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現轄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高明區和三水區,全市總面積3797.72平方公裡。佛山是粵劇的發源地,嶺南文化分支廣府文化發源地和興盛地之一。這裡人才輩出,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佛山市歷史上知名的幾個人物,你都知道哪些呢?
第一位:康有為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遊存叟、天遊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籤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第二位:何衍璇
何衍璇(1902-1971)名剛。廣東佛山高明人。早年在上海讀書。1925年畢業於法國裡昂大學,獲數學碩士學位。回國後任上海大夏大學教授。1926年後任中山大學教授、數學系主任、理學院院長等。廣州淪陷後,隨中山大學遷往雲南,致力於數學教學與研究,成就卓著。1946年被聯合國選為世界名人,事載《美國百科叢書》。建國後,與華羅庚、周培源等籌建雲南大學,任教授、理學院院長,代理校長等。著有《解析幾何》、《徽積概要》、《整數論》、《置換論》等。
第三位:關肇直
關肇直(1919-1982),廣東省南海縣人,數學家,系統與控制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現代控制理論的開拓者與傳播人,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長。關肇直1941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數學系,1947年赴法留學,師從大數學家、一般拓樸學和泛函分析的奠基人M·弗雷歇(Frechet)院士研究泛函分析,1949年新中國成立,他中斷學業,回到祖國,回國後即和別的同志一起協助郭沫若進行組建中國科學院的籌備工作,1952年參加籌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的工作,1979年參與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的創建,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2年11月12日在北京逝世。
這三位名人就介紹到這裡了,歡迎留言,並參與討論,本文排名不分先後,文章素材均來源網絡#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