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化學生物傳感器前景
打開APP 電化學生物傳感器前景 姚遠香 發表於 2018-12-17 15:41:01
-
上皮-間質轉化信號通路研究獲進展
來自Whitehead生物醫學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MIT路丁分子腫瘤學研究中心以及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6月10日的《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了上皮
-
生化與細胞所發現肝細胞核因子-6在肺癌上皮-間質
-間質轉化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機制。 已知上皮-間質之間轉變的可塑性是上皮性腫瘤實現組織浸潤和遠距離轉移的一種重要方式途徑。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結果顯示,上皮癌佔全部癌症類型的90%以上,並且是全球範圍內導致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
-
間充質幹細胞臨床發展進入新時代 博雅許曉椿團隊推動臨床轉化
原標題:博雅許曉椿團隊:推動間充質幹細胞臨床轉化 為疾病治療帶來新選擇近年來,我國間充質幹細胞臨床轉化取得了新進展。根據CDE官網最新信息,目前國內已經有近10項間充質幹細胞新藥臨床試驗申請通過了默示許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我們正在見證一個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不僅是間充質幹細胞,而且它們的副產物都可以作為藥物製劑發揮治療作用。
-
Dev Cell:唾液腺間質細胞在器官發生過程中通過外泌體miRNA調節上皮祖細胞的增殖
上皮-間質相互作用參與器官發生期間組織之間的基本交流,並且主要由生長因子和細胞外基質調節。
-
上皮還是間質?細胞身份危機與腫瘤進展相關嗎?
間質轉化(EMT)過程,分化的上皮細胞轉變為更具間質特徵的細胞。這些上皮細胞的「去分化」導致其轉化為可活動的紡錘形細胞,隨後其遷移遠離其起源部位,並有助於遠處組織的形態發生。Hay等人抽絲剝繭的研究以及隨後的其他研究表明,表型可塑性這一顯著特徵(Hay稱之為「上皮-間質轉化」)是動物發育中關鍵且常見的[1]。
-
梳理牙齒間充質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
除了具有外胚層起源的牙齒上皮幹細胞之外,參與牙形成的所有幹細胞具有間充質起源。「在這一研究領域中的許多人都認為……一種細胞類型不能切換至另一種細胞類型。但我們發現神經膠質細胞仍然保持了變為幹細胞的能力。如果研究人員可以了解到牙髓中的哪些化學信號向神經膠質細胞發送信號,讓其轉變為了間充質細胞,他們就找到了一種在實驗室培育幹細胞的新途徑。」
-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一):國際視野
目前來看,間充質幹細胞已成為全球開展臨床研究項目數最多的細胞,全球也有近十款間充質幹細胞藥物上市。間充質幹細胞(也稱間充質基質細胞,Mesenchymal Stem/Stromal cell,MSCs)被廣泛用於命名各種組織來源的貼壁生長的成纖維細胞群,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免疫調控及促進組織再生功能。目前,間充質幹細胞臨床試驗已經超過900項,用於治療各種難治性疾病。
-
中國首家間充質幹細胞庫在天津落成
新華網天津頻道4月25日電(記者滿學傑 張澤偉) 細胞產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所屬的間充質幹細胞庫24日在天津落成。這個中國唯一的間充質幹細胞庫將致力於幹細胞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並提供幹細胞儲存等服務。
-
間充質幹細胞外泌體治療心血管疾病
然而,沒有一種方法被證明可以逆轉心臟缺血和防止其功能喪失,因此必須採取其他策略,比如間充質幹細胞的促血管生成潛能[2]。 間充質幹細胞及其衍生外泌體的潛能 隨著20世紀90年代非血液學疾病的細胞療法的出現,利用可存活的細胞改善或逆轉組織缺血的想法迅速得到證實。
-
間充質幹細胞的三系分化及鑑定
1968年德國科學家Frieden Stein在骨髓中首次發現了間充質幹細胞(MSC),後來研究者陸續在全身多種組織如脂肪、臍帶、牙髓中分離出了MSC。骨結節可通過茜素紅染色(茜素紅和鈣發生顯色反應,產生一種深紅色化合物),把外面沉積的鈣結節染成深紅色,通過著色物面積和深淺來表示成骨分化的強弱。3)MSC成骨分化後明顯的成骨細胞特徵性基因,如ALP,Runx(runt related gene II)等。可使用RT-PCR對比不同實驗組別的成骨分化差異。下圖是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成骨分化誘導圖,圖中深紅色部分為鈣結節。
-
茵冠核心產品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獲得中檢院《檢驗報告》
茵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核心產品人臍帶來源間充質幹細胞(hUC-MSCs)通過中國食品藥品檢定院(簡稱「中檢院」)審核,正式獲得其頒發的數份《檢驗報告》(編號:SH202006388、SH202007491、SH202007492)。檢驗結論為:hUC-MSCs細胞形態、細胞表型、細胞活性與細胞株純度檢查結果均符合相關規定及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特性。
-
間充質幹細胞真的能拯救卵巢早衰嗎?
間充質幹細胞具有多能性和低免疫原性,被認為具有治療卵巢早衰的潛力。許多研究證明不同組織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均可以改善受損的卵巢功能,這些間充質幹細胞來源包括骨髓、羊水、胎盤羊膜、脂肪組織、臍帶、月經血、子宮內膜等。
-
關於間充質幹細胞的14個特性,你了解幾個?
間充質幹細胞是繼胚胎幹細胞、造血幹細胞之後的又一科研熱點,是一種能夠治療多種系統疾病的「實用型幹細胞」: 1999年 美國Horwitz等用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小兒成骨不全和Ⅰ型膠原缺乏 2002
-
間充質幹細胞:「我」怎麼來的?
眾所周知,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中胚層來源的、廣泛分布於全身多組織中的幹細胞。 間充質幹細胞的發展歷史 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
【科學普及】間充質幹細胞治療(一):國際視野
本文將從國際上間充質幹細胞藥物上市情況及其臨床研究現狀分析加以總結,不吹不黑,科學客觀介紹一下間充質幹細胞研究現狀,以饗讀者。1間充質幹細胞研究歷程間充質幹細胞是幹細胞家族的重要成員。目前來看,間充質幹細胞已成為全球開展臨床研究項目數最多的細胞,全球也有近十款間充質幹細胞藥物上市。
-
發現促進上皮-間質轉化、轉移和耐藥的腫瘤驅動因子
有人提出,上皮-間質轉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上皮細胞與它們的鄰近細胞分離並獲得間質細胞遷移特性的過程,對啟動使得癌細胞離開原發性腫瘤的轉移級聯反應非常重要。然而,基因突變在促進EMT方面的作用尚不清楚。FAT1是人類多種癌症中最常發生突變的驅動基因之一。
-
守護家庭、女性與兒童,間充質幹細胞臨床前景被看好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間充質幹細胞一詞更是頻繁出現在各大媒體網絡上,瘋狂刷屏,被大眾提及討論。那麼,間充質幹細胞究竟是什麼?它來自哪裡?臨床發展前景如何呢?間充質幹細胞存儲有意義嗎?什麼是間充質幹細胞?出生前的胎兒、新生兒圍產組織(胎盤、臍帶)、成人組織(外周血、骨髓、脂肪)……作為幹細胞家族的重要成員,間充質幹細胞廣泛存在於人體許多組織器官中。而對比來說,新生兒圍產組織的胎盤和臍帶是間充質幹細胞臨床應用的最佳來源。為什麼這麼說呢?
-
聚焦間充質幹細胞臨床轉化研究:銀屑病幹細胞治療研究入圍國家科技部新一批重點研發計劃
其中,由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轉化研究中心王宏林教授任首席科學家,中南大學、廈門大學和湖南光琇高新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參與的「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銀屑病及銀屑病型關節炎的臨床研究」項目入圍「幹細胞及轉化研究專項名單」,這也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連續第二年獲得該重大專項
-
間充質幹細胞-中科西部細胞,始於2007年
而人體內環境複雜多變,在不同炎症情況下,間充質幹細胞的免疫調節作用是不同的。科學家研究發現間充質幹細胞的免疫調節具有這樣一種可塑性,即它就像炎症環境的一個調和劑:當炎症反應加強時,間充質幹細胞就會抑制免疫反應;當炎症反應減弱時,間充質幹細胞反而可能促進免疫反應。這種特性在其治療疾病的過程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視。