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類海鮮通常倍受消費者喜愛,它們不僅美味可口,而且相當養眼。當看見菜單上琳琅滿目的各種貝類,點哪個呢?要是先了解最常見的可供食用的貝類海鮮知識就好辦了。
文蛤/花蛤
文蛤、花蛤,對於把它當作食物的人來說,差別只有殼的顏色不同而已。目前我們市場上吃到的文蛤花蛤都是人工養殖的,它們的生命力在我們的大部分海岸線上都很活躍,對於內陸人來說,這兩種貝類大概是最熟悉最常見,價格最便宜的了。
假如一定要在它們之間找一個差別的話,大概就是用處的不同了。多數時候,文蛤會用來做湯,文蛤豆腐湯是隨便什麼家常菜館子裡都能點到的鮮味菜品,而花蛤則多用於辣炒蔥姜炒之類。大概因為這兩種貝殼太過常見,並且還有冷凍的文蛤花蛤肉單獨出售,不良餐廳會先買來冷凍螺肉,再進點花蛤文蛤的外殼,在烹製的時候放到一處,這樣對於餐廳來說,成本只有使用新鮮海鮮的三分之一。假如看到菜品裡蛤蜊肉和殼遙相呼應,一定要發飆。
翡翠螺
翡翠螺的名字絕對是個形容詞。螺殼在焯水之後通體碧綠,簡直像珠寶一樣,螺肉肥厚實在,吃起來口口過癮。難怪它會成為很多人的愛物。翡翠螺純粹是海鮮中的舶來品,現在在國內銷售的翡翠螺基本來自加拿大和挪威這種海產大國。翡翠螺在打撈上來之後馬上進行零下30℃的急凍,保持新鮮,發往世界各地。
食地考察
先小談一下貝類的吃法,雖然說帶殼,但是總歸來說也是海鮮,所以吃起來也沒有太深奧的學問,其實吃的就是野味。只不過以前是要到海裡採,而現在有部分品種可以養殖。但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吃一個鮮字。這個鮮字曾經的唯一含義就是必須是活的,很多海鮮在去世之後是完全不能烹飪之後再吃的,加熱高溫對於海鮮死了之後產生的毒素完全沒有分解作用。
為了「鮮上加鮮」,生食就有了眾多的擁躉。而生長環境好的海鮮,生吃也是最能體會出它們美好口感及味覺的方式。其中的一大門派,當屬日餐的刺身和壽司,貝類的口感不比魚肉那種入口即化的柔嫩,所以壽司師傅在根據不同的貝類的韌度和口感來選擇適合的刀法,這點細緻與嫻熟尤其讓人驚嘆。可惜在北京,壽司店通常也就是鮑魚壽司、北極貝壽司,其他也就難得一見,畢竟這不是個充滿美味漁貨的城市實在遺憾。好在,國人自己的烹飪方式也五花八門,足以滿足各種貝類海鮮的體驗。
Asia Bistro
原以為最豐富的貝類品種和最豐富的吃法會在一個海鮮專門店發現,結果Asia Bistro周五晚餐的海鮮自助讓人大吃一驚。雖然沒有海鮮專門店那些很壯觀的水族箱,卻在冷餐檯、熱餐檯上都擺滿了各種形色各異的帶殼動物,除了常見的水灼後放在冰上的冷鮮貝類,粉絲扇貝這樣的常見菜,還有如下特色吃法。
麻辣燙/火鍋:開放式廚房旁邊,獨立出一塊小餐檯來,寫著「海鮮小火鍋」,放著漂浮著辣油的鍋子和帶子、蟶子、海虹等等等著下鍋的美味。這兩種屬於一類,只不過在四川,他們把涮一下就提出來的叫做麻辣燙,而北京人則稱之為火鍋,而在四川,火鍋則是需要把東西放進去煮一陣子的方式。有人說這會破壞海鮮的鮮味兒,其實貝類的口感也是很多人愛上它的主要原因。讓它成為什麼口味的菜品,完全看個人喜好,麻辣燙和火鍋無疑是最簡單的烹飪方式。
咖喱炒:咖喱這種東西是東南亞傳過來的,所以海鮮用咖喱做,是天經地義且沒有任何懸念的。很多人喜歡吃咖喱炒的貝主要因為貝殼上很容易掛上咖喱的濃汁,吃起來會更過癮,所以烹飪的時候也多帶殼烹飪,這樣通過吮吸殼來吃到濃厚的咖喱。咖喱也分紅咖喱黃咖喱,一般做貝殼用黃咖喱會多一些。這裡本就是亞洲特色的餐廳,所以這樣的烹飪方式完全不在話下,盛放熱菜的自助餐檯上能發現各種咖喱炒制的貝類海鮮。
辣炒:辣炒和蔥姜炒原則上來說是一回事。主要都是為了滿足口重的食客。全國各地關於貝殼的辣炒方式沒有一處相似的,但基本還是圍繞著當地人的口味原則上把辣當作一個配角放進去發揮點餘熱的。當然這不包括真的拿辣味很當回事的地區,比如湖南四川之類。而最適合辣炒的絕對就是海瓜子了。作為零食,瓜子是完全不用動腦子時的第一選項,而作為佐酒,辣炒海瓜子就是不二選擇了。這裡雖然沒有海瓜子這種佐酒小食,但可以讓你任意挑選喜歡的貝類或者其他海鮮炒到一起,醬汁也濃淡相宜,甚至佐料的青紅椒也在海鮮汁下變得相當美味呢。
朝陽區建國路83號JW萬豪酒店1樓(5908 8511),周五海鮮自助晚餐,388元/位。
雲龍金閣
象拔蚌、蟶子、海虹、各種蛤蜊,簡直就像是小型水族館一樣的海鮮展示臺,在雲龍金閣你可以見得到。在粵菜海鮮館裡吃海鮮,吃的就是鮮味。烹飪這些貝殼的的手法無非是蔥姜炒、高湯、上鍋蒸、吃刺身,這幾個做法幾乎在所有貝殼身上都能適用,關鍵是貝確實要夠新鮮。剛才說的幾種貝殼在雲龍金閣的海鮮池裡都能看到,這裡幾乎是北京貝殼種類最全的單體餐廳。
這家餐廳有近170個包間,和100桌散臺,亞洲最大餐廳的稱號絕對不是浪得虛名的。雲龍金閣的海鮮體量都比較大,全部都是同類海鮮中品質最高的。
這裡不管是從環境還是服務以及食材的品質上說都不愧於亞洲最大餐廳的稱號。雖然開業僅4年,但是餐廳內部的華麗裝修並沒有任何褪色的徵兆,依舊富麗堂皇。在餐廳中庭及走廊上,怪石、假山、池塘錯落其中,另一番細膩的情調。
朝陽區東三環南路106號(6731 8883),人均消費500元。
小青島(亮馬河店)
小青島簋街店在北京可是有年頭了,店不大,名氣可不小。如今如果不是宵夜,人們應該更願意去亮馬橋店,店堂寬敞些,也沒有漂浮在空氣中的火鍋味兒。甚至它的青島啤酒是和海鮮一塊兒發過來的,標準的青島本地產。
即使這家店如今是小青島的「旗艦店」,卻依然是最實惠的海鮮館子。一樣的一到飯點就人擠人,和海鮮展示櫃裡海鮮的新鮮度。這裡經營的小海鮮剛好對應了小青島的店名,店裡主要是蝦類、貝類、海虹、蛤蜊、魷魚等小海鮮。小青島的做法比較簡單,水煮清蒸辣炒生吃,一定程度地保持了海鮮的原味,同時還能吃得過癮,特別是生吃海膽,價格實惠料新鮮,經常去得晚就沒有了。原味毛蛤,一般會蘸著辣根料吃,就是海鮮醬油加上綠芥末,過癮。
朝陽區亮馬河南路8號(6462 3151),人均消費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