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格朗日的傳奇人生

2020-11-22 電子工程世界

大家好,我是小棗君。


之前小棗君的文章裡,曾經給大家介紹過18世紀法國兩位大神級的數學家——傅立葉拉普拉斯


今天,我要介紹的,是和傅爺、拉爺並稱「高數三巨頭」的最後一位大神。嗯,沒錯,他就是拉格朗日


拉格朗日


是不是又陷入了被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支配的恐懼?哈哈,三位大神組成的「傅拉拉」男子天團,確實會讓很多小夥伴聞之色變。


不過話說回來,都已經過了200多年,大神們還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課本上,也足以說明他們的貢獻和價值。


好了,廢話不多說,讓我們直奔主題,來詳細了解一下拉格朗日大神的傳奇人生。



拉格朗日,全名是約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Joseph Louis Lagrange),舉世聞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曾獲得18世紀「歐洲最大之希望」、「歐洲最偉大的數學家」的讚譽,由此可見他的歷史地位。


拉格朗日是法國人,不過兼有法國和義大利血統。


他1736年生於義大利都靈。他的祖父是法國的炮兵隊長,受聘來到都靈為撒丁王國服務,和當地一位名門閨秀結婚以後,就在這裡定居下來。父親一度是撒丁陸軍部的一名軍官。母親瑪麗是坎培諾一位富有的物理學家的獨生女。


他的父親除了是一名軍官之外,還經商,所以拉格朗日小時候家境一度非常富裕。


不過,好景不長,他父親在一次投機生意中遭遇挫折,導致了破產。所以後來的生活就過得較為拮据。


拉格朗日並沒有為此感到失望,反而比較樂觀,後來他回憶說:「幸好我家破產了,不然我就會變成一個除了錢一無所有的人,那樣就太可悲了。」 (好吧...大神就是大神,人生高度就是不一樣...)


拉格朗日小時候,他父親希望他能成為一名律師,但是他本人對法律毫無興趣。


他也並不是一開始就喜歡數學。起初,他對文學非常感興趣,直到16歲那年,他偶然讀到一篇介紹牛頓微積分的文章微積分簡介——微積分方法和它對於希臘幾何方法的優越性,使他對牛頓產生了無限崇拜和敬仰之情,於是,他下決心要成為牛頓那樣的數學家。


後來,拉格朗日進入都靈皇家炮兵學院學習,開始有計劃地自學數學。因為自身的天賦,加上勤奮刻苦,他的進步非常迅速。


1754年,也就是拉格朗日18歲的時候,寫出第一篇論文,是用牛頓二項式定理處理兩函數乘積的高階微商。他把論文寄給數學家法尼亞諾,同時也寄給在柏林的歐拉


上帝公式之父——歐拉


可是後來他發現,這個成果早在半個世紀前就被萊布尼茲取得了。失望之餘,他並沒有灰心,繼續從事自己的研究。


1755年8月12日,拉格朗日在寫給歐拉(當時擔任普魯士科學院數學部主任)的信中,給出了用純分析方法求變分極值的提要。歐拉在9月6日回信中稱此工作很有價值。從此,拉格朗日聲名鵲起。


9月28日,他被任命為都靈皇家炮兵學校教授,年僅19歲。(我們19歲估計還在上大二...)


1756年,受歐拉的舉薦,拉格朗日被任命為普魯士科學院通訊院士


1757年,以拉格朗日為首的一批都靈青年科學家,成立了一個科學協會(即都靈皇家科學院的前身),並開始以拉丁語和法語出版學術刊物《都靈科學論叢》。


刊物的前三卷(1759年、1762年、1766年),刊登了拉格朗日幾乎全部都靈時期的論文。其中有關變分法、分析力學、聲音傳播、常微分方程解法、月球天平動、木衛運動等方面的成果都是當時最出色的,為後來他在這些領域內的更大貢獻打下了基礎。


1762年,法國科學院放出懸賞徵文,要求用萬有引力解釋月球天平動問題,拉格朗日的研究獲獎。


1763年11月,都靈王朝外交官Caraccioli去倫敦赴任時,帶拉格朗日到巴黎,受到巴黎科學院的熱烈歡迎,並初次會見達朗貝爾。在巴黎停留六周後,拉格朗日意外病倒,不能去倫敦。


達朗貝爾


病情康復後,遵照達朗貝爾的意見,拉格朗日在回國途中在瑞士日內瓦拜訪了當時著名數學家伯努利和文學家伏爾泰,他們的看法對拉格朗日以後的工作有啟發。


1765年初,回到都靈後,他成功地運用微分方程理論和近似解法研究了科學院提出的一個複雜的六體問題(木星的四個衛星的運動問題),於1766年又一次獲獎。


1765年秋,達朗貝爾寫信給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熱情讚揚拉格朗日,並建議在柏林給拉格朗日一個職位。國王欣然同意,寫信給拉格朗日說,在「歐洲最偉大的王」的宮廷中應有「歐洲最偉大的數學家」。(大帝就是大帝,一點都不懂得謙虛...)


腓特烈大帝


不過,拉格朗日考慮到不願意搶歐拉的職位,所以寫信婉拒。


1766年3月,達朗貝爾來信說歐拉決定離開柏林,並請他擔任留下的職位。拉格朗日決定接受。


5月3日歐拉離開柏林去彼得堡後,拉格朗日正式接受普魯士邀請,於8月21日離開都靈。


在去柏林前,拉格朗日繞道巴黎和倫敦,拜訪達朗貝爾和Caraccioli,之後於10月27日到達柏林,11月6日正式繼任普魯士科學院數學部主任


拉格朗日深得國王賞識,國王經常和他講完美的有規律的生活的益處。拉格朗日聽了進去,此後他對大腦和身體當做機器一般進行了研究,並通過實驗精確調整到他每日能夠完成而不累垮的工作量。


每天晚上,他為自己定下第二天的明確的任務,並在完成任何一個學科分支時,寫下簡短的分析,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改進。他總是在開始撰寫之前想好論文的題目,然後一氣呵成,常常沒有一處刪除或更正。


1767年9月,拉格朗日同維多利亞·孔蒂(Vittoria Conti)結婚。他給達朗貝爾的信中說:「我的妻子是我的一個表妹,曾與我家人一起生活很長時期,是一個很好的家庭婦女。」但她體弱多病,未生小孩,久病後於1783年去世。


在柏林期間,拉格朗日完成了大量重大研究成果,為一生研究中的鼎盛時期,多數論文在柏林科學院和法國科學院的刊物中發表,少量仍寄回都靈。


其中有關月球運動(三體問題)、行星運動、軌道計算、兩個不動中心問題、流體力學、數論、方程論、微分方程、函數論等方面的成果,成為這些領域的開創性或奠基性研究。


1783年,拉格朗日的故鄉建立了「都靈(皇家)科學院」,他被任命為名譽院長。


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拉格朗日發覺柏林並不適合繼續待下去,於是決定離開。


應巴黎科學院邀請,他於1787年5月18日動身,7月29日到達巴黎開始工作。由於他從1772年起就是該院副院士,這次來工作受到更熱情的歡迎,被安排在羅浮宮。可惜,他的摯友達朗貝爾已在1783年去世。


到巴黎的前幾年,他主要學習更廣泛的知識,如形上學、歷史、宗教、醫藥和植物學等。與此同時,他逐漸陷入了憂鬱的狀態。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將他從憂鬱中搖醒。一開始他只是有興趣地旁觀,但很快他發現時局急轉直下。與其他人相比,可以說,他的膽怯和低調使他在革命動亂中得以保全。


1790年5月8日的制憲大會上通過十進位的公製法,科學院建立相應的「度量衡委員會」,拉格朗日是委員之一。


1791年,拉格朗日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1792年,喪偶9年的拉格朗日同天文學家勒莫尼埃(LeMonnier)的女兒何蕾-弗朗索瓦-阿德萊德(Renée-Francoise- Adelaide)結婚。阿德萊德同情他的遭遇,執意要與他結婚,並一直矢志不渝。


1793年8月8日,國民議會決定對科學院專政,把拉瓦錫(A. L. Lavoisier)拉普拉斯庫倫(C. A. Coulomb)等著名院士清除出科學院。但拉格朗日被保留,並任度量衡委員會主席。


9月,恐怖統治開始,革命政府決定逮捕所有在敵國出生的人,經拉瓦錫竭力向當局說明後,把拉格朗日作為例外。


1794年5月7日,法國雅各賓派開庭審判波旁王朝包稅官,把包括拉瓦錫在內的28名成員全部處以死刑,革命法庭副長官考費那爾(J.B.Coffinhal)宣稱,「共和國不需要學者,而只需要為國家而採取的正義行動!」


第二天的早晨,拉格朗日痛心地說:「他們一眨眼就把拉瓦錫的頭砍下來,但像他那樣的頭腦一百年也找不出一個了。」


化學之父——拉瓦錫


1794年,巴黎成立兩個共和國最高學府: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巴黎綜合理工大學。次年,拉格朗日於此兩所高校任教,為首批教授,雖然前者辦學僅4個月便被關閉(直到1808年在拿破崙帝國時期重新開始辦學)。


1795年6月25日,成立法國國家經度局,統一管理全國航海、天文研究和度量衡委員會,拉格朗日是委員之一。


10月25日,在取消對科學院的專政後,建立了法國最高學術機構——法蘭西學會,選舉拉格朗日為第一分院(即科學院)的數理委員會主席。


此後他才重新進行研究工作,但主要是整理過去的工作,並結合教材編寫完成一批重要著作:《論任意階數值方程的解法》、《解析函數論》和《函數計算講義》,總結那一時期的一系列研究工作。


1799年,法國完成統一度量衡工作,制定被世界公認的長度、面積、體積、質量的單位。在拉瓦錫死後的這段時間裡,拉格朗日對這項工作的推動功不可沒。


1813年4月3日,拿破崙授予他帝國大十字勳章,但此時的拉格朗日已臥床不起。


4月11日早晨,拉格朗日在巴黎逝世。


縱觀拉格朗日的一生,所涉及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並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就,為科學事業做出了卓絕的貢獻。尤其是在數學領域,貢獻最為突出。他將數學分析與幾何和力學分離開,使數學的獨立性更為清楚,從此數學不再是其它學科的工具。


他的關於月球運動(三體問題)、行星運動、軌道計算、兩個不動中心問題、流體力學等方面的成果,在使天文學力學化、力學分析化上,也起到了歷史性的作用,促進了力學和天體力學的進一步發展,成為這些領域的開創性或奠基性研究。


他還留下了兩部不朽巨著—— 《分析力學》 (1788)、《微分原理中的解析函數論》(1797)。


毫無疑問,拉格朗日的歷史地位絲毫不輸給傅立葉和拉普拉斯,絕對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學者之一,值得我們所有人銘記。





延伸閱讀: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傅立葉

拉普拉斯的人生故事

上帝公式之父——歐拉


相關焦點

  • 拉格朗日【數學史】
    拉格朗日和歐拉被認為是18世紀兩個最偉大的數學家。拉格朗日出生在義大利的都靈,混雜著法國和義大利的血統。他的祖父是法國騎兵隊隊長,為撒丁島的國王服務以後,在都靈定居,並與當地的一個著名家族聯姻。拉格朗日的父親一度擔任撒丁王國的陸軍司庫,但卻沒有管理好自己的財產,因此拉格朗日所繼承的遺產寥寥無幾。
  • 拉格朗日
    約瑟夫•拉格朗日(Joseph Louis Lagrange),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他在數學、力學和天文學三個學科領域中都有歷史性的貢獻,其中尤以數學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  拉格朗日生平  拉格朗日1736年1月25日生於義大利西北部的都靈。
  • 拉格朗日點和拉格朗日乘子法
    拉格朗日點指受兩大物體引力作用下,能使小物體穩定的點。一個小物體在兩個大物體的引力作用下在空間中的一點,在該點處,小物體相對於兩大物體基本保持靜止。在每個由兩大天體構成的系統中,按推論有5個拉格朗日點,但只有兩個是穩定的,即小物體在該點處即使受外界引力的攝擾,仍然有保持在原來位置處的傾向,每個穩定點同兩大物體所在的點構成一個等邊三角。
  • 拉格朗日力學:歐拉-拉格朗日方程的形象原理與描述
    在經典的牛頓物理學中,系統的拉格朗日是總動能減去總勢能,但在量子場論中,這種簡單的關係不再真實,並且每個時間點的拉格朗日方程是所有空間中所有領域的功能。我們可以處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或者使用量子場論,或者採用牛頓運動定律,當物理學家提出新的物理基本定律時,它們經常通過提出拉格朗日的新方程來做到這一點。因此我們要關注的不是任何一個特定理論中的拉格朗日方程,但拉格朗日如何用於預測系統的行為,這具有普遍的實踐和哲學意義。
  • 大魔王拉格朗日的故事及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然而沒想到,他們家破產了……拉格朗日回憶表示:「我家裡破產了,那是我一生中最幸運的事之一。」19歲時,拉格朗日又寄給了歐拉一篇很長的論文,以純分析的方法發展了歐拉所開創的變分法,奠定了變分法的理論基礎。
  • 拉格朗日乘子法
    這一篇先來介紹拉格朗日乘子法。 問題由來 在對函數優化時,如果沒有限制條件,一般直接對其求導,然後令導數為0,即可求解出極值點。但在更多的情況下,是有一些約束條件的。通常情況下,約束問題可以表示為: 也就是說,約束問題主要有2類。一類為不等式約束,另一類為等式約束。
  • 一個讓考生欲仙欲死的名字,數學中高聳的金字塔,大神拉格朗日
    由於出眾的貢獻,拉格朗日頗受拿破崙的器重,並被這位高傲的皇帝稱讚為&34;。,也不是成就最大的(集大成者當屬拉普拉斯),但對於分析力學而言,拉格朗日無疑是&34;一般的人物,僅僅是一個拉格朗日方程,便足以讓他名留青史。
  • 一個讓考生欲仙欲死的名字,數學中高聳的金字塔,大神拉格朗日
    就像我們學的拉格朗日中值定理那個樣子的,純粹是函數的導數和直線的變化率之間的關係。對於當時的天體力學而言,拉格朗日既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成就最大的(集大成者當屬拉普拉斯),但對於分析力學而言,拉格朗日無疑是「上帝」一般的人物,僅僅是一個拉格朗日方程,便足以讓他名留青史。《分析力學》這本書是拉格朗日19歲時就構思好的,但是在他52歲時才出版。
  • △拉格朗日點與銀河少女△
    法國數學家拉格朗日於1772年推導證明了拉格朗日點的存在1906年首次發現運動於木星軌道上的小行星(見特洛依群小行星)在木星和太陽的作用下處於拉格朗日點上在天體力學中拉格朗日點是限制性三體問題的5個特解L1    L2   L3   L4   L5在看似無法捕捉的運動中出現了美麗的平衡
  • 如何理解拉格朗日方程
    拉格朗日方程是理論力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程,它和牛頓力學一樣,都是一種對力學系統的描述。
  • 拉格朗日乘數法介紹
    拉格朗日乘數法的基本思想  作為一種優化算法,拉格朗日乘子法主要用於解決約束優化問題,它的基本思想就是通過引入拉格朗日乘子來將含有n個變量和k個約束條件的約束優化問題轉化為含有(n+k)個變量的無約束優化問題。拉格朗日乘子背後的數學意義是其為約束方程梯度線性組合中每個向量的係數。
  • 力學外傳:拉格朗日的討論會
    拉格朗日:哎喲,您還真把我問住了。我沒考慮過這個事情,不敢說……觀眾B:牛頓說了,力的大小等於勢能函數梯度的相反數,既然前面的主動力可以這樣表示,那後面的慣性力也可以這樣表示嘍?拉格朗日:你是說慣性力也有一個「勢能」?觀眾C:聽起來很彆扭。
  • 拉格朗日乘數法
    拉格朗日乘數法 在數學最優問題中,拉格朗日乘數法(以數學家約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命名)是一種尋找變量受一個或多個條件所限制的多元函數的極值的方法。這種方法將一個有n 個變量與k 個約束條件的最優化問題轉換為一個有n + k個變量的方程組的極值問題,其變量不受任何約束。
  • 拉格朗日插值定理的理論基礎
    而插值裡面比較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拉格朗日插值法,這篇文章就跟大家講講拉格朗日插值的理論基礎。為什麼需要進行插值我們進行數據處理的理想,當然是希望數據非常的完備,啥玩意兒都有。但現實往往不盡如人意,數據經常會缺東少西的,那怎麼辦呢?我們需要對一些不存在的數據進行一些插補。
  • 鄭翔玲像夢境一樣的傳奇人生!
    在正大集團成功的背後,還有一位傳聞海內外的傳奇人物,又為正大集團增添了一筆更加鮮豔的色彩。這個人就是陝西省政協常委、正大集團總裁助理、正大香港製藥集團副董事長鄭翔玲。鄭翔玲出身於聞名華夏大地的民謠「米脂婆姨綏德漢」的故裡——綏德縣,深受皇天厚土人文歷史薰陶的鄭翔玲,以把奉獻愛心當為人生享樂,不斷創業進取,扶貧濟世。
  • 薛丁格方程的拉格朗日形式
    與所有的基本物理定律一樣,薛丁格方程也存在拉格朗日形式,它的拉格朗日密度是:
  • 拉格朗日—你不知道的科學家
    1736年,拉格朗日出生在義大利的都靈。他是家中的長子,家裡呢也有點小生意,父親一心想讓他學習法律,管理家族事業,但是,拉格朗日對法律毫無興趣,最喜愛的是文學。這是一個多麼充滿迷幻色彩的人物,法國著名數學家,出生在義大利,喜愛文學!
  • 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 吸引114萬網友「雲聽講」
    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 吸引114萬網友「雲聽講」   8月31日晚的「名人大講堂」,除了現場聆聽演講的聽眾外,李大明教授解讀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和非常功業,還吸引了眾多網友通過「雲聽講」,一起探尋他與卓文君的千古風流故事,以及他與漢武帝傳奇的君臣之遇。
  • 你不知道的物理學家——拉格朗日
    在遠古時期,在地球上就可以看到整個月球的樣子,那個時候也沒有人類的存在,月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它的每個地方距離地球的距離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有的地方引力就比較大,有的地方引力就比較小了,人類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這是人類一直都很困惑的問題,但是最終被拉格朗日解決了
  • 視頻| 傳奇 莫·法拉赫 的賽跑人生
    這部紀錄片是BBC在裡約奧運前特地為法拉赫拍攝的,講述了這位傳奇運動員的人生故事,記錄他運動生涯中創造歷史的輝煌時刻。  文章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