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預告訂定《食品中海洋生物毒素失憶性貝毒的檢驗方法》

2021-01-21 食品夥伴網

    2017年3月30日,臺灣地區「衛福部」發布衛授食字1061900470號公告,預告訂定《

食品

中海洋

生物毒素

失憶性貝毒的檢驗方法》草案。

 

    該公告主要訂定了用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法分析雙殼貝類中失憶性軟骨藻酸的方法。該公告有60天的意見質詢期。

 

    更多詳情參見:http://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id=21957&chk=b1733b79-6287-4005-bbca-c3bd386e0738m=pn&cid=3&cchk=46552e96-810a-42c3-83e1-bd5e42344633#.WNxvdfkQhvI

相關焦點

  • 臺灣地區預告訂定《食品中海洋生物毒素之檢驗方法-神經性貝類毒素...
    食品夥伴網訊  2019年5月6日,臺灣衛福部食藥署發布衛授食字第1081900523號通知,預告訂定《食品中海洋生物毒素之檢驗方法-神經性貝類毒素之檢驗》草案。具體內容如下附件。   附件:   食品中海洋生物毒素之檢驗方法-神經性貝類毒素之檢驗(草案)  Method of Test for Marine Biotoxins in FoodsTest of
  • 臺灣地區訂定《食品中海洋生物毒素之檢驗方法-氨代螺旋酸貝毒之...
    食品夥伴網訊  2018年11月2日,臺灣食藥署發布衛授食字第1071902223號公告,訂定《食品中海洋生物毒素之檢驗方法-氨代螺旋酸貝毒之檢驗》,並自即日起生效。部分修正要點如下(具體詳情參見附件):   1.
  • 臺灣地區擬修訂11項食品中動植物性成分檢驗方法
    2013年10月25日,臺灣地區"衛生福利部"發布部授食字第1021950700號公告,預告修正"食品中動物性成分檢驗方法-定性篩選檢驗"等11篇檢驗方法草案,20天內接收公眾意見或建議。這包括以下內容:    食品中動物性成分檢驗方法-定性篩選檢驗    食品中動物性成分檢驗方法-金絲燕成分的定性檢驗    食品中植物性成分檢驗方法-花生成分的定性檢驗    食品中植物性成分檢驗方法-洋蔥成分的檢驗    食品中植物性成分檢驗方法-蔥成分的檢驗    食品中植物性成分檢驗方法-蕎成分的檢驗
  • 歐盟修改雙殼類軟體動物體內海洋生物毒素認可測試方法
    歐盟委員會衛生與消費者總司2010年3月15日發布G/SPS/N/EEC/372號通報:委員會法規草案—修改有關發現活雙殼類軟體動物體內海洋生物毒素認可測試方法的第2074/2005號法規。    通報內容如下:歐盟委員會第(EC) 854/2004號法規制定動物源性產品官方檢驗機構具體規則,第(EC)  853/2004號法規制定動物源性產品衛生規則具體要求;委員會2005年12月5日規定某些產品實施措施的第(EC)2074/2005號法規中規定了這些涉及海洋生物毒素認可測試方法法規的執行措施。根據新的科學證據,有必要修改這些執行措施。
  • 食用淡菜、青口貝可能中毒?專家回答來了
    食用淡菜、青口貝可能中毒?每年四五月,食用「淡菜」、「青口貝」造成食物中毒的事件也不少。「淡菜」、「青口貝」,是北方常見的食用性貝類,浙江與上海地區將其煮熟後的幹製品稱為淡菜。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教授陳舜勝告訴記者,食用海紅容易引起中毒,主要是因為海紅等一些貝類生物食用了有毒物質,然後在體內蓄積毒素造成的。
  • ...檢驗方法和《食品中赭麴黴毒素A的快速檢測 膠體金免疫層析法...
    市場監管總局關於發布《食品中對苯二甲酸二辛酯的測定》等6項食品補充檢驗方法和《食品中赭麴黴毒素A的快速檢測 膠體金免疫層析法》等2項食品快速檢測方法的公告2021年第2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有關規定,《食品中對苯二甲酸二辛酯的測定》《特殊食品滲透壓測定》《蜂蜜中鏈黴素和雙氫鏈黴素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小麥粉中次磷酸鹽的檢測》《橄欖油中脂肪酸烷基酯含量測定氣相色譜
  • 81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詳解(理化檢測、微生物檢驗、輻照食品鑑定)
    >代替 GBT23502-2009 《食品中赭麴黴毒素A的測定 免疫親和層析淨化高效液相色譜法》、GBT25220-2010 《糧油檢驗 糧食中赭麴黴毒素A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和螢光光度法》、GBT5009.96-2003 《穀物和大豆中赭麴黴毒素A的測定》、SNT1746-2006 《進出口大豆、油菜籽和食用植物油中赭麴黴毒素A的檢驗方法》、SNT1940-2007 《進出口食品中赭麴黴毒素A的測定方法
  • 【藥用】海洋生物毒素的藥物開發前景
    海洋生物毒素研究現狀人類至少在千年前就認識到海洋生物中存在著活性物質,但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卻一直把陸生動植物作為新藥的源泉,海洋生物毒素則是近二十年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海洋生物毒素對神經系統的作用大多數劇毒的海洋生物毒素具有較強的神經毒性,而且作用於離子通道,因而在神經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 食品微生物檢驗
    、數量、性質及其對人的健康的影響,以判別食品是否符合質量標準的檢驗方法。美國開展的食品微生物檢驗項目主要包括:需氧菌平板計數、糞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沙門氏菌、霍亂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創傷弧菌、肉毒梭菌、麻痺性貝類毒素、神經性貝類毒素、遺忘性貝類毒素以及組胺等。
  • 食品檢驗檢測的質量控制與細節問題探究
    因此,相關的農產品的質量檢測人員一定要對產品中的添加劑進行合理的分析,要不斷地控制其添加劑的用量。1.2生物毒素檢測生物毒素主要是由動物和植物等生物產生的有毒物質。根據相關的研究發現,有毒的海洋生物大約在1000種以上,但是能充分說明有毒成分的化學結構和毒理作用的卻僅幾十種。
  • 新加坡發布某些食品中海洋生物毒素、無機砷和甲醇的最大殘留限量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3月17日,新加坡食品局發布某些食品中海洋生物毒素、無機砷和甲醇的最大殘留限量。汙染物 產品 最大殘留限量 麻痺性貝類毒素
  • 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使用解讀
    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主要覆蓋食品中的汙染物、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劑、營養成分、農獸藥殘留、非法添加物、質量指標等。作為日常食品安全抽檢監測的重要技術手段,其方法證實、方法選用及使用過程關鍵點控制等對出具結果的程序合規性、數據準確性至關重要。
  • 食品中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研究進展
    摘要:黃麴黴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種致癌性較強的劇毒物質,主要由麴黴屬真菌產生,廣泛存在於食品及其動物飼料中,嚴重危害著人體健康。黃麴黴毒素具有穩定的結構,一般的處理很難將其去除。因此如何將黃麴黴毒素有效檢測確保食品安全一直是研究的重點。
  • 這個地方貽貝發現毒素!食安辦發布通告!不要採集購買...
    貽貝麻痺性貝毒中毒多發生在4-10月份氣溫高的季節,這段時間內,海洋藻類繁殖迅速,有的藻類含麻痺性貝毒,被貝類攝入後,貝類自身不會中毒,但會富集毒素,人使用麻痺性貝毒含量高的貝殼後,就會發生中毒現象。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發布通告!
  • 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主要內容和使用要點解讀(中)
    本期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主要內容和使用要點解讀延續上期內容,重點闡釋技術內容中的分析步驟。  如,GB 5009.22-2016食品中黃麴黴毒素B族和G族的測定液體樣品,如液體樣品(植物油、醬油、醋等)採樣量大於1L,對袋裝、瓶裝等包裝樣品需至少採集3個包裝(同一批次或號),將所有液體樣品用勻漿機混勻後,對其中任意的100g(mL)樣品進行檢測。  2)試樣溶液的製備:整個食品安全性的檢測分析中,較大部分時間用在樣品的前處理上,而實驗誤差也主要來自樣品前處理。
  • 全國首次沿岸海洋生物毒素調查圓滿收官
    全國首次沿岸海洋生物毒素調查收官曆時50天,總裡程15315公裡,採集樣品500多份……近日,以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楊琳博士為組長的調查團隊順利完成了全國首次沿岸海域海洋生物毒素外業調查工作。海洋生物毒素是海洋生物分泌的一種具有特殊結構的高活性化學分子,具有很強的生物毒性,其分布非常廣泛,種類也非常豐富,在各類海洋生物中均檢測出不同含量的海洋生物毒素。海洋生物毒素可以在貝類、魚類等生物的組織內蓄積,對食品安全及海洋生產活動具有極大的影響,是目前國際上的熱點研究領域。我國對於海洋生物毒素的研究起步較晚,此次調查將有助於加快提升我國在這一新興領域的研究水平。
  • 2020食品質量控制與檢驗技術論壇邀請函
    由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檢驗檢疫技術培訓中心、北京食品學會主辦,杭州奇易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食品質量控制與檢驗技術論壇」將於2020年在12月在北京舉行。   論壇為期兩天,演講涉及食品檢驗和微生物檢測領域,邀請了國內檢驗檢測專家和學者、第三方檢驗實驗室、高校、研究院所等研究人員共同參與研討,論壇面向華北地區第三方檢測機構、企事業單位免費開放,會議規模300人,報名截止到2020年12月15日(會議憑北京健康碼報名,額滿為止)。
  • 食品微生物檢驗方法框架
    微生物學檢驗食品安全標準主要為GB 4789系列。截至2020年8月,現行有效的食品微生物檢驗共有除GB 4789.32、GB 4789.33、GB 4789.37外的GB 4789.1—4789.43共40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