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在浙大,感受格物致理的美妙

2021-01-15 浙江大學

格物致理,探究求真

浙江大學物理學系

秉承「求是創新」的校訓精神

與「格物致理」的系訓精神,

緊緊圍繞學校「雙一流」發展建設的目標

倡導老師做「王淦昌式」的好老師,

培養「程開甲式」的卓越學子。

點擊下面的視頻,

看看最真實的物理學系吧~

浙江大學物理學系強基計劃宣傳視頻

(建議使用Wi-Fi觀看哦~)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

基本情況

專業簡介

浙江大學物理學專業起源於1897年求是書院「格物」必修課,1928年正式設立物理學專業。物理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入選教育部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同時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理科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工科基礎課程物理教學基地。2019年入選教育部「雙萬計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物理學科建有國家首批理論物理專業博士點、物理學專業國家一級學科博士點、理論物理和凝聚態物理兩個國家重點學科。學科整體進入世界學術機構前1%,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為A類學科。王淦昌(兩彈一星元勳)、程開甲(兩彈一星元勳)、李政道、吳健雄、唐孝威、賀賢土等一大批具有世界聲譽的物理學家和傑出社會影響力的知名人士先後在此學習和工作過。

從浙江大學物理學系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傑出的物理學者,曾經在系工作學習過的院士校友共計二十人。其中恢復高考後,畢業生陳仙輝、景益鵬、羅民興、馬餘剛、王建宇等5人當選為中科院院士。

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中高層次人才佔比三分之一以上,其中中科院院士5人(含雙聘院士兩位)、長江教授7人、國家傑青10人、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首席6人(含青年2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9人。

師資隊伍呈現小而精、國際化、結構合理、基層組織健全、教學團隊活躍、外聘師資高端等特點。現有專任教師86位,其中正高職稱67人,獲得博士學位84人,45周歲以下師資35人,全職外籍師資5人,外籍非華裔師資5人。

近年來共獲國際學術大獎4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4項(含參與)、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1項、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和二等獎3項;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360項;五年間共發表包括Nature、Science、PRL等SCI論文1000餘篇。

教學及科研條件資源平臺

在「做王淦昌式的好老師,培養程開甲式的卓越學子」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物理學專業積極推進一流本科生和卓越研究生培養,構建一流物理學基礎學科人才培養體系。近年來,共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承擔國家級、省級教改項目十餘項;建設國家級精品課程1項、省級精品課程1項;擁有寶鋼優秀教師獎2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優秀教師2人、浙江大學永平教學貢獻獎和提名獎4人。參與建設「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教材1本,出版高等學校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系列教材2本。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為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物理學學科方向涵蓋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核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等離子體物理、原子分子物理、電子與無線電物理。依託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現代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11人工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浙江省量子技術與器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新型信息材料研究重點實驗室和磁約束核聚變教育部研究中心,突出量子信息技術、聚變能源、核科學與工程方向特色。

2

培養目標

瞄準國家高端晶片與軟體、新材料和國家安全等戰略需求,突出量子信息技術、聚變能源、核科學與工程等優勢方向,建立健全「三全育人」機制、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暢通本博培養路徑、突出基礎學科能力培養、強化多學科交叉,造就一批志向遠大、品格方正、數理基礎紮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極具原創能力、科技領導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王淦昌」「程開甲」式的科學家和行業領軍人才。

3

培養方式

物理強基班將進一步夯實課程教學基礎(一課堂)、拓圍科研訓練平臺(二課堂)、深化校外社會實踐(三課堂)、融合國際學習交流(四課堂),加強一、二、三、四課堂聯動,將「以身許國」的「王淦昌」「程開甲」精神貫穿整個培養過程。通過搭建前沿課程講座平臺、系統科研訓練平臺、高端國際交流合作平臺,立體化推進學分制、導師制、小班化和國際化建設。

學分制

實行年學分制管理,每學期的專業主幹課程安排在2-4門,既給予學生充分的選修課程自由度,又保留學習計劃專業分類嚴密完整的優勢。結合量子信息技術、聚變能源、核科學與工程方向優勢,建設三大模塊特色專業課程,供學生根據自己的志向和興趣自由修讀。

導師制

實行學業導師和專業導師結合的導師制,對學生在學業和專業上的具體問題提供幫助和指導。

選派學術水平高、師德師風好的優秀教授擔任學業指導導師和專業指導導師,導師團隊由院士、長江教授、國家傑青和浙大求是特聘教授等組成,開展學業、學習和發展等方面的指導工作,加強師生交流,提升學生對院系和專業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低年級採用一對三進行交流,三年級開始按照一對一配置,就學生的生活、課程、科研以及畢業去向予以全過程關注與指導,使之更早的了解物理學研究前沿,確定研究方向。

小班化

實行單獨編班、單獨管理、單獨授課形式。每個年級作為一個項目進行運作,選派一位高層次人才作為「年級負責人」,並配備一位優秀的青年教師作為「班主任」,輻射學生的生活、思想、學業和科研全過程。配備一流的教師主講基礎課程。

國際化

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適當借鑑國際化培養模式,融合世界一流大學先進方法,探索與國外一流高校實現學生互派、學分互認和學費互免的合作模式,提升學生在專業及相關領域的國際化視野和創新意識,激發學習興趣,打造持久的核心競爭力。

定期開展海外名師講座,感受大師風採:每年邀請多位世界一流學者來任教、短期講學,開展科研活動,共同指導學生;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國際學術會議,學習和掌握了解前沿學術動態,提升科研技能。讓學生從多渠道、多層次接受學術薰陶,學會對自己的研究進行更好的規劃。

暑期學校、交換生項目、創新合作團隊等形式保障物理強基班所有學生本科階段赴海外著名高校的相關專業和實驗室進行學習交流,讓學生感受先進的教學理念,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創新能力。

安排高年級本科學生在量子光學、量子計算、量子輸運、量子材料、量子模擬、微納米加工及晶片製造、聚變能源等專業方向實驗室深度輪換科研訓練,進行深度實習。使學生對各前沿方向有具體深入的認識和體驗,進而了解個人的興趣所在和特長,從而為選擇導師和確定研究方向提供參考。

遇見強基,遇見浙大

歡迎報考浙江大學物理學系強基班!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男人
    弟弟喝了哥哥製造的巨人藥水,一下變成了進擊的巨人,於是哥哥變成了站在巨人的肩膀的男人,和弟弟準備一起徵服地球。已經滅了幾個市了。 乍一看,這不就是進擊的巨人嘛。
  • ...家是站在100年前的巨人肩膀上,但網絡作家是站在昨天巨人的肩膀上
    夏烈認為,從內因來看,人類的感受是共通的,網絡文學符合了當代讀者的共通精神需求。從外因來看,中國的網絡文學主流是類型小說,有自己的故事系統,是面向大眾的、工業文化背景下的產物。從這個角度來說,網絡文學實際上是大眾文化和文化工業下的故事復興,不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都有其傳播基礎。陳定家表示,網絡文學走出去的本質還是文化交流。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
    點擊上方文字關注「婷婷隨筆」圖片來源:攝圖網全文共1254字,閱讀需要4分鐘名人語錄: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你的起點並不決定你的終點是怎樣的,就好比一句老話所講的一樣,你的出身並不決定你往後的一生。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
    「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三百多年前牛頓留下這句膾炙人口的話。之後,每個世代都公認牛頓本人才是無人能比、仰之彌高的巨人,我們都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於是我們知道牛頓無可否認是個不世出的偉大巨人,但其內心也與凡人一樣有著疑懼妒恨。他留給我們的除了科學上的巨大寶藏,也留給我們關於同儕競爭與成果發表如何影響科學進展的一些省思。
  • 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小兵啊,你要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從頭開始從零開始,我們要善於利用前人的積累為我所用。」領導語重心長地說。相反那些懂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懂得借別人的力來推自己一把的人才能用更短的時間作出耀眼的成績。在職場裡,比的不是誰更賣力,而是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少的資源產生最大的收益。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斯託克斯
    原標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斯託克斯 事實上,斯託克斯的研究是建立在劍橋大學前一輩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之上的,可以用牛頓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形容。 對他有重要影響的數學家包括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傅立葉、泊松和柯西等,他們均是大名鼎鼎的數學家。由此可見做學術研究不僅需要像佩雷爾曼那樣的獨立鑽研的精神,也需要前輩的指引。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職場的你需要知道這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我的第二條職場黃金律。這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平臺的能力附加給你,把精英的氛圍環繞與你,把大企業的合規合法要求強化於你。這好比在最初你還是白紙的時候,就工工整整地寫下格式要求規範行文,不至於被後面的各種誘惑迷失了方向、蒙蔽了雙眼。年輕的職場人,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我看過、體驗過,終身受益匪淺。那麼有人說,如果我的能力達不到上面說的三點,是不是就無法做出選擇?
  • 【大咖說事】站在「巨人肩膀」上進擊的唐澤
    牛頓為什麼看得比別人更遠一些那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李光潔:站在巨人肩膀上很幸福
    《大江大河》第一部收視口碑雙贏,李光潔當時也看了劇,當第二部找他出演時,他特別開心:「因為是個全新的角色,所以也沒有太大的壓力,站在巨人肩膀上,和特別專業的正午陽光團隊合作,很幸福」。劇中,李光潔與王凱的對手戲最多,戲外兩人是中戲校友。雖然是頭一次合作,但他們之前已經認識。在李光潔眼裡,王凱是個非常職業且敬業的演員,「拍攝中,我們沒有任何溝通障礙,整個過程都很愉快」。
  • 讓老師始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原標題:讓老師始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我看來,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站得更高,變得更強。安博學校主張的優勝劣汰原則,引入優秀教師,實際上也是促進教師隊伍整體實力提升的有效手段。」此外,當新老師加入到教師團隊以後,安博學校還會通過「磨課」的方式,讓全體老師都能高水平地完成課堂教學。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可以看見風景,站在巨頭的肩膀上你會看見它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可以看見風景,站在巨頭的肩膀上你會看見它之前有這樣的一句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會看見別樣的風景和世界,那麼站在商業巨頭的肩膀上你會看見什麼呢?對於目前的支付市場來說,你看到的一定就是它,為什麼呢?這就是因為國家的一些列政策,讓它悄然而來,進入到大家的生活之中。
  • 巨人的肩膀——數學的模式
    現在很多人講「巨人的肩膀」這個話題,如何理解「巨人的肩膀」?「巨人的肩膀」是什麼?我的理解是,從狹義角度看,不是所有人都能站上巨人的肩膀,能站上巨人肩膀的都是即將成為更偉大巨人的人。從廣義角度看,任何成就的取得,無論是科技,還是教育,亦或經濟、社會,都是前人基礎上的進步,離開前人的鋪墊,就沒有進步的基礎,都是巨人肩膀上的「一小步」,無數的「一小步」匯集成了人類的一大步。此時巨人既是為人類進步做出貢獻的一個個具象的人,更泛指人類文明發展的所有成果。緊接著的話題是,我們如何站到巨人的肩膀上?
  • 後浪們新學期想要鯉魚躍龍門,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們常常說,現在社會的發展是站在前人的智慧上才能前進的,也就是說有著前人奠定的良好基礎,我們才能夠繼往開來;同樣的,對於個人而言,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出生就能達到大成就。我們看書寫字,如果依靠本能而行,增長很慢,因此得到的智慧也是有限的,必須要有掌握豐富經驗的長者引導我們去走一些捷徑。由於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靠著自己磕磕碰碰的去得到那些寶貴的經歷和經驗,等真正的醒悟過來的時候,已經成為了「前浪」。
  • IPFS/Filecoin時代變遷創造機遇 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
    IPFS/Filecoin時代變遷創造機遇 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先講個小故事如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將兩個金條和一個香蕉放在猴子面前,猴子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香蕉。並且動作也很嫻熟,快速剝皮,秒入口中,醉於眼前的美食。金錢自然不是黃金,但是黃金自古就是金錢,它成了財富的象徵。猴為何不選富貴?這樣香蕉就會吃不完。
  • 站上巨人的肩膀上看待和解決問題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我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乍一看,以為他在謙虛,仔細研究過後,真的不是謙虛,而是一句實話,但意義遠非實話這麼簡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味著要明白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明白自己所要站的這個臺階,並清楚這個臺階的意義及局限, 自己一定要能全面的分析和看待問題,知曉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否則就可能發生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情況。這些前人所創造的成果,經歷了千百年的考驗,經過實踐檢驗是準確無誤的話,即可放心拿來使用。
  • 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個巨人是誰
    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個巨人是誰【搬運、抄襲必舉報!!!全網維權!!!】老師們經常會拿他說過的一句話來鼓勵自己的學生,那就是:「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很好理解,看字面意思就知道了,老師們通常解釋說,這句話的意思是牛頓的自謙,意思是只有謙虛,才能獲得成功,才能看得更遠。
  • 紅芯瀏覽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包」吧!
    我們也是尊重說,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創新」——高婧,「紅芯」聯合創始人。原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創新」,就是把巨人的產品打包幾層拿出來賣嗎?漢語詞彙「創新」的詞義,就是反反覆覆被這樣的人、這樣的公司一點一點地汙染的。過去把別人的成果拿過來,改動一點點就叫做「微創新」,大家慢慢見怪不怪都認了;現在加一層皮膚連裡面文件名都不帶改的都敢說自己是創新了,所以這次該叫什麼?打包式創新?換皮式創新?
  • 談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寫作
    寫作不是生來就會,而是慢慢學習、日積月累才可能有一點小成就的過程,在科學領域上,牛頓會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文字領域上,高手會說自己曾經是「抄手」。怎麼說自己是「抄手」,因為這不是在說自己喜歡抄襲,不是孔乙己口中的讀書人竊書不算偷,而是每一個文字工作者對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進行為我所用,助我所長的反覆咀嚼,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怎樣反覆咀嚼,大丈夫有所抄、有所不抄的堅持,那就談談怎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寫作。
  • 我們之所以能站在巨人肩膀之上,主要歸功於書籍
    但直到看了這句話,我才真正感受到書籍的重要作用,如果沒有書籍,我們就只能像動物一樣,將上一代的智慧傳給下一代,很難有突破性的發展,資源只能狹隘的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但有了書籍,我們可以接受廣博的知識,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去創造和發明。網際網路+報名階段剛剛開始,我找了一個創意項目向創業老師指教,老師問了我兩個問題:項目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項目的商業模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