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啟動一科技重大專項 張伯禮院士任首席專家

2021-01-13 瀟湘晨報

1月8日,湖北省重點產業鏈科技重大專項「基於湖北道地藥材的現代中藥創製及技術提升」項目在漢啟動。「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任專項首席專家。

湖北省擁有中藥資源3974種,中藥資源居全國第五位,中藥材產量居全國第七位。湖北省重點大宗藥材包括黃連、茯苓、天麻、厚樸、蒼朮等60餘種,是我國中藥材的主產區之一。項目負責人、中南民族大學梅之南教授介紹,湖北的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擁有神農和李時珍兩大中醫藥歷史文化名牌,但中醫藥發展面臨種植規模不大,總體規模較小,產業鏈條不長,道地藥材知名度不高,品牌效應尚未得到充分發揮,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專項旨在精準對接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通過科技創新,推動傳統中藥材從種植、生產、流通,到中醫藥大健康、康養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希望以該專項為契機,加快中醫藥診療和預防技術研究,加強道地中藥材保護利用、提升新藥研發能力,加快中醫藥人才培養。(記者文俊、通訊員龍華、劉洋)

(責任編輯:肖進安)

【來源:湖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張伯禮任主任
    根據通知——天津市科技局為實驗室的主管部門,建設運行期內,在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中優先支持實驗室發展,在市重大科技計劃項目申報中給予優先立項支持,在實驗室團隊建設、高端人才引進、領軍人才培養和科研條件建設等方面給予重點保障。
  • 南海海洋所承擔的兩項國家科技專項項目啟動
    [video:20170622中科院正式啟動兩項調查專項]」和「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與重要種類DNA條形碼庫構建」項目啟動會在廣州召開,南海海洋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偲致辭。中科院院士陳宜瑜、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等項目專家組成員、特邀專家出席,管理部門負責人、項目科研骨幹等80餘人參會。  科技部2017年共批准立項14個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項目。
  • 中科院啟動「大氣臭氧追因與控制」科技專項
    中新社北京9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大氣臭氧追因與控制」科技專項(簡稱「臭氧」專項)14日正式啟動,將著力破解臭氧怎麼來、如何控制等關鍵難題。「臭氧」專項啟動會當天在北京舉行,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出席並講話,「臭氧」專項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賀泓介紹該專項的立項背景、總體設想、研究目標和主要研究內容。
  • 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2020-11-10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領導班子換屆 洪茂椿院士任所長
    洪茂椿 9月16日,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公布新一屆行政領導班子任命通知:洪茂椿任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所長(任期5年),曹榮、蘭國政、黃藝東任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副所長(任期5年)。 附:洪茂椿簡介 洪茂椿,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科院院士,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張伯禮院士:不行!
    張伯禮院士:不行!記者 孟慶偉 北京報導告別2020年,2021年新春佳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很多人開始為春節回家做準備。國鐵集團日前表示,2021年春運,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4.07億人次,與2019年春運基本持平(4.1億人次)。那麼,即將到來的春節是否適合幾億人口流動,是否適合回家過年?
  • 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日前,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科技部組織召開了「弘揚科學家精神」座談會,邀請「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天眼」(FAST)總工程師姜鵬,蛟龍號載人深潛團隊代表、高級工程師李豔青,
  •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 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光明日報記者 袁於飛 光明日報通訊員 蔣程  日前,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科技部組織召開了「弘揚科學家精神」座談會,邀請「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天眼」(FAST)總工程師姜鵬,蛟龍號載人深潛團隊代表、
  • 中科院A類先導專項「空間科學(二期)」啟動
    中科院A類先導專項「空間科學(二期)」啟動 2018-07-05 重大科技任務局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相裡斌在講話中指出,空間科學意義深遠,先導專項使命光榮。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必須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的指示精神,中科院啟動實施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目標就是聚焦最具優勢和最具重大科學發現潛力的熱點領域,補齊空間科學這一航天強國建設的「短板」,推動我國空間科學儘早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專項二期繼往開來,責任重大,不容懈怠。
  • 張伯禮院士:不行
    在2021年1月1日北京電視臺《養生堂》「院士開年話健康」節目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做出了權威分析。張伯禮表示,2020年國慶節期間,我國幾億人口在流動都沒有事兒,大家可能會說,春節還可以流動,但是「不行」,因為季節不同。「這個寒冷的季節,非常適合病毒生存。」張伯禮進一步分析稱,現在我國多點散發已經成為常態,包括最近已經有多地發生了新的病例。
  • 北京啟動「腦科學研究」科技專項計劃
    北京啟動「腦科學研究」科技專項計劃 出處:中關村周刊
  •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獲得第二屆教學大師獎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獲得教學大師獎。北京大學李曉明、清華大學朱邦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吉林大學孫正聿、復旦大學李大潛、中國礦業大學於洪珍、華南理工大學朱長江、四川大學馮小明、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等9人獲得傑出教學獎。10位勇攀雙創高峰的「青年創客」獲創新創業英才獎。
  • 「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專項啟動
    8月19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專項項目——「三大洋相互作用機制及其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啟動會暨年度進展交流會以線上會議的形式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焦念志、吳國雄、陳大可、王會軍等院士專家受邀參會。
  • 李蘭娟等院士專家聚山東 獻策生命科技和醫學融合發展
    中新網濟南11月7日電 (趙曉)第四屆世界生命科技大會7日在山東濟南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李蘭娟等20餘位院士及千餘名中外醫學界、科技界、產業界人士參會,獻策生命科技和未來醫學融合發展,為世界生命科技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 已有三名院士被取消院士資格!科研不易,更應珍惜名譽……
    終身榮譽不能成為科技創新的「絆腳石」,不能阻礙其他科研工作者在創新方面與院士公平競爭。 有些院士飽受詬病,比如玄學院士、菸草院士曾受學界和輿論一片質疑。並於2007年成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當時的李寧年僅45歲,是中國最年輕的院士之一(2019年新當選科學院院士平均年齡約56歲,工程院院士平均年齡約58歲)。 然而,隨著套取2000萬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的證實,李寧在2015年1月17日被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取消了院士資格,成為中國第一位被撤銷稱號的兩院院士。
  • 張伯禮院士:武漢「封城」為全球抗疫提供了經驗
    【專家點評】 人民英雄張伯禮院士: 武漢「封城」為全球抗疫提供了經驗1月23日,春節來臨前夕,離漢通道關閉。「隔離」一座人口超千萬的城市,在人類歷史和城市發展史上前所未有。大年初三,72歲的張伯禮院士逆向而行、直奔武漢。
  • 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啟動
    2020年12月31日,《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發布,標誌著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以下簡稱「科技人才工程」)正式啟動。科技人才工程旨在圍繞履行自然資源「兩統一」等職責使命要求,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增強科技創新競爭力,有計劃地發現、培養、激勵一批在自然資源重大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和重大工程實施等方面創新能力強、業績突出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壯大青年科技人才隊伍。科技人才工程穩定支持國家級科技創新人才,優選部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育青年科技人才。
  • 侯建國院士就任中國科學院新一任院長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電 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侯建國200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副部長級),2015年任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黨組成員,2016年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2017年任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黨組書記、副局長,2018年任中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正部長級)。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科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 「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項目「高性能中遠紅外半導體雷射器與探測...
    2018年9月25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項目「高性能中遠紅外半導體雷射器與探測成像晶片及應用」和「多場耦合納米異質結構光電子器件的基礎研究」在北京聯合召開啟動實施會議。
  • 射頻微波專家孫忠良院士逝世,沉重悼念!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1年至2003年,任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東南大學電磁場與微波學科負責人 [3]  。2001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2019年6月29日3時24分,中國毫米波技術領域傑出專家和教育家、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高校科技先進工作者、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