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獨霸一方的猛魚,在我國不可能泛濫,它們只是遊到我們的餐桌

2020-10-07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前些日子養魚老道看過一篇報導,說的是,即使在國外排名第一的淡水猛魚:鱷雀鱔,它們在我國的自然水域中,也難以生存下去,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類似於鱷雀鱔這些外來魚類,在我國其實有很多,包括了太陽魚、羅非魚、招財貓、淡水白鯧、招財貓魚等等,甚至於海象魚、龍魚、羅漢魚、七彩神仙魚、招財魚,以及很多品種的人工養殖魚類、觀賞魚類,都在我國的諸多水域出現。

但是,正如某位魚友最後所描述的:

它們不是從美國或者其他國家流入我國河流,只不過是直接遊上了我們的餐桌,別整那些多餘的,一句話,直接說它們有什麼營養價值就可以了。

鱷雀鱔雖然皮糙肉厚、魚卵還有毒,也沒有影響到各位吃貨們的興趣

鱷雀鱔作為美國亞馬遜河流域的淡水魚領軍人物,在諸多的中大型魚類、猛魚系列中,那也算是絕對的強者了,它們的最大體長可以達到三米及以上,滿嘴尖牙、皮糙肉厚,幾乎是刀槍不入。

如果說在野外能與之抗衡的,也就是水獺、電鰻之類的生物,再者它們的天敵可能也只有人類了。

不過,很不巧的是,它們遇到了我們偉大的中國人。

鱷雀鱔是一種遠古魚類,因此體質極為強健,可以說如果進入自然水域中生活,它們幾乎不生病,並且增長迅速、食量驚人。

雖然引入我國只有一二十年的歷史,但是鱷雀鱔入侵自然水域的各類事件還是時有發生。

只是因為它們比較怕冷的緣故,雖然在我國的其他地區多有出現,但是到了冬天,它們也就會被凍死了,因此主要集中在廣東、福建一帶。

不過即使如此,它們並沒有像其他小型入侵魚類那麼順利的繁衍生息,主要原因是因為:

第一、它們的壽命較長、性成熟時間較晚

鱷雀鱔的壽命可以達到六七十年,因此它們的性成熟時間比較晚,雌魚的性成熟年齡大約在11歲,因此來說即使想要順利繁殖,這裡還有一個時間的問題。

第二、單條放生的比較多,放生水域遼闊

再者就是,由於鱷雀鱔的巨大體型,大部分都是單獨飼養,放生也是單條放生,因此它們根本不具備大量繁殖的條件。

第三、雖然有毒性,但是不影響我們諸多吃貨的興趣

還有一個更為關鍵的原因就是,鱷雀鱔遭遇到了我國的諸多吃貨,雖然它們看起來外形兇惡且有一定的毒性,但是經過一定的處理之後,最終還是走向了餐桌,畢竟這個東西個體大、肉多,吃起來也比較過癮,據傳,各種吃法層出不窮……

招財貓魚,個體巨大、貪吃成性,在自然水域中生長,並沒有那麼不堪

招財貓魚,其實和鱷雀鱔有的一拼,它們在野外的習性和生長速度並不次於鱷雀鱔,也是十足的吃貨,個體相當巨大,幾乎沒有什麼天敵。

之前我們國人認為這個東西很髒,是因為傳言它幾乎什麼都吃,連化糞池中也有可能出現。

但是,當它們生活在自然的潔淨水域中,它們的食物仍然是以各種魚蝦為主,並沒有早先想像的那麼不堪,和我們平時所吃的鯰魚茄子,幾乎異曲同工。

因此來說,諸多吃貨們,在野外釣取到個體較大的招財貓魚,又怎麼可能會輕易放過它們呢?

吃起來既營養又可口,肉多刺少,處理也較為簡單,它們在我國的野外水域雖然也是多有出現,依然成不了什麼氣候,最終只有走向餐桌的命運。

太陽魚、羅非魚、淡水白鯧、石斑魚等,本來就是養殖食用的魚類

再者,像是羅非魚、太陽魚、淡水白鯧之類的魚類,它們本來就是可以食用的,而且都是熱帶魚,懼怕低溫環境,在我國的諸多地區,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條件。

雖然它們有可能因為各種原因,不慎流入到野外,但是我們國人早就對它們的營養價值和食用方法,研究的比它們的習性還透,走過路過千萬別錯過,哪一種不是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呢?

習慣了諸多本地食用魚的味道,偶爾換換口,感覺更不錯啊,它們怎麼也沒想到,在國外可以橫向霸道,讓外國人傷透了腦筋,到了我們國內,區區小事一樁,根本無須掛齒,只需下肚即可。

唯獨讓我們比較厭惡和拒絕的,就是清道夫了。

清道夫和上述魚類有所不同,首先一點,它們本身攝食魚卵的數量很大,對於原生魚的破壞力是從基礎做起,而且生命力不是一般的頑強。

其次就是,它們醜陋的外表,根本不符合我們國人的審美觀,再者,就是一些關於它們更為骯髒的宣傳,因此來說,它們在野外水域,尤其是冬季水溫較高的部分地區,才會得以泛濫成災。

但是,即使如此,關於清道夫的諸多吃法,目前也已經開始廣為流傳,絕對不是沒有人去吃的,我們在網上可以輕易地找到,各種關於清道夫的烹飪方法。

只是由於某些區域數量過多,它們的生命力又很強悍,暫時沒有抑制住而已。

當然了,它們也只能在我國的小範圍內有所泛濫,並不能形成大氣候,我們也可以採取就地掩埋、做成魚粉、魚飼料等多種方式,把它們的泛濫勢頭,迅速給壓制下去。

不過,雖然說這些外來物種,有的成為了我們的美味,遊上了我們國人的餐桌。

但是,我們最好還是要從源頭抓起,不管是飼養觀賞還是人工養殖,我們絕對不去放生一條,慢慢它們終究就會在野外消失。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當猛魚遇到了猛魚,到底誰勝誰負,它們可不可以互相混養呢?
    大多數猛魚,小時候都是異常膽小的,但是會欺生 首先第一點我們要明白,雖然說有些猛魚來自非洲、有些猛魚來自南美,它們之間其實素未蒙面,但這絕對不代表它們在原生地不會遭遇到其他和自己體型相當的原生態猛魚。
  • 介紹一種我國原生的猛魚,也是最長壽的魚類
    讓我們一起簡單養水,輕鬆養魚!如果是家中有較大魚缸的話,養魚老道還是比較鍾情於各類猛魚的,由於條件所限,最好呢,還是能喜歡低溫環境、不用加溫的原生冷水猛魚,那就更好了。今天我們要聊的,是我國一種原生的猛魚,其實這種魚我是早有耳聞的,最近一直在關注,只是介於這種魚類適應的水溫又過低了,超過二十七八度有可能就出問題,所以說,只是做以了解,和各位魚友簡單聊聊,它的名字就是:狗魚。
  • 此外來物種在國外「泛濫」,在我國卻快「滅絕」,農民:不夠吃
    《論語·述而》:「子釣而不網,弋不射宿。」 環境保護一直以來都是深受我們重視的一個話題,雖然生態學是一門近代興起的學說,但實際上早在我國幾千年前的古代社會,古人們就已經提出了關於生態平衡以及環境保護的理念。
  • 澳大利亞兔子泛濫,我們可以用吃的辦法解決嗎?
    當奈何當地人很少吃兔子,因此有些人想到了如果把這些兔子交給我們,我們是否能用吃控制住它們的數量?我們曾經有過先例,用吃的方式解決物種入侵的問題,最典型的就是小龍蝦。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小龍蝦並非是中國的物種,它們是從被從國外帶進來的,屬於外來入侵物種。最初的時候,這些小龍蝦遍地都是,但是現在野生的小龍蝦幾乎都銷聲匿跡了。
  • 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數量暴增,早在日本泛濫,會在中國泛濫嗎?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作為物種入侵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全球百大具有危險性的入侵物種名錄中,我國就佔據了一半以上。這些入侵的物種對我國農業、漁業和生態環境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已經有一千多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無毒無害且食用後沒有副作用的入侵生物漸漸變成了國人餐桌上的美食,而對於那些不能食用且具有破壞性的入侵生物,專家們還在積極想辦法解決。
  • 世界上最大的食人魚有多大 黃金猛魚重50千克
    說到魚,一般人肯定會想,餐桌的鮮嫩可口的魚或者是魚缸裡面那些呆萌的魚。而食人魚想必大家都清楚,大都看過關於食人魚的科幻小說或恐怖電影,這些小動物一般都是成群結對的出現,想像一下,在短短的幾秒鐘之內就把一個人吃的連骨頭都不剩。
  • 美國600多萬頭野豬每年帶來損失數十億,為什麼不吃掉它們?
    民以食為天,解決物種泛濫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們送進肚子。對於吃貨來說,這或許還真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那為什麼美國有那麼多野豬,當地人卻不抓來吃呢?在我國,野豬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不能吃的,吃了犯法。民眾也不能自己私自捕獵的。
  • 太陽魚,既能下油鍋又可上餐桌,這樣的入侵物種會泛濫成災嗎?
    讓我們一起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關於太陽魚的諸多故事,在網上已經流傳已久了,主要牽扯到的就是一個入侵物種,能不能泛濫成災的問題。 我們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實際上很簡單,只要是可以下的油鍋、上的餐桌的入侵物種,它們在我國,都不會泛濫成災的。
  • 這4個物種在國外泛濫無人吃,被我國吃到需要人工養殖,吃貨:香
    導語:這4個物種在國外泛濫無人吃,被我國吃到需要人工養殖,吃貨:香就比如我國的沿海城市,可能吃海鮮都吃到膩了,但是不沿海的城市吃海鮮就相對比較少,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盛產的食物。當然外國也是一樣,但是外國很多地方盛產的「食物」,並不合他們的胃口,所以當地人並不愛吃,導致這些物種瘋狂的繁衍生長,已經到了泛濫的地步。但是到了我國吃貨這裡,恨不得全部「收拾」掉,就比如這4個外來的物種,被我們吃到還需要人工養殖,吃貨:太香了。
  • 又有一種「蝦」入侵我國?長達50釐米,或將泛濫取代小龍蝦
    對於小龍蝦,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作為我們夏天最常見的食材之一,小龍蝦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如今距離夏天也不遠了,那時候一到晚上,和幾個朋友吃飯喝酒,桌上必不可少的東西就是小龍蝦。實際上小龍蝦自從上個世紀被引進之後,就一直擔當牛蛙的飼料,只不過後來廚師們開發出了新的烹飪技術,從而把這些外來物種變成了我們餐桌上的美食。又有一種「蝦」想入侵中國?
  • 「清道夫」在我國為何能泛濫?論生物入侵的危害
    清道夫並不是我國的本土生物,而是外來物種,它們原產於南美洲,也被稱為吸盤魚、垃圾魚,從名字上我們大致可以看出這種魚類的習性。當看到紐西蘭小龍蝦包圍了南部和北部島嶼、丹麥生蠔泛濫成災、澳大利亞的三文魚多到只能餵龍蝦等類似外來物種泛濫成災的新聞時,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這種想法:要是我們這能夠泛濫就好了。但是真到了我國外來物種泛濫成災的時候,即便是中國人均吃貨的屬性也感到頭大,大家都懵了,為啥外國泛濫的物種都是美味,而輪到我們的卻是顏值低、口感差,讓人絲毫提不起食慾的「清道夫」呢?
  • 沙蠶成為國外餐桌「新寵」
    沙蠶成為國外餐桌「新寵」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4月3日電   啟東黃海灘涂上,近日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漁民忙著捕挖沙蠶。據了解,沙蠶市場收購價高達每公斤20元,一個農民一天最多可挖6公斤沙蠶,可獲得120元,一般也有數十元的收入。
  • 中國農村野豬泛濫,偶爾還敢咬人,為何上不了廣東老百姓的餐桌?
    由於野豬並不著急上餐桌,長得也比家豬慢,吃飯不挑食,是一種雜食性動物,雄野豬長著兩對犬齒,可用來挖掘地洞和攻擊其他動物,具有一定殺傷力。而且野豬繁殖能力強,一年生兩胎,一胎生8到12隻豬仔,因此被當作獵物被引入美國、巴西等國家,並且泛濫成災,被ISSG列為了世界百大入侵物種。
  • 盤點三大淡水猛魚,千萬不要在河岸邊活動,否則屍骨無存
    它們的牙齒當中會有倒齒,這是它們最為重要的生存利器,無論是多麼堅硬難咬的食物都可以輕而易舉將其吃下。早在1988年的時候,就有坦克鴨嘴魚攻擊人類的事例發生。在2008年的時候一名18歲的尼泊爾少年在河岸邊被坦克鴨嘴魚拖入了水中,當時的目擊者聲稱看到了一個「細長的豬」。此前人們有一個習俗,也就是將死去的人放置在大卡河當中,但時間久了人們就會發現在河中的屍體不翼而飛。
  • 660多種生物入侵我國,靠吃貨解決不靠譜,吃到瀕危野外依然泛濫
    很多時候,能吃,真的只是意外,絕大多數入侵生物確實肥肥嫩嫩的,但是如果想打它們肉的主意,那就危險了,因為這些傢伙大部分含有劇毒或者大量寄生蟲,誤食以後非常危險,而且吃貨抵禦入侵物種的想法本身就很局限,真正端上桌的小龍蝦、羅非魚之類的,有多少是野生的呢?
  • 號稱要把入侵物種吃滅絕的吃貨們,為何允許小龍蝦在雲南泛濫?
    而且,在我國小龍蝦價格較為昂貴,這也使得我們在消耗小龍蝦時,都是打打牙祭,如果讓國人放開了吃小龍蝦,可能對小龍蝦的消耗量還要增加10倍不止。 我國小龍蝦為何泛濫 媒體上每次報導國外小龍蝦泛濫成災時,我國的吃貨們恨不得掂起鍋灶出國幫助他們消滅小龍蝦,那為什麼到了國內,小龍蝦依舊在泛濫呢? 其實這是因為,小龍蝦並不會乖乖地等著人類來捉,而是會在河堤上打洞,在水底的巖石、土壤中藏身。
  • 那些外來物種本想入侵中國,沒想到成餐桌上的美食,從此失去尊嚴
    一直以來人們似乎都被一些外來物種所困擾,我們也是常常能夠看到國外的許多國家會被某些入侵的外來生物所困擾這些外來生物,由於他們在進入了一個新的環境之後,往往會沒有天敵,沒有天敵的環境下,這些外來生物就會不斷的泛濫,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甚至造成許多不利的影響,但是在歷史上有許多的外來物種也都曾經入侵中國,但由於中國人高超的廚藝技巧,很多的外來物種最終都成為了中國人餐桌上的美食
  • 它們,不該成為我們桌上的佳餚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雖然只是一部電影>目前國際上普遍認為的「野生動物」是指所有非經人工飼養而生活於自然環境下的各種動物在我國
  • 太陽魚入侵長江,在四川數量激增,已在日本泛濫,中國會步後塵嗎
    近年來,關於外來物種入侵的消息層出不窮,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逐漸擴大,世界之大幾乎沒有人類到不了的地方,似乎也為物種入侵打開了另外一扇大門,很多我們覺得相隔大半個地球的物種都能在同一個地域不期而遇,當然其背後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也超乎想像,有時候甚至會對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極大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