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優化參數,如電場強度、電脈衝的波長、DNA濃度和電穿孔緩衝液的組成,能夠獲得超過10'0轉化體/ug DNA的轉化效率(Dower et al. 1988)。
●電穿孔可使培養液中80%以上的細胞轉化成氨苄青黴素抗性的細胞,已報導使用此方法的轉化效率接近每分子質粒DNA可以獲得--個轉化體的理論最大值(Smithetal. 1990)。
●對於大小為2.6~85kb 的質粒,轉化效率可分別達到6X1010~1X 107 轉化體/ugDNA。這比通過化學方法製備的感受態細胞的轉化效率高10~20倍。
●電穿孔對於實驗室最常用的大腸桿菌菌株都適用(Dower et al. 1988; Tung and Chow 1995)。
電穿孔是更快、更有效的轉化方法。然而,化學轉化更便宜,每微克超螺旋質粒DNA的轉化效率雖然稍低,但是並不需要購買釋放電荷的專用設備和在電穿孔過程中承載細菌懸浮液的專用樣品池。高轉化效率對於某些應用是至關重要的,但不是所有情況都需要。
例如,構建文庫就需要儘可能高的轉化效率,電穿孔方法將是最好的選擇:對於亞克隆等常規應用,導入DNA的效率不是一個限制因素,並不需要太多的轉化體,更便宜的化學轉化可完全滿足實驗需要。
菌株基因型可極大地影響質粒DNA轉化大腸桿菌的效率,最近幾年進行了大量的工作以尋找獲得最大轉化效率所需的突變組合。許多電穿孔和化學方法製備的大腸桿菌菌株的感受態細胞可從供應商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