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達加斯加發現的恐龍和翼龍的遠古近親

2020-12-06 北鬥小生

新的研究表明地球上有史以來生活在地球上的一些最大的動物的起源地變小了。

恐龍和會飛的翼龍可能以其驚人的體型而聞名,但一種生活在2.37億年前的馬達加斯加新物種表明,它們起源於非常小的祖先。這隻爬行動物化石名叫Kongonaphon kely,或者叫「小蟲子殺手」,身高只有10釐米(約4英寸)。今天發表在《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對這具化石及其親屬的描述和分析,可能有助於解釋翼龍飛行的起源、翼龍和恐龍皮膚上是否存在「絨毛」以及有關這些動物的其他問題。

北卡羅來納州自然科學博物館古生物學研究館長、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前格斯特納學者克裡斯蒂安·卡默爾說:「人們普遍認為恐龍是巨人。」「但這種新動物非常接近恐龍和翼龍的分化,而且它的體積小得驚人。」

這一「小型化」事件表明恐龍和翼龍起源於非常小的祖先,這對古生物學有重要的意義。例如,孔雀魚牙齒上的磨損表明它吃昆蟲。向食蟲動物的轉變與體型較小有關,這可能有助於早期鳥類的生存,因為它們佔據了一個不同於其他肉食動物的生存領域。

相關焦點

  • 化石群專欄:馬達加斯加·恐龍
    瑪君龍的化石是1895年被試圖從英國人手上收回馬達加斯加的法國士兵發現的。第二年人們將馬軍龍歸為於班龍屬下一種。1955年又發現了一部分新的化石,才有了現在瑪君龍這個名字,指的是其發現地馬達加斯加。但是直到1996年發現了一個保存精美的頭骨之後,人們才對這種恐龍有的更加精確的認識。從那以後,更多的標本使人們了解到瑪君龍近乎完整骨骼的樣貌。
  • 原來,恐龍也有迷你款!而且人家還是祖先...
    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研究中,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北卡羅來納博物館的古生物科學家在馬達加斯加發現了一種令人驚訝的小動物,它們是恐龍的祖先。這種僅僅和咖啡杯差不多大小的動物名字叫Kongonaphon kely(簡稱K. kely),意思是「小蟲子殺手」。
  • 恐龍是由什麼進化來的?科學家:這種生物只有10釐米高
    #恐龍時代#提起恐龍,在我們的印象中都是一個個龐然大物。但是,一塊最新發現的化石表明,恐龍的祖先可能是一種體型極小的動物。這種生物生活在2億3千萬年前。化石顯示,這種生物直立高度可能只有10釐米。科學家們認為,對於這種生物的研究有可能揭開飛行類恐龍的起源之謎。
  • 馬達加斯加巨蛙身披重甲 可能曾吃過小恐龍(圖)
    馬達加斯加「魔鬼蛙」 曾吃小恐龍  國際在線專稿:現今世界上大多數青蛙都是以蝸牛、蚊蟲等小動物為食。美國和英國科學家根據對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發現的一種巨型青蛙化石的研究發現,這種蛙類卻很可能把小恐龍當美餐。
  • 6600萬年前巨型「老鼠」遺骸現身馬達加斯加島,曾與恐龍一起奔跑
    2020-12-20 12:50:01 來源: 譯眼看世界 舉報   科學家們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了哺乳動物族譜中缺失的一環
  • LEGO IDEAS新品 21320 恐龍化石上市!文章最後有彩蛋哦~
    還記得獲得10000票支持,並最終獲得樂高官通過的那款恐龍化石麼,將於2019年11月上市發售!包裝正面:可以看到一共有3個恐龍化石、一個人類骨骼和一名考古學家,還有一個裝著紅色水杯的工具箱,兩個骨頭和一個恐龍蛋化石包裝背面:恐龍化石分別為霸王龍、三角龍和翼龍,而且局部可動原作者初始設計圖:再來對比下原作者LEGO IDEAS ID:Mukkinn的設計稿,恐龍化石一共有5個
  • 恐龍真的滅絕了嗎?地球是否還有恐龍存在
    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恐龍是當之無愧的地球霸主,在地球上生存了幾億年,統治著地球。結果在一次自然災難中讓恐龍從地球上消失的無影無蹤。現在地球上已經看不到恐龍的影子了。但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地球上還存在3種恐龍,分別是剛果恐龍、蛇頸龍、和翼龍。
  • 古生物學家發現這種食肉恐龍兩個月換一口新牙!
    古生物學家發現這種食肉恐龍兩個月換一口新牙!我們人類一生只換一次牙,所以大家對自己的牙齒倍加愛護和珍惜。食肉恐龍就不一樣啦,古生物學家最近的研究證明有一種食肉恐龍兩個月就能將滿嘴的牙換一遍,這換牙頻率真的是逆天啦。
  • 早期的恐龍和史前的海怪居然生的是「軟蛋」
    第一篇論文,由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馬克·諾雷爾與他人共同撰寫,挑戰了恐龍和現代鳥類一樣產下硬殼蛋的傳統假設。古生物學家馬克·諾雷爾解釋說:「人們一直認為恐龍的祖先蛋是硬殼的。在過去的20年裡,我們在世界各地發現了恐龍蛋。
  • 馬達加斯加的考古發現說明了問題
    馬可.波羅遊記中的記載是否真實無法確定,歷史上是否存在如此巨大的鳥類或許並非空穴來風,但以此為藍本的巨鳥故事卻在考古界屢屢被書寫發現。英國廣播電視(BBC)主持人、生物學家戴維.弗雷德裡克.阿滕伯勒於上世紀60年代,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發現了一枚巨蛋蛋殼,腰圍超過了90釐米。
  • 馬達加斯加的考古發現說明了問題
    馬可.波羅遊記中的記載是否真實無法確定,歷史上是否存在如此巨大的鳥類或許並非空穴來風,但以此為藍本的巨鳥故事卻在考古界屢屢被書寫發現。英國廣播電視(BBC)主持人、生物學家戴維.弗雷德裡克.阿滕伯勒於上世紀60年代,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發現了一枚巨蛋蛋殼,腰圍超過了90釐米。
  • 馬達加斯加海岸發現世界罕有的角島鯨
    角島鯨的數量十分稀少,在此之前科學家從未在廣袤的海洋裡發現它們確定的蹤跡,所以角島鯨的全球總數亦無從得知。這種鮮為人知的鯨類於2003年首次出現在科學期刊上,活動範圍為熱帶及亞熱帶水域。 這是人們首次發現有決定性證據及詳細說明的野生角頭鯨,研究員們在本周英國皇家學會的開放科學期刊(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的論文裡這樣描述它「具有覓食和發聲行為,多在馬達加斯加的淺海區域活動。」
  • 美國發現巨蛙化石 魔鬼蛙竟能吞食恐龍
    11月27日消息,來自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古生物學者克勞斯等人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一種巨蛙化石,這種巨蛙重約4.5公斤,40.6釐米長。
  •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的恐龍合照是啥情況?難道恐龍真的還沒滅絕?
    畢竟以人類的衛星科技,但凡在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生活著恐龍,那麼一定逃不過我們的天眼。 也是到了近代,考古學家們開始發掘出恐龍化石之後,才發現原來在地球上曾經生活著這樣的龐然大物,而且他們生存的時間比人類要久遠多了,相比較於人類,恐龍更像是這個地球的主人
  • 化石卵的發現和南極洲的發現,顯示恐龍和海洋爬行動物產卵軟殼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新發現的化石卵顯示,早期恐龍和海洋爬行動物產卵軟殼,就像海龜、蛇和蜥蜴的卵,而不是今天鳥類卵的硬殼。根據周三發表在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隨著時間的推移,恐龍很可能會生硬殼蛋。自然。但是,某些類型恐龍化石記錄中缺少卵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們是軟殼的。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恐龍早期歷史上沒有明確的硬殼恐龍蛋。
  • 這個就是恐龍的祖先?美國出土小個子恐龍,被認為是恐龍的祖先
    然而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龐大的恐龍反而可能起源於一種嬌小的恐龍。根據報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期出現了一篇關於探索恐龍祖先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研究人員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了一種體型十分嬌小的恐龍,並且通過研究認為它很可能就是所有恐龍的祖先。那麼這隻嬌小的恐龍到底是什麼來頭?為什麼研究人員認為它是所有恐龍的祖先?這隻小恐龍是什麼來頭?
  • 現億年前遠古蜘蛛 保存在琥珀中的十大神秘史前發現
    2、遠古羽毛  2011年,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古生物學家賴安-麥凱勒(RyanMcKellar)發現11種包含羽毛的琥珀樣本,有一種被稱為「恐龍絨毛」的羽毛結構,其中一個羽毛樣本包含著規則間距的中空絨絲,直徑大約16微米。很可能是一種遠古鳥類或者是恐龍身體上的羽毛。
  • 加宇涵:發現野人
    發現野人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西北街小學二一班 加宇涵今天,博士研究出了一個時光穿梭機
  • 恐龍滅絕沒那麼簡單,人類爭論100多年,至今沒有定論
    恐龍的滅絕,在6500萬年後受到了另一種生物的密切關注,那就是人類。人類圍繞恐龍滅絕事件進行了上百年的爭論,為恐龍滅絕提出的原因假設超過了100種,除了隕石撞擊外,比較著名的還有地球磁極翻轉,食物中毒,細菌威脅,哺乳動物競爭等,其討論範圍甚至從生物學上升到了天體物理學,地質學,海洋科學等諸多領域。
  • 恐龍滅絕沒那麼簡單,人類爭論100多年,至今沒有定論
    恐龍的滅絕,在6500萬年後受到了另一種生物的密切關注,那就是人類。恐龍的滅絕只是其中一次而已。然而,恐龍和其他滅絕事件中消失的生物都不同,恐龍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家族,目前人類發現的恐龍屬就有350個,它們霸佔了陸地,海洋和天空,然而到了白堊紀末期,因為一個未知的原因,它們都集體從地球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