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轉染技術集結及注意事項

2021-01-21 細胞產業大會

隨著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研究的不斷發展,轉染已經成為研究和控制真核細胞基因功能的常規工具。在研究基因功能、調控基因表達、突變分析和蛋白質生產等生物學試驗中,其應用越來越廣泛。


本文將從多方面來深度解讀細胞轉染技術及一系列注意事項!


細胞轉染是指將外源分子導入真核細胞內以改變其基因型或表型能力的一種技術。轉染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基因的功能或基因產物,通過增強或抑制特定基因在細胞中的表達,並在哺乳細胞中產生重組蛋白。

轉染根據是否能把外源核酸整合到宿主染色體上分為瞬時轉染穩定轉染

瞬時轉染:外源性DNA/RNA不整合到宿主染色體中,因此一次宿主細胞中可存在多個拷貝數,產生高水平的表達,但是通常只能維持幾天,多用於啟動子以及其他調控元件的分析。一般在24-96小時內分析結果。核酸類型比較廣泛,質粒DNA、siRNA、miRNA、和mRNA都可進行瞬時轉染。

穩定轉染:通過這種轉染方式外源性DNA既可以整合到宿主染色體中,也可能作為一種游離體存在。外源DNA整合到宿主染色體中概率很小,大約1/10000轉染細胞能整合,通常需要通過一些選擇性標記,得到穩定轉染的同源細胞系。穩定轉染的核酸多為質粒DNA。

細胞轉染方法挺多的,該如何選擇呢?莫急,且看小優將細胞轉染常用的技術及其優缺點給您娓娓道來。

常用的轉染方法有以下幾種:

物理介導:電穿孔法、顯微注射和基因槍

化學介導:磷酸鈣共沉澱法、陽離子聚合物法和脂質體轉染方法

生物介導:病毒介導法

電穿孔是通過高強度的電場作用破壞細胞膜電位,瞬時提高細胞膜的通透性,從而吸收周圍介質中的外源分子。


電穿孔法可適用於所有細胞類型的瞬時和穩定轉染,但是其高電壓脈衝導致細胞致死率非常高,並且對DNA和細胞的用量很大。


這個缺點不僅沒有讓這項技術就此沒落,還促進了它更好的發展。


1998年,市場上第一個有效的、非病毒介導的Nucleofector™ 技術開發成功,可高效轉染傳統方法難以轉染的原代細胞,幹細胞,神經元和細胞系,為疾病研究治療如基因治療,免疫治療和幹細胞生成開發帶來了新的機遇。


Nucleofector™技術是Lonza公司的專利創新技術,是一種改進的電穿孔技術,利用電擊在細胞膜上開個小孔,綜合各種特定細胞轉染程序與轉染液的作用,核酸底物不僅可以進入細胞質,還可直接通過核膜進入細胞核。這使得細胞最高轉染可達99%,而且實現轉染不依賴於細胞的分裂。

① 質粒DNA的轉染效率高達90%,siRNA的轉染效率高達99%。


② 極好的保存轉染細胞的生理狀態和活力。


③ 轉染後不久即可進行轉染分析。


④ 擁有650多種細胞類型特定方案,可直接進行轉染。


⑤ 轉染底物包括DNA,mRNA,miRNA,siRNA,肽或蛋白質。


⑥ 轉染難以轉染的細胞,包括原代細胞,幹細胞,神經元和細胞系,以及貼壁細胞。


⑦ 文獻引用量達8000+篇


⑧ 使用一次性無菌Nucleocuvette™容器降低交叉汙染的風險


⑨ 不同的Nucleofector™平臺具有靈活的擴展功能,設備平臺之間條件的輕鬆轉移,擴展您的研究。

① Nucleofector™設備,包括針對每種優化的細胞類型進行預編程的獨特電參數,可將底物直接遞送至細胞核和細胞質。不同的平臺針對各種應用提供了不同的規格。


② Nucleofector™套件,包含專用的Nucleofector™解決方案和所需試劑耗材。這些充當高轉染效率和細胞生存力的保護環境,同時保持生理相關的細胞狀況。還提供了指定的Nucleofection容器,移液管和螢光陽性對照載體(pmaxGFP™對照載體)。


③ 優化的方案可為最佳核轉染條件提供全面指導,並提供細胞來源,傳代,生長條件和培養基以及轉染後培養的技巧。



需要使用精密的儀器,直接將外源性核酸注射至宿主細胞核內。多用於轉基因,由宿主基因組序列可能發生的重組,缺失,複製或者異位等現象使外源基因嵌入宿主的染色體中。


但是轉染細胞數有限,多用於工程改造或轉基因動物的胚胎細胞。

又名生物彈道技術(Biolistic Technology),用壓縮氣體(氦或氮等) 動力產生一種冷的氣體衝擊波進入轟擊室,把粘有DNA 的細微金粉打向細胞,穿過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層層構造到達細胞核,完成基因轉移。


該方法可用於人的表皮細胞,纖維原細胞,淋巴細胞系以及原代細胞,不易毒害細胞,但是轉化效率較低。

藉助於形成一種DNA-磷酸鈣複合物沉澱黏附在細胞膜表面,通過細胞的內吞作用而使DNA被細胞捕獲。沉澱顆粒的大小和質量對於轉染的成功至關重要,也受pH值、鈣離子濃度、DNA濃度、沉澱反應時間、細胞孵育時間等因素影響。


可適用於穩轉瞬轉,操作簡便花費相對較低,但轉染效率低,10-20%,並且重複性很差。

帶正電的聚合物與核酸帶負電的磷酸基團形成帶正電的複合物後與細胞表面帶負電的蛋白多糖相互作用,並通過內吞作用進入細胞。


具有陽離子脂質體的轉染效率高,操作簡單,適用範圍廣,重複性好等特點外,還具有在體內轉染效率高,細胞毒性低等特點。


帶正電的脂質體與帶負電的核酸磷酸基團形成DNA-陽離子脂質體複合物,再與細胞膜上的唾液酸殘基的負電核結合,可能經過內吞作用被導入細胞。


該方法使用簡單,可攜帶大片段DNA,通用於各種類型的裸露DNA或RNA,能轉染各種類型的細胞,轉染效率、轉染的穩定性和可重複性大大提高。但轉染時需要去除血清,血清的缺失會導致細胞毒性增加;轉染效果也隨細胞類型變化大。

實驗步驟:

❤ 在單獨試管中分別稀釋核酸及轉染試劑;

❤ 脂質體與核酸的磷酸骨架結合,形成複合物;

❤ 脂質體上的正電荷有助於複合物與細胞膜結合;複合物通過內吞作用進入胞漿;

❤ 分析細胞瞬時基因表達或沉默情況。

病毒介導法轉染效率特別高,尤其是難以轉染的原代細胞、活體細胞,同時具有細胞毒性很低的優勢。但是,病毒轉染方法的準備程序複雜,構建病毒周期長,環節多,易出錯,費用也高,常常對細胞類型有很強的選擇性,在一般實驗室中很難普及。


1.逆轉錄病毒(RNA)

通過病毒侵染宿主細胞的機制將外源基因整合到宿主細胞的染色體中,導致基因失活或激活癌基因,構建穩轉株。可以用於難轉染的細胞,原代細胞,體內細胞等,但攜帶基因不能太大(<8kb),,需考慮安全因素。


2.腺病毒(雙鏈DNA)

腺病毒除了卵細胞以外幾乎在所有已知細胞中都不整合到染色體中,因此不會干擾其它的宿主基因。瞬時表達,可以包裝8kb左右外源基因,轉染較容易,但是轉染效率不高。

實驗步驟:

❤ 通過基因克隆生成重組病毒

❤ 採用非病毒法轉染包裝細胞系,擴增並分離得到重組病毒顆粒

❤ 純化並滴定病毒液

❤ 轉導目的細胞(含有病毒特異性的受體)

❤ 去除培養物中的病毒,並加入新鮮培養基

❤ 分析細胞瞬時基因表達或沉默情況


核酸質量

DNA:內毒素會導致轉染效率顯著下降,特別是對內毒素敏感細胞比如原代細胞、懸浮細胞和造血細胞或者想要獲得最高的轉染效率和最低的細胞毒性,因此最好選擇內毒素含量較低的質粒抽提試劑盒。


siRNA: 需合理的計算siRNA的濃度,過多的siRNA會導致細胞毒性甚至死亡。


細胞質量

細胞密度:不同的轉染試劑,對細胞密度的要求不盡相同。在進行不同核酸或不同細胞系的轉染時,需要根據說明書再次優化實驗條件。


細胞狀態:不同細胞使用不同的培養基,血清和其他添加物。高的轉染效率需要細胞保持良好的狀態,通常在轉染前24小時分細胞,這能夠提供正常細胞代謝,增加對外源DNA攝入的可能。除此之外,要保證避免細菌,支原體或真菌的汙染。


轉染方法及轉染試劑

根據所轉染細胞及底物選擇適合的轉染方法及轉染試劑。理想的細胞轉染應該是轉染效率高;毒性低;方法簡單;省時省力。


其實無論採用哪種轉染技術,要獲得最優的轉染結果,可能都需要對轉染條件進行優化(也可以選擇優化好的試劑盒)。影響轉染效率的因素遠不止上述提到的這些,從細胞類型、細胞培養條件和細胞生長狀態,質粒的大小以及轉染方法的操作細節等等,都可能影響到最終的實驗結果。如果有高品質的優化好的操作方案及試劑盒,那就果斷選擇,相信會事半功倍的。最後希望大家都有一個滿意的轉染結果。



相關焦點

  • 細胞轉染的注意事項
    哺乳動物細胞系合成可溶的,翻譯後修飾的蛋白,比細菌,真菌或昆蟲細胞中表達的蛋白更有可能有生物活性。穩定轉染的細胞可以合成大量的重組蛋白,而瞬時轉染細胞可以快速表達,迅速地合成小量蛋白。常用的細胞系包括CHO,293和COS-7。Invitrogen提供克隆的293-F,293-H,COS-7和CHO-S細胞,來源於經篩選轉染效率更高的亞細胞系。
  • 細胞轉染技術原理及應用
    常規轉染技術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瞬時轉染,一類是穩定轉染(永久轉染).前者外源DNA/RNA不整合到宿主染色體中,因此一個宿主細胞中可存在多個拷貝數,產生高水平的表達,但通常只持續幾天,多用於啟動子和其它調控元件的分析.一般來說,超螺旋質粒DNA轉染效率較高,在轉染後24-72小時內(依賴於各種不同的構建)分析結果,常常用到一些報告系統如螢光蛋白
  • 細胞轉染技術大比拼!
    細胞轉染的方法主要包括:人工脂質體法、磷酸鈣法、DEAE-右旋糖苷法、電穿孔法、病毒轉導法等,上期詳解了細胞轉染常用的方法-脂質體轉染的原理和步驟 等,今天做個細胞轉染技術大比拼,了解各種細胞轉染的方法優缺點,再根據自己的實驗要求選擇理想的方法,獲得漂亮的實驗結果。
  • 知識分享:細胞轉染
    實驗原理:轉染是將外源性基因導入細胞內的一種專門技術。隨著基因與蛋白功能研究的深入,轉染目前已成為實驗室工作中經常涉及的基本方法。常規轉染技術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瞬時轉染,一類是穩定轉染(永久轉染)。轉染大致可分為物理介導、化學介導和生物介導三類途徑。電穿孔法、顯微注射和基因槍屬於通過物理方法將基因導入細胞的範例;化學介導方法很多,如經典的磷酸鈣共沉澱法、脂質體轉染方法、和多種陽離子物質介導的技術;生物介導方法,有較為原始的原生質體轉染,和現在比較多見的各種病毒介導的轉染技術。
  • 磷酸鈣法細胞轉染試劑盒的應用
    一、背景 磷酸鈣法細胞轉染試劑盒用於磷酸鈣法轉染細胞,適合於大多數貼壁細胞的轉染。磷酸鈣法細胞轉染試劑盒在傳統的磷酸鈣細胞轉染方法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提高了轉染效率,並降低了毒性。用磷酸鈣法轉染細胞,不僅可以瞬時表達,也可以篩選穩定株。
  • 淺談胚胎幹細胞轉染方法
    #胚胎幹細胞#幹細胞#科普國際上比較認可的轉染方法:核酸轉染儀是將傳統的電穿孔技術和專用的轉染試劑結合起來的產物 ,針對不同的細胞類型,採用一套最理想的轉染試劑和轉染程序,以達到最理想的轉染效率。核酸轉染儀特別適用於轉染原代細胞和難以轉染的細胞系,如T細胞及PC-12細胞系等。
  • 胚胎幹細胞轉染
    如何將一段螢光標記的寡核苷酸轉染入小鼠胚胎幹細胞中?實驗中該寡核苷酸有24個鹼基,沒有編碼蛋白質的功能,僅僅是起到誘導基因甲基化的作用。幹細胞纏繞方法有有三種,電穿孔法、脂質體轉染辦法、核轉染辦法,其中電穿孔法和脂質體轉染率僅為20%左右,核轉染法轉染率達到80%左右。
  • 細胞轉染的最全知識介紹,收藏這一篇就夠了······
    簡介:轉染,是將外源性基因導入細胞內的一種專門技術。隨著基因與蛋白功能研究的深入,轉染目前已成為實驗室工作中經常涉及的基本方法。2.化學介導:方法很多,如經典的磷酸鈣共沉澱法、脂質體轉染方法、和多種陽離子物質介導的技術。3.生物介導:方法有較為原始的原生質體轉染,和現在比較多見的各種病毒介導的轉染技術。理想細胞轉染方法,應該具有轉染效率高、細胞毒性小等優點。病毒介導的轉染技術,是目前轉染效率最高的方法,同時具有細胞毒性很低的優勢。
  • 乾貨| 手把手教你做細胞轉染(含操作指南)
    那麼為了平安度過這道坎兒,選擇一個適合的細胞轉染方法才是至關重要的。轉染方法大比拼眾所周知,細胞轉染技術主要分為三大類:化學法、物理法及生物學法。但是沒有一種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即沒有任何方法適用於所有細胞和所有實驗。因而只有依據自己的實驗要求選擇理想的方法,才能獲得漂亮的實驗結果。
  • LONZA 4D-Nucleofector LV大規模流式細胞核轉染,高效轉染T細胞
    動物細胞轉染技術多樣,包括化學法、病毒轉導、傳統電穿孔法等。化學轉染磷酸鈣沉澱法、DEAE-葡聚糖、脂質體轉染等,操作簡單快捷,但大部分原代細胞、幹細胞、細胞系轉染效率低下,僅有少數貼壁細胞系轉染較高效,批次間重複性差。使用慢病毒、腺病毒、逆轉錄病毒的病毒轉導技術,雖然轉染效率高,但轉染底物有局限,轉染的基因片段大小需<10kb。
  • 細胞&體內轉染新攻略
    轉染實驗方法:                    利用其自身的內吞機制:          轉染會損傷細胞
  • T細胞轉染,用Nucleofector LV大規模流式核轉染
    動物細胞轉染技術多樣,包括化學法、病毒轉導、傳統電穿孔法等。化學轉染磷酸鈣沉澱法、DEAE-葡聚糖、脂質體轉染等,操作簡單快捷,但大部分原代細胞、幹細胞、細胞系轉染效率低下,僅有少數貼壁細胞系轉染較高效,批次間重複性差。使用慢病毒、腺病毒、逆轉錄病毒的病毒轉導技術,雖然轉染效率高,但轉染底物有局限,轉染的基因片段大小需<10kb。
  • 技術整理 - 如何選擇轉染方法及試劑
    在現代生命可持續研究中,大部分的工作是利用基因功能研究來探索生命過程,如何將目的基因導入細胞內是科學實驗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實驗技術,而細胞轉染是完成這一過程的必需步驟。本期我們就為大家總結一下如何選擇轉染方法並推薦轉染過程中的幾款好評試劑。
  • siRNA的轉染
    4.機械法轉染技術也包括使用機械的方法,比如顯微注射和基因槍(biolistic particle)。顯微注射使用一根細針頭將DNA,RNA或蛋白直接轉入細胞質或細胞核。基因槍使用高壓microprojectile將大分子導入細胞。
  • 各種轉染試劑的中文轉染方法
    注意:質粒DNA的質量會顯著影響幾個轉染參數如轉染效率、細胞增殖和細胞毒性、以及對於結果的解釋。因此,只應該使用最高純度的DNA。使用HiSpeed,QIAfilter和QIAGEN Plasmid Kits抽提純化的質粒適合於大多數細胞系的轉染。
  • CAR-T高效轉染青睞4D-Nucleofector細胞核轉
    在生命科學研究中,將DNA、RNA或蛋白質引入細胞,以改變其基因型或表型的過程被稱為轉染,在各類研究中十分重要。傳統的電穿孔是一種物理轉染方法,通過對細胞施加電脈衝,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並通過電場將外源分子移動到細胞中。電穿孔技術是細胞系中轉染大型DNA片段的強大工具,但其高細胞毒性、轉染原代細胞和幹細胞的低效率,限制了其廣泛應用。
  • 慢病毒包裝步驟及注意事項
    現今常用的製備慢病毒載體的方法為使用3或者4質粒系統轉染293T細胞。此外,也有使用其它幾類慢病毒包裝細胞系製備慢病毒載體。 瞬時轉染製備慢病毒: 細胞:慢病毒包裝常用人胚腎細胞(HEK, human embryonic kidney)293T,其含有SV40病毒的大T抗原蛋白編碼基因,轉染效率極高。但其貼壁性不好,所以需要使用多聚賴氨酸包被的培養皿增加其吸附性。多聚賴氨酸培養皿可購買,也可自行製備。轉染前,細胞密度控制在40-70%比較好。
  • 細胞轉染效率低的原因有哪些?
    細胞轉染效率低的原因可從以下幾方面找:1.質粒DNA或混和液中含有血清。 對策:用無血清培養基或Opti-MEM培養基。2.質粒DNA和轉染試劑的比率不是最優 對策:對大多數細胞而言,質粒DNA和轉染試劑的比例為1:2-1:3,一般要做優化實驗,比例從1:0.5-1:5 逐一檢測。3.質粒DNA 已部分降解或質量不夠好 對策:用好的質粒純化試劑確保質粒DNA質量,正確保存,確保質粒DNA不被降解。4.轉染試劑選擇不當。
  • HEK293細胞在轉染實驗中的作用
    shRNA首先被包裝成慢病毒載體,然後轉染HEK293細胞。轉染的細胞孵育約3天,此間慢病毒複製和產生慢病毒顆粒,然後收穫,評價滴度,再轉化目標細胞。 二、關於轉染HEK293細胞維持細胞的良好狀態是必要的。HEK293細胞生長迅速,胰蛋白酶化速度快,所以不要在胰蛋白酶中長時間孵育,否則可能會有大量細胞死亡。解凍後的細胞應至少傳代兩次,然後接種進行轉導實驗。
  • 實驗專欄丨手把手教你質粒轉染
    細胞轉染是指將外源分子如DNA,RNA等導入真核細胞的技術。常規轉染技術可分為瞬時轉染和穩定轉染(永久轉染)兩大類。本實驗室主要是質粒轉染、miRcroRNA轉染、慢病毒轉染、藥物轉染、多肽轉染等。六孔板、CO2培養箱、EP管、酒精燈等;無血清培養基、MEM-α或DMEM、CO2培養箱、EP管、質粒、細胞等1當六孔板中細胞密度達90%時,準備轉染,將無血清培養基、MEM-α或DMEM取出復溫並注意平衡好(以六孔板為例,其他孔板都可以按照說明書進行);2取出細胞,將培養基換成無血清培養基,放回孵箱培養;3取滅菌的EP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