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大氣環流異常及氣溶膠為霧霾天氣成因

2020-11-26 中國網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陳振林介紹情況 中國網 董德

中國網2月28日訊 中國氣象局今天上午10:00召開3月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冬全國天氣氣候特徵以及「兩會」期間主要天氣情況。中國網現場直播。

談到霧霾天氣,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表示,2月21日,專家對1月份大範圍、持續的霧霾天氣影響,專題進行了研討,對原因做了深入的分析。

主要有兩方面,從大的方面來說,一個充分條件就是大氣環流異常,特別是靜穩的大氣狀態,在這種氣象條件下造成大氣中汙染物不易擴散,不斷的積聚累積,造成霧霾,特別是霾,在於溼度大與霧結合在一起。靜穩狀態就是風不大,大氣層正常情況下是越接近地面,溫度越高,如果出現逆溫層,氣流就不容易擴散,近地層溫度低,容易造成水汽凝結,顆粒物更容易附著在一起,通俗講就是這麼一個形式。上一次我們對1月份連續霧霾做了分析,華北地區,整個月份跟常年同期相比,這種天氣持續的日數達到了70%以上,也是多年來比較高的一年,這是一個氣象因素。

另外一個必要條件,形成霧霾有一個大氣成分——氣溶膠,大家最關心的是PM2.5,我看網上有人取中文名字,為什麼1月份、12月份常年是多發呢?除了靜穩天氣多之外,科學家分析,我國常年背景值在這個季節偏多,大氣顆粒直徑小於十微米的物質,背景值遠高於歐美地區,濃度高,再加上受氣象條件影響,再加上排放增加,兩者結合形成這種霧霾的天氣。

陳振林說,你要說異常不異常,我想從1月份靜穩天氣出現的頻率,日數之長,這一點還是很異常,這種異常也造成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形成了霧霾天氣。

對健康的影響,包括健康方面的專家都在討論這個事情,我想大家都很清楚,關鍵是怎麼防範,怎麼預防,我想從氣象部門角度來講,我們還是要與相關部門做好預警聯動,完善健全機制,特別是要預測比如說高汙染的天氣,靜穩天氣要發生,可能會造成持續性的,影響比較大的霧霾天氣,我們要做出預警,提醒相關部門做出措施。我們也在跟各個部門進行合作,專家也在研究,也在考慮怎麼完善應急機制,戶外鍛鍊防護措施,學校是否採取一些措施,都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來防範它的不利影響。當然,如果從根本角度,我們經濟社會,特別是轉型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建設美麗中國,會從源頭,特別是排放這個角度,節能減排角度為減少霧霾天氣的發生,創造非常好的條件,我們也期待著各方努力,會有一個好的結果早日到來。

數據共享是建立評估霧霾健康影響的最大障礙。陳振林表示,跨部門的信息共享需要抓緊加快推進的一個方面,比如監測方面,我剛才提到我們目前為止PM2.5觀測站達到92個,環保部門觀測站也在快速的發展建設。前不久,我們兩個部門在一起座談,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加強信息共享,推進聯合空氣品質的預報,加快完善極端天氣條件下應急聯動機制,我想這方面工作也正在進展當中。這是大家共同的願望,包括與衛生部門專家、疾控中心,以及氣象專家共同聯合開展這方面的研究。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雙方信息的共享,衛生專家需要一些氣象數據、氣象信息做支撐,氣象的專家對病例、案例,疾病的統計數據也有一個需求,所以我們與衛生部門也進行過非常好的溝通。包括我剛才提到的極端天氣條件下怎麼加強對人體健康防範的措施,也需要建立完善應急聯動機制,這也正在進展當中,希望加快進程,氣象信息是會做到與大家充分共享。

 

 

相關焦點

  • 霧霾天氣成因分析及應對思考
    一、2013年霧霾天氣特點及成因分析  (一)霧霾天氣特點  1.霧霾日數多  霧霾是氣象部門的常規觀測項目,根據歷年的觀測資料統計分析顯示,2013年我國霧霾日數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多,其中1月和10月的月平均霧霾日數均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
  • ...霧霾 逆溫 大氣環境容量 逆溫層 氣溶膠粒子-中國新聞-東方網
    賀克斌: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  張小曳:國家大氣汙染專項項目「我國大氣重汙染累積與天氣氣候雙向反饋機制研究」首席科學家、中國氣象學會大氣成分委員會主任委員  歐陽志云: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周兵: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  常紀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 任福民:大氣環流異常與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
    中國網訊8月31日訊 中國氣象局8月31日下午14:30,在中國氣象局科技大樓一樓多功能廳召開了2010年9月份專題新聞發布會。中國氣象局辦公室主任於新文主持會議,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主持發言。國家氣象中心首席預報員楊貴名,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任福民,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葉殿秀三位專家參加了會議。
  • 關中霧霾為何易聚難散? 解讀關中地區霧霾成因及對策
    近期,頻繁襲來的嚴重霧霾讓關中地區的群眾心中憂慮。在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在陝督察期間,霧霾問題也是群眾最為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短短30餘天,環保督察在大氣汙染監管上形成高壓態勢,讓全社會共同感受到「環保風暴」的壓力、責任和效果,有力提升了全民參與防治的信心。  「關中地區的霧霾成因是什麼?」「霧霾為何易聚難散?」「到底該怎麼治理?」「什麼時候能徹底根治?」
  • 氣象局詳解應對雨雪冰凍情況 研討極端天氣成因
    四次天氣過程接踵而來低溫雨雪冰凍極端天氣呈現四大特點鄭國光介紹說,從1月上旬開始,影響我國的大氣環流形勢發生突變,使得我國大部分地區由晴暖天氣轉為低溫、多雨雪天氣。「異常大氣環流」主導 「拉尼娜事件」推波助瀾兩大原因導致我國出現低溫雨雪冰凍極端天氣鄭國光說,最近,中國氣象局先後組織了多次在京部分院士專家深入研討這次我國大範圍持續的極端天氣產生的原因。專家們認為:大氣環流異常是造成這次大範圍持續低溫雨雪冰凍極端天氣的根本原因。
  • 南方雪災的三重門——拉尼娜、大氣環流異常和全球變暖
    海洋將異常信號傳遞給大氣,然後通過大氣環流把這種異常信號傳遞到中高緯度地區,也就是說,海洋的影響最終需要環流的異常來表現。    因此對於和中、東太平洋相隔遙遠的中國,拉尼娜便是通過改變大氣環流來表現自己的。拉尼娜使得中緯度大氣環流的經向度加強,冷空氣活動頻繁,由此造成我國北方和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偏低,長江以北地區降水偏多。這一點今年已經表現得很明顯。
  • 中國科大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合作研究霧霾來源和形成機製取得...
    Thiemens教授等合作,在研究華南霧霾的物質來源和形成機制上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首次將放射性硫同位素(35S)與穩定硫同位素(32S/33S/34S/36S)相結合,以國家大氣環境背景值武夷山監測站為研究點,探討華南地區氣溶膠物理傳輸途徑和化學形成機制。
  • 全球變暖大氣環流異常 今夏為何出現罕見高溫
    新的高溫中心逐漸增多  入夏以來,我國重慶、四川等地出現了近50年來最嚴重的高溫伏旱天氣,重慶平均降水量僅有244.5毫米,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四川東部、重慶無降水日數達30—50天。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夏訓誠研究員和雷加強研究員在接受採訪時說,乾旱的成因複雜,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如位於塔裡木盆地東部的羅布泊是中國和亞洲大陸的乾旱中心。長期持續的高溫增加了地表水分的蒸發,是造成乾旱的重要原因。羅布泊原來是面積很大的內陸海,由於氣候變暖和乾燥,使羅布泊漸漸縮小。世界上許多旱區的氣候特點都是乾熱多風,年平均降水量很少。
  • 專家詳解霧霾天氣成因 PM10和PM2.5是首要汙染物
    專家詳解霧霾天氣成因   專家詳解  霧霾天氣成因  新年伊始,我國中東部各地就陸續出現大範圍和長時間霧霾天氣
  • 大氣環流異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雪災的主要原因
    氣象局局長:大氣環流異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南方氣象災害的主要原因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近日撰文指出,1月10日以來中國發生了50年一遇的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極端天氣災害。大氣環流異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南方氣象災害的主要原因。
  • 為什麼冬季霧霾天多?中國霧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每到冬季,霧霾就會不期而至,讓人不勝其煩。為何一到冬天,霧霾天似乎就多起來,我國霧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全球變暖對霧霾究竟有著怎樣的影響,又該採取怎樣的防治措施?12日,在由中國氣象局主辦的氣象科普講堂上,就公眾關心的這些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小曳一一解答。煤消費過量是我國霧霾的主因說到霧霾,就不得不提到氣溶膠。
  • 專家解讀這次沙塵暴成因是啥?為何還伴隨霧霾天氣?
    為何同時會伴隨著霧霾天氣?沙塵天氣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會有哪些危害?又應當如何防禦呢?帶著這些疑問,騰訊科普採訪了中國氣象局相關專家。   此次沙塵天氣成因:風來自沙源地   3月以來我國北方地區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其中內蒙古中部及華北等地降水偏少3-8成,氣溫偏高2-6℃,加之北方地區地表土壤已基本解凍,氣象條件對沙塵天氣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 張小曳:治理霧霾最主要的方法是減少排放—新聞—科學網
    11月1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院研究員張小曳做客第三期氣象科普講堂,就霧霾汙染的主要成因、氣候變化對霾汙染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講解,並對我國未來如何防治霧霾獻計獻策
  • 中國社科院黃順江:霧霾成因及治理
    原標題:霧霾成因及治理 自2013年1月份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的霧霾天氣顯著增多,成為日益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 霧霾是大氣環境嚴重惡化的標誌 霧霾原本是一種自然現象,古來有之。所謂霧,就是指瀰漫有大量懸浮細小水滴或冰晶的混沌氣團,其本質是水汽。霾,則是瀰漫有大量懸浮細小塵粒的混濁氣團,其本質是粉塵。霧和霾有時候混在一起,既是霧又是霾,故稱霧霾。自然狀態下的霧霾主要影響到交通,對人們的身體沒有什麼明顯危害。
  • 西安霧霾何時散?為啥冬季霧霾天多?
    霧霾難道就不能放過西安一次嗎?11日晚8時,西安空氣品質指數(AQI)超過200,出現今冬首次重度汙染天氣。為什麼冬季霧霾天多?中國霧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為何一到冬天,霧霾天似乎就多起來,我國霧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全球變暖對霧霾究竟有著怎樣的影響,又該採取怎樣的防治措施?12日,在由中國氣象局主辦的氣象科普講堂上,就公眾關心的這些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小曳一一解答。
  • 中科大等鎖定華南霧霾「元兇」—新聞—科學網
    「準確地說,霧霾應該叫氣溶膠,一般由硫酸鹽、硝酸鹽、有機碳和黑炭等組成。」沈延安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解釋道。 雖然成分可以分析,但是霧霾的形成原因複雜,比如汽車尾氣、工業排放、建築揚塵、垃圾焚燒等,都可能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當需要分析的對象具體到某一地區時,研究人員則需要更多的手段來確定霧霾的成因。
  • 冬天來了,霧霾也來了……來自何處?
    冬天往往是霧霾易發季節。這幾天,華北地區許久不見的霧和霾又捲土重來,影響了人們的心情和生活。霧和霾從哪裡來?導致我國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全球氣候變暖,會加重霧霾天氣的發生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小曳為你解答。
  • 霧霾成因是化石能源消費增多 汙染物排放增加
    霧霾成因是化石能源消費增多 汙染物排放增加 來源: 中電新聞網      日期:13.11.06        中電新聞網訊 記者 彭源長報導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指出,近50年來我國霧霾天氣總體呈增加趨勢,霧霾天氣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社會化石能源消費增多造成的大氣汙染物排放逐漸增加。
  • 冬天汙染排放相對穩定 霧霾天為何反而更多
    12日,在由中國氣象局主辦的氣象科普講堂上,就公眾關心的這些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小曳一一解答。  煤消費過量是我國霧霾的主因  說到霧霾,就不得不提到氣溶膠。  「霧和霾都與氣溶膠粒子有關。」
  • 霧霾成因到底是什麼?看看別人家的霧霾
    相信大家看到這條預警的時候,心情又是一沉,為什麼霧霾遲遲散不去?為什麼偏偏就在我這個城市?那麼霧霾到底是什麼引起的呢?關於霧霾是怎麼來的,有關方面和專家竟莫衷一是。以北京等地近期的重度霧霾為例,環保部門專家認為與採暖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等汙染物密切相關。住建部門有關官員則認為,其主要原因是汽車尾氣,不是供暖。中國氣象局專家認為,主要是外來輸送。而北京市環保局不久前剛發布報告認為,霧霾成因中北京本地產生約佔七成。不知道各位看清楚相關部門的解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