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氏家族十年之癢

2020-11-29 網易財經
繆氏家族十年之癢

2003年06月06日14:25:36 新財經 田煒華


  隨著雙良空調成功上市,這個江陰最成功的家族公司開始了以資本為槓桿的全新轉型

  4月22日,雙良空調A股(600481)以10.51元價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開盤。

  匆匆掛斷了正在美國攻讀MBA的兒子打來的祝賀電話,作為繆氏家族的第一代掌門人,一貫低調行事的雙良集團董事長繆雙大站在浦東那座著名的後現代主義風格大廈的大廳中央象徵性地敲響了銅鑼。從11輛黑色奔馳車裡陸續出場的繆雙大的三個哥哥、一個侄子、一個侄女婿和其他雙良空調的董事們隨即舉杯相慶,他們相慶的是雙良集團和繆氏家族的歷史在今年被第二次改寫。從某種意義上,雙良集團至此徹底從一個偏安一域的家族企業演化成一家真正的公眾公司。事實上,在3個月內閃電般地完成了兩次上市之後--就在不久前他們控制了蜀都A,繆氏的家族生意進入了歷史性的全新階段。

  不過,在外界看來,雙良集團的兩次上市還是姍姍來遲。在江蘇省江陰市--這個全國著名的上市公司最多的縣級市裡,作為當地營業額和納稅額高居前列的龍頭老大,雙良始終榜上無名。歷數"江陰板塊"中的華西村(000936)、法爾勝(000890)、模塑科技(000700)、江蘇陽光(600220)、澄星股份(600078)、中國化建(600176)、南京中達(600074)、凱諾科技(600398)、四環生物(000518)、東泰控股(000506),或獨立公開發行,或捆綁組合上市,再或者買殼上市,資本運作手法迭出新意。只有雙良集團遲遲未進入狀態,對於資本運作的想法和力度至少從表面上看有些落伍和不得力。

  然而,大佬還是大佬,一出手就是個"梅花二弄"。繆氏家族似乎想藉此說明事實遠非如此簡單。

  後發先至,一箭雙鵰

  為了完成雙良空調A股最後的上市衝刺,52歲的繆雙大頻頻親臨上海督戰。因此他也不得不時常離開那座他早已習慣了的、離江陰市政府僅數百米之遙的江陰國際大酒店,那裡的會議室和位於25層的旋轉餐廳見證了太多繆氏家族的重大決策。這個和一手創建華為集團的任正非有著同樣經歷的上個世紀80年代退伍回鄉的通信兵,在經歷了前段時間的病痛之後,正重新煥發出軍人夙夜不休的戰鬥力。

  在被全球最大的體育經紀公司IMG(國際管理集團)總裁麥考梅克譽為"最好的商務手冊"的《教父》一書中,飽受喪子之痛的老教父科利奧尼對小兒子麥可說過一句極精闢的話:"復仇是一碟涼了以後才美味的菜。"是的,時間往往是一個人解決複雜問題的好幫手,某時某地一個問題事過境遷之後便不再是問題。

  反觀雙良科技於今年1月14日入主蜀都A(000584)的一系列運作痕跡,繆雙大恰恰巧妙地運用?quot;時間"這一談判中最容易被忽視卻又是決定性的因素。

  年年叫嚷著要重組的蜀都A在中國股市上一直有著"重組專業戶"的美譽。從九十年代後期以來,蜀都A管理層的主要精力就基本放在為資產重組的準備工作上:清理資產,夯實資產,處理各種歷史遺留問題。僅1998年該公司核銷資產1億多元,計提壞帳1億多元,公司淨資產從6.5億元降為3億多元。同時,蜀都A的高管馬不停蹄地與潛在的重組方進行著一場超級接力賽式的談判。與一般上市公司重組主要由大股東出面談判不同,政府官員出身的原蜀都A董事長兼總經理程高潮拿到了從政府那邊爭取到的談判和選擇重組對象的權力。

  據程高潮粗略估計,雙良已經是蜀都A第70多位重組談判對象。鐵了心要嫁人的蜀都A僅在2000年和2001年就和60多家公司進行過重組談判,其中20多家甚至已經到了擬定好重組方案的階段。不過,隨著蜀都A的重組名聲越來越響,與之談判的潛在重組者卻越來越少,2000年1年先後有50餘家公司和以程高潮為首的蜀都A高層進行了重組談判,而轉過年來只有10多家,而到2002年以後就只有寥寥幾家公司對蜀都A感興趣了。而一直作壁上觀的雙良從談判到籤約只用了短短的兩個月。

  這其中有一個耐人尋味的背景:四川省國有資產大面積退出競爭性產業領域的速度驟然加快,而蜀都A久拖未決的重組顯然與主旋律不符,醜女挑女婿馬拉松式的自由戀愛已經讓家長們厭煩透頂。

  可以說,雙良的出現在時機上選擇得恰到好處。

  繆雙大在四川並不是一點根基沒有的人。早在1989年雙良空調打進四川的時候,曾在四川國棉一廠與北京農機公司進行了一場著名的中央空調的現場擂臺賽,最終繆雙大親自壓陣成功擊敗北京農機公司,並進而幾乎獨佔了四川市場。10餘年的經營,繆雙大在四川的政府人脈資源之厚已經非同小可,而排隊相親的蜀都A也一直在繆氏的視線之中。當前者與別家處於談判僵持中,繆雙大乾脆走了一步閒棋,帶著一干人等在2002年11月中旬到都江堰進行投資考察。通過對當地的軟硬環境仔細研究,一個月後雙良籤下了在都江堰投資打造雙良工業園的初步投資協議。根據該協議,雙良集團將投資2億美元在當地修建一個佔地500畝的雙良工業園,主打年產5000噸的氨綸纖維項目和年產3.6萬噸的BOPET薄膜項目。

  暗渡陳倉的繆雙大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蜀都A國有股大股東成都市國有資產投資經營公司、法人股股東四川匯源科技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市煤氣總公司、成都市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商業銀行等五家股東終於張開金口,蜀都A的6066.54萬股股份以僅比最新調整的每股淨資產高出2分錢的1.3元的轉讓價格轉讓並託管給雙良科技。此項轉讓完成後,雙良科技將以29.99%的持股比例成為蜀都A的第一大繆氏集團股權結構圖股東。對此,作為國有股股東的成都市政府給出的理由,恰與繆雙大的都江堰之行密不可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的收購報告書中,並未涉及重組中最常見的資產置換,不僅繆雙大拍出近8000萬元真金白銀,而且"本次收購完成後擬通過蜀都A向本公司進行定向增發的方式,將本公司擁有的氨綸業務及相關資產注入蜀都A,使蜀都A的主營業務擴展至氨綸生產領域"。據業內人士分析,在配股、增發頻頻遭遇市場抵制之後,證監會有意挑選幾家上市公司進行定向增發試點,初涉證券市場的雙良似乎對監管方的口味把握得極為老到。

  作為雙良集團多元化戰略中並未列入3大主流產品(中央空調、環保鍋爐、智能化立體停車設備)的氨綸業務領域,其實是雙良在2001年才開始介入的。其主基地是位於江陰市利港鎮沿江工業園內的"江蘇雙良高分子新材料工業園",佔地312畝,總投資達1億美元。這裡也是雙良特種纖維建設年產萬噸氨綸項目的所在地,目前年產3000噸的一期工程行將結束,年產8000噸的二期工程也將於近日開工。氨綸是一種化學合成纖維,全球幾乎50%的服裝都含有氨綸,目前在國內雖然不再是暴利行業,但尚處於供不應求的階段,"利潤率大概在20%左右,每噸利潤2萬元。"雙良一位高層對《新財經》記者表示。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此說表示了一定的質疑。中國氨綸生產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到2001年底中國氨綸企業已經發展到13家,總生產能力為2.51萬噸,佔世界總產能的11.58%。2002年底,中國氨綸行業的產能已接近4萬噸,按目前的改擴建計劃統計,到2003年底會猛增到8萬噸左右,屆時國內氨綸供應將由缺口轉向供應平衡。業內人士稱,氨綸企業正在重複中國滌綸、錦綸、腈綸等行業曾出現過的因一度缺口較大而過分擴建,最終造成全行業虧損的故事。

  如果此說成立,那麼雙良此時將並非其主營業務的氨綸置入蜀都A,事實上是令家族的投資風險得到相當程度的消化和分散。而且,西部大開發的特殊背景似乎也足以支持繆雙大堅持到成為這個行業屈指可數存活者的時候。

  然而,氨綸業務只是"退可守"的問題,行伍出身的繆雙大自然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進可攻"的雙良空調A股上市上。7.24元的每股發行價雖然算不得很高,但此次雙良空調發行8000萬股A股仍會給其帶回近6億元的直接融資,這對佔據5席終極股東地位的繆氏家族而言極為重要,使得他們終於得以擺脫長期以來只能利用自有資金滾動發展的窘迫局面。

  開盤當日,雙良空調跳高45%起價,最高升至10.97元,最終報收於10.62元。以這一天的股價計,繆氏家族的身價接近3億元。

  合資困局與多元化變局

  不過,繆氏家族似乎從來不是很單純地從資金的角度來理解雙良的上市之路,否則就無法解釋10年前的那場放棄。

  近日因上市積勞成疾的雙良空調董事長繆志強躺在病床上一邊打著點滴一邊對《新財經》記者表示:"實際上,雙良在上市的過程當中,還走了一點彎路。早在1993年以前,中央空調這一塊就準備上市,但那個時候國家的政策可能是對民營企業上市有所限制,最後就由於這個原因中斷了。"

  實際上,以雙良在江陰的資源動員能力,在不乏先例的中國證券市場上,這個問題還不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

  真正的問題是,當時有一個令人心動的合資機會出現在繆雙大的面前。在繆志強的記憶當中,當時主動找雙良合資的外方廠家很多,品牌比較知名的有日本三洋、三菱重工,還有美國的凱立、特靈等。最終讓繆雙大動心的是美國特靈。

  美國特靈是全球最大的電製冷廠商,而雙良則是中國最大的溴化鋰製冷廠商。儘管早就知道合資公司不能上市的相關規定,繆雙大出於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考慮,還是在1995年中毅然接受了特靈遞過來的合資橄欖枝,並心甘情願把51%的控股權地位交給了美方。

  而繆雙大並非一無所圖,在最初的約定中,雙良與特靈合作的前三年之內,要分別把特靈電製冷的核心技術引進過來,而遲早要進行產業升級和走向海外市場的雙良當時對在國內尚處於空白的電製冷技術幾乎一無所知。但事情最終的發展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由於特靈方面聲稱這一技術涉及到美國核心產品的機密不準轉讓,繆雙大的企圖落了空。

  更令繆氏家族難以容忍的是,這次合資導致雙良似乎成了特靈在中國的加工廠。當時處於電力緊張的中國的能源結構,使得雙良在帳面上吃了不少的虧,在高昂的電價下,特靈的電製冷產品在國內市場遲遲無法打開局面,每年都出現大幅虧損,而雙良自己的溴化鋰空調產生的50%利潤卻要按照規定和對方分享,等於特靈每年白白拿走一兩個億的利潤。這自然讓一群苦孩子出身的繆家族很不爽。

  "合資與上市,是我們很早就考慮必須要做的事,當時的目的主要是要把中央空調行業做大。因為我們非常明確的知道,也是非常理智、非常了解地看待這個行業,國內公司跟國外公司比較起來的差距太大,如果確立在中央空調這個技術和資本都高度密集的行業來做大,一方面需要儘早融入資本市場,另外一方面就是出賣自己的股份與外資合資,完善整個系統產品,而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做大,從一個普通的技術員成長為繆氏家族第二代領軍人物的繆志強對雙良當時面臨的合資困局記憶猶新,"由於美國控股方的種種不利因素,造成合資之後企業發展速度反而有所放緩,實際上在整個四年半的合資過程中,雙良的大部分發展潛力都沒有有效地釋放出來,有時候我們也感覺無能為力。"

  而精明的繆雙大此時並沒有幹閒著。合資僅一年多時間,騰出精力來的繆氏家族就著手進行業務的多元化。在1997年,雙良集團一口氣成立了雙良鍋爐有限公司、雙良停車設備有限公司,並收購了四星級的江陰國際大酒店。正是鍋爐和停車設備這兩個日後發展成為雙良三駕馬車的新業務使得雙良的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

  隨著江陰板塊在中國資本市場上不時演繹呼風喚雨,坐擁8億資產、連續兩年躋身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前列的繆雙大與其家族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合資與上市的判斷。而謀求公開上市,正是解開雙良合資困局與多元化變局的最好武器,因為此時僅在溴化鋰機上就擁有39項發明專利,並擁有"中國機械十大傑出企業"、"國家科學技術部認定的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中國溴化鋰吸收式機組的行業和國家標準的制訂者"、"國內中央空調行業唯一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一系列光環的雙良集團,其發展的主要瓶頸已經由技術制約逐漸轉移到了資本制約。

  2000年初,在察覺到民營企業上市禁令正在解除的信號後,有著10年軍旅經歷的繆雙大顯出了他獨有的果斷:收回大部分股權,與特靈分家。和中國20多年來數不勝數的合資失敗案例所不同,繆雙大這一次是帶領雙良全身而退了。這當然得益於當年雙良和特靈在談判時用心良苦的一些預防性的自保措施。首先,在眾多雙良集團的國際聯盟協議中,規定在合資企業生產的產品上,將永久使用"雙良"和"特靈"的雙重商標,這就保證了雙良不致重蹈國內一些著名品牌在合資後"灰飛煙滅"的覆轍。其次,成功地談下了銷售權和採購權,這些權利的保留使雙良集團在結束合資後發展基本未受影響。這其中的本質原因在於,特靈雖然在電製冷技術上領先,但在吸收式制冷機的技術上卻不如雙良,也不生產在中國最有市場的吸收式制冷機產品,這使得繆雙大儘可能多地拿到了談判籌碼,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此時被中國製冷協會譽為"挽救了中國溴化鋰機行業"的雙良集團也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發展期。據雙良內部人士透露,目前仍佔領國內溴化鋰機中央空調30%市場的雙良,近年來的年實際出貨量基本穩定在3000多臺左右,增長"很緩慢"。按照雙良對中國中央空調市場變化情況的跟蹤與預測來看,雙良目前這條溴化鋰生產線的製造能力已經能夠滿足自己的發展需求,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是電製冷。而這一戰略看上去似乎又回到了10年前棄上市而求合資的那條老路上。實際上不然:第一,在於特靈分手後不久就推出了自己的電制冷機,主要技術指標也已達到國際水平;而雙良集團新近成立的國際貿易部在西亞、東南亞、歐洲等地區9個國家陸續找到了代理商。利用成本與技術優勢向全球大打"中國製造"牌,是繆雙大早就惦記著的一件大事。

  由此來看,雙良上市正是繆雙大走出的一子脫雙困的好棋。

  一直謀求把企業做大的雙良,雖然給外界的印象是很不喜歡把外部資金摻合進"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裡面來,今天作為公眾公司的雙良空調和蜀都A也仍然在以繆雙大為代表的繆氏家族實際控制下,但從雙良10年來的合資與上市的歷程來看,只有初中文化的繆雙大對成長、合作與分享等商業理念理解,遠比一些理論清談者實際且深刻得多。

  一個家族的盛大傳奇

  在江陰,雙良的發家史可謂婦孺皆知。一個為人所樂道的傳聞說,由於繆雙大排行第四,出生後,父母為了避諱"四大皆空",就給他取名"雙大",以圖吉利。

  1982年,31歲繆雙大從部隊轉業,回到家鄉江陰利港鎮,並被安排到了當地一家有名的鋼廠工作。家境的貧寒、對現狀的不滿足,使得回鄉不久的繆雙大決定辭職,並憑藉8800元這筆小小的財富,帶著三個哥哥(老大繆敖大、老二繆敏達、老三繆黑大)以及兒時的幾個好友(江榮方等)開始自己創業。

  搞了一陣小生意後,繆雙大偶然聞聽在上海搞空調安裝很有錢賺,而江陰距離上海僅2個多小時的車程,於是,這位繆家老四決定從此入手。像所有初創業者一樣,繆雙大和哥兒幾個從賣勞力起步,在上海灘開始了赤手空拳走街串巷的空調安裝生涯。很快,繆雙大的商業天份得以應驗,短短三年,這支空調安裝隊伍就積攢了幾十萬元。更重要的是,那幾年繆雙大及其夥伴已經在空調安裝中積累了相當的經驗,並且結識了上海製冷行業的一批專家,從專家那裡繆雙大得知當時國內中央空調的市場幾乎被國外產品一統天下。

  一心想幹大事的繆雙大和他的創業團隊在1985年回到了江陰開辦了一個小廠--江陰溴化鋰制冷機廠(雙良集團前身),摸索生產中央空調。從上海一家製冷研究所繆雙大買來中央空調生產圖紙,依葫蘆畫瓢,就這樣幾個人開始敲敲打打生產中央空調。

  1985年7月的盛夏,繆雙大及其夥伴們生產出第一臺溴冷機。得知上海藍天賓館使用的一臺制冷機組停轉,且維修無望後,繆雙大找上了門。沒人敢用鄉鎮企業的產品,繆雙大即刻立下軍令狀:"先用我們的機組,運轉正常後再付款"。賓館經理答應試試,沒想到一舉調試成功。直到今天藍天賓館還是雙良的客戶。此後,雙良的產品得以順利地打入上海市場並走向全國。到1989年,雙良已經可以批量生產中央空調,並佔據了相當的全國市場份額。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繆雙大自創業伊始,就看到了技術對一個企業的重要。和繆雙大一起打天下的創業元老江榮方,雖然僅有高中學歷,但是由於其對技術狂熱,最終成為了雙良乃至中國有名的中央空調技術專家。而作為雙良的首席技術官,江榮方在已公布的各種關於雙良高層的排名中一直緊隨繆雙大之後,成為雙良集團事實上的第二號人物,而江榮方擁有15%的雙良集團股份甚至超過了繆雙大的三個哥哥。

  隨著大哥繆敖大的退隱,其子繆志強以雙良空調董事長的身份宣布了繆氏家族第二代的登場,而尚在美國攻讀MBA的繆雙大的獨生子也將給這個傳奇般的家族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

  吃虧是福

  從雙良集團最新提供的公司簡介上,翻來翻去怎麼也找不到其與特靈合資的那段歷史,大概雙良人都覺得自己吃虧的事不提也罷。

  沒錯,從帳面上看,怎麼看都是雙良虧了。特靈的電製冷產品在當時尚處於電力供應短缺的中國註定沒什麼銷路,能把企業做成這麼大,繆雙大當然不會笨到連這一點也看不出來。

  一言以蔽之,雙良與特靈的合資絕對不是單一動機驅動的產物。

  隨著中國電力體制改革進程的深化,一些原來缺電的地區現在已經成為電力富餘地區,用電政策也由限制用電到鼓勵用電。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同樣背負盛名的遠大中央空調至今仍抱著溴化鋰技術不放,這甚至已經開始影響其業務的成長。而雙良新推出的螺杆式冷水機組(電製冷)系列產品,正在電製冷這個每年以15%速度增長的市場上攻城拔寨。雖然說合資方美國特靈公司以"涉及國家核心產品技術機密"為由,沒有正式將繆雙大早就看好的電製冷技術主動轉給雙良,但合作解除之後,大批接觸了特靈電製冷技術的高級技術人才仍然留在了雙良,不言而喻,這對於雙良最終拿出自己的電製冷產品奠定了決定性的基礎。

  而另外一批經過特靈多年培訓的人才--管理人才--對雙良生產、營銷等環節能力的改善,也正在顯現出來。雙良集團對外宣傳其在生產過程中採用的DFM(Demand Flow Manufacturing)技術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這對於雙良這樣一個知識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的企業儘快從家族企業的粗放型管理向現代企業的精細化管理過渡,也起到了難以估量的作用。

  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們普遍都過於精明,精明得有時連一點兒虧也不肯吃。

  而可以肯定在明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大幅前進的繆雙大似乎覺得,吃虧是福。

財經論壇

【】 【關閉窗口】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相關焦點

  • 英語熱詞:婚姻不僅有七年之癢 還有退休之癢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熱詞:婚姻不僅有七年之癢 還有退休之癢 2015-07-01 10:38 來源:英語點津 作者:
  • 「七年之癢」與細胞新陳代謝幾乎無關
    「七年之癢」與細胞新陳代謝幾乎無關 「七年之癢」,與大腦中神經細胞突觸連接的變化有關,因為突觸連接的數目和連接強度決定了我們的感官思維記憶。「七年之癢」,也與多巴胺的分泌及基因有關。  現在「七年之癢」已成為感情變化的專用描述,也成為許多人失戀療傷金句。他們這樣解釋七年之癢的理論:人體細胞新陳代謝,每三個月會替換一次,隨著舊細胞的死去,新細胞則誕生。由於不同細胞代謝時間和間隔的不同,將一身細胞全部換掉,需要七年。
  • 為何十年後六道骸,當初沒有選擇與家族共進退,而是獨自面對白蘭
    一:前言(十年後的彭格列)自從戒指爭奪戰結束之後,彭格列家族都是以十年後的沢田綱吉為主導的,可以說沢田綱吉在彭格列家族內部是有著絕對話語權的,當初能夠下令銷毀彭格列戒指也是因為沢田綱吉的權利很大。,十年後的彭格列家族高層遇到了密魯菲歐家族這種大肆入侵的情況早就不知所措了,都是交由瓦利安與十代目的人作為戰鬥主體,雖然彭格列當時沒有高層背叛但如果沒有這些頂尖戰力的存在恐怕彭格列這尊龐然大物早就轟然倒塌了。
  • 人體細胞沒有「七年之癢」(科普之窗)
    「七年之癢」,與大腦中神經細胞突觸連接的變化有關,因為突觸連接的數目和連接強度決定了我們的感官思維記憶。「七年之癢」,也與多巴胺的分泌及基因有關。    現在「七年之癢」已成為感情變化的專用描述,也成為許多人失戀療傷金句。他們這樣解釋七年之癢的理論:人體細胞新陳代謝,每三個月會替換一次,隨著舊細胞的死去,新細胞則誕生。
  • 七年之癢?原來都是這種神秘物質在作怪!
    核心提示:對於七年之癢,社會上有很多爭議,有人認為這是「性」惹的禍,有人則認為這是心理使然......可大家萬萬沒想到,這很有可能是身體中的多巴胺在作怪。下面,我們就從醫學的角度,你的婚姻到底是什麼在做主?   對於「七年之癢」,相信很多情侶和夫妻都特別熟悉。
  • 專家稱人體細胞沒有「七年之癢」—新聞—科學網
    「七年之癢」,與大腦中神經細胞突觸連接的變化有關,因為突觸連接的數目和連接強度決定了我們的感官思維記憶。「七年之癢」,也與多巴胺的分泌及基因有關。 現在「七年之癢」已成為感情變化的專用描述,也成為許多人失戀療傷金句。他們這樣解釋七年之癢的理論:人體細胞新陳代謝,每三個月會替換一次,隨著舊細胞的死去,新細胞則誕生。由於不同細胞代謝時間和間隔的不同,將一身細胞全部換掉,需要七年。
  • 癢!癢!癢!舟山一女子被「癢哭」,被蟲叮咬後千萬別做這事!
    癢死了!我來看看發在哪裡,(仔細觀察皮疹處)哦,你這個是蟲咬皮炎。醫生病人什麼?蟲咬的?不可能!我家裡沒有蟲子的!除了上述這種「涼蓆皮炎」夏天去海邊遊玩的市民也要注意了畢竟海邊的蚊蟲實力也是不容輕視的前幾日,臨城的王女士單位組織去蝦峙團建,回來後被癢哭了。
  • 結婚久了,沒有新鮮感了,什麼是「七年之癢」?
    什麼是「七年之癢」?回答一:「七年之癢」是個舶來詞,意思是說許多事情發展到第七年就會不以人的意志出現一些問題,婚姻當然也不例外。「七年之癢」一般是指人們愛情或婚姻生活到了第七年可能會因愛情或婚姻生活的平淡規律,而感到無聊乏味,到達倦怠期,要經歷一次危機考驗。
  • 癢了撓,撓了更癢?中國科學家解析原因
    …「癢了撓,撓了更癢」,這一令人抓狂的循環,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近日,中國的科學家們給這一現象帶來了新的解釋——來自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孫衍剛研究組找到了調控這一「癢-撓」循環的大腦機制。相關研究成果於12月13日發表在《Neuron》期刊。
  • 為什麼看見別人抓癢時自己也會感覺癢?
    華盛頓大學癢研究中心(你沒看錯,確實有這麼一個中心)的研究人員稱,抓癢的確會「傳染」,而且與我們的大腦相關。有時甚至提到「癢」這個字的時候,也會讓人感到癢。最新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中,研究人員將一隻老鼠放在一個帶有電腦屏幕的圍欄裡,電腦屏幕中播放老鼠抓癢的視頻,觀察圍欄中老鼠的反應。在觀看視頻幾分鐘後,令人驚訝的一幕出現了——圍欄中的老鼠也開始抓癢啦!
  • 「一石二鳥」「七年之癢」英語怎麼翻譯?常見數字英語詞組講解
    3.seven-year itch 七年之癢這個詞組其實本來最早來源於美國電影《七年之癢》。不過按照現在高攀不下的離婚率下,可能已經慢慢變成了three-year itch(三年之癢)了吧。他進入了七年之癢的時期,並且期待我給他一點建議。4.take five 休息一下相信看過這個詞組的小夥伴都會陷入完全摸不著頭腦的情況,什麼情況?這什麼意思?拿五?
  • 網傳婚姻「7年之癢」因全身細胞7年換一遍(圖)
    一項趣味調查 七年之癢 或因七年之後你就不是你  最近離婚的人特別多。  董潔和潘粵明前些日子離了,有網友翻出他們舊日一條微博「戀愛三年結婚三年,明年……癢一癢」,感慨「七年之癢」一語成讖。  轉眼,王石又在結婚N年後,癢一癢,離了。
  • 你所害怕的「七年之癢」只不過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
    你所害怕的「七年之癢」不過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慣性。最近看了一個視頻深有感觸,視頻中丈夫在一頓日常晚餐中跟妻子提出了離婚,理由是,他們之間沒有愛了,他再也找不到那種心動的感覺,妻子考慮一晚上之後答應了他的要求,但是同時跟他提了一個要求。
  • 夫妻相處,想要破解七年之癢,就要明白「光環效應」的真實原理
    有多少夫妻能夠走過「七年之癢」,這對於很多人來說就像是一個魔咒。在這段婚姻的過程中,很多人最大的感觸就是如李淼所感受的那般,煎熬、孤獨。什麼是「七年之癢」?「七年之癢」一般是指當人們的愛情和婚姻到了第七年之後,可能因為愛情和婚姻生活的平淡規律,而感到無聊乏味,從而走向倦怠期的過程。所以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一些夫妻要麼在這段時間內冷戰,要麼頻繁吵架,要麼選擇婚外的感情。
  • 戀人難逃「七年之癢」,因為人體細胞每七年更新一遍?
    流言: 【七年之癢是怎麼回事?】愛到七年走到終結。人體的細胞會新陳代謝,每三個月會替換一次,隨著舊細胞的死去,新細胞華麗誕生。由於不同細胞代謝的時間和間隔的不同,將一身細胞全部換掉。需要七年,也就是說,在生理上,我們每七年就是另外一個人。你就是你,但你也不是你了。 真的嗎?
  • 不要為「七年之癢」找藉口
    圖說:神經元細胞幾乎要陪伴人的一生 來源:上觀新聞七年是一道坎,可能會讓夫妻鬧掰,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七年之癢」。網上許多論壇都有提問:為什麼會發生「七年之癢」?而對於單個細胞來說,從誕生之日起,DNA就幾乎不再發生物質交換,其中所含的碳14也就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碳14的自然衰變在幾十年內微乎其微),等於當時的大氣碳14濃度。因此,先測定生物體細胞DNA的碳14含量,再與大氣的碳14濃度變化曲線相對應,就能夠推出該細胞誕生的時間。
  • 人類為什麼怕癢?
    人類為什麼怕癢?mints 編譯
  • 《銀河光之家族》
  • 你是怎麼自己癢起來的?科學家解密脊神經編碼持續性自發癢
    好癢啊啊啊啊啊啊!——到底是為什麼這麼癢?來源 | BioArt責編 | 兮小草輕輕划過皮膚,小蟲慢慢爬過手臂,都會產生輕微的癢覺。我們往往會通過輕輕地撓抓去消除這種癢。但是,這種癢和被蚊蟲叮咬過後的那種奇癢難耐的感覺相比,則顯得溫和了許多。前者為機械癢,後者為化學癢。雖同為癢覺,機械癢和化學癢發生的機制卻截然不同,它們分別由不同的神經環路所介導。機械癢是由低閾值機械刺激所引起的癢覺,非傷害性機械刺激(如輕輕撓抓即可抑制。而化學癢則由化學物質例如組胺、氯喹等所引起,傷害性刺激(如用力撓抓)才能抑制。被蚊蟲叮咬過後,我們經常抓破皮膚也不覺得痛,反而覺得很舒服。
  • 「七年之癢」是因為七年後人體細胞會更新一遍嗎?
    至於所謂的七年之癢,更是和細胞的壽命沒有關係。論證:細胞的年齡測定 來自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中心(Karolinska Institute)的約拿斯?弗裡斯恩教授(Jonas Frisén)從考古學中得到了靈感——碳14濃度可以作為細胞年齡的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