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電穿孔方法可溫和轉染貼壁細胞

2020-12-01 醫脈通

電穿孔是一種成熟的方法,可將外源分子導入培養細胞中。這個過程大家都很熟悉,是將一系列電脈衝施加在細胞上,導致細胞膜上形成非常小的孔,這樣核酸、蛋白質和藥物等分子就能進入細胞。


傳統的電穿孔是利用大的扁平電極,將高電場施加到培養基中的細胞。然而,如果孔徑太大或時間太長,可能造成相當一部分的細胞死亡。即使精心優化,情況也未必能改善。因此,電穿孔往往帶給人們高毒性的印象。


近來,一些研究人員利用中空納米結構改善了貼壁細胞的電穿孔。這些結構有著納米大小的尖端,它們集中了所施加的電場,可以將電壓從幾百伏大大降低至幾伏。不過這種方法也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培養基中的分子可能無意中進入細胞,以及電壓仍然有點高,會造成水的電解,導致可能損傷細胞的活性氧(ROS)產生。


近日,義大利理工學院的 Michele Dipalo 和 Francesco De Angelis 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穎的中空納米電極,可以克服這些問題。這項成果於 8 月發表在 《Scientific Reports》 上。


研究人員在薄薄的氮化矽膜上形成了 3D 中空納米通道。他們接著用金包被了氮化矽膜和納米通道,以便提供導電性,併兼容細胞生長。最後一步是使用環氧聚合物 SU8 的絕緣層覆蓋鍍金表面,這樣只有納米通道的尖端突出,形成中空的納米電極。


這些納米電極是整個平臺的關鍵所在,因為在施加電脈衝時,它們作為電極,同時還允許分子在電穿孔期間通過。細胞牢牢粘附在納米電極上。絕緣層確保電穿孔僅僅在納米通道接觸細胞的尖端發生。這些尖端部分只有納米大小,因此可在低至 1.5 V 的電壓下形成強電場,避免了活性氧的形成。

 

研究人員發現,當細胞在納米電極的頂端生長時,它們的活力沒有任何變化。之後,他們以 10 秒脈衝串(20 kHz,2 V)對 NIH-3T3 細胞進行電穿孔,發現轉染效率高達 80%,而且細胞存活率高於 98%。之後,他們又成功對 HL-1 心肌細胞這種難轉染的細胞進行電穿孔。


作者認為,這種基於中空納米電極的電穿孔新方法能夠溫和、可控地將各種分子導入貼壁培養的細胞內部。


編譯自:Soft electroporation for delivering molecules into tightly adherent mammalian cells through 3D hollow nanoelectrodes.Sci Rep 2017 Aug 17;7(1):8524.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CAR-T高效轉染青睞4D-Nucleofector細胞核轉
    在生命科學研究中,將DNA、RNA或蛋白質引入細胞,以改變其基因型或表型的過程被稱為轉染,在各類研究中十分重要。傳統的電穿孔是一種物理轉染方法,通過對細胞施加電脈衝,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並通過電場將外源分子移動到細胞中。電穿孔技術是細胞系中轉染大型DNA片段的強大工具,但其高細胞毒性、轉染原代細胞和幹細胞的低效率,限制了其廣泛應用。
  • T細胞轉染,用Nucleofector LV大規模流式核轉染
    動物細胞轉染技術多樣,包括化學法、病毒轉導、傳統電穿孔法等。化學轉染磷酸鈣沉澱法、DEAE-葡聚糖、脂質體轉染等,操作簡單快捷,但大部分原代細胞、幹細胞、細胞系轉染效率低下,僅有少數貼壁細胞系轉染較高效,批次間重複性差。使用慢病毒、腺病毒、逆轉錄病毒的病毒轉導技術,雖然轉染效率高,但轉染底物有局限,轉染的基因片段大小需<10kb。
  • LONZA 4D-Nucleofector LV大規模流式細胞核轉染,高效轉染T細胞
    動物細胞轉染技術多樣,包括化學法、病毒轉導、傳統電穿孔法等。化學轉染磷酸鈣沉澱法、DEAE-葡聚糖、脂質體轉染等,操作簡單快捷,但大部分原代細胞、幹細胞、細胞系轉染效率低下,僅有少數貼壁細胞系轉染較高效,批次間重複性差。使用慢病毒、腺病毒、逆轉錄病毒的病毒轉導技術,雖然轉染效率高,但轉染底物有局限,轉染的基因片段大小需<10kb。
  • 細胞轉染技術集結及注意事項
    常用的轉染方法有以下幾種:物理介導:電穿孔法、顯微注射和基因槍化學介導:磷酸鈣共沉澱法、陽離子聚合物法和脂質體轉染方法生物介導:病毒介導法電穿孔是通過高強度的電場作用破壞細胞膜電位,瞬時提高細胞膜的通透性
  • 細胞轉染技術大比拼!
    細胞轉染的方法主要包括:人工脂質體法、磷酸鈣法、DEAE-右旋糖苷法、電穿孔法、病毒轉導法等,上期詳解了細胞轉染常用的方法-脂質體轉染的原理和步驟 等,今天做個細胞轉染技術大比拼,了解各種細胞轉染的方法優缺點,再根據自己的實驗要求選擇理想的方法,獲得漂亮的實驗結果。
  • 胚胎幹細胞轉染
    如何將一段螢光標記的寡核苷酸轉染入小鼠胚胎幹細胞中?實驗中該寡核苷酸有24個鹼基,沒有編碼蛋白質的功能,僅僅是起到誘導基因甲基化的作用。幹細胞纏繞方法有有三種,電穿孔法、脂質體轉染辦法、核轉染辦法,其中電穿孔法和脂質體轉染率僅為20%左右,核轉染法轉染率達到80%左右。
  • 淺談胚胎幹細胞轉染方法
    #胚胎幹細胞#幹細胞#科普國際上比較認可的轉染方法:核酸轉染儀是將傳統的電穿孔技術和專用的轉染試劑結合起來的產物 ,針對不同的細胞類型,採用一套最理想的轉染試劑和轉染程序,以達到最理想的轉染效率。核酸轉染儀特別適用於轉染原代細胞和難以轉染的細胞系,如T細胞及PC-12細胞系等。
  • LONZA 4D-Nucleofector細胞核轉染系統,令CRISPR、CAR-T更簡單
    在生命科學研究中,將DNA、RNA或蛋白質引入細胞,以改變其基因型或表型的過程被稱為轉染,在各類研究中十分重要。傳統的電穿孔是一種物理轉染方法,通過對細胞施加電脈衝,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並通過電場將外源分子移動到細胞中。電穿孔技術是細胞系中轉染大型DNA片段的強大工具,但其高細胞毒性、轉染原代細胞和幹細胞的低效率,限制了其廣泛應用。
  • 知識分享:細胞轉染
    轉染大致可分為物理介導、化學介導和生物介導三類途徑。電穿孔法、顯微注射和基因槍屬於通過物理方法將基因導入細胞的範例;化學介導方法很多,如經典的磷酸鈣共沉澱法、脂質體轉染方法、和多種陽離子物質介導的技術;生物介導方法,有較為原始的原生質體轉染,和現在比較多見的各種病毒介導的轉染技術。
  • 細胞轉染技術原理及應用
    轉染技術的選擇對轉染結果影響也很大,許多轉染方法需要優化DNA與轉染試劑比例,細胞數量,培養及檢測時間等.一些傳統的轉染技術,如DEAE右旋糖苷法,磷酸鈣法,電穿孔法,脂質體法各有利弊,其主要原理及應用特點如下: 磷酸鈣法磷酸鈣DNA複合物吸附細胞膜被細胞內吞 穩定轉染瞬時性轉染
  • 技術整理 - 如何選擇轉染方法及試劑
    在現代生命可持續研究中,大部分的工作是利用基因功能研究來探索生命過程,如何將目的基因導入細胞內是科學實驗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實驗技術,而細胞轉染是完成這一過程的必需步驟。本期我們就為大家總結一下如何選擇轉染方法並推薦轉染過程中的幾款好評試劑。
  • 如何使用電穿孔技術對釀造酵母進行基因工程?
    歡迎大家訂閱電轉染小課堂,本期我們將詳細介紹如何使用電穿孔技術對釀造酵母進行基因工程。本文中我們將使用ECM 630或Gemini X2(指數衰減波)電穿孔儀為釀酒酵母提供理想的電穿孔參數。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以及有關酒後駕駛的更嚴格法律規定。
  • 各種轉染方法比較
    帶正電的脂質體與核酸帶負電的磷酸基團形成複合物,然後脂質體上剩餘的電核與細胞膜上的唾液酸殘基的負電核結合;另一種解釋是通過細胞是內吞作用而被進入細胞。,所有細胞 使用方法簡單,可攜帶大片段DNA,通用於各種類型的裸露DNA或RNA
  • 各種轉染方法比較 - 專區 - 生物谷
    穩定轉染,染瞬轉染不適用於原代細胞(所需的DNA濃度較高),操作簡便但重複性差,有些細胞不適用細胞建議用CSCL梯度離心,轉染是拷貝數較多GIBCO BRL ,Promega陽離子脂質體法帶正電的脂質體與核酸帶負電的磷酸基團形成複合物,然後脂質體上剩餘的電核與細胞膜上的唾液酸殘基的負電核結合;另一種解釋是通過細胞是內吞作用而被進入細胞。
  • siRNA的轉染
    siRNA的轉染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4-29 21:14 將製備好的siRNA,siRNA表達載體或表達框架轉導至真核細胞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 各種轉染試劑的中文轉染方法
    各種轉染試劑的中文轉染方法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2015/4/30 9:17:05
  • 乾貨| 手把手教你做細胞轉染(含操作指南)
    那麼為了平安度過這道坎兒,選擇一個適合的細胞轉染方法才是至關重要的。轉染方法大比拼眾所周知,細胞轉染技術主要分為三大類:化學法、物理法及生物學法。但是沒有一種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即沒有任何方法適用於所有細胞和所有實驗。因而只有依據自己的實驗要求選擇理想的方法,才能獲得漂亮的實驗結果。
  • 細胞轉染的注意事項
    哺乳動物細胞系合成可溶的,翻譯後修飾的蛋白,比細菌,真菌或昆蟲細胞中表達的蛋白更有可能有生物活性。穩定轉染的細胞可以合成大量的重組蛋白,而瞬時轉染細胞可以快速表達,迅速地合成小量蛋白。常用的細胞系包括CHO,293和COS-7。Invitrogen提供克隆的293-F,293-H,COS-7和CHO-S細胞,來源於經篩選轉染效率更高的亞細胞系。
  • 細胞轉染的最全知識介紹,收藏這一篇就夠了······
    一、轉染的途徑大致可分為物理介導、化學介導和生物介導三類:1.物理介導:電穿孔法、顯微注射和基因槍屬於通過物理方法將基因導入細胞的範例。物理方法---在細胞膜表面產生一個瞬時的孔從而導入DNA。然而,沒有一種方法適用於所有的細胞和實驗,理想的方法應根據您的細胞類型和實驗需要進行選擇,理想的方法應具有高轉染效率,低細胞毒性和對正常生理學的影響最小,並且易於使用和可重複性等特點。
  • 實驗大揭秘:轉染是如何進行的
    必須根據您的細胞類型和實驗要求選擇理想的方法,必須具有高轉染效率、低血細胞毒性、對正常生理學的影響最小,且使用簡單、可重複。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最常用的基因輸送技術——陽離子脂質體介導的基因輸送陽離子脂質體介導的輸送是一種快速、簡單且重複性好的方法,可方便地將DNA、RNA、siRNA或寡核苷酸轉入真核細胞內。它可對多種細胞類型實現高效轉染,包括貼壁細胞、懸浮細胞、昆蟲細胞和原代培養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