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理,探究求真
浙江大學物理學系
秉承「求是創新」的校訓精神
與「格物致理」的系訓精神,
緊緊圍繞學校「雙一流」發展建設的目標
倡導老師做「王淦昌式」的好老師,
培養「程開甲式」的卓越學子。
點擊下面的視頻,
看看最真實的物理學系吧~
浙江大學物理學系強基計劃宣傳視頻
(建議使用Wi-Fi觀看哦~)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
基本情況
專業簡介
浙江大學物理學專業起源於1897年求是書院「格物」必修課,1928年正式設立物理學專業。物理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入選教育部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同時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理科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工科基礎課程物理教學基地。2019年入選教育部「雙萬計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物理學科建有國家首批理論物理專業博士點、物理學專業國家一級學科博士點、理論物理和凝聚態物理兩個國家重點學科。學科整體進入世界學術機構前1%,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為A類學科。王淦昌(兩彈一星元勳)、程開甲(兩彈一星元勳)、李政道、吳健雄、唐孝威、賀賢土等一大批具有世界聲譽的物理學家和傑出社會影響力的知名人士先後在此學習和工作過。
從浙江大學物理學系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傑出的物理學者,曾經在系工作學習過的院士校友共計二十人。其中恢復高考後,畢業生陳仙輝、景益鵬、羅民興、馬餘剛、王建宇等5人當選為中科院院士。
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中高層次人才佔比三分之一以上,其中中科院院士5人(含雙聘院士兩位)、長江教授7人、國家傑青10人、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首席6人(含青年2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9人。
師資隊伍呈現小而精、國際化、結構合理、基層組織健全、教學團隊活躍、外聘師資高端等特點。現有專任教師86位,其中正高職稱67人,獲得博士學位84人,45周歲以下師資35人,全職外籍師資5人,外籍非華裔師資5人。
近年來共獲國際學術大獎4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4項(含參與)、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1項、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和二等獎3項;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360項;五年間共發表包括Nature、Science、PRL等SCI論文1000餘篇。
教學及科研條件資源平臺
在「做王淦昌式的好老師,培養程開甲式的卓越學子」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物理學專業積極推進一流本科生和卓越研究生培養,構建一流物理學基礎學科人才培養體系。近年來,共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承擔國家級、省級教改項目十餘項;建設國家級精品課程1項、省級精品課程1項;擁有寶鋼優秀教師獎2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優秀教師2人、浙江大學永平教學貢獻獎和提名獎4人。參與建設「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教材1本,出版高等學校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系列教材2本。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為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物理學學科方向涵蓋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核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等離子體物理、原子分子物理、電子與無線電物理。依託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現代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11人工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浙江省量子技術與器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新型信息材料研究重點實驗室和磁約束核聚變教育部研究中心,突出量子信息技術、聚變能源、核科學與工程方向特色。
2
培養目標
瞄準國家高端晶片與軟體、新材料和國家安全等戰略需求,突出量子信息技術、聚變能源、核科學與工程等優勢方向,建立健全「三全育人」機制、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暢通本博培養路徑、突出基礎學科能力培養、強化多學科交叉,造就一批志向遠大、品格方正、數理基礎紮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極具原創能力、科技領導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王淦昌」「程開甲」式的科學家和行業領軍人才。
3
培養方式
物理強基班將進一步夯實課程教學基礎(一課堂)、拓圍科研訓練平臺(二課堂)、深化校外社會實踐(三課堂)、融合國際學習交流(四課堂),加強一、二、三、四課堂聯動,將「以身許國」的「王淦昌」「程開甲」精神貫穿整個培養過程。通過搭建前沿課程講座平臺、系統科研訓練平臺、高端國際交流合作平臺,立體化推進學分制、導師制、小班化和國際化建設。
學分制
實行年學分制管理,每學期的專業主幹課程安排在2-4門,既給予學生充分的選修課程自由度,又保留學習計劃專業分類嚴密完整的優勢。結合量子信息技術、聚變能源、核科學與工程方向優勢,建設三大模塊特色專業課程,供學生根據自己的志向和興趣自由修讀。
導師制
實行學業導師和專業導師結合的導師制,對學生在學業和專業上的具體問題提供幫助和指導。
選派學術水平高、師德師風好的優秀教授擔任學業指導導師和專業指導導師,導師團隊由院士、長江教授、國家傑青和浙大求是特聘教授等組成,開展學業、學習和發展等方面的指導工作,加強師生交流,提升學生對院系和專業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低年級採用一對三進行交流,三年級開始按照一對一配置,就學生的生活、課程、科研以及畢業去向予以全過程關注與指導,使之更早的了解物理學研究前沿,確定研究方向。
小班化
實行單獨編班、單獨管理、單獨授課形式。每個年級作為一個項目進行運作,選派一位高層次人才作為「年級負責人」,並配備一位優秀的青年教師作為「班主任」,輻射學生的生活、思想、學業和科研全過程。配備一流的教師主講基礎課程。
國際化
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適當借鑑國際化培養模式,融合世界一流大學先進方法,探索與國外一流高校實現學生互派、學分互認和學費互免的合作模式,提升學生在專業及相關領域的國際化視野和創新意識,激發學習興趣,打造持久的核心競爭力。
定期開展海外名師講座,感受大師風採:每年邀請多位世界一流學者來任教、短期講學,開展科研活動,共同指導學生;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國際學術會議,學習和掌握了解前沿學術動態,提升科研技能。讓學生從多渠道、多層次接受學術薰陶,學會對自己的研究進行更好的規劃。
暑期學校、交換生項目、創新合作團隊等形式保障物理強基班所有學生本科階段赴海外著名高校的相關專業和實驗室進行學習交流,讓學生感受先進的教學理念,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創新能力。
安排高年級本科學生在量子光學、量子計算、量子輸運、量子材料、量子模擬、微納米加工及晶片製造、聚變能源等專業方向實驗室深度輪換科研訓練,進行深度實習。使學生對各前沿方向有具體深入的認識和體驗,進而了解個人的興趣所在和特長,從而為選擇導師和確定研究方向提供參考。
遇見強基,遇見浙大
歡迎報考浙江大學物理學系強基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