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記河大教授、博導、詩人、書法家佟培基

2021-01-16 寶墨樓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記河南大學教授、博導、詩人、書法家佟培基先生

張廷可

河南大學建校105周年時,學校開展「感動河大」人物評選活動,最後確定了23位「感動河大」人物,這是河大歷史上第一次設立此項,我的老師佟培基添列其中,我深為老師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所感動,聽到組委會給佟培基先生的頒獎詞是:從司機到博士生導師,他將人生演繹成一段傳奇。潛心唐詩,自學成才,終成唐詩研究的權威;自我砥礪,嚴於律己,憑著毅力戰勝病魔。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樸素為人,莫能爭美。他的言傳身教深深地激勵著我,我為有這樣的老師感到驕傲和自豪。他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雖然只有高中學歷,但他通過頑強的毅力自學成才卻當上了河南大學的博士生導師,這一步來之不易。

張廷可與佟培基老師書畫筆會合影

一、經歷

佟培基1944年3月出生,滿族,1962年高中畢業後因家境貧寒輟學,後當兵,在部隊上成為一名司機,工作上經常受到上級表彰,連續四年榮獲五好戰士稱號,被北京軍區直屬部隊評為優秀共青團員,曾受到毛主席接見,復員後先後在高壓閥門廠、河南大學繼續開車,其間刻苦自學了古典文學、古代史、古代漢語、哲學、政治經濟學、日語等,並利用業餘時間,系統研究了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生平及作品,寫出《辛棄疾年表》、《歷任職官表》、《稼軒詞輯評》等幾十萬字的手稿。

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工第一黨支部書記、河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書畫院院長、教授、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生導師,河南省教育界書畫家協會名譽主席,《書法導報》顧問,宣和印社顧問,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學術評審委員,河南省政府決策諮詢專家,《全唐五代詩》主編,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著作有《全唐詩重出誤收考》、《孟浩然詩集箋注》、《辛棄疾選集》等,在建黨九十周年大會上被表彰為「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 。

記得早在1977年佟培基就被北京大學著名教授鄧廣銘稱讚,當時他還只是一名青年汽車司機。他刻苦鑽研,成績顯著,在國家級刊物《文史》、《文學遺產》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對唐詩的整理辨偽取得突破性成果,多次獲得河南大學優秀科研獎,出版有《全唐詩簡編》一百三十二萬字(任副主編、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完成了五百餘家詩人作品的編纂,佟培基姓名和生平已被刊入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和《國際名人傳記辭典》以及《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當·代\中·青年社會科學家辭典》等。由於貢獻突出,1982年,他被河南大學破格評定為講師;這一破格不打緊,他似乎又與「破格」有了不解之緣。1986年,他被河南大學破格提拔為副教授;1995年,他被河南大學破格晉升為教授;2002年,他被定為河南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申報博士學位點第一學術帶頭人,獲國務院學位辦批准。如今他是河南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的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恐怕這在全國也為數不多,他還是政協開封市委員會第五、六、七屆政協委員等。

二、書緣

我與培基在不認識的情況下曾有過「書緣」,受家庭的影響,我幼年喜歡書畫,經常到新華書店買一些有關書畫方面的書,1979年,我在新華書店買書時,看到河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陳天然題寫的《書法作品選》中有佟培基的篆書,一下子被他那與眾不同的風格吸引住了,也許是我對篆書情有獨鍾,我就買了一本經常臨習、揣摩,深感培基的字不但功底深厚,而且充滿著意趣和金石氣,從這時起我在觀看書法展覽時就特別注意,每當看到培基作品時,總要長時間駐足觀望,每當在書報雜誌上看到佟培基的字時,我都要剪下來收藏、學習。也許是「緣份」,1980年9月我在河南大學上夜大時有幸認識了佟培基老師,從此與佟老師朝夕相處並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佟老師自幼喜愛書法,主要臨習大盂鼎,毛公鼎、靜簋、石鼓文、張遷碑、景君碑、嶧山碑及漢簡等,每天用功至勤,無論酷暑嚴寒從未間斷,佟老師用筆擅用中鋒,筆酣墨飽,力透紙背,而且剛柔相濟,極見功力和才氣,他的字絕不逞怪弄險,能寓趣美於點畫之中,蘊神情於點畫之外,於平正規矩中見其神採。他對書法藝術,特別是碑帖研究至深,有很多精闢的見解,他認為碑學、帖學都在推動著書法藝術的發展,不應該尊此貶彼,而文字的創始和書法的意象更在碑帖之前,不論那家,各有其長,在學字過程中只要能避其所短,真正把長處學到手,融碑帖於一爐就好。如金文字體,字形大小不一,筆道有粗有細之變化,這是金文字體的本來面目,也就是這種字體的韻味所在之處,必須牢牢把握住,然後再熔鑄自己的風格和特點顯示自己的面貌。佟老師的大篆點畫精到而布局變化多端,能入古出化、遒勁酣暢,整幅婀娜多姿,頗有金石意趣。楷書瘦金而又不完全瘦金,嚴謹端莊為體,用筆流暢,隸書摻入漢簡一氣呵成,足見他能博採眾長取精用弘,在書法上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1984年我曾收藏一幅佟老師篆書條幅,起筆似大篆,收筆如同金文,摻入白石筆意和字形結體,具有疏能走馬,密不透風,縱橫跌宕之勢,觀後令人清新、回味、叫絕。這件作品反映出佟老師凝重博大、雄渾圓潤、質樸無華的個人氣質和完美的藝術修養,1987年書寫的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更具有不同風格的韻律,神完氣足,他的書法能熔古今碑帖於一爐,形成了結體森秀寬博,運筆沉穩之風格。記得一次政協書畫展上,著名書法家桑凡先生曾經對我說:「培基的字得益於孜孜不倦地讀書,有書卷氣,越變越好,雖變亦不離法度,清秀之中寓古樸,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個性。」

記得一次活動,佟老師帶著《楹聯墨跡選集》翻閱,我一看想到了我也是前兩天剛剛在新華書店買到,這種「書緣」邂逅,使我一陣欣喜。佟老師的詩詞令人賞心悅目,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我曾請教佟老師如何作詩和撰聯之事,他對我說,作詩需要廣泛收蓄許多門類的知識,作書也要有十分深邃的藝術內涵,既詩又書就可以在更加廣闊的基礎上提高文化素質,就能夠不斷提高詩書的藝術水平,一席話使我受益匪淺。佟老師用詞牌填寫的對聯「北戴河上浪淘沙,黃鶴樓下滿江紅」很有意思,我很喜歡也很欣賞,曾當面請教,他的詩於他的勤奮鑽研,廣泛涉取,博覽群書是分不開的,能夠欣賞培基老師的作品和詩詞是很高雅的藝術享受。

佟老師之所以能在文學、詩詞、書法有如此高的造詣,一方面固屬天資穎悟,另一方面則得力於後天勤奮。他更注重後者二字。記得一次,培基老師患病住進河大醫院,我曾幾次去探未遇,只見病床上仍有書,醫生、同事勸他,可他一天也沒離開書,也沒閒過,佟老師最放心不下的仍然是課題,論文、學生,在他身上我學到了那種水滴石穿的學習毅力和繩鋸木斷的鑽研精神,使我終身受益,他經常講當過兵的人你就會明白:什麼是紀律?什麼是韌性?什麼是堅持?什麼是至死不悔?他用生命與時間賽跑,終於完成了許多有價值的論著,其事跡及學術成就受到全國總工會的表彰,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曾拍攝專題片在全國放映。

培基老師從事文學專業研究工作,耗去了絕大部分的精力與時間,但他仍堅持臨池,筆耕不輟,他這種對書法藝術執著追求與寸陰是競的學習精神是值得學習的。他在書法藝術天地裡,懷著自己的追求,以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面貌,先後在書壇上取得了一個個可喜的成績。作品曾參加黃河流域十省展,中日書法聯展,國際書法展,廣州中外書法展,榮獲中國現代書畫大賽優秀獎,中華僑光杯書畫展優秀獎,河南科技書展二等獎,河南紀念毛澤東百年書展二等然。作品被刻入四川江油李白紀念館,邙山黃河碑林,孟津王鐸書藝館,朱仙鎮嶽飛廟。書學論著《宋代書法概論》入選全國首屆書學理論會,並收入《宋代文化史》專著,出版有《通用書法教程》(1988年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8年6月開封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聯合舉辦習近平用典書畫展覽,當時有我負責,我邀請佟老師用大篆書寫了《人間正道是滄桑》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懸掛在展覽大廳的中央,市領導、專家學者、廣大讀者無不交口稱讚。

佟老師現在仍然辛勤耕耘,不斷創新,不斷探索,我堅信,再過幾年,佟老師還會有更多的書法作品、學術論著問世,他用心血澆灌、精心培養的「花朵」定會結出一串串的豐收碩果。

相關焦點

  • 河大105歲了!原來這些名人都出自河大,看著看著就哭了
    朱紹侯:人淡如秋菊,筆落成瑰寶六十二年前,他來到河大,從此紮根於此,開始了自己看似平淡卻不平凡的教師生涯。他便是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朱紹侯教授。人淡如秋菊,筆落成瑰寶。先生精於學問,筆耕不輟,著述不斷。
  • 金石為開,玉汝於成,記紅石館創始人劉品之
    原標題:金石為開,玉汝於成,記紅石館創始人劉品之在山東濟南,有這樣一位風度翩翩的雕刻藝術家,未到而立之年,雕工技藝卻驚為天人。參古酌今,傳承經典藝術思想,為熱愛藝術的狂熱粉絲們呈現了一個個視覺盛宴,他就是紅石館創始人—劉品之。
  • 大學時光——河大校長宋純鵬寄語2020級新同學:在河大重塑自己的人生
    前幾天,河大微信朋友圈被河南日報的《烽火壯歌》刷屏,重現了河大八年抗戰的辦學歷史。在炮火連天、顛沛流離的辦學「小長徵」中,河大師生長途奔波,忍飢受凍,甚至獻出生命,但他們依然苦讀不輟、吟誦不絕。有回憶文章這樣描述:你可以看到山坡上,河灘裡,都有讀書的同學;有時雨過初晴的清晨,各種外國語讀音在和蛙鳴爭噪。烽火辦學成為中國抗戰時期高等教育史上一座昂然屹立的豐碑。
  • 港媒:浙大最年輕教授「降職」 27歲博導曇花一現
    浙大原先公布的簡歷,陸盈盈將以27歲之齡任該校教授、博士導師,引起網民廣泛關注。不過,浙大26日緊急澄清「網頁內容有誤」,並將陸盈盈職級修改為特聘研究員。據香港《成報》2月27日報導,一篇名為《浙江大學將現88年教授、博導》的文章近日在微信圈瘋傳,1988年、教授、博士班導師和浙大幾個關鍵字組合,引起內地網友廣泛關注。
  • 北大教授王嶽川被攻擊為「書法騙局」,網友:江湖書法家水平
    王嶽川是中國書法界的名人,是中國最高學府北大的教授,長期作為北大書法研究的帶頭人,加上他口若懸河的演講技巧,其知名度迅速後來者居上,引得了大量的關注,業內人士稱其為天才型書法家,是中國老百姓口中的天之驕子,然而這位「大書法家」今年碰上事情了。
  • 鉤沉|河大博物館:現實版的「昆蟲記」
    說起蝴蝶、蒼蠅、蝗蟲、蜘蛛……想必大家耳熟能詳的是一本科普著作《昆蟲記》,事實上,在河北大學博物館,就有一部觸手可及的「昆蟲記」。朱明生教授(左一)生前帶學生到野外採集標本。張鋒介紹,在昆蟲和蛛形動物研究方面,河北大學動物學科擁有幾位重量級的人物:河北省的第一位中科院院士、著名昆蟲學家印象初教授;河北省自己培養的第一位中科院院士、被譽為「中國蜘蛛研究首席」的著名甲殼動物、蛛形動物學家宋大祥教授;中國蛛形學會原理事長朱明生教授;國內研究擬步甲蟲首屈一指的任國棟教授;最近,著名昆蟲學家、中科院院士康樂擔任了河北大學校長……
  • ...百年河大出新彩 ——訪河南大學學術副校長王學路 -河南大學...
    2019年12月,王學路教授(右)受聘為河南大學「傑出人才」特聘教授王學路,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務院生物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生物科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9年12月受聘為河南大學「傑出人才特區支持計劃」第二層次特聘教授,2020年4月擔任河南大學學術副校長。
  • 顛覆三觀,北大博導教授「腳踏十多隻船」,復旦「妲己」也敗了?
    說到今年的高校可謂是風波一直沒有停歇,先是山大後來有復旦妲己腳踏多隻船,如今又出現了一位北大博士助理教授事件。 畢竟北大作為高等學府,一直以來被視為大學聖地,聚集了來自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學霸,很多人對這所學府充滿了崇敬感,但沒有料想到卻出現了這樣一位道德敗壞的博導教授。
  • 河大鄭大河師大…有你母校沒?
    河大鄭大河師大…有你母校沒?河南高校宣傳片哪家強?河大鄭大河師大…有你母校沒?(2)河大鄭大河師大…有你母校沒?(3)河南高校宣傳片哪家強?河大鄭大河師大…有你母校沒?(4)河大鄭大河師大…有你母校沒?(5)河南高校宣傳片哪家強?河大鄭大河師大…有你母校沒?
  • 博士剛畢業就直聘雙一流高校湖南大學教授、博導,怎麼做到的?
    博士剛畢業就直聘雙一流高校湖南大學教授、博導,怎麼做到的?一、佛系家長,佛系學生,不佛系的成績1990年,李東出生在陝西省商洛市鎮安縣達仁鎮的一戶農家,父母一直在家務農沒有出去打工。 初中階段,李東的學習成績中等,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 北京一假書法家設連環騙局,對老教授施以精神控制騙取錢財
    北京一假書法家設連環騙局,對老教授施以精神控制騙取錢財 周蔚、霍麗娜、杜孝武/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2018-04-24 14:46
  • 網紅教授鄭強:「在我們浙大,博導掃地倒水,沒什麼不得了!」
    在最近的視頻平臺上,一位網紅教授開始引起我的注意。這位教授叫鄭強,是浙江大學的博導、黨委副書記、博士、教授。他說的很多話,都說到我的心坎裡。大學裡的很多教授,很少像鄭強教授如此的接地氣,為學生著想。不知道以後要做什麼,但鄭強教授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我們為什麼要讀大學?
  • 翩翩紫蝶迎春歸——懷念詩人布邁恪教授
    前一陣子詩人布邁恪(Michael Bullock)剛歡慶九十華誕,我還跟他通過電話,為他祝壽。電話裡,我對他說他的力作Colours我已經全部譯畢,中譯書名為《彩夢世界》,七月中就可以出版了。書是交由北京商務印書印行的,出版社對此十分重視,不但用中、英雙語出版,書後附以詩人朗誦的原音CD,而且採取了我的建議,全書用多種彩紙刊印,以反映出原詩色彩繽紛的風貌。
  • 一博導帶47博士,辛苦啦!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教科院教授周光禮新書《中國博士質量調查》在武漢面世。該書通過調查披露了中國當前博士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該書統計顯示,46%的博導同時指導的學生超過7名,最多的高達47名。(8月25日《長江日報》)    「一博導帶47博士」,確實讓人感到震驚。震驚之餘,難免讓人產生「聯想」。
  • 二十世紀十大書法家都有誰?
    1999年,《中國書法》雜誌,組織群眾和專家無記名投票,評選出了「二十世紀十大傑出書法家」。經過專家及群眾的投票評選,2000年8月,中國書法家協會公布了專家組評選的結果。20世紀十大書法家這十人中吳昌碩被譽為詩書畫印「四絕」;林散之作為「當代草聖」是中國畫一代宗師黃賓虹的得意弟子;康有為、于右任、毛澤東、謝無量都是政治人物,同樣多才多藝;沈尹默曾是北大教授,「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之一(本人極其喜愛沈老書法,得益甚多);沙孟海曾任西泠印社社長,西泠書畫院院長,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齊白石自稱:「我的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
  • 「詩人之賦麗以則」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央大學和金陵大學,聚集了一大批能詩擅文、學問淵博的教授,像王伯沆、汪東、吳梅、胡翔冬、汪闢疆、胡小石等先生,他們多出身於晚清民初的士大夫家庭,國學基礎既厚,舊體詩詞亦好,主張知能並重,課餘組織詩社、詞社,每春和景明或秋高氣爽時節,常率弟子登豁蒙樓、遊玄武湖、踏訪牛首等名勝古蹟,飲酒賦詩。風流俊賞,一時傳為美談。    七絕詩的創作最見人才情。
  • 「翰墨凝華——書法家李永斌作品展」在京舉行
    2020年9月19日,在首都北京這個美好的季節裡,在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琉璃廠,翰墨凝華——書法家李永斌作品展在北京汲古閣畫廊隆重舉行。河北省職工書法家協會主席寇學臣書寫對聯祝賀展覽開幕(河北省職工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李建峰代為展示)中國保密協會理論文化分會秘書長李佔宣讀賀信展覽主辦方北京德藝雙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郭若致歡迎詞《中國書法》雜誌社社長助理朱中原致辭《中國應急管理報》黨委書記崔濤致辭中國楹聯學會會長助理、野草詩社常務副社長何小平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