被識別出來,自然也就沒有遭到轟炸,結果大量武器完整地保存下來被美軍繳獲。  公開的衛星影像是否洩密?
  • 德國頂級期刊發歧視、詆毀文章,中國化學會強烈譴責!
    中化新網訊 6月6日,中國化學會發表鄭重聲明稱:《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雜誌於6月4日在線發表(just accepted)作者Tomas Hudlicky的觀點文章。文章中多處涉及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等不當言論,作為化學領域學術團體,中國化學會堅決反對作者觀點。
  • 德國頂級期刊發歧視、詆毀文章
    6月6日,中國化學會發表鄭重聲明稱:《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雜誌於6月4日在線發表(just accepted)作者Tomas Hudlicky的觀點文章。
  • 區域觀察丨世界的南寧
    放眼全國,共有16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分別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與首都機場、上海虹橋、廣州、杭州、青島、重慶、南京、鄭州、成都、長沙、貴陽、西安、寧波、長春、南寧。未來,仍有望繼續擴容,濟南、武漢、合肥等地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這一「金字招牌」的帶動效應如何?
  • 德國研究人員稱:地球直徑比5年前縮小了5毫米(圖)
    德國研究人員:地球直徑比5年前縮小了5毫米    德國波恩大學位研究人員日前發現地球比最初想像的要小。通常認為,地球的直徑約為7900英裡(約12756千米),周長約24900英裡。但地球的實際大小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麼大。
  • 《德國應用化學》發歧視詆毀文章,中國化學會強烈譴責
    6月6日,中國化學會發表鄭重聲明稱:《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雜誌於6月4日在線發表(just accepted)作者Tomas Hudlicky的觀點文章。文章中多處涉及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等不當言論,作為化學領域學術團體,中國化學會堅決反對作者觀點。
  • 環球深觀察丨從衝繩到太平洋 美國海外軍事行動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
    大量調查研究發現,這兩種化學物質具有遺傳毒性、雄性生殖毒性、神經毒性等多種毒性,被認為是一種具有嚴重危害性的環境汙染物。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 表示,日本政府之所以對駐日美軍汙染當地環境的問題束手無策,這要從60多年前《日美安全協定》說起。
  • 環球深觀察丨全球氣溫升高 「開倒車」的美國難辭其咎
    德國總理默克爾5月底在闡述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的主要政策時直言:「現在與美國合作比我們想像的要困難。從氣候變化到貿易政策,以及當前對於國際組織在抗擊疫情中的重要性,雙方都有分歧。」 △德國總理默克爾 2017年6月,美國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協定》。
  • 速讀社丨罕見病藥物「氯苯唑酸葡甲胺軟膠囊」來了
    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37190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88183人。(國家衛健委官方網站)國家亮劍 嚴打7類涉醫違法行為 嚴重可判死刑國家衛生健康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保障醫務人員安全維護良好醫療秩序的通知》,《通知》明確提出將嚴厲打擊7類涉醫違法犯罪行為。
  •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發布2030國際合作戰略
    與此同時,現代化的溝通和交通工具使得國際合作變得前所未有的便利,使其成為DLR促進技術交流和進步的催化劑,增強了機構的整體實力並鞏固了德國的科技創新地位。對於科研人員來說,赴外或與來訪的外國技術人員共同工作是難得且有趣的體驗。通過國際合作塑造的多文化工作環境,DLR更容易吸引到國際化的高水平人才,並進入企業文化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