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獅與人畜共患病|研究

2020-10-30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近期發布的一項研究表明,南非的非洲獅商業養殖場存在人畜共患病的傳播風險,對公眾健康構成潛在威脅。報告建議,逐步淘汰非保育目的的商業圈養繁殖獅子產業,並建議各方採取一致行動,提升動物福利,預防疾病爆發。該報告研究結果已在科學期刊MDPI(《多學科數字出版機構》)上發表。


為了了解影響非洲獅的病原體和寄生蟲的情況,研究人員通過文獻資料庫和搜索關鍵詞,回顧了2009-2019年發表的148篇科學文獻,共發現與非洲獅相關的病原體63種,其中超過一半是寄生蟲,其次是病毒和細菌。這些病原體有些可以在獅子和其他動物之間傳播,有些可以在獅子和人之間傳播。此外,研究還確定了與這些病原體相關的83種臨床症狀和疾病。


圖片來源:血獅 ©Pippa Hankinson


研究顯示,這些病原體對圈養獅子和野生獅子的健康有重大影響。其中,一些微生物在動物體內的潛伏期較長,直到達到危險水平時才有可能被發現,如結核病。在許多情況下,不少感染的獅子最初看起來是健康的,但在圈養環境下,發現和預防工作卻非常困難。


在商業性養殖場的圈養環境下,獅子往往承受巨大壓力。有研究顯示,集約化養殖條件和惡劣的衛生環境可能會增加獅子等圈養食肉動物FPLV(貓細小病毒)的發病率。


此外,圈養環境下,當獅子同時感染多個病原體時,一些單獨感染危害較小的病原體也可能會對獅子的健康造成傷害。例如,當獅子同時感染巴貝斯蟲病和CDV(犬瘟熱病毒)時,可能會導致肺炎和腦炎等嚴重致死性疾病。


圖片來源:血獅


除了對獅子的健康具有負面影響外,研究還發現,許多病原體還對人類的健康存在隱患。有些病原體具有利用角蛋白感染人體組織的能力,因此只要與獅子的皮毛接觸,就有可能被傳染。與圈養獅子經常接觸的人員若採取衛生預防措施,可以減少感染和疾病傳播,但由於病原體在健康獅子中的無明顯症狀,因此實際上很難有效防控。


此外,南非商業性獅子養殖場往往缺乏基本的衛生規範,例如手部消毒和圍欄之間的腳部消毒點等,這對參與和獅子互動的遊客來講,具有較高的健康風險。


在南非,有8000多頭獅子被商業圈養繁育,用於旅遊娛樂、狩獵和獅骨貿易。養殖場內的獅子,被迫與母獅過早分離,生活在狹小的空間和貧瘠的環境裡,承受了巨大壓力,經常出現刻板行為和營養不良的現象,並可能引發嚴重的健康問題。它們成年後通常面臨死亡的命運,工人在屠宰、處理、出口的過程中可以直接接觸到獅骨,不正規的屠宰場也沒有衛生標準的約束。


圖片來源:血獅 ©Ian Michler


儘管存在上述隱患,研究人員卻未發現任何集中調查南非獅子商業養殖場的獅子福利和健康狀況的研究報告;獅子養殖業也未公開任何生物安全協議和管理標準;政府對這個產業也缺乏管理和規範。這些信息的缺失使各方在有效預防、監控和管理獅子養殖場時面臨困境。


報告指出,獅子養殖業應逐步縮小直到退出。與此同時,各方應積極改善獅子的圈養條件,減少消費者對獅子及其製品的需求,審查獅子商業養殖政策,加強執法監督。

相關焦點

  • 安全問題-貓人畜共患病的預防措施
    因此,許多腸內人畜共患病是由於患者攝入了受汙染的食物、水或其他環境來源中的感染源。生肉中可能含有彎曲桿菌、產毒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等腸道致病菌。冷凍肉並不總是能殺死所有的細菌,因此必須意識到給寵物餵生肉會導致動物糞便中潛在致病細菌增加。美國獸醫內科學學院(ACVIM)發布的關於犬貓腸道致病菌的共識聲明是掌握如何控制人畜共患病病原體的極好信息來源。
  • 人畜共患病成災,給野生動物接種疫苗,能預防下一場疫情嗎?
    字數 3049閱讀約7分鐘目前,新冠病毒已經造成全球約2520萬人感染,但中間宿主是什麼物種,科學家們仍爭論不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是人畜共患病的最新案例人畜共患病,指的是由動物傳染給人類的傳染病,從愛滋病毒到伊波拉病毒,再到禽流感,潛伏在野生動物體內的病原體總能找到途徑傳播給人類。2009年至2019年,美國國際開發署的預警流行病系統(PREDICT)項目在野生動物中發現了超過1000種可能引起人畜共患的新病毒,這暗示了新冠肺炎不會是最後一場流行病。
  • 聯合國最新報告:肉食是致使「人畜共患病」的第一大因素!
    正如我們在過去幾個月看到的,最貧窮和最脆弱的人受害最深。為了防止疫情再次爆發,我們必須更加謹慎地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野生動物主管多琳·羅賓遜表示,「人畜共患疾病」自新石器時代以來就一直困擾著社會,是歷史上一些最致命的大流行病的原因,包括中世紀晚期的黑死病和20世紀早期的流感大流行。 但隨著世界人口接近80億,人口迅猛的發展使人類和動物越來越接近,使疾病更容易在動物與人之間蔓延。
  • 人畜共患傳染病日益普遍?《自然》研究聚焦人類土地利用方式
    8月5日晚間,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全球土地利用的變化正在破壞我們環境中野生動物群落的平衡,相比未受幹擾的棲息地,人類主導的生態系統中生活著更多的人畜共患病宿主。該研究凸顯出加強對農業、畜牧業和城市化生態系統監測的重要性,同時還要考慮與土地利用和保護規劃有關的疾病相關健康成本。
  • 又一批潛在人畜共患流感病毒被發現!科學家對歐洲養豬場1.8萬多個樣本進行監測
    7月28日,由弗裡德裡希-洛弗勒研究所(FLI)和弗萊堡大學醫學中心協調進行的一項綜合研究表明,這一情況也同樣出現在了歐洲養豬業,該研究是由CEVA Tiergesundheit GmbH資助的一個研究項目進一步合作夥伴進行的。
  • 研究發現蝙蝠為什麼在不生病的情況下成為病毒的載體
    蝙蝠是許多人畜共患病病毒的宿主,包括SARS-CoV、MERS-CoV、伊波拉病毒,以及--很可能--SARS-CoV-2,這是本次大流行背後的病原體。然而,蝙蝠耐受致病病毒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現在,來自新加坡杜克-努斯醫學院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分子機制,可以讓蝙蝠在不生病的情況下耐受人畜共患病病毒
  • Horticulture Research主編程宗明主講||園藝研究辦刊經驗分享會
    (會議 ID:412 354 665)主講人:程宗明,男,美國田納西大學植物科學系教授,兼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美國園藝學會會士。2014年創刊《Horticulture Research(園藝研究)》,任創刊主編。2018年創刊《Plant Phenomics (植物表型組學)》,任聯合主編,2019年擔任 BioDesignResearch雜誌執行主編。
  • 被人類活動損害的生態系統中,人畜共患病宿主動物增加了70%
    近日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人類對自然生態系統的破壞增加了老鼠、蝙蝠和其他藏匿疾病的動物的數量,這些人畜共患疾病可能導致新冠等大流行病。這項研究基於陸地系統變化(PREDICTS)資料庫中生態多樣性的預測,評估了六大洲近7000個動物群落(包括376種已知攜帶人畜共患病的物種和大約6600種不攜帶人畜共患病的其他物種),發現人類一旦把野外變成農田或定居點,往往會導致更大的物種滅絕。研究發現,這些「傷害」卻有利於那些體型較小、適應性更強、有快速大量繁殖的能力的生物,它們往往攜帶的病原體最多,可以傳染給人類。
  • 錦州動物園喜迎「新寵」非洲獅
    錦州動物園喜提非洲獅近期,錦州動物園迎來了新夥伴,它們就是一雄一雌兩頭來自河南洛陽的非洲獅這是雄獅 今年4歲 威風凜凜這是雌獅 今年3歲 優雅高貴由於飼養環境變化,為避免非洲獅出現應急反應,暫時需要封閉飼養,預計十二月上旬就能與廣大遊客正式見面,歡迎大家來園觀賞。
  • 亞洲獅和非洲獅的區別
    分布在非洲的統稱為非洲獅,分布在南亞次大陸的稱為亞洲獅。兩種獅子還有很大差別的。首先來說,非洲獅相比亞洲獅更加龐大。通常亞洲獅的體重在110公斤-190公斤之間,而非洲獅的體重在120公斤-275公斤之間,從體型上看,非洲獅比亞洲獅平均要大25%。同時大多數非洲獅比亞洲獅的鬢毛更濃密。不僅如此,相對來說,非洲獅比亞洲獅長得更壯實。
  • 愛滋病成非洲獅數目銳減元兇 動物之王瀕臨滅絕
    本報北京專電 據英國媒體10月25日報導,在非洲地區,愛滋病不但每年奪去上百萬人的生命,還使威猛雄壯的非洲獅瀕臨滅絕。據科學家統計,近20年來,愛滋病已經成為非洲獅數目銳減的主要原因之一。  非洲獅感染愛滋病  動物專家荷蘭科學家皮特·凱特和英國科學家凱特·尼科爾斯既是夫妻又是好搭檔,6年來,他們一直在波札那西北部非洲最大的內陸三角洲跟蹤研究非洲獅的生活。
  • 一隻非洲獅的愛情
    一場混戰。  混戰中野牛大鼻孔呼呼地喘著粗氣,四蹄拼命地刨著土地,撒著歡兒地跑起來,將碩大的牛角衝著非洲獅叉去。「哎喲,原來牛叉這個詞打這兒來的呀。」很明顯,非洲獅吃了一些虧。  塵埃落定。  野牛已經跑得無影無蹤,獅子口中叼著一大塊血淋淋的牛肉,遍體鱗傷,鬃毛凌亂,灰頭土臉,像被煙燻過了一樣。
  • 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Winnie Lee • 2020-04-07 08:46:07 來源:前瞻網
  • 非洲獅從二十萬到不足四萬(圖)
    非洲獅從二十萬到不足四萬(圖)   為了保護數量銳減的非洲獅,肯亞28日呼籲國際社會立即頒布針對獅首、獅皮交易的禁令。  數量減少10多萬隻  「非洲獅的數量在過去30年中銳減,」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發言人因達科瓦28日說。  據專家估計,1975年時,非洲草原上生活著大約20萬隻非洲獅,但到1980年,這個數字已經下降至7.6萬。
  • 論獵殺能力,東北虎與非洲獅,誰的本事更高?
    現代獅子一共可以分成兩個亞群,分別是:非洲獅群和亞洲獅群,亞洲獅群除了規模比非洲獅群小之外,其個體體型也不如非洲獅。 東北虎與非洲獅的體型相近,單挑結果肯定是不可預測的,那麼要論二者對野生動物的獵殺能力,誰的本事更高呢?
  • 現存最大的非洲獅是孟加拉虎的對手嗎
    現存最大的非洲獅是孟加拉虎的對手嗎 但是現存最大的獅肯定不會是東北虎的對手,那如果南非獅對戰孟加拉虎呢 首先我聲明,我認為非洲獅打不過東北虎,但不一定打不過孟加拉虎畢竟體型差不多。
  • 粵產非洲獅斯裡蘭卡「大換親」
    10月15日,香江野生動物世界自行繁殖的2隻非洲獅,經過番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30天的嚴格隔離檢疫合格後,順利出口斯裡蘭卡,並從斯裡蘭卡交換回鼷鹿、長葉猴、白頭䴉鸛等珍稀野生動物。在世界珍稀動物資源不斷被破壞,以及我國對珍稀動物種質資源的保護日益重視的大環境下,香江野生動物世界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實施了「引進來、走出去」戰略,逐步開展有計劃地收集世界珍稀動物種質資源以及馴養繁殖技術研究的工作。
  • 「獅語者」凱文•理察森與非洲獅結伴生活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3日報導,近日,世界知名「獅語者」凱文•理察森(Kevin Richardson)成奔馳越野車代言人,攜眾非洲獅在非洲草原上拍攝了一組精美廣告大片。這些圖片不僅為了宣傳,同時也希望能讓人們意識到非洲獅生活的困境。
  • 全世界動物數量40年減少一半 非洲獅僅剩10%
    原標題:全世界動物數量40年減少一半 非洲獅僅剩10%     中新網9月30日電 據外媒29日報導,一份最新調查研究顯示令人震驚的數據,過去40年裡,全世界各種類動物的數量減少了一半以上。  據報導,這份研究報告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