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的提出,是否是人類向天文物理投降的一種概念?

2020-08-29 魅力科技life

地球上,我們感覺不到地球的旋轉,太陽系中我們感覺不到太陽系的旋轉,因為我們身處於其中,以自身為參照物,所以相對被參照的對象,自然是靜止的。可地球、太陽確實是發生旋轉的,甚至是銀河系都是旋轉的。

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天文物理學家其實就已經發現了,星系是高速旋轉的,也就是說,不止地球、太陽系,整個星系甚至是宇宙都是旋轉的,為了證實這個概念,天文物理學家先後做了不少試驗。

廣義相對論中的星系

星系的旋轉和引力有關,而廣義的相對論中提出,物質間的引力是相互作用的。就如同地球一樣,地球和太陽都是處於太陽系中,相對於地球和太陽來說,他們受到的引力是相互作用的,因為太陽引力的作用,地球變成了一個慣性系統的自轉和公轉體系,我們可以把地球引力場等效成一個特殊的慣性系,然後在慣性系裡我就可以使用狹義相對論了。

牛頓的力學就是狹義相對論中的一個慣性體系,牛頓的慣性定律解釋了物體具有慣性作用,同時這也因為參照的對象有關,如果沒有選取參照對象,我們便無從知道物體是否有慣性作用。

狹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中,物體運動時質量會隨著物體運動速度增大而增加(質速關係),同時,空間和時間也會隨著物體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即會發生尺縮效應和鍾慢效應,不過空間和時間在地球上來說,幾乎可以等同於不存在的效應,因為在地球上,狹義相對論只在慣性系中有效,它考慮的是平直時空的問題,不涉及引力。

廣義相對論卻不同,它強調的是一個引力場,是一個關於時間、空間和引力的理論,它指出萬有引力不同於一般的力,而是時空彎曲的幾何效應。

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

廣義相對論中,利用等效原理可以把帶引力的非慣性系轉化成不含引力的慣性系,凡是有引力的地方我都給它加一個自由降落的參考系將引力消除,然後剩下的事情用狹義相對論處理。

簡單來說,這個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物質是如何彎曲的,時空是怎麼運動的。

星系中的引力場

星系的高速旋轉便是時空運動的體現,但讓人疑惑的是,通過天文物理學家通過星系旋轉速度算出的引力數據遠大於星系中所有星體質量所能提供的引力。根據廣義相對論重構的引力意義,在這一數據中卻好像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是廣義相對論錯了?還是我們無法解釋這個宇宙中星系的結構呢?

如果廣義相對論沒錯,引力的概念沒有出現顛覆性的錯誤,那麼這就有一個關鍵性的問題了:宇宙要保證現在這個樣子的存在,所擁有的物質應該是我們所能觀測到的物質的十到二十倍左右。

根據有關資料獲悉,我們觀測到的物質只能提供宇宙所需引力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那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乃至百分之九十五的引力從哪裡提供呢,若存在這種引力,那提供這麼龐大的引力的物質質量又在哪裡呢?

暗物質理論

暗物質,一種不帶電荷,不與電子發生幹擾,有質量,有引力,目前還無法被人類看到、摸到的幽靈物質,這樣的一個概念開始出現在天文物理學中。

從宇宙大爆炸理論開始,人類便認為,宇宙中我們所能看到的物質並非是整個宇宙所含有的物質,因為大爆炸使很多物質量泯滅了,但這些質量並沒有消失,還在宇宙中存在,他們還有質量,有質量便會產生引力,從而為星系旋轉提供引力。

但這樣一來,暗物質這一概念,到目前為止人類都還沒有半點的線索,只能從一個理論中驗證它的存在,相對於天文物理學來說,這更像是一個投降式的概念,只有如此,那些科學家才能心安理得的認為,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其真正的原因是人類還無法解釋這個宇宙中星系的結構。

相關焦點

  • 「暗物質」概念是如何提出的,暗物質到底是什麼
    暗物質的基本性質可以概括為:參與引力相互作用。火星和其他行星是一樣的。中國發射的暗物質衛星「五孔」正在尋找天文觀測,並試圖通過測量宇宙射線中正電子和負電子的比例來尋找暗物質信號。所謂暗物質的「看不見」並不是簡單地用肉眼在可見光中隱形,而是說不管探測到哪一段電磁波,例如紅外線、紫外線和X射線,現在科學家認為暗物質實際上是某種粒子。科學家們已經正式提出了「暗物質」這個術語,我們對暗物質的探測越來越多地是通過所謂的「引力透鏡」來完成的,而引力透鏡是由大量的質量來彎曲光線所引起的。但它們不涉及電磁相互作用。
  • 宇宙是否存在負質量物質,它們會是暗物質和暗能量嗎?
    但你是否有想過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是什麼?現在科學家認為,宇宙中所有可見物質其實只佔有整個宇宙的5%左右,而那95%無法探測的東西被稱為暗物質和暗能量。這個令人驚訝的事實徹底顛覆了「眼見為實」的日常概念。數十年間宇宙學家們一直致力於探測和理解暗物質和暗能量。最近,英國牛津大學的Jamie Farnes博士提出了一種新奇的猜想,也許所有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其實是一種奇特的負質量物質表現形成的。
  • 核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暗物質候選粒子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暗物質是一種在宇宙中大量存在的神秘物質,被認為與常規物質的比例是五比一。但是到目前為止,暗物質從未被直接檢測到。現在,約克大學的核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候選粒子,它可能構成了這種奇怪的物質。
  • 天文名詞:暗物質
    暗物質很有可能是一種(或幾種)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以外的新粒子所構成。對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研究是現代宇宙學和粒子物理的重要課題。2015年11月,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蓋瑞普裡茲奧(Gary Prézeau)以ΛCDM模型模擬銀河系內暗物質流過地球與木星等行星的情形,發現這會使該暗物質流的密度明顯上升(地球:10^{7}倍、木星: 10^{8}倍),並呈現毛髮狀的向外輻射分布結構[6][7]。
  • 暗物質與暗能量
    在此基礎上,產生"膨脹宇宙"的概念和"大爆炸宇宙模型"。二十世紀大量的天文觀測和天體物理研究結果都證實這個模型。 2003年威爾金森微波背景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和斯隆數字巡天(SDSS)天文觀測以其對宇宙學參數的精確測量,進一步強有力地支持了這一模型。這在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物質基本結構的道路上無疑是一個光輝的成就。
  • 暗物質竟能誘導空間擴張:宇宙不是單一膨脹,是向更高維度擴張!
    對於未知,人類對其敬畏但又充滿好奇與探索。宇宙有多大?東漢時期,我國著名天文學家張衡便說過: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關於宇宙的猜想有無數,其中有一種猜想名叫多重宇宙猜想。古人也用一花一世界來形容。宇宙空間到底是怎樣的?其中又有著怎樣的物質?
  • 是否存在暗力量?暗物質11大謎團:暗質子與暗電子結合成暗原子?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上世紀30年代,瑞士天文學家Fritz Zwicky注意到一個遙遠星團中的星系彼此繞行的速度比給定的可見質量的行星要快得多,於是提出了「暗物質」的概念,認為可能是暗物質在引力上拖曳了這些星系的軌跡。
  • 暗物質是什麼?究竟有沒有暗物質?
    暗物質是什麼?究竟有沒有暗物質?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看過《地質災難》這部電影,暗物質自天外之內,頃刻間穿過地球!造成的一系列毀滅性災難,而且明顯還是弱化了暗物質的實力。那麼暗物質到底是什麼?究竟有沒有暗物質?
  • 「人造小太陽」與「悟空」探測器-悟空 暗物質 暗能量 探測器...
    這座由中國科學家建造的核聚變容器叫東方超環,它的原理來源於蘇聯科學家提出的「託卡馬克」概念。  「託卡馬克」在俄語中是由「環形」、「真空」、「磁」、「線圈」幾個詞組合而成。在圈狀的環流器中,等離子體電流和環行線圈產生強磁場,將極高溫等離子狀態的聚變物質約束在環形容器裡,實現聚變反應。
  • 宇宙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發現,人類物理學新紀元的開端
    目前,唐楚鏨先生從暗物質的結構和暗能量的強力測試得出的結果斷言:開發暗物質的團隊以及首領或者元首必將統一全人類,必將統一地球世界,必將開啟全人類的新紀元,必將開創一個全新的人類新時代,必將帶領人類走向宇宙新紀元。唐楚鏨先生還說,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發現,意味著舊物理時代的終結和新物理時代的開端,意味著文明時代即將走向終結,一個全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 科學家提出外星人可能隱藏在暗物質中,或者已經與自然融為一體
    哥倫比亞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Caleb Scharf在Nautilus網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中提出了這個想法。這位科學家還認為,外星人可能組成了宇宙的結構,甚至是構成物理法則本身。》暗物質是科學家對宇宙進行觀測時,推測存在的一種物質。
  • 暗物質又出「模糊暗物質」新概念!天吶,已經有很多種暗物質了
    暖暗物質被認為是冷暗物質一個稍輕和移動更快的版本,而模糊暗物質,一個相對較新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由超輕粒子組成,每個粒子質量約為電子的十億分之一(10^-27)(冷暗物質粒子要重得多,大約是電子質量的10^5倍)。
  • 原始黑洞或能揭示暗物質本質,暗物質的物理性質是什麼?
    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空間探測暗物質粒子的一些情況。從太陽系的邊緣看地球,地球就像一顆太陽裡的浮塵。銀河系裡大概包含了一千億個這樣的太陽,當我們從銀河系裡看太陽的時候,它根本連浮塵都算不上,是一個點。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包括一根棒,兩個大的旋臂,兩個大的旋臂又分了好多小的旋臂。
  • 平心而論目前人類對暗物質和暗能量幾近一無所知
    暗物質這個概念的提出,是基於現有的理論體系,沒法解釋一些天文觀測中的「反牛頓現象」,比如星系彌散速度過高、星系外圍星體旋轉速度高於理論值、觀測背景星系團時的引力透鏡效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各向異性等等。
  • 趣探索:暗物質是物質宇宙的骨架,沒有暗物質就沒有人類文明
    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天體物理學家茨威基第一個提出:宇宙中可見物質遠遠不足以把宇宙連成一片,如果不是存在一種神秘而不可見的物質,星系早就分崩離析。(暗物質概念圖。)物理學家認為暗物質具有以下特點。a,不發光、不發出電磁波、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因此人類無法用光學或電磁監測設備直接「看到」。b,密度小、速度快,難以捕捉。c,宇宙大爆炸時,包括暗物質在內的各種各樣的物質同期產生。d,暗物質貢獻引力且不與物質發生作用,高度穩定,是宇宙絲狀結構的主要支撐者。
  • 沒有暗物質,宇宙根本無法解釋,人類也不會存在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造就(ID:xingshu100),演講者:袁強,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團隊成員暗物質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呢?這要從一個方程講起。
  • 宇宙中是否真的有暗物質?暗物質必須存在
    暗物質,光是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有一種神秘的感覺。
  • 什麼是物質?什麼是暗物質?暗物質的提出有什麼詭異現象?
    也許你會注意到,課堂上,老師們手握粉筆,在黑板上書寫「疑是銀河落九天」時,陽光照射下飄落的粉筆灰;放學後,偌大的操場上,同學們奮力一腳踢向足球後揚起的塵土
  • 數學物理|什麼是暗物質?
    一些懷疑者提醒我們,本法在太陽系只有真正被測試;把它應用在比它大1億倍的尺度上,顯然是一種信仰的飛躍。事實上,以色列物理學家Mordehia Milgrom提出了另一種理論,即引力的減弱程度不像牛頓的理論那麼大。他的理論是可能的,但與宇宙學不太吻合。暗物質本身並沒有什麼難以置信的。為什麼宇宙萬物都要發光?挑戰在於縮小候選人的範圍,並想出策略來發現他們。
  • 大爆炸、暗物質與宇宙的命運
    這個問題困擾了人類千百年的時間。按照目前宇宙物理學的理論,宇宙起源於一場宇宙大爆炸。宇宙的形成是目前人類的終極問題,對於宇宙大爆炸的探索,科學家們是否已經有答案了呢?宇宙是如何膨脹的?宇宙有可能還會再爆炸一次嗎?暗物質又如何被發現?人類是否將會陷入永恆的孤寂?關於宇宙大爆炸,你不知道的,想知道的,盡在《理性派對 新科技發布廳》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