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臨近歲末,回顧走過的遠方,顯得很有意義。12月28日下午,「我想和你虛度時光——李元勝《勐海尋蟲記》」新書分享會,在成都言幾又書店舉行。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來自重慶的著名詩人李元勝分享了他在雲南、海南乃至全世界範圍內熱帶雨林裡拍攝昆蟲的經驗、感受以及背後的故事。
李元勝自2000年開始拍昆蟲,藉助微距鏡頭,觀察並記錄了它們,神奇而美麗的生命瞬間。從重慶的武陵山、四面山到西雙版納熱帶叢林,從海南五指山旱螞蟥中穿行到哥斯大黎加星夜燈誘,從飛起來像蜻蜓的中國最小蝴蝶燕鳳蝶,到國內首張雄性葉「蟲脩」照片……李元勝拍攝昆蟲,已經遠超業餘玩票的性質,他曾接受哥斯大黎加某科考基地的邀請,與國內昆蟲學家同行,漂洋過海前往當地的雨林拍攝了20多天。他們在毒蛇種類最多的雨林進行「燈誘」和「巡夜」式拍攝。由於夜行昆蟲往往都具有趨光的天性,所以李元勝會利用「燈誘」和「巡夜」的方式來進行拍攝。「這是一種非常令人著迷的拍攝體驗:無邊無際的黑夜猶如一個巨大的陷阱,而懸掛在密林深處或者寬闊草地上的一盞盞燈,就像召喚術一樣,召喚著各種各樣的昆蟲前來登臺表演,而我們就是這場『舞會』的攝影師。」
「2008年5月,在海南尖峰嶺山腰,正當我舉著105mm鏡頭,與一隻鹿灰蝶『鬥智鬥勇』,突然從不遠處灌木上空的強烈逆光中,看見了一對懸空的『絲帶』在互相纏繞、旋轉,給人一種超現實的錯覺感。我震驚了,一定是燕鳳蝶,因為只有它的翅膀是透明的,而且也只有它的頭部和劍突,會在逆光中變成『絲帶』的樣子。」根據多年的拍攝經驗猜測,李元勝判斷剛剛看到的燕鳳蝶應該會飛往某個水窪或溪水邊。果然,經過半個多小時的苦苦尋覓,他終於如願以償地拍到了第一張燕鳳蝶照片。「這是一次令我印象深刻的拍攝經歷,昆蟲攝影就是這樣,可遇而不可求,拍攝者唯一能做的便是鍥而不捨的等待。」
李元勝在拍攝昆蟲
李元勝在由昆蟲學家帶領的團隊支持下,曾在雲南勐海歷時近1年的拍攝收穫頗多。李元勝介紹說,「在勐海縣林業局、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和納板河自然保護區的支持下,與同行的昆蟲研究團隊一起拍攝到了上百種未被當地生物志收納的昆蟲種類。」這也正是《勐海尋蟲記》一書內容的重要來源。李元勝與同伴還經歷了旱螞蟥的襲擊,「我們深入叢林拍攝,當發現身上有旱螞蟥時,在場的每一個人都不由自主地倒抽了一口涼氣。既沒人知道這些旱螞蟥是什麼時候爬上來的,也沒人知道它們已經吸了多少血。我身上有7條旱螞蟥和3處止不了血的傷口,同伴的情況更是慘不忍睹,他走過的小路,一路上都是斷斷續續的血跡……」
李元勝分享他拍攝的昆蟲
「一起虛度短的沉默,長的無意義,一起消磨精緻而蒼老的宇宙」,2015年,因一首《我想和你虛度時光》被歌手譜曲演唱,更是讓李元勝的詩名「出圈」,2017年還獲得中國作協《詩刊》頒發的年度「陳子昂詩歌獎」之最有分量「陳子昂年度詩人獎」。與他的詩歌事業並行不悖,在過去近20年間,李元勝已拍攝了昆蟲照片10萬多張,積累昆蟲觀察筆記數20多萬字,出版過《昆蟲之美》《與萬物同行》《親愛的蟲蟲》等多部植物學書籍。其中,《昆蟲之美》圖文集入選新聞出版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百佳讀物,其攝影作品入選20多種自然圖鑑、科普讀物。他還跟中國昆蟲分類學家張巍巍合著過《中國昆蟲生態大圖鑑》。2019年,他的最新文圖作品《勐海尋蟲記》也由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反響甚好。
站在分享臺上的李元勝,分享他在熱帶雨林裡進行昆蟲攝影的經驗是如此豐富,有趣,以至於讓人會恍惚,會忘記他其實是一位作家,詩人,而是覺得他就是一位職業的野外探險家。不管是用文字寫詩,還是用攝影拍攝昆蟲,都是李元勝詩意人生的不同載體的表達。李元勝不覺得自己是昆蟲攝影家。他只是對昆蟲活動中呈現的美感興趣。是美打動了李元勝。「好的昆蟲照片,更精彩的姿態更美妙的神情更為重要。」事實上,從2000年起迷上野外考察,拍攝昆蟲和植物,也切實影響李元勝的詩歌寫作。「當我從迷戀的紛繁自然中抬起頭來,重新看待世界的時候,我會看到以前沒看到過的東西。這些年的自然考察,對我的詩歌寫作的影響是深遠的,同時也是具體的。我的很多詩歌,源於野外的行走。從詩歌的句型,到詩歌的結構,我都從森林與河流之間,獲得過很多教益。」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