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LED的製造價格成本高很多,大規模量產應該還需要時間

2020-12-06 中國觸控螢幕網

MicroLED的製造價格成本高很多,大規模量產應該還需要時間

作者:未知時間:2020-04-10 來源:中關村在線

    北京時間04月10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儘管OLED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種非常熱門的顯示技術,但顯示行業已經將創新的注意力轉向了下一次重大變革,那就是MicroLED技術。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0/0410/56825.html

MicroLED具有高解析度、低功耗、高亮度、高對比、高色彩飽和度、反應速度快、厚度薄、壽命長等特性,功率消耗量可低至LCD的10%、OLED的50%,是業界期待的下一代顯示技術。

一些國際知名公司,包括三星、蘋果和Facebook的Oculus,都已經開始尋求為未來的產品配備這種技術,並且各種各樣的公司和製造商都已近開始申請各種關於MicroLED技術的專利。

從2018年開始,隨著三星、索尼、友達等大廠陸續推出Micro LED相關概念性產品,業界期待的下一代顯示技術及應用市場正加速成形。

不過,就是這樣一種近乎完美的顯示技術,在最近的一段時間裡仿佛消失了一般。

而且在各大廠商包括電視、手機、顯示器等顯示設備廠商的發布會中,也不見任何蹤影。最多也只是在展會中見到展示機。

那麼,這個號稱取代OLED的MicroLED技術,它的近況如何?未來又將怎樣呢?展開這個話題,有必要為大家首先介紹MicroLED技術到底是什麼。

MicroLED即微型發光二極體,是指高密度集成的LED陣列,陣列中的LED像素點距離在10微米量級,每一個LED像素都能自發光。

它是將傳統的無機LED陣列微小化,每個尺寸在10微米尺寸的LED像素點均可以被獨立的定址、點亮。

簡單的講,可以看作是小間距LED的尺寸進一步縮小至10微米量級。

Micro LED的顯示方式十分直接,將10微米尺度的LED晶片連接到TFT驅動基板上,從而實現對每個晶片放光亮度的精確控制,進而實現圖像顯示。

MicroLED的功率消耗量約為LCD的10%、OLED的50%;與OLED比較,達到同等顯示器亮度,只需要後者10%左右的塗覆面積。

同時亮度能達到OLED的30倍,且解析度可達1500PPI(像素密度),相當於AppleWatch採用OLED面板達到300PPI的5倍之多。

所以,僅從各項數據對比來看,完全有機會取代目前的主流顯示技術。

不過,一定程度上看,一個技術的不成熟,在市場上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其產品造價十分高昂。MicroLED正是如此。

目前MicroLED受到一些瓶頸技術的限制,特別是巨量轉移工藝上,即使業界能夠在有所突破,但要真正提高良率,降低成本,也需要花費時日。

除此之外,Micro LED還有一大難題就是全彩化,發光波長一致性的問題。

此外,MicroLED的整個工藝鏈的完善也非朝日之功,甚至是目前LCD或OLED面板的三到四倍。

毫無疑問,這會讓產品的成本上升不少,甚至還影響整個行業的投資。

畢竟目前很多廠商還在不斷擴大OLED屏幕的生產線。所以,MicroLED的製造價格成本也要高很多,要大規模量產並替代現有產品,應該還需要時間。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你會在CES、IFA等大型電子展會中看到MicroLED的各種身影,但是卻從未見到有哪家廠商真正在市面上開賣這種類型的顯示產品。

不過從長遠來看,高端顯示面板製造商未來一定會將MicroLED作為主要的攻關方向,MicroLED很有可能成為整個顯示行業的最終目標。

觸控螢幕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控螢幕材料、觸控螢幕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控螢幕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裡查看詳細步驟

相關焦點

  • 3D列印的住宅為什麼還不能大規模普及
    只需要10分鐘,配電房牆體的高度就能提升6公分。這個3D列印的配電房建成後將緩解白山村目前供用電緊張情況。印證了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才是好技術。我們再看看國外。這還只是房屋價格,不含土地價格。目前3D列印的房屋受到價格成本高的限制,還不能大規模普及。同時,3D列印建築量產其實還有其他限制因素。3D列印的不足。1.現在的3D列印建築機器都比較大,機器大了,機器本身的製造難度和製作成本都在上升。
  • 國內SiC距離大規模量產還差「東風」吹來
    打開APP 國內SiC距離大規模量產還差「東風」吹來 發表於 2019-06-25 11:14:56 隨著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傳統的
  • 多晶矽專家電話會紀要:顆粒矽還未大規模量產,短期內對行業影響有限
    >亞矽一共有6萬噸規劃,一期3萬噸可能在2022年投產,二期3萬噸還不太好判斷;2、需求情況及供需格局:需求:需求很旺盛,國內預計不會少於50GW,海外也持續增長;組件價格預計下降15%,帶動整個需求,整體裝機量150GW甚至更多,矽片-組件的需求可能達到180GW;供需緊平衡:進口大概10萬噸,合計供給55萬噸,供應180GW整體緊平衡
  • 鍾南山: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還需要時間
    針對近期我國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的問題,鍾南山表示,「這是非常重要的傳染線索,但有很多科學問題沒有解決,病毒的來源是冷鏈、密閉環境,傳播方式是吸入還是接觸?病毒存活的時間有多長?可以引起傳播的外包裝濃度是多少?不知道,這是需要我們做的。」他表示,冷鏈傳播外包裝陽性完全可以分離,測陽性率可以達到50%,在零下20度時,21天還可以看到病毒。
  • 中國首次3D列印汽車量產,價格不到5萬,厲害了我的國!
    該汽車製作商將車款車稱為LSEV,製造僅需大約3天時間,是第一款中國量產型列印汽車。Polymaker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羅曉芳在評論該產品時說,這款車是第一個使用3D列印的「真正」大規模生產項目。「我的意思是說,還有很多其他公司使用3D列印技術生產。但在規模、規模和強度方面,沒有什麼能與XEV相比。」羅曉芳解釋道。
  • 下一代顯示技術MicroLED已在路上
    MicroLED具有高解析度、低功耗、高亮度、高對比、高色彩飽和度、反應速度快、厚度薄、壽命長等特性,功率消耗量可低至LCD的10%、OLED的50%,是業界期待的下一代顯示技術。不過,就是這樣一種近乎完美的顯示技術,在最近的一段時間裡仿佛消失了一般。而且在各大廠商包括電視、手機、顯示器等顯示設備廠商的發布會中,也不見任何蹤影。最多也只是在展會中見到展示機。那麼,這個號稱取代OLED的MicroLED技術,它的近況如何?未來又將怎樣呢?
  • 號稱取代OLED的MicroLED 最近怎麼樣了?
    MicroLED具有高解析度、低功耗、高亮度、高對比、高色彩飽和度、反應速度快、厚度薄、壽命長等特性,功率消耗量可低至LCD的10%、OLED的50%,是業界期待的下一代顯示技術。一些國際知名公司,包括三星、蘋果和Facebook的Oculus,都已經開始尋求為未來的產品配備這種技術,並且各種各樣的公司和製造商都已近開始申請各種關於MicroLED技術的專利。
  • 奔馳研發石墨烯材料的有機電池,大規模量產至少需要15年時間
    這是非常有前途的,我已經在實驗室裡看到了它工作,但估計至少還需要15年的時間才能正式量產。」這種有機的、不含金屬的電池充電速度也很快。這項新技術是在梅賽德斯2039年計劃的背景下討論的,該計劃涉及到公司到2039年實現碳中和。
  • 下一代顯示技術MicroLED什麼時候會出現
    MicroLED具有高解析度、低功耗、高亮度、高對比、高色彩飽和度、反應速度快、厚度薄、壽命長等特性,功率消耗量可低至LCD的10%、OLED的50%,是業界期待的下一代顯示技術。   不過,就是這樣一種近乎完美的顯示技術,在最近的一段時間裡仿佛消失了一般。   而且在各大廠商包括電視、手機、顯示器等顯示設備廠商的發布會中,也不見任何蹤影。最多也只是在展會中見到展示機。
  • MicroLED技術到底是什麼?到底如何取代OLED?
    MicroLED具有高解析度、低功耗、高亮度、高對比、高色彩飽和度、反應速度快、厚度薄、壽命長等特性,功率消耗量可低至LCD的10%、OLED的50%,是業界期待的下一代顯示技術。 一些國際知名公司,包括三星、蘋果和Facebook的Oculus,都已經開始尋求為未來的產品配備這種技術,並且各種各樣的公司和製造商都已近開始申請各種關於MicroLED技術的專利。
  • 星艦普及後,近地衛星發射成本將下降至100元/kg
    現階段,人類進入太空的成本相對來說比較高,以美國已經退役的太空梭為例,其LEO的價格高達2.5萬美元/kg,這種價格註定是和民用脫離的,即使是最強大的美國,其每年的發射太空梭的次數也是以個位數計數,每次的發射費用高達5億美元,而傳統的一次性火箭發射成本也很高,都是以億美元為單位,馬斯克曾說過,每次火箭發射相當於報廢一架波音飛機。
  • 鴻海要在MicroLED反制三星需要加快進度
    三星在OLED面板技術上的領先優勢讓它大賺錢,其實2007年-2008年它與中國臺灣的友達幾乎同時開發出AMOLED面板技術,不過友達在評估後認為該項技術要真正實用需要較長時間而且技術開發難度大因此沒有繼續開發,而三星則憑藉著它的手機業務的支持繼續推進AMOLED面板的技術開發。
  • 乾貨| 揭秘異質結電池量產真實成本!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本文具體內容綜合現有量產廠家與原材料產業鏈成本,數據真實可靠,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能促進HIT電池行業的發展,並且通過大批量產業化爭取早日平價上網。現階段採用PVD方式成膜的企業較多,主要是PVD設備較為成熟,價格便宜,同時設備較為穩定,產能完全可以做到6000pcs以上,德國馮阿登納公司今年已經推出產能8000pcs設備,主要採用直流磁控濺射工藝,部分廠家引入了射頻磁控濺射工藝。同時PVD所使用的的靶材生產企業較多,基本不受專利限制,主要是ITIO受制於日本住友專利。
  • 原子級納米線現可大規模量產
    電子技術對元件尺寸的要求越來越高。晶片足夠小,同樣的設備空間就能獲得更強的計算能力,這對於滿足由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驅動的現代信息技術基礎設施至關重要。隨著設備不斷縮小,連接元件的線路也面臨著同樣的小型化需求。
  • 追求破局,MicroLED靠什麼成為顯示屏的未來?
    不過可以用於大規模規模量產的技術,跟實驗室中的產品原型有很大不同。雖然MicroLED技術目前已經在各種實驗條件中達到了相應的技術指標和特性,不過離進入實際商用階段還有不少的距離。在廠商們公開的信息中,目前只有來自臺灣省的錼創號稱能達到100%的良率,不過目前仍沒推出相應的具體量產面板產品,該技術目前的主要的挑戰還集中在提升製作工藝和降低生產成本上。
  • 原子級納米線現可大規模量產了
    電子技術對元件尺寸的要求越來越高。晶片足夠小,同樣的設備空間就能獲得更強的計算能力,這對於滿足由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驅動的現代信息技術基礎設施至關重要。隨著設備不斷縮小,連接元件的線路也面臨著同樣的小型化需求。
  • 為何日廠從未進入OLED大規模量產階段
    ,北京時間04月21日消息,日媒電子裝置產業新聞3月曾在報導中引述一位不具名的OLED材料廠工程師在數年前受訪時的說法,表示由於日本國內並無對OLED技術研發感興趣的客戶,OLED研發恐無以為繼。這說法也間接說明,日廠的OLED技術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或是少數生產,從未真正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的原因。
  • 各界巨頭寄予厚望 MicroLED靠什麼成為顯示屏的未來
    、高對比度,高刷新率、透明性,支持無縫連接和集成內部傳感器等特點。不過可以用於大規模規模量產的技術,跟實驗室中的產品原型有很大不同。因為MicroLED單元過於微小,直接導致了最終的成本面板上每個單元的表面積大幅增加,這也大幅提高了製造的複雜性和帶來更多潛在問題,在進行量產時要保持高效率的同時,要縮小晶片尺寸並提高晶片設計和製造工藝。
  • 3d列印價格為何這麼高
    因此3d列印的高價格是導致其面世以來廣受阻礙的原因。但是3d列印的高價格也是不得已為之的,以下我將分述幾個方面的原因以說明為什麼3d列印的價格如此高。3d列印的材料有些在自然界中是很少存在的,有些即使存在,也很少運用到普通民眾的生活中,更不可能大規模的運用到3d列印中。
  • 五大計算平臺競逐高階自動駕駛量產,誰是最強晶片?
    自動駕駛系統前裝量產的開發周期大約 2 到 3 年,因此計算平臺廠家都是提前 2 到 3 年提供晶片樣片。整個系統開發完成後,晶片才開始量產。這樣一來,實際上 2023 年後的自動駕駛晶片格局,今天就已經基本確定了。自動駕駛晶片開發成本高昂,且出於對高性能、低功耗的要求,其製造至少需要 7 納米和 5 納米的製程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