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NG 自媒體】9月22日晚間自媒體專稿,今年12月,日本宇航局的隼鳥2號(Hayabusa2)太空飛行器,將攜帶來自小行星龍宮(Ryugu)的土壤樣本返回地球,屆時,科學家有望揭開關於小行星龍宮上一系列謎之難題,不過,在此之前,通過對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採集的數據進行的研究,也有了新的進展:日前,科學家對在小行星龍宮上發現的奇怪而明亮的物質進行了分析,現在,初步的結論出來了。
龍宮(Ryugu)是一個直徑約為900米的碳質小行星,其正式的天文學編號為1999 JU3。龍宮的表面返照率極低,幾乎就是黑乎乎的一個「黑疙瘩 」。2018年,日本宇航局的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抵達小行星龍宮軌道,對其開展科學研究,研究的項目,包括地形測繪、著陸器登陸、樣本採集以及返回地球,目前,該太空飛行器已經完成了樣本採集工作,正在返回地球的途中,預計,隼鳥2號將在2020年12月間在澳大利亞降落。
儘管龍宮表面看起來漆黑一團,不過,隼鳥2號傳回的照片卻顯示了一些顯著不同的東西,那就是龍宮表面一些非常明亮的巖石物質。其返照率要比整個龍宮表面的返照率高1.5倍以上,表面其組成成分顯著不同,為此,科學家懷疑,這些明亮的物質可能不是小行星龍宮本身所具有的,而是來自於其他天體。
為了揭開這些明亮物質的真實身份,一個由西班牙拉古納大學(University of La Laguna)的行星科學家Eri Tatsumi領導的科研團隊,對隼鳥2號採集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後認為,這些明亮而奇怪的物質,很可能是在小行星龍宮形成之後才通過某種形式到達龍宮表面的。
Tatsumi和她的同事分析了這些巖石的大小和數量,最終得出結論:這些明亮的物質是在一次天體撞擊中落在龍宮表面的,當時,撞擊龍宮的小行星直徑可能超過23米,而撞擊產生的碎塊可能數量超過了10000塊。但是後來的研究結論又發現,如果被一個直徑超過23米的小行星撞擊,龍宮很可能會分崩離析,因此,合理的推測是:小行星龍宮是在多次小規模的撞擊中保留了一些來自於其他天體的明亮物質的,而這些天體的體積,要比龍宮小得多。
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出,儘管浩瀚無垠的宇宙空間看起來空空蕩蕩,但是事實上,置身其中的天體在億萬年歷史中大都遭受了災難般的碰撞事件,這種碰撞事件,甚至就連小行星龍宮這樣直徑僅為900米的天體都無法倖免,更遑論像地球這樣的龐然大物了。
家已經知道,大約6000萬年前,一個直徑超過1公裡的小行星撞上地球,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導致當時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恐龍滅絕,而令人擔憂的是,科學家已經確信,這種可能導致物種滅絕的大規模天體撞擊事件,儘管不會頻繁發生,但是今後一定還會發生。對於人類文明來說,以目前的科技發展水平,尚難以在這種大規模的撞擊事件中倖免,而這正是已故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生前所擔心的事。
霍金生前曾經認為,按照概率來講,人類文明很可能會在類似的小行星撞擊事件中毀滅,為此,人類應該及早做好準備,在這些毀滅性的撞擊事件發生之前,將人類變成跨行星物種,而這也正是矽谷大俠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所作的事情:他希望在2030年代中期開始,在火星上建造一個擁有100萬常住人口的殖民城市,從而實現將人類變成一個跨行星物種的目標,以應對未來各種可能會發生的災難和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