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近期的嫦娥四號中繼星發射成功,這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重大突破,但僅僅是發射成功,衛星進入計劃好的軌道正常的運作還需要好幾天的時間,中國的計劃已經成功的實現了前兩步,第三步就是我們需要攻克的難題了,那就是怎樣準確的從月球返回。這三步連起來是十分困難的。
在遠古時期,在地球上就可以看到整個月球的樣子,那個時候也沒有人類的存在,月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它的每個地方距離地球的距離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有的地方引力就比較大,有的地方引力就比較小了,人類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這是人類一直都很困惑的問題,但是最終被拉格朗日解決了。
有記載稱在當時的法國,科學院用重金懸賞關於月球自轉的問題,拉格朗日在這些人中脫穎而出。用自己的觀點寫出來一篇非常出色的論文,關於三體問題就是拉格朗日的另一個貢獻了,我相信三體這個小說大家都看過,這個科幻小說對三體的描述可以說是很詳細了。
就在1778年,也就是距離現在的250年前,拉格朗日擔任物理研究所的所長,在那裡,他努力攻克了學術方面的種種難題,他為了解決三體問題夜以繼日的工作,他自己一個人在未知的領域探索摸索,而同樣是在我們國家的1778年,當時我們正是乾隆時期,處在發展的全盛時期,但是我們閉關鎖國,開始抑制工業的發展,對文化知識分子開始進行壓迫,而就在我們打壓工業發展的時候,西方國家卻在慢慢的發展,他們埋頭苦難,拉格朗日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表,他天天在實驗室裡觀測太空,一遍一遍的推理,一遍一遍的嘗試,失敗了休息一會從頭再來,帶動了西方數學物理方面的發展,你知道他對月球方面的研究嗎,你知道這樣的拉格朗日嗎?
當時的拉格朗日肯定想不到今天的中國竟然第一個運用了他當年發展的規律,把太空飛行器成功的送上了月球,不僅僅是如此,並且還能夠讓它長期穩定的存在下去,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對於月球探測的一個重要的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