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鼎」南越,養一方人

2020-12-05 周世榮

南越之地,瘴氣瀰漫,荒無人煙,野獸遍地。這是歷史曾經對廣東的的稱呼,聽起來讓人感覺到都毛骨悚然。這不是人類起源的地方,更不是人類生存的地方,這是一個人間地獄。

據傳說,曾經有一位得道高超的仙人。來到南越一座山之中。根據史料的記載,曾經就有以為仙人來到肇慶的鼎湖山之中,他的出現把這裡做了很大的改變。他下定決心要把這裡瘴氣和野獸都一一驅趕走要把這裡變成一個宜居、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他一點一點把障氣打散;一步一步的去驅趕野獸。仙人用儘自己最後的一口仙氣,把瘴氣和野獸都驅趕走了。仙人耗盡了最後的一口仙氣,他還是沒有服輸,依舊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把自己的身體化作成為一群鳥——白鷳鳥。永遠的守護在山中,這一座山得到了神的庇佑。

白鷳鳥就一直守護在山中。瘴氣和野獸都不敢靠近白鷳鳥飛過的地方,一直輻射到周圍的地方。曾經讓人回想起來都毛骨悚然的地方,竟然漸漸發的開始有人類在居住。在這裡,他們書寫著華夏歷史的長卷。自從瘴氣消散以後,在山頂上的湖泊也漸漸的出現,不再是曾經被瘴氣圍繞的山。在山頂裡,和天空的距離抬手就能觸碰到天空。因為住在這裡的土著居民們都覺得,這是先人留給他們最好的禮物,所以就把它叫做天湖山。

從此以後,人類就有了一個新的生存的地方,這裡環境優美,景色宜人。天湖山,是因為山上有許多的湖與泊在山頂上,再有優質的空氣,天空與湖面相互倒影,兩者緊密地連在一起。人們紛紛稱為天湖山,這是有歷史考證的,經受得起推敲的。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這裡從此之後,後一直有人在此地居住,從未斷絕過,香火鼎盛,世代相傳。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也不斷地去探索自己祖宗來源,尋根問祖,不斷地去了解這充滿神話般的故事,不斷地去尋找答案。人們都會把答案追向白嫻鳥,因為是它的出現,才有人類在此地生存的條件。

很多人都紛紛的說山上的白嫻鳥,是仙人的化身,白嫻鳥優美的身姿,外形華麗,機敏靈活,被稱作「林中仙子」,這是我們的守護神。站在遠處去看天湖山,在山的頂端,有三條山麓衍向山腳,遠遠看去就像古代祭祀所用的鼎。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根據禹鑄九鼎的傳說,可以推想,我國遠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銅的冶煉和鑄造技術;從地下發掘的商代大銅鼎,確鑿證明我國商代已是高度發達的青銅時代。後來把天湖山最終命名為鼎湖山。鼎湖山,與丹霞山、羅浮山和西樵山被譽為廣東的四大名山。

為了紀念仙人,在明崇禎九年(1636年),肇慶慶雲寺鼎湖山慶雲寺建立於鼎湖山天溪山谷。人們不但是為了紀念曾經的仙人,也是為了保護一方安康。在這裡四季如春,鳥語花香。天空中還有一群群的白嫻鳥飛過。寺廟裡的香火正在旺盛,它的傳說一直流傳在這裡。

相關焦點

  •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紀錄片《中國母乳的秘密》解構中國母乳奧秘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紀錄片《中國母乳的秘密》解構中國母乳奧秘2016-09-07 15:48:2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9月5日,備受關注的國內母乳研究記錄片《中國母乳的秘密》,正式登陸央視網。最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理念讓中外飲食相互磨合,給予寶寶最好的營養,展現了中西方的交融。
  • 到南越王博物館感受「奇妙之夜」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副館長林冠男說。夜間開放涉及的不止人力調配、成本增加等因素,服務質量也是市民關注的焦點。記者了解到,南越王博物館夜間開放時,所有服務都維持白天開放的水平,保障市民遊客夜遊的安全度和體驗感。為保證文物安全和古建築安全,部分博物館將根據文物保護的要求限制參觀人數、限定開放區域。
  • 美軍對西沙海戰心知肚明,為何只觀戰,對南越求救充耳不聞?
    美軍在1973年撤離時,給南越軍隊留下了大量軍事裝備,包括10多艘美國軍艦。美軍雖然撤出越南,但美國並沒有放棄南越,仍留有軍事顧問團,仍然是南越的堅定盟友。自1973年1月各方停戰至1975年1月北越發動春季攻勢,在這2年的空檔期內,南越誤判形勢,試圖以武力奪取其一度撤出西沙島嶼。
  • 館藏貝類 西漢南越王吃啥貝類?
    我現在也確實在挖土,只可惜,是在潮間帶裡挖淤泥,種紅樹植物洗底棲動物。為了彌補這種遺憾,有空我就會看看考古紀錄片,想像自己身臨其境的感覺。當然,另一個方式就是探訪各地的博物館。由於對貝類的喜愛,每到一個博物館,我都會有意識搜尋館藏的貝類元素,了解歷史、文化、風俗裡與之相關的點點滴滴。
  • 通過奢華的生活器具,折射出南越國,什麼樣的時空背景?
    有鑑於此,南越王趙眜生活的時代,採用了玉石,製作生活器具,與平民老百姓區別開來的,以符合尊貴的身份。犀角杯、玉蓋杯、玉卮和高足杯便是南越王墓出土生活器皿的代表。其中玉蓋杯、玉卮和高足杯,採用西漢金屬與玉結合的工藝。該項工藝主要出現在一些極為貴重、做工繁複的器物。
  • 南越王墓發掘往事:考古隊員被壯觀墓室震驚忘記回話
    解密博物館1983年6月9日,西漢第二代南越王趙眜墓在廣州城市中心區象崗山被發現,這是嶺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漢代彩繪石室墓,出土文物1000多件(套)。35年來,南越王墓的研究取得了可喜進展,也留下了諸多謎題待後人解密。
  • 西沙海戰:南越自認強大炮擊西沙甘泉島,鄧小平提議乘勝收復三島
    越南共和國俗稱「南越」事事以美國為首,美國在韓戰中受到了建國以來最大的恥辱,於是就想把戰火引向我國南部。1956年南越公開佔領我國南海西沙群島,島嶼,西沙群島是亞洲東北部前往東南亞的必經之路,位置極為重要。在我國強烈譴責和抗議後,南越撤離所佔島嶼,但是依然在西沙比較大的島嶼珊瑚島,金銀島,甘泉島駐紮軍隊。
  • 太保鼎:我是鼎界顏值擔當
    在天津博物館館長陳卓看來,太保鼎之所以會成為國寶,是因為「顏值擔當」。「造型雄偉,工藝精湛,鼎口雙耳上浮雕雙獸,腹部四面用圓雕、浮雕技法,分別飾有垂葉紋和饕餮紋,四角扉稜突起,別具風格,最有趣的是鼎的柱足也裝飾有扉稜,並在中間裝飾有圓盤,這在商周青銅器中是獨一無二的。」陳卓說。
  • 是誰賦予鼎神聖的寓意
    鼎,沉默無語的鼎,就這樣見證歷史的興替,同時,也默默注視著某些人,冷眼旁觀他們對於權力的窺視和貪婪,這其中有宵小之輩,也有亂世梟雄,不管是什麼人,他們都對那代表權力的鼎,垂涎三尺,想要佔為己有。楚莊王的意圖是很明確的,他對於自己很自信,大有欲取周朝天下,取而代之的想法,結果,王孫滿言辭斥責,稱:「在德不在鼎」。他的意思也很明確,就是讓楚王自此斷了想要謀奪周朝天下的念頭,「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 嶺南三朝,南越,南漢,南明,歷史上在廣州建立的三個政權
    南越 秦朝統一六國後,又派兵平定了嶺南地區,嶺南地區就成了中原政權的版圖。秦始皇將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
  • 項羽所舉之鼎重量,先秦古墓揭開端倪:大約是200公斤左右
    先秦權衡揭開端倪,項羽舉的鼎如今很多人都能舉起。 上文說了,鼎是國之重器,春秋時期還發生過「楚王問鼎」,即楚莊王覬覦周室,但也不好直接說,於是就問「鼎之大小輕重」,意欲移鼎於楚。因此,鼎具有十足的政治意義,遠離楚國政治中心的蘇州或宿遷等地,幾乎不太可能存在如今我們認為的千斤重鼎。
  • 「九鼎」又是哪九個鼎
    以九州之銅鑄九鼎,並將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各自鐫刻於九鼎之身,故而九鼎以州為名,分別為冀鼎、兗鼎、青鼎、徐鼎、揚鼎、荊鼎、豫鼎、梁鼎、雍鼎。  大禹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於是九鼎,就變成了中國的代名詞,以及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
  • 【西雲堂】朱泥·四足爐鼎·100cc
    【西雲堂】朱泥·四足爐鼎·100cc 【名稱】四足爐鼎壺 【泥料】原礦朱泥 【容量】100cc
  • 八角龍銅鼎-廣西鼎青銅雕塑加工廠
    例如高1米以下的銅雕鼎,價格是10000左右。依照確定好的圖紙,開始選購無破損的荒料。為了確保銅雕鼎的安全,一般採用有模具包裝。我們推薦您選用配貨進行運輸。1米以下的銅雕鼎安裝時,我成會派人安裝,安裝時吊車及費用,由僱主承擔。安裝費也是甲方負責。銅雕鼎是銅雕的一類,我們偶爾快捷酒店見到這樣的雕塑。在快捷酒店安放這種雕塑具有等意義。在定製銅雕鼎以前,需要先敲定後雕塑圖紙。
  • 戰國青銅器青銅鼎簡介
    同時作為一對鼎而留傳至今,價值非凡,值得收藏。鼎可說是三代最重要的青銅器類型,原作煮食器與盛食器之用,主要用來烹煮肉食。後於商周時期更作為祭祀用的禮器,由於周代的禮制改革,促使周代青銅鼎器形較為巨大,讓人遠觀已可感受其穩重莊嚴之意。
  • 高價床墊可養腦護腦?騙局!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塗端玉)價格高昂床墊可以用來「養腦、護腦」?深圳一家「科技企業」被查。據了解,「保健」市場虛假宣傳、違法廣告、消費欺詐問題層出不窮,部分經營者通過不正當的營銷手段誘騙消費者,特別是中老年群體。近期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羅湖分局突擊檢查深圳市鼎維神康科技有限公司並對該公司涉嫌虛假宣傳立案調查。
  • 鼎富科技楊凱程:讓企業運營更智慧 讓個人生活更幸福
    我們有幸請到北京鼎富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楊凱程先生接受視頻採訪。  我的第一問題是,鼎富科技定位為非結構化文本大數據產品廠商,請楊總介紹下鼎富科技為推動非結構化文本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在行業中的深度應用做出了哪些貢獻?
  • 青銅重器蟠蛇紋鏤空鼎
    青銅文明即為河東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由運城出土的蟠蛇紋鏤空鼎作為國寶青銅重器,在中國鑄造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被學界認定為中國失蠟法鑄造的最早物證。 蟠蛇紋鏤空鼎,1965年出土於新絳縣柳泉村墓地。通高24釐米,口徑26.2釐米,現藏山西博物院。
  • 文物知識:青銅器中的「鼎」,該如何辨別真偽?
    至於什麼是「鼎」呢?徐鍇《說文解字系傳》中記載「從貞省聲。古文以貞為鼎,籀文以鼎為貞「。也就是說,在甲骨文以及金文中,」鼎「與「貞」是同源字,意為」盛大「。  其實不然,鼎本來的作用是炊具,也就是說這是用來做飯的。  只不過,隨著歷史的進程,鼎不僅用於做飯,而且還用於祭祀。關於祭祀用鼎,古人也有很大的講究,比如在先秦古墓下葬時,規定天子享用的是九鼎八簋,諸侯為七鼎六簋。除此之外,其他階層人士也有很嚴格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