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研究員開發全新生物相容性材料

2020-10-30 洋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我們知道,哪怕經過高溫精心拉直的頭髮一接觸水依然會捲曲起來,這是因為頭髮的形狀記憶,即頭髮的材料特性使它能夠在某些刺激下改變形狀,並在其他刺激下回復到原來的形狀。

受此啟發,研究人員把研究對象轉向了其他材料,比如,紡織品。一個關於紡織品形狀記憶的具有前景的設想是:一件t恤衫,在潮溼的環境下會打開,在乾燥的時候會關閉,可以伸縮到與人的尺寸相當,這也意味著,這將是一件適合所有人的衣服。

現在,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生物相容性材料,這種材料可以3D列印成任何形狀,並通過可逆形狀記憶進行預編程。

這種材料由角蛋白製成的,角蛋白是一種存在於頭髮、指甲和貝殼中的纖維蛋白。從分子結構來看,角蛋白的單鏈排列成一個彈簧狀的結構,稱為α螺旋,而正是α螺旋結構和連接的化學鍵賦予了這種材料強度和形狀記憶能力。

此外,角蛋白其中的兩條鏈條纏繞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稱為螺旋線圈的結構。許多這些捲曲的線圈被組裝成原絲,最終形成大纖維,當一個特定的纖維片被拉伸或重新排列時,纖維被拉伸成一個穩定的結構。纖維保持在這個位置,直到它被觸髮捲回原來的形狀。

為了證明這一過程,研究人員3D列印出各種形狀的角蛋白片。他們用過氧化氫和磷酸一鈉溶液來編程這種材料的永久形狀——當觸發時它總是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此外,一旦設置好角蛋白的形狀記憶,就可以重新編程,並將其塑造成新的形狀。

例如,一個角蛋白片被摺疊成一個複雜的摺紙星作為它的永久形狀。一旦記憶建立起來,研究人員將恆星浸入水中,在水中展開將變得可塑。

研究人員設想了這種新型變形材料的一些有趣用途。他們認為,該材料可以用來製作可定製形狀和罩杯尺寸的胸罩、均碼的t恤衫,或者帶有通風口的衣服,這些衣服可以根據溼氣而打開。通過這種方式,研究人員希望這能幫助解決時尚行業的浪費問題。

這項研究已發表在《自然材料》雜誌上。

原文轉載自:https://3dprint.ofweek.com/2020-09/ART-132105-8140-30456774.html(侵刪)

歡迎各界朋友一起探討3D列印技術!

合作交流微信:A13076794878

QQ:3331819260

相關焦點

  • 潮科技 | 哈佛大學開發出一種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柔性可穿戴傳感器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安全、精確的力和應變傳感器,可以直接連接到手指上進行監測。這種傳感器可以長時間連續工作,幾乎沒有延時地測量力和應變。這是一項可喜的研究成果,因為之前開發的類似器件響應緩慢,並且輸出跟施加的力不能成比例地線性變化。此外,此前採用的導電液如果發生洩漏,並不完全安全。
  • 哈佛大學開發用於智能3D列印織物的形狀記憶材料
    研究人員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工程與應用科學的約翰·保爾森A.學院(SEAS)的創建了一個新的材料,可以3D列印角質成複雜的形狀,並用可逆的形狀記憶預編程。這項新開發的產品在生物工程和智能紡織品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非常適合對具有拉伸強度和複雜幾何變換的強硬水觸發形狀記憶設備進行工程設計。
  • 醫療器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對於長期性植入裝置來說,它們與人體的生物相容性已成為一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採用普通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製作植入式醫療器械,有可能會引起人體排異反應,從而使植入式醫療器械無法正常工作並導致嚴重後果(在臨床上已有先例)。有鑑於此,國外醫療廠商正在大力研製各種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新材料,以此取代傳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用於製作植入式醫療器械產品的零部件。
  • 醫療器械材料生物相容性解析
    對於長期性植入裝置來說,它們與人體的生物相容性已成為一亟待解決的問題。有鑑於此,國外醫療廠商正在大力研製各種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新材料,以此取代傳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用於製作植入式醫療器械產品的零部件。現將國外已研製成功的生物相容性新材料和植入式醫療器械表面處理新技術進行歸納,供國內醫療器械業內人士作參考。
  • 如何製作生物相容性和組織相容性納米材料
    一、聘任儀式時間及地點(一)時間:2017年5月27日13:30(二)地點:中日聯誼醫院10號樓6層第一會議室二、報告會主題如何製作生物相容性和組織相容性納米材料(At the interface of nanotechnology and immunology: How to design
  • 用澱粉構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柔性傳感材料
    最近,廣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廣東省節能環保精細化學品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劉鵬副教授所在團隊以純澱粉為基材,構建了透明柔韌、價格低廉、生物相容性好的柔性傳感材料。廣州大學劉鵬副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廣州大學汪黎明教授和英國華威大學謝豐蔚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廣州大學碩士研究生馬聰和李穎是論文的共同作者。
  • 哈佛大學開發形狀記憶材料
    近年來,形狀記憶材料的應用數量呈指數增長。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可穿戴設備和醫療設備領域的公司都顯示出對可定製聚合物的需求增加,並且比現有聚合物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儘管最近在該領域進行了研究,但是開發一種既可定製又可生物相容的材料仍然是一個挑戰。近期,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3D列印材料,該材料可以預先編程為具有可逆的形狀記憶功能。
  • 烏克蘭成功研發出生物相容性鈦合金植入材料
    烏克蘭國家科學院材料科學研究所成功研發出一種全新鈦基(Ti-Si-Nb)生物相容性合金,這種鈦合金材料的特點是彈性模量低,從而優化與骨材料的相容性。鈦合金材料元素對人體無毒性,在一定程度上對人體有益。     根據烏克蘭國家醫學科學院傷骨科研究所進行的對比試驗結果,這種新型鈦合金材料生物力學相容性比目前廣泛用於醫藥領域的金屬材料(不鏽鋼,鈦合金ВТ6)的性能超過5-20%。烏克蘭國家衛生部、烏克蘭預防毒理學、食品安全和化學品國家科研中心對該種鈦合金材料植入體運用給予積極評價。
  • 哈佛大學開發形狀記憶3D列印材料
    近年來,形狀記憶材料的應用數量呈指數增長。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可穿戴設備和醫療設備領域的公司都顯示出對可定製聚合物的需求增加,並且比現有聚合物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儘管最近在該領域進行了研究,但是開發一種既可定製又可生物相容的材料仍然是一個挑戰。
  • 介孔二氧化矽納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基礎研究和醫學應用研究取得...
    介孔二氧化矽納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基礎研究和醫學應用研究取得進展介孔二氧化矽納米材料是一種具有高比表面積、大孔容、形貌和尺寸可控的新型無機生物材料,近年來它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研究引起了廣泛關注,特別是作為抗癌藥物傳輸體系有望實現臨床應用。
  • 新材料|歐美科學家研製出應變變色生物相容性材料
    新材料|歐美科學家研製出應變變色生物相容性材料 發表時間:2018/4/10
  • 哈佛大學郭俊凌《生物大分子》膠原纖維仿生熱敏止血水凝膠
    【背景介紹】人體的自然止血可以通過止血技術的發展來增強,並且已經開發出許多止血材料,包括基於纖維蛋白的膠或密封劑,沸石粉末,交聯的明膠基質等。基於膠原的止血材料因其優異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和弱抗原性而被廣泛用於止血目的。這些天然存在的有利特性使基於膠原的材料成為控制出血的有前途的解決方案,市場上已經有多種商業產品可用。
  • 生物材料應重點關注生物相容性
    那麼什麼是生物相容性呢?生物相容性是指生命體組織對非存活材料產生合乎要求的反應的一種性能,或者說是生物材料與宿主之間的相互反應及作用的能力,包括組織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近年來,生物相容性的概念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對象不僅為非活性材料,而且也涉及活性材料(組織工程材料)。
  • 科學家開發用於醫療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電池 通過超聲波充電
    沙特的科學家們正在為這一問題提出一種潛在的解決方案,他們開發了一種微型植入式設備,該設備可通過超聲波充電。 多年來,如何使醫用植入物在體內運行仍然是一個問題,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令人興奮的潛在解決方案。可能包括使用無線電波為其供電的MIT系統,使用其他類型的電磁波的斯坦福系統以及使用人體液體進行充電的起搏器。
  • 含鎂多孔支架材料的體外抗菌活性和生物相容性
    聚乳酸:是以乳酸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延展性,但其機械強度不足,且降解後會產生酸性代謝產物,限制了其應用範圍,常與其他一種或多種生物材料複合使用,以增強骨生物活性或生物力學強度。
  • 香奈兒等奢侈服裝品牌喜歡的紡織材料—可3D列印的形狀記憶材料
    aau訊(編輯 盧晶)據外媒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John A. Paulson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從角蛋白中創建了一種新的材料,可以將其3D列印成複雜的形狀,並通過可逆的形狀記憶進行預編程。
  • 哈佛大學郭俊凌《生物大分子》膠原纖維的仿生熱敏可止血的水凝膠
    基於膠原的止血材料因其優異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和弱抗原性而被廣泛用於止血目的。這些天然存在的有利特性使基於膠原的材料成為控制出血的有前途的解決方案,市場上已經有多種商業產品可用。  最近,陝西科技大學講師劉新華/副校長王學川攜手哈佛大學教授郭俊凌等研究人員介紹了一種新型的生物啟發的聚集的膠原蛋白納米纖維為基礎的生物相容性和高效止血水凝膠材料(TS-Gel-Ag-col),它是通過模擬粘液模擬的沙姆,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樹膠素/殼聚糖二醛協同交聯的聚集體的多功能化合物製備的膠原納米纖維裝飾有銀納米顆粒
  • 世界首個「離子電流」電池問世:生物相容性良好!
    導讀最近,美國馬裡蘭大學的工程師們發明了一種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全新電池。這種離子電流電池能夠產生出基於離子的電能,它與人類和其他生物系統所用的電能屬於同一種類型。技術之前,科學家們一直在嘗試搞清楚這個問題:如何讓電池與生物系統具有相容性?他們嘗試將電子電流轉化為離子電流,可是這種方案存在一個問題:電子電流需要達到一定的電壓,才能逾越電子系統和離子系統之間的鴻溝。可是在生物系統中,離子電流需要在非常低的電壓條件下流動。
  • 哈佛大學科學家發明特殊玻璃
    據國外媒體報導,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特殊的玻璃,這種玻璃可以在電流作用下在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之間轉換。
  • 2019「化學材料與生物醫學前沿論壇」在校舉行
    為進一步促進生物醫學與材料科學的交叉融合,由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脊柱脊髓損傷再生修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聯合主辦的「化學材料與生物醫學前沿論壇」於日前圓滿落下帷幕。同濟大學副校長顧祥林,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楊曉傑,人才辦副主任許維等出席了本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