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龍宮和Bennu上發現的奇怪而明亮的東西,究竟是什麼?

2020-09-23 ALENG的自媒體

【ALENG 自媒體】9月22日晚間自媒體專稿,今年12月,日本宇航局的隼鳥2號(Hayabusa2)太空飛行器,將攜帶來自小行星龍宮(Ryugu)的土壤樣本返回地球,屆時,科學家有望揭開關於小行星龍宮上一系列謎之難題,不過,在此之前,通過對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採集的數據進行的研究,也有了新的進展:日前,科學家對在小行星龍宮上發現的奇怪而明亮的物質進行了分析,現在,初步的結論出來了。

小行星龍宮上發現奇怪而明亮的物質

龍宮(Ryugu)是一個直徑約為900米的碳質小行星,其正式的天文學編號為1999 JU3。龍宮的表面返照率極低,幾乎就是黑乎乎的一個「黑疙瘩 」。2018年,日本宇航局的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抵達小行星龍宮軌道,對其開展科學研究,研究的項目,包括地形測繪、著陸器登陸、樣本採集以及返回地球,目前,該太空飛行器已經完成了樣本採集工作,正在返回地球的途中,預計,隼鳥2號將在2020年12月間在澳大利亞降落。

儘管龍宮表面看起來漆黑一團,不過,隼鳥2號傳回的照片卻顯示了一些顯著不同的東西,那就是龍宮表面一些非常明亮的巖石物質。其返照率要比整個龍宮表面的返照率高1.5倍以上,表面其組成成分顯著不同,為此,科學家懷疑,這些明亮的物質可能不是小行星龍宮本身所具有的,而是來自於其他天體。

這些奇怪而明亮的物質究竟是什麼?它們來自於哪裡?

為了揭開這些明亮物質的真實身份,一個由西班牙拉古納大學(University of La Laguna)的行星科學家Eri Tatsumi領導的科研團隊,對隼鳥2號採集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後認為,這些明亮而奇怪的物質,很可能是在小行星龍宮形成之後才通過某種形式到達龍宮表面的。

Tatsumi和她的同事分析了這些巖石的大小和數量,最終得出結論:這些明亮的物質是在一次天體撞擊中落在龍宮表面的,當時,撞擊龍宮的小行星直徑可能超過23米,而撞擊產生的碎塊可能數量超過了10000塊。但是後來的研究結論又發現,如果被一個直徑超過23米的小行星撞擊,龍宮很可能會分崩離析,因此,合理的推測是:小行星龍宮是在多次小規模的撞擊中保留了一些來自於其他天體的明亮物質的,而這些天體的體積,要比龍宮小得多。

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出,儘管浩瀚無垠的宇宙空間看起來空空蕩蕩,但是事實上,置身其中的天體在億萬年歷史中大都遭受了災難般的碰撞事件,這種碰撞事件,甚至就連小行星龍宮這樣直徑僅為900米的天體都無法倖免,更遑論像地球這樣的龐然大物了。

家已經知道,大約6000萬年前,一個直徑超過1公裡的小行星撞上地球,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導致當時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恐龍滅絕,而令人擔憂的是,科學家已經確信,這種可能導致物種滅絕的大規模天體撞擊事件,儘管不會頻繁發生,但是今後一定還會發生。對於人類文明來說,以目前的科技發展水平,尚難以在這種大規模的撞擊事件中倖免,而這正是已故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生前所擔心的事。

霍金生前曾經認為,按照概率來講,人類文明很可能會在類似的小行星撞擊事件中毀滅,為此,人類應該及早做好準備,在這些毀滅性的撞擊事件發生之前,將人類變成跨行星物種,而這也正是矽谷大俠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所作的事情:他希望在2030年代中期開始,在火星上建造一個擁有100萬常住人口的殖民城市,從而實現將人類變成一個跨行星物種的目標,以應對未來各種可能會發生的災難和危機。

相關焦點

  • 小行星龍宮和Bennu上發現的奇怪而明亮的東西,究竟是什麼?
    【ALENG 自媒體】9月22日晚間自媒體專稿,今年12月,日本宇航局的隼鳥2號(Hayabusa2)太空飛行器,將攜帶來自小行星龍宮(Ryugu)的土壤樣本返回地球,屆時,科學家有望揭開關於小行星龍宮上一系列謎之難題,不過,在此之前,通過對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採集的數據進行的研究,也有了新的進展:日前,科學家對在小行星龍宮上發現的奇怪而明亮的物質進行了分析
  • 小行星龍宮上奇怪而明亮的東西是什麼?科學家可能知道答案了
    :日前,科學家對在小行星龍宮上發現的奇怪而明亮的物質進行了分析,現在,初步的結論出來了。小行星龍宮上發現奇怪而明亮的物質龍宮(Ryugu)是一個直徑約為900米的碳質小行星,其正式的天文學編號為1999 JU3。龍宮的表面返照率極低,幾乎就是黑乎乎的一個「黑疙瘩」。
  • 日本探測器發現小行星「龍宮」身上有個非常奇怪的特點
    「龍宮」。JAXA日本的「隼鳥2號」探測器2018年向鑽石形的小行星「龍宮」丟下了三枚著陸器,並帶走了一小撮物質樣本。科學家通過其中一枚著陸器拍攝的照片發現,「龍宮」的特點和預期不太一樣。其表面竟然十分「乾淨」,幾乎「一塵不染」(當然也不是一點塵埃也沒有,而是不像月球表面那樣有厚厚的一層)。
  • 科學家意外發現,小行星龍宮上居然一塵不染,誰在幫它清理灰塵?
    【ALENG 自媒體】8月23日晚間自媒體專稿,日本宇航局的隼鳥2號探測器已經在小行星龍宮上進行了近10個月的科學研究,雖然該探測器已經對這個黑不溜秋的傢伙進行了全身掃描,基本上弄清了龍宮上的地形和地貌,但是最近的一個偶然發現卻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關注:小行星龍宮上居然一塵不染,好像非常乾淨整潔,沒有一點灰塵,那麼,是誰在3億公裡外幫助這個碳一樣黑的小行星
  • 龍宮小行星探測:尋找太陽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的密碼
    龍宮於1999年被發現,由美國宇航局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LINEAR)項目發現。根據日本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的考察結果,龍宮是一個直徑約900米的小行星,外形像鑽石,7.6小時自轉一周,474天繞太陽公轉一周。龍宮公轉的運動軌跡 照片顯示,龍宮小行星外觀近乎全黑,被認為這或許是由於龍宮富含大量碳元素所致。
  • 研究發現:奇怪的明亮巖石揭示了太空巖石起源背後的災難
    小行星墜毀的閃亮線索。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太陽系中最黑暗的小行星之一上的閃閃發光的巨石可能揭示了太空巖石起源背後的災難性撞擊。近地小行星絲川,本努和龍古都是散亂的瓦礫堆,它們由它們的共同重力保持在一起。它們很可能是在碰撞將其母體破碎成許多碎片之後形成的。
  • 小行星紅色物質之謎——日本探測器著陸「龍宮」的瞬間
    這顆有潛在危險的近地小行星被人類稱之為「Ryugu」(龍宮),彼時它正在一個穿過地球和火星軌道,圍繞太陽運行周期為16個月的橢圓軌道上。探測器早期觀察顯示兩種顏色不同的物質構成了「龍宮」的表面,其中一種有點紅色,另一種則有點藍。但科學家還無法預測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小行星表面這種奇怪的顏色差異。隨著「隼鳥2號」著陸到小行星上,它自帶的相機也捕捉到了採樣過程的諸多細節,展示了探測器從「龍宮」上採樣的過程中對小行星表面造成的幹擾。
  • 價值800億美元的「龍宮小行星」或將揭曉太陽系起源
    最新拍攝的龍宮小行星照片顯示了一個奇怪的外形,這可能使著陸小行星表面比之前JAXA工程師們所預測的更加困難。隼鳥2號項目主管津田雄一(Yuichi Tsuda)博士稱,從遠處觀看,龍宮小行星最初是一個圓形,後來又逐漸變成方形,然後變成螢石的美麗形狀,螢石在日本也被稱為「螢火蟲石」,同時,龍宮小行星的外形也頗似一枚鑽石。
  • 對小行星龍宮的人工探索的初步發現
    2020年3月20日,作者:Bob Yirka,Phys.org信用:JAXA遍布日本多個機構的一大批研究人員通過在其表面發射銅球揭示了小行星龍宮的年齡和其他特徵。該小組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中描述了他們迄今為止在模仿隕石坑形成條件方面所學到的東西。
  • 日本在小行星「龍宮」上發現較新巖石 命名其為「龍女」
    日本在小行星「龍宮」上發現較新巖石 命名其為「龍女」據日本共同社10月28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等的團隊通過探測器「隼鳥2號」的觀測發現,位於小行星「龍宮」南極的巨大巖石表面與其他部分相比,暴露在太空的時間較短,可能比較新。
  • NASA的OSIRIS-REx飛船在Bennu小行星上成功著陸
    構想中NASA的OSIRIS-REx飛船在Bennu小行星收集樣本Credit: NASA/Goddard/University of Arizona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的飛船史上首次成功地在一顆名為「Bennu」的小行星上短暫著陸,並採集了其表面的一些巖石和灰塵
  • NASA在小行星Bennu上發現可能來自小行星灶神星的塊狀物
    ▼ 小行星Bennu是美國宇航局(NASA)Osiris-Rex 任務的主題,而其似乎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紀念品」。在一個宇宙「CSI」的案例中,研究人員已經追蹤到Bennu表面的一些明亮巨石的來源,是一顆名為灶神星的不同小行星。
  • 隼鳥2號的小行星龍宮之旅·彩色「龍宮」是什麼鬼?
    一點簡單的前情提要:2014年12月3日,日本JAXA隼鳥2號探測器發射,2018年6月27日抵達小行星「龍宮」,開始了長達一年半的伴飛探測,其間順利完成了兩次著陸採樣[1]。兩次著陸採樣點TD1和TD2的位置。
  • NASA在Bennu上發現可能來自小行星灶神星的塊狀物
    據外媒CNET報導,小行星Bennu是美國宇航局(NASA)Osiris-Rex 任務的主題,而其似乎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紀念品」。在一個宇宙「CSI」的案例中, 研究人員已經追蹤到Bennu表面的一些明亮巨石的來源,是一顆名為灶神星的不同小行星。
  • 小行星「龍宮」上新發現人造隕石坑
    中新網5月10日電據日媒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9日宣布,除了探測器「隼鳥2號」4月全球首次在小行星「龍宮」表面製造的人造隕石坑之外,還發現形成了10個左右直徑約1米的比較小的人造隕石坑。據稱這些隕石坑是在上空爆炸的碰撞裝置的碎片衝擊地表而形成。
  • 「龍宮」小行星為何缺水?
    兩年前,日本隼鳥2號宇宙飛船在小行星「龍宮」附近飛行時拍下了這張照片。後來,飛船將小行星的巖石樣本帶回了地球。 上個月,日本的「隼鳥二號」飛船帶回了在近地小行星「龍宮」(Ryugu)上收集的巖石樣本。雖然樣本分析任務才剛剛啟動,研究人員已經開始嘗試通過飛船上其他儀器的數據揭示「龍宮」的歷史細節。phys.org網站當地時間1月5日報導,研究人員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中發文,解釋了「龍宮」為何不像其他小行星一樣富含水分——「龍宮」的遠古母體很可能在其形成之前的某次加熱事件中已經丟失水分,因而使得「龍宮」比預期更乾燥。
  • 在進行了人工射擊之後,日本在龍宮小行星發現了什麼?
    在進行了人工射擊之後,日本在龍宮小行星發現了什麼?來源:JAXA在向Ryugu小行星表面發射了一個銅球之後,近日,與日本多家機構進行合作的一個大型研究團隊揭示了Ryugu小行星的年齡和其他特徵。
  • 小行星龍宮極度缺水,隼鳥2將炮轟龍宮
    而日本的科學家,卻避開了登月這個熱門路線,選擇比較冷門的小行星帶的探測,隼鳥2探測器成功捕捉到了小行星龍宮,這則消息引起了國際天文界的高度關注。地球的水源到底從哪裡來的?按照科學家們制定的宇宙模型,地球上的水資源,絕大部分來自於小行星帶,那些逃離正常軌道的小行星和彗星,攜帶的大量水汽撞向地球,從而給地球帶來了充足的水源,這個為地球補水的理論,在科學界一直有著廣泛的共識。
  • 日本深空探測發現「龍宮」小行星存在含水礦物質
    (觀察者網訊)日本深空探測器「隼鳥2號」自2月起一直在小行星「龍宮」上開展探測活動,根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目前公布的探測結果顯示,「龍宮」內部存在含水礦物質。 據日本放鬆協會(NHK)3月20日消息,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東京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利用兩個月的時間,從「隼鳥2號」向「龍宮」表面照射紅外線,對「龍宮」上巖石的成分進行了調查。調查後發現巖石出現了內部有水成分存在時特有的反應。
  • 日本探測器在小行星「龍宮」上製造撞擊坑
    新華社東京4月5日電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5日發布消息說,小行星探測器隼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