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汙染比柴靜調查的霧霾情況更可怕

2021-01-17 心路獨舞

和霧霾同樣嚴重的是水源汙染


心路獨舞


前央視主持人柴靜自費拍攝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在網上推出後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不到24小時點擊量就已上億,這部紀錄片探討了霧霾的起因和如何治理等問題,對中國多達6億常年生活在霧霾之中的人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喚醒和促動。


但可怕的是,霧霾卻並不是中國環境目前亟待解決的唯一問題,土壤和水汙染的問題同樣嚴重,其中的水汙染在某種程度甚至可以說比霧霾的情況更嚴重,這些年高速的經濟發展和過度開發不僅導致中國水源正在快速減少,也讓其遭受了無可挽回的嚴重汙染。由於水源問題不像霧霾那樣時常飄在眼前而受到關注,實際上中國的老百姓正在不知不覺中經歷著一場相當於「慢性自殺」似的災難。


霧霾中的吉林松花江畔(2014年2月)



中國水源的消失一部分來自人口基數導致的大量用水,這使得中國的河流數目從上世紀50年代的5萬條下降到了現在的2.3萬條;而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環境汙染導致的功能性缺水。2007年中國黃河保護委員會曾對長達13公裡的某河段進行過考察,發現沿岸上建有四千多個石油化工廠,不經處理的粗排放導致河水的汙染程度如此之高,以致超過三分之一的河段已不適合做農業灌溉用水。而與此同時,中國北方的水源正在日漸乾枯,而且汙染嚴重,北方平原超過一半的地下水連工業用水的規格都達不到,超過70%已不適合人類接觸,而城市水源只有勉強一半能處理做飲用水。


同時,多年不顧環境的高速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劇了本來就已經存在的水資源缺少和汙染問題。不久前有美國學者在《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指出,中國的水危機問題已經到了必須馬上解決的地步,如果處理不當的話必成大患。以中國的青藏高原為例,它是不少中國河流最重要的源泉,但過去十多年來的西部大開發讓其不勝負荷,轟轟烈烈的市政建設開發的大量公路、鐵路、還有一些在人煙稀少的地方拔地而起的新城市等,所佔用的土地都是重要的水源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導致草原被破壞、土地被汙染和河流生態鏈中的一些動植物種慢慢消失等,青藏高原上已經出現河床乾涸的現象。而中國其他地區的水源系統也出現類似的問題,比如南方的珠江由於水源不足而水量越來越少,東北地區大面積的溼地正被蓬勃發展的建築業吞噬,而這些溼地是補充當地地下水必不可少的。美國專家預言,中國到2030年時用水量將超過儲水量,乾旱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


水資源的消失和汙染也讓中國在食品和飲用水的保障和安全方面面臨嚴峻挑戰。中國人口超過13億,糧食保障一直是一個大問題。中國在糧食生產過程中對灌溉的依賴很大,灌溉用水的大來源是長江和黃河,但在華北平原等中國玉米和小麥的主要生產地,糧食種植灌溉大規模依賴的是地下水,而中國北方地區的地下水屬於化石時代的地下水,跟石油一樣只能一次性抽取,這導致的直接結果是中國日漸乾枯,成千上萬的湖泊池塘消失了,因為地下水水位在下跌;而由於過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水源也日漸枯竭,這讓中國的糧食保障難度變得愈來愈大,再加上水源汙染,糧食和飲用水的安全保障難度就更高了。這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中國地表水中的抗生素含量驚人,央視記者暗訪發現,山東魯抗醫藥大量偷排含抗生素的汙水,濃度超自然水體萬倍;南京鼓樓區居民家的自來水中都能檢出阿莫西林;全國主要河流黃埔江、長江入海口、珠江都檢出抗生素,其中珠江廣州段受影響非常嚴重,包括紅黴素、羅紅黴素、弗諾沙星等九種常見抗生素的總濃度最高超過了每升水2000納克,是歐美等國家河流中相應抗生含量的三到四倍,而廣州汙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汙水中抗生素含量也顯著高於國外。


浙江溫州蒼南縣被汙染而變紅的河流



水是生命之源,中國目前面臨的水資源匱乏和汙染的可能造成的危害絕對不亞於霧霾。歷史上曾有很多因水危機而導致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的例子,比如馬雅文明是由於持續的旱災而崩潰消失,中國明朝也主要是因為連年乾旱引發的危機而最終滅亡,中國近年來在不斷爆發的環保群體事件已經預示,中國現在的水資源問題已經十分嚴重,絕不亞於霧霾,如果不儘快著手解決,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危機。



相關焦點

  • 震撼13億中國人的視頻 柴靜霧霾真相調查:穹頂之下 同呼...
    柴靜自費百萬拍攝紀錄片,向人們講述霧霾到底是什麼?從哪兒來?又該怎麼辦?柴靜說:「這不是因為我怕死,而是不想這樣活著」。在看完令人震驚的調查數據後,我們才想起原來霧霾並未有一絲淡化,而是我們在逐漸適應後人為地忽略了它,直到赤裸裸地真相再次擺到面前。
  • 《穹頂之下--柴靜霧霾調查》使用master手持折射儀,ATAGO(愛拓)為...
    2015年2月28日《穹頂之下--柴靜霧霾調查》在視頻中 1小時19分鐘33秒時,柴靜與美國加州空氣資源部官員一起使用ATAGO(愛拓)N-1a手持可攜式濃度計檢測柴油發動機的不達標情況,這個型號已經停產,但是能為美國加州空氣資源部服役至少
  • 科技史上的2月28日 柴靜紀錄片調查上線
    柴靜紀錄片上線夸克是比質子、中子更微小的物質組成基本粒子。在60年代以前,物理學界認為質子、中子是最小的物質組成粒子。經由實驗觀測與理論推算,科學家認為夸克應該有6種。圖解夸克單位大小  2015年2月28日,柴靜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播出。2015年2月的最後一天一段名為《穹頂之下》的霧霾深度調查在網絡瘋轉,2天時間播放近3億次。
  • 全國霧霾地圖 走近《穹頂之下》的霧霾中國
    今天沉寂一年多的柴靜推出的公益作品《穹頂之下》席捲微博和朋友圈。一百多分鐘的視頻,讓我們對霧霾心生畏懼,而又無可奈何!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你有多少天沒有見到藍天白雲?你是否也長期在霧霾下生活?讓我們一起在騰訊地圖上一覽全國霧霾分布,關注下我們的生存環境吧!
  • 柴靜的《穹頂之下》是怎樣煉成的:羅永浩定風格、範銘做文案、客廳...
    柴靜的《穹頂之下》是怎樣煉成的:羅永浩定風格、範銘做文案、客廳社交圈給建議......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相信各位的朋友圈也和小編的一樣,被柴靜以及她的朋友圈刷爆了。柴靜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這幾天可是吸引了全國男女老少的眼球。
  • 彭博社:中國水汙染比空氣汙染「更可怕」
    新華社發(楊曉原 攝)參考消息網4月22日報導 外媒稱,最近幾個月,中國政府誓言採取嚴厲措施,清除本國的霧霾,但更大的問題可能在於他們有多大的決心淨化水源。據彭博新聞社網站4月20日報導,對於經常籠罩北京及其他城市的嚴重霧霾汙染,至少大家都可以看到這個問題。相形之下,最近汙染蘭州自來水的苯卻是看不到的。
  • 昔日公知女神柴靜,被方舟子打假以後遭受全網群嘲,最後移居國外
    就比如一個叫做柴靜的主持人,相信很多小夥伴對她都是印象深刻,不管是業務能力,還是形象氣質,都可以說是非常的出眾,是無數觀眾心目中的女神。但是因為發生了一些事情,讓她放棄了央視主持人這個金飯碗,不僅受到了全網觀眾的嘲諷,最後甚至移居到了國外。柴靜1976年出生於山西臨汾,2001年擔任央視《東方時空》的主持。
  • 被方舟子打假,柴靜從女神、公知變為群嘲對象,最後移居美國
    柴靜的節目受到了業內外的一致好評,好多人甚至將柴靜的節目當作教科書學習,認為她在節目中的每一句話都如此得體,讓人聽著舒服,將來的前途不可估量,很快就能成為央視一姐,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柴靜女神跌落神壇的速度如此之快。
  • 關於沱江資中段水汙染事故調查處理情況的報告
    (國務院辦公廳  參閱文件〔2004〕第17期)  按:今年5月2日,位於四川省境內的沱江資中段發生水汙染事故,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根據國務院領導同志批示精神,現將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沱江資中段水汙染事故調查處理情況的報告》印發各地區、各部門參閱。各地要重視環保事件的查處工作,避免類似事件發生。繼今年2月至3月我省沱江特大水汙染事故後,5月2日沱江資中段再次發生水汙染事故,造成沿岸生態環境再次受損的嚴重後果。
  • 霧霾紀錄片熱播 北京環保局12369舉報熱線暴增240%
    隨著柴靜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熱播,12369環保熱線接聽量也出現驟增。北京市環保局就表示,從前天晚上8時到昨天下午6時,熱線接聽量比近日同時段驟增240%,大部分以諮詢為主,包括12369熱線的職責、受理流程、霧霾形成原因及環保部門所做的工作等。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環保局獲悉,自2月28日20時起,12369熱線電話量驟增。
  • 柴靜:喜歡做新聞背後的人 我幸好沒對生命就範
    今天,有人說:「央視十年,柴靜的變化不是顛覆式的,是成長式的,以前她鋒芒、靈動,強調現場的激烈感,在《看見》,她變得更寬厚了。」其實,柴靜一直是個「爭議人物」。剛進央視時,柴靜一心想著建功立業,在鏡頭前極富表現力:拎著高跟鞋去追一個孩子,或屈身近前握住當事人的手;對採訪對象發出連環式追問。那時,她喜歡短兵相接的新聞江湖。令柴靜今生難忘的,是做《新聞調查》第二期節目《雙城的創傷》時的經歷。6個孩子集體自殺,有兩個死了。活下來的誰都不肯開口說是什麼理由。
  • [兩會前瞻]我國重拳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汙染見成效
    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重拳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汙染。2016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別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重點區域汙染物濃度持續改善。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吳季友在接受採訪時介紹,2016年,京津冀區域PM2.5濃度為71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7.8%。
  • 霧霾是什麼,霧霾的產生、危害和預防
    後來就聽說了一個新詞「霧霾」,柴靜也曾為此做過專門的報導,讓我對霧霾有了更深的認識。今天小編就從霧霾的基本概念、霧霾的產生、霧霾的危害和怎樣預防霧霾四個方面談一談對霧霾的了解。霧是一種自然現象,一般會出現在每天的早晨或晚上。霧是水汽預冷液化或者水汽達到飽和形成的。當空氣中存在大量的水汽時,在一定的條件下,水汽凝結成微小的水滴懸浮在空氣中,阻擋人的視線,讓人看不清遠處的東西。
  • 柴靜新書傳遞人生感悟:我是一步步地「後退」
    揚子晚報訊 十年之間,非典、兩會、汶川地震、北京奧運……幾乎在每個重大事件現場,都能發現柴靜的身影。近日,柴靜的自傳性作品《看見》由廣西師大出版社·理想國推出。本書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柴靜在序言裡說:「你想如何報導一個國家,就要如何報導自己。」
  • 小區環境越差越擔心霧霾危害
    所謂霧霾感知是指城市居民對霧霾的嚴重性、危害性、可怕性以及可控性的主觀感受與認知,而應對行為是指霧霾發生時採取的緊閉門窗、減少戶外活動、戴口罩、勤洗臉等防護方法,以及採用空氣淨化器等主動改善空氣品質等措施。
  • 浙江有了重大水汙染事件調查預案
    為應對浙江可能發生的重大突發性水汙染事件,保障水環境安全,省水文局日前制定了《浙江省水文局重大水汙染事件調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預案》以界定重大水汙染事件、明確責任部門的職責與分工、規範事件報告、受理及調查程序為主要內容,提出了相應的日常和應急支持保障措施,以確保我省江河湖庫等水域突發性重大水汙染事件的發現、報告、受理、監測調查、通報上報、監督檢查和總結等環節中各項責任的落實,以有效地降低和控制水汙染事件對社會造成的危害。
  • 既測霧霾又辨水汙染 凌晨升空的「高分五號」堪稱「汙染剋星」丨政解
    最後是礦產,「高分五號」將勘測地質找礦典型蝕變礦物及主要巖石類型等,滿足國土資源調查、礦產資源調查和地質填圖等需求。據介紹,此前,我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環境專用衛星,制約了衛星遙感技術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發揮的作用。衛星遙感數據源不能滿足業務化應用的需要,成為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的瓶頸。「高分五號」將填補國產衛星無法有效探測區域大氣汙染氣體的空白,同時可用於水汙染、陸表生態環境監測等方面。
  • 《看見》:柴靜,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而柴靜寫這本書用了三年,我看得很認真,像柴靜說的,天靈蓋打開了,二十多萬字一股腦地往腦子裡傾倒,不留餘地,也刻不容緩,這個過程沒有一絲囫圇吞棗,而是把一個個支離破碎的片段,不斷充實、完滿。一直關注柴靜,她每次發一篇博文,幾乎都要將她整個身心的體驗融入、交匯在那裡,這本書看完,我簡直惶惶然。但思想的本質就是不安。
  • 柴靜對話羅永浩
    我們也起了一個一樣的名字,但是你們拿到書的時候可能會感到有點莫名其妙,覺得書名是一樣的,為什麼用這麼怪異的書名呢,這個書名還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比如你在淘寶裡,我們在淘寶的書店賣《我的奮鬥》必須經過認證,認證之前是不許賣的,因為他不知道你是賣的什麼,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大家今天拿到這本書看不出為什麼起這樣名字主要原因是因為我的書寫了一個序,這個序最後出書的時候被刪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