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名老師問鏡頭前的女孩子「你每天都吃柑子,這樣怎麼吃得飽?家裡有帶飯來嗎?」小女孩搖搖頭,眼睛含著淚水。這樣的視頻一下讓大家覺得「很心疼」,在自媒體時代下這個視頻很快就火起來了,網友們紛紛表示想要幫助這位小女孩。本以為是窮苦人家小姑娘貧寒求學的艱苦故事,但是在相關單位介入調查後卻出現了神反轉。
該女孩兒家庭條件不差,通常會帶盒飯去學校當作午餐,當天她沒有帶盒飯也不願回去吃,於是就出現了這一幕。就是這樣的「誤打誤撞」正好揭示了「後真相時代」下人們對於感情的「消費"。首先我們得明確:這位老師發布這樣一個視頻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博取流量,這是毋庸置疑的,作為一名老師他只是想幫助這位學生,這是值得我們肯定的,但是作為一名老師或者是視頻的傳播者來講,當然存在一定的問題。
如果是該學生的直接老師,那麼對於學生的家庭條件不了解,存在一定意義上的工作失誤,倘若不是直接代課的老師,在並沒有查明的情況下就使用」每天吃柑橘充飢「這樣具有引導性的「文案」是不負責任的,加上小女孩的「助攻」,突然流淚,直接擊垮了受眾的心底。
同樣從這件事不難看出後真相時代下的一個現狀:就是通過消費感情博取同情,賺取流量。經常在一些選秀節目上,一些選手編造身世以博取導師同情從而通過選拔;還有一些網紅通過「賣慘」或者真實的表演慘從而獲得流量。我極其討厭的一個網紅,曾經大鵬老師「帶」過他,最後還是「淪落」到某些平臺自導自演一些「慘劇」等等取得關注。當然他和本質上的消費感情還是存在一定的不同的,只是在某些方面上更加「浮誇」的演繹了這一現象。
這些「賣慘」的悲情短視頻藉機消費感情收割流量,當然這背後還存在著某種利益牽扯。利用人性的弱點割韭菜,實在是讓人生氣,後真相時代下的這一現象越來越突出,「狼來了」的故事多了,也就消解了大家的信任,如同現實中乞討的,越來越難以讓人伸出幫助的手,因為消耗殆盡的就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