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SA在小行星Bennu上發現可能來自小行星灶神星的塊狀物
▼ 小行星Bennu是美國宇航局(NASA)Osiris-Rex 任務的主題,而其似乎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紀念品」。在一個宇宙「CSI」的案例中,研究人員已經追蹤到Bennu表面的一些明亮巨石的來源,是一顆名為灶神星的不同小行星。
-
小行星Bennu表面發現可能來自灶神星的隕石
Bennu表面發現可能來自灶神星的隕石(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CNET報導,小行星Bennu是美國宇航局(NASA)Osiris-Rex 任務的主題,而其似乎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紀念品」。
-
NASA的OSIRIS-REx飛船在Bennu小行星上成功著陸
構想中NASA的OSIRIS-REx飛船在Bennu小行星收集樣本Credit: NASA/Goddard/University of Arizona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的飛船史上首次成功地在一顆名為「Bennu」的小行星上短暫著陸,並採集了其表面的一些巖石和灰塵
-
來自灶神星的隕石HED
,小行星序號為4 Vesta,又稱第4號小行星,是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平均直徑525千米(326英裡),是德國天文學家海因裡希·歐伯斯在1807年3月29日發現,以羅馬神話中家和壁爐的女神Vesta命名,Vesta是古代義大利的管理爐灶和火種的女神,相當於希臘神話中的赫斯提亞,是炊事人員、磨坊工人、麵包師的保護神。
-
來自大型小行星灶神星的隕石揭示太陽系在數十億年中所經歷的動蕩
來自大型小行星灶神星的隕石揭示太陽系在數十億年中所經歷的動蕩(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BGR報導,科學家研究了來自大型小行星灶神星的隕石,發現了一個被稱為後期重轟炸的事件發生的證據,這與科學家此前認為的不同。
-
太陽系小行星帶三傑:灶神星、智神星和婚神星
小行星帶是位於太陽系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一個小行星密集分布的區域,科學家估計在這一區域小行星的數量可能超過50萬顆,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12萬顆的小行星進行了編號。目前太陽系內發現的小行星,有超過98.5%都發現於此區域。
-
最易被忽略的小行星—灶神星
因此,本命盤中灶神星的第一大作用就是可以看出我們最具有奉獻精神且甘願為其獻身的人生領域。例如,灶神星位於第五宮的人能真正做到為愛情捨棄一切,灶神星位於第九宮的人甘願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做出犧牲,而灶神星位於第十二宮的人都具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
-
NASA:巖石小行星Bennu還是另一顆小行星碎片的家園
據外媒報導,NASA日前發布了其OSIRI-REx任務的最新進展,其中包括一艘太空飛行器正近距離圍繞多巖石小行星Bennu運行的新發現。該機構指出,Bennu是一顆由來自其他太空巖石的碎石組成的小行星,它是發生在過去的大碰撞而產生的結果。
-
科學網—NASA呈上灶神星3D大片
美國宇航局(NASA)剛剛製作了一部3D電影,凸顯了灶神星的一些最神秘的特徵,其中包括一座高大的山脊,以及深槽環繞的赤道。 這些圖像採集自今年7月至8月,當時NASA的「黎明號」探測器正在接近灶神星,並隨後在距離小行星表面2700千米的高度環繞其運行。
-
美國飛船在小行星上發現「外星物質」,呈銀白色,或來自其它星球
而現在,NASA專家確認:美國OSIRIS-REx號飛船已經在本努表面發現了一種銀白色異常的「外星物質」,懷疑可能來自其它星球。,直徑約525公裡,它是天文學家海因裡希·歐伯斯在1807年3月29日發現,以羅馬神話中女神Vesta來命名,中文翻譯為灶神星。
-
美國NASA探測小行星本努 獲意外發現
美國宇航局(NASA)的歐西裡斯號(OSIRIS-REx)探測器已經繞著小行星本努(Bennu)飛行了幾個月,除了觀察它的地表成分,也在找機會從上面取到樣品進行分析,檢驗探測器的分析能力。NASA最近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本努表面具有一些來自另一顆小行星灶神星(Vesta)的碎片。灶神星是太陽系內最大的小行星之一,平均直徑525公裡。人們最快的猜測認為,這是它在某個時候和灶神星撞擊後在表面留下的。
-
小行星——灶神星,穀神星,智神星
灶神星落入白羊座 能夠極度融入自我,一切的動機來自於內在,有很高的獨立性,不喜歡被指使、掌握。 灶神星落入雙子座 藉由文字資訊的傳遞來展現能量,應多加利用網路及合作的關係。容易太理性化。溝通時,需注意人際關係上的和諧,容易用語或用字上感性不足。
-
NASA推出灶神星探索網頁工具
據外媒報導,日前,NASA在Google Earth上推出了一個全新的網頁工具--Vesta Trek,用戶可在上邊探索灶神星。
-
灶神星隕石特徵
隕石中的高壓礦物幾乎都是天體撞擊的產物,它們主要發現於普通球粒隕石、火星隕石和月球隕石。這與這些隕石母體表面存在大量撞擊坑一致。令人費解的是,在近1700塊灶神星隕石中卻極少有高壓礦物報導,只有日本學者於2014年在一塊灶神星隕石發現了二氧化矽的高壓相(柯石英和斯石英)。這樣的發現頻率與灶神星表面存在大大小小的撞擊坑極為不符。
-
同位素分析再現灶神星幾十億年前「受創」史
2011年7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黎明」號探測器抵達灶神星,發現其形狀十分奇特——它的南半球地殼異常厚,且南極存在兩個巨大的撞擊坑。最近,一個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重構了一段灶神星的演化歷史,認為是撞擊造就了灶神星奇特的形狀。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上。
-
NASA在本努小行星上發現獨特巖石 曾有水流經其表面留下...
研究人員還指出,他們懷疑從小行星上送回地球的樣本可能不同於我們在地球上收集的任何隕石樣本。其中一篇論文是由美國宇航局下屬機構戈達德(NASA Goddard)的艾米·西蒙(Amy Simon)撰寫的,她發現了在本努星球表面廣泛存在碳和有機物質的證據。這些物質是在布滿小行星表面巖石的脈絡中發現的,它們是由更大的、長期被摧毀的天體上自由流動的水形成的,正是這些水創造了本努小行星的面貌。研究小組表示,這是首次在近地小行星上確認發現了這些生命的基石。
-
明天看灶神星衝日
今報訊(記者時海波)明天,被稱為「灶神」的一顆小行星將進行「衝日」表演,大家藉助雙目望遠鏡或小型天文望遠鏡,可目睹這一天文景觀。此後20天內,人們仍可覓其芳蹤。 「衝日」是一個天文學術語,它是指地球軌道之外的星體運轉到與太陽和地球成直線時的現象,也即「衝日」之時。
-
「黎明號」新發現:穀神星上的鹽水遺蹟
,這意味著人類揭開了小行星帶中兩顆最大天體一一穀神星和灶神星的神秘面紗。 01 小行星帶的主角——穀神星 穀神星是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小行星帶上最大的天體,一度被誤認為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
-
灶神星和穀神星的隕石坑幫了大忙,揭示出重要線索
對於每一個階段,團隊模擬木星如何影響太陽系內外的小行星和彗星的軌道,以及他們被移動到與灶神星或穀神星碰撞路徑上的可能性。「我們發現木星的發展階段對撞擊速度和潛在撞擊源產生了很大影響」,研究團隊的迭戈·特立尼(Diego Turrini)博士說到,「當木星的核心接近臨界質量石,它會導致灶神星和穀神星周圍運行的小型巖石體低速碰撞的急劇增加,從而導緻密集均勻的隕石坑分布模式。這些「低速碰撞可以幫助灶神星和穀神星聚集質量。
-
庫克群島2018年鑲藍色玻璃灶神星HED隕石3盎司銀幣
作為庫克3盎司的第三枚隕石銀幣,庫克群島在2018年設計了鑲藍色玻璃灶神星HED隕石3盎司銀幣,繼續採用仿古工藝,濾鏡形式,超高浮雕,由於鑲嵌灶神星HED隕石,所以鏤空了代表灶神星的藍色玻璃鑲嵌,藍玻璃上有猶如灶神星圖案,猶如在藍色的宇宙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